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07章 地府之大清亡了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07章 地府之大清亡了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2-06 02:28:21 来源:文学城

“他就是直播间里那爸宝,就是那天叽里呱啦说你不行的那个爸宝!”

康熙还没从众人诡异的眼神里回过味儿来,就被自家十儿子突突突的话给砸了一脸。等他反应过来胤俄都说了什么,眼前又浮现出了那天满屏的“你不行”。

康熙可以安慰自己,这爸宝是说那个世界的他治国不行,但架不住直播间的损人们刷屏般的“你不行”。

损人们当然是在调侃他,但是他又不能明说。

否则定会收获满屏的“急了急了”。

当走完这个世界,好不容易安慰自己忘掉“不行”之后,就被自家孩子**砸过来一句“你不行”。

康熙:“……”

以前总觉得弘晋这孩子的缺点就是长了张破嘴,一天到晚叭叭叭,现在他发现胤俄的这张嘴威力更甚,而且他似乎忘了教导他的孩子们,人之所以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就是要少说多看……

好不容易平复下心绪,康熙拿出了主人的气势,“这位……怎么称呼?”

贺小胖儿转身对着康熙,一脸的“谦逊”:“好说好说,夏朝太宗皇帝,贺弘晨。”

康熙可不会相信这叭叭叭的爸宝会很谦逊:“那这位太宗皇帝,你到我们这里干什么啊,该不会是来找令尊的吧?我们这里可没有令尊……”

一旁朱厚照上前,“我兄弟是受我的邀请,来这里做客的!”

说罢,还学着自家祖宗朱元璋搓了搓手,“这还多亏了你们家国力衰弱,与其他世界之间的阻隔也变弱了,他才能过来啊!”

康熙冷笑:呵!

且去找你爹,来我们家做甚!

一旁默不作声的同治贼兮兮上前,跟康熙汇报了一下目前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那个世界他成了亡国之君,成了亡国之君还没有谥号,没有谥号是因为这爸宝的爹认为他不配,以及那个世界他的太子居然成了老四。

康熙:信息量有点儿大啊!

不过,“怎么回事?保成怎么就早夭了,那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熙三连问,问得雍正特别尴尬。

就知道皇父在乎这个,但是能不能先看看前面的事,这爸宝气焰嚣张,正需要皇父来治他啊!

贺小胖儿好整以暇,“素来问人身份,必要告知以身份,我告诉了你我的身份,你是不是也该一下你是谁了?”

康熙:“……”

众人:“……”

合着你来了这么久还不知道眼前这人是谁呢!

不对啊,你不是去过一个世界给康熙当过儿子吗,怎么就不知道眼前这位是谁了?

你可真能装啊!

康熙十分不耐烦,“大清康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

贺小胖儿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废帝啊!”

他吊足了人的胃口,然后带着十足的蔑意吐出了差点让康熙暴走的称号。

废帝啊!

帝啊!

啊!

啊你个头啊!

康熙想发火,但是却生生忍住了,“看来这位太宗皇帝有所不知,你那个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朕在自己的世界……”

“你们大清趁闯王李自成和明朝内斗,入关夺了天下,是也不是?”

贺小胖儿收起了笑,冷冷问道。

他也没等人回答,自顾自地问下去。

“满洲入关,表面上说明宗室厚礼相待,然而你们杀了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杀了一大批明宗室,连长平公主和她的驸马也死得不明不白的,是也不是?”

“你们在嘉定、扬州屠杀汉民,直杀得人口骤减,又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坏我汉家文明,断我汉家礼仪,血债累累,是也不是?”

“康熙皇帝,你盲目撤藩,把吴三桂等逼上绝路,本来就是不明智的做法,你居然还有脸自夸说这是你生平一大功绩!尔削三藩之时,八旗士兵按照他们的传统,屠杀平民,四川、江西等地无数平民遭戮,以至白骨遍野,民无噍类;更有你八旗士兵掠良为奴,贩卖百姓,谋取利益,这些你全当看不见,美滋滋地在史书里大书特书你的神威,你裁撤三藩的丰功伟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些,是也不是?”【1】

“尔为一朝天子,天子者,万民之君父。然尔在位期间,多地岁大饥,人相食,尔不赈灾、不发粮,百姓易子而食,饿殍满地!尔高居皇位,视百姓疾苦如无物,是也不是!?”【2】

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贺小胖儿那一句句“是也不是”振聋发聩。

说到最后,刚见面还有些吊儿郎当的青年已是声色俱厉。

康熙满面铁青,一句话也反驳不了。

贺小胖儿却不顾他的脸色——他这辈子也就顾忌亲爹亲娘的脸色,其余人,他管他是谁呢!

面对异世界这个没点功绩却沾沾自喜的皇帝,贺小胖儿拿出了他在朝堂上怼总盯着小事说他不遵法度的御史的嘴皮子。

“还有那个叫乾隆的,自诩为十全老人,我可去他妈了个巴子的!在位六十年,五十余次岁大饥,人相食,真是胜过乃祖,还有脸说什么,乾陵乾隆,谷不生虫?乾隆是哪个王八羔子,站出来让我瞧瞧!”

周围寂静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贺小胖儿环视四周,誓要找出那个叫乾隆的,但是清宗室有人弱弱道:“乾隆不在这儿,昨天被弘晋兄弟几个给揍了,现在还在养伤呢!”

哦,这就是传说中的吃饭睡觉打弘历吗?

既然乾隆不在,贺小胖儿掉过头接着喷康熙:

“以上种种,你不愿意看,不愿意了解——只要把耳朵捂上,把眼睛蒙上,听不见、看不见,便是不存在了吗?不顾民生,不恤百姓,不敬天道,还有脸在史书上称康乾盛世,不知道老百姓都说你们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陵乾隆,不如蝗虫?!”

贺小胖儿越说越激动,说到后来忍不住指着康熙的鼻子骂,“居庙堂之高却不思国政,百姓死难无数却不见载于史册,史书工笔,你皆干涉!你成就的哪门子盛世?!是谁的盛世?!基全国之力,成全统治者想要的功绩!这是你一个人的狂欢,是你满洲亲贵的狂欢!是盘踞在全国百姓之上吸血,以供养你们皇亲国戚的卑劣行径!”

这下,不但清宗室,连明朝帝王也都面有讪讪之色。

要说盘剥百姓,他们明朝宗室也不遑多让,只是这爸宝满腔怒火都冲康熙帝去了,顾不上他们。

康熙头一回被人指着鼻子骂,以前也有仁孝皇后说他“克父克母克妻克子”,但他认为那是仁孝因胤礽的事,对他的不满,这次真的是头一次被任指着鼻子说:你有什么可骄傲的?你的功绩全都假的,你的盛世就是纸糊的,就是满朝做出来给你看的戏!

他有点眩晕。

然而贺小胖儿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他把话题转了回来。

“如此行径,有何面目忝居天子之位,受天下万民供奉?!如此行径,有何面目庙号为圣、谥号为仁?!如此行径,叫你一声废帝有何不可?!若给你恶谥,谥号为荒、灵、厉等,那还算承认你是哥帝王,但你配做帝王吗?!”

“废尔帝位,我夏朝天子意在表明,我之帝位非从尔手中传来,而是我们从你这无道昏君手中抢夺而来!日后我夏朝天子若有昏庸、不以百姓为重者,天下可取而代之!尔所在清朝何德何能,敢与我夏朝相提并论!”

在场的人不少,明清帝王、宗室皆有,然而此时唯见那面容有些熟悉的年轻人立于人群中,对着脸色铁青的康熙一堆输出,其他人还有些不服,但见那年轻人面容严肃,眼中带着怒火,气势磅礴的样子,也都不敢上前,听着他把清朝帝王一阵数落。

最后,不可避免地波及了明朝。

贺小胖儿说完一通,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壶给自己润润喉,中场休息。

此时,有清宗室弱弱反驳道:“话不能这么说吧,皇帝本就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多享用些也不是不可以吧?再说,康熙朝虽然有多次饥荒,但总比前明崇祯年间好多了吧?崇祯年间,那可真是民不聊生,饿殍满地!”

贺小胖儿“哈哈”一笑,“皇帝是最尊贵的?看来尔等学我汉家典籍也只是学了个皮毛,沐猴而冠!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说学汉家典籍,怕是连这句都不曾细细揣摩吧?!”

想他当年随老爹北上征战时,虽然非常危险,但老爹还是把他带去了(瞎说,明明是你自己藏在行李里的),征战途中,见军士负伤者彻夜哀嚎,见有村镇因大旱,饥者毙于途,百姓易子而食。如此惨状,他们却连哀求都没有,脸上的麻木令人心惊。

那时还小,只想着把自己的粮食分出来,能救下一个是一个。

当时,他爹摸着他的头,说:“小胖儿长大了,但你还在长身体,就拿我的那一份去救人吧!”

那时候,他看着自己的父亲如何安排士兵救治灾民,如何在深夜点灯熬油,想着如何调配粮草。

也许,就是一日日地耗费心血,最终熬坏了身体,未满五十就山陵崩,诸多抱负都未曾施展。

等长大后,成了太子,成了帝王,时时萦绕在他心头上的问题就是:

我能做个好太子、好皇帝吗?

时间久了,会不会也像前朝废帝一样,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我想让全天下的人都吃饱饭,有生之年能做到吗?

他传来了太傅,对他说了自己的担心,并希望太傅在将来自己犯错时一定要打醒自己。

当时,太傅问他:“陛下可还记得先帝在册立您为太子时,对您说的话?”

当然记得。

“为君者要想到将来,就要时时心怀忧惧,越是心怀忧惧,越要胸怀万民。 ”【3】

太傅道:“若陛下将来行事偏颇,臣自当劝谏。但陛下也要时时记着先帝的这句话,以警醒自己才是。”

他记了一辈子,又教给了自己的儿子。

现在……

日他个仙人板板的,都是皇帝,为啥尔等就如此厚颜无耻?!

“比崇祯年间强?崇祯年间是个什么光景?那是亡国之时,比崇祯年间强,是什么光彩的事吗?”

“谁家像你们这般,一百二十一年,九十余次人相食,你告诉我这是谁定的盛世?”

贺小胖儿冷笑道:“你们大清不亡,简直就是没天理!”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就跑来一个宗室子弟,边跑边喊,“老汗王,不好了!叶赫那拉氏签了退位诏书,咱大清亡了!”

石破天惊的一声,然而这边却没什么反应,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

贺小胖儿也沉默了,他身边的朱厚照却笑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然后他停下来,对贺小胖儿说道:“看来今天是个吉日,当浮一大白!胖兄,去我家喝酒!”

& & & & &

胤礽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远远地就看见清朝宗室领域入口的那棵大柳树下,坐了一个人,一动不动的,身形还有些熟悉。

走近一看,果不其然,是他家老爷子。但是老爷子脸色很不好,双眼呆滞,面无表情,就像是被人骗去噶了腰子一般。

这又是怎么了。

胤礽在思索,是上前看他几眼再离开,还是直接就离开,就见康熙起身——很明显,冲他过来的。

康熙阴沉着脸,十分虚地对他说:“大清亡了。”

胤礽脱口而出,“不是我干的!我只在任务世界起兵灭清了!”

康熙:“……”

康熙:“你在任务世界干了什么你再说一次?”

来来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让我们高呼:大清亡了,大清终于亡了!

【1】三藩之乱期间

(1)清军屠杀平民

《清史稿.王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这个时期四川人口的损失,平民的死亡显然和清军是脱不了干系的。

其实不仅是四川,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

——来自百度百科

(2)清军掠良为奴

清军在战争中对人口进行大规模劫掠

的历史,可追溯至入关以前。早在后金政权时期,在与异族的多次战争中,就有大量汉人与朝鲜人被女真人掳掠为奴。随着战事的发展,本就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女真人大量的投入战争,因此他们需要俘掠更多的异族人从事各种劳役,甚至是兵役。特别是在参战者本民族的传统观念中,俘掠的人口从实质上讲等同于财货,也同样意味着财富。

平三藩时,清军依然是古风未泯,传统犹存,在许多新收复区对人口进行了大肆掳掠,甚或买赎牟利。

康熙十八年,新补广西道御史蒋伊绘十二图进献,首曰难民,在其论难民的上疏中即备述于十五年请假旋里时所睹之民间惨状:“见江西、浙江难民,百十为群,哀号乞钱,求赎妻女。又于江宁省城遇淮安僧缘率难民二百余募钱,求赎妻女。

”蒋伊对此细加察访得知“此等被掠之人,并搜之深山屯落,初非得自贼营,其为诬陷何疑。”

并吁请“责成督抚严禁抢掠,其有将吏掠卖男妇,所过地方,饬督抚一面截留,一面参究”。

康熙十七年正月,宋德宜于左都御史任内的一次上疏中亦论及此举:“吴逆煽乱以来,各处领兵大将军、王、贝勒及将军、大臣等……亦有玩寇殃民,营私自便,或嘱托把持,督抚各官或越省购买妇女;其尤甚者,抢夺民间财物,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

尽管朝廷官员已经专门为清军这一扰

害民间的行为上疏,但一直到康熙十八年七月末,这种情况才引起统治者的注意。该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发生强烈震灾。康熙帝下罪己诏,其中就提到掠良为奴之事。

在七月三十日宣读的上谕中,康熙帝将自己的反思公之于臣下,罗列了可能招致所谓上天示警的六件为政过失,其第三条即有“用兵地方诸王、将军、大臣于攻城克敌之时,不思安民定难,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己,多掠占小民子女。或借为通贼,每将良民庐舍焚毁,子女俘获,财物攫取” 的陈述。

并制定了处罚条例。(此处不列举)

同年十月初八,康熙帝谕大学士等自言:“自吴逆叛乱以来,命将出师,虑其在外骚扰,莫不谆切告诫。前岁江西大军掳掠民间,朕殊为痛恨,嗣后严加饬谕,闻诸路禁军已无敢覆蹈前辙矣。”

康熙的意思是,朕下旨之后,这事就没有了。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康熙二十年破昆明城前,赵良栋与统军贝子章泰谈到破城三策时,仍特别强调申明“降者宜分别收养,不宜尽发满洲为奴”。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事并未销声匿迹。

康熙帝所言纯属放P。

在统治阶层集议的朝堂,对清军掠良为奴行径的态度,也分为两种意见。

最早为清军掳掠人口做出辩护的是兵部右侍郎温代,其直言不讳地表明汉官关于此事的意见未免偏执,“吴三桂贼兵未到,而江西等省人民反叛于建昌、饶洲等处,抗敌满洲官兵。击败之后,俘其子女,此可谓之良民子女乎?满洲官兵捐躯杀贼,将所俘子女有变卖取值,以疗治疮瘢者,亦有制办马匹衣服等物者,今欲径行释放及减价取赎,其可行乎?”

尽管温代此言并未当场取得康熙帝支持,但勿庸置疑还是代表了满洲臣僚对这一问题的某些认识。

十八年十月初九,康熙帝与臣僚谈及了对被掠人口的处理问题。其断言“时移岁久,皆不可问”。并对詹事沈荃所言的“人口见在可查问者,似应仍听其取赎”颇不以为然。

其后,又有浙江总督李之芳上疏请求释放浙省被掠人口事,康熙帝亦以其当时见在军前不行奏闻,时日己久,且“册内所开被掠人口,俱无着落,又从何处追还释放耶”为由,不允行,并对李之芳予以处分。

十九年五月,因久旱不雨康熙帝再次向臣下求言,令其指摘政事失当之处。兵部尚书宋德宜亦再次上奏:“大兵虏获子女,其间真正从贼者固多,无辜误掠者亦复不少。目今逆贼俱已扫荡,各处人民从

贼与否,业已水落石出,请敕各省督、抚,查实系良民妻子被掠到京者,准其题请给还完聚。”并举出在行查福建难民子女时曾查出百余人的实例,以图说服康熙帝,而康熙帝并未采纳,同样予以驳斥。

以上内容来自《浅析清康熙朝平定“三藩之乱”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关于清军在平叛中对民间人口的荼毒劫掠》

看完这篇的我:需要降压药。

真的,康熙在错误的时间下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他选择一个错误的方式来激励清军。

平三藩成了他的功绩,各王公大臣、各个将领也在这次平叛中升了官,发了财,那被掳掠卖为奴隶的汉家百姓呢?除了几个汉官上奏以外,谁管过他们的死活?

传说中推行“满汉一家”的康熙吗?

他能不知道下旨处罚后,这种行为还存在吗?但他不管不顾,他把这种行为当作是对清军的奖励,激励他们去攻城,去攻打三藩!

至于那些百姓,康熙表示:没有这种事,你不许提。还提是吧?朕处分你。

是哪个心疼康熙下罪己诏的,站出来!

又是哪个让康熙预言地震给他增添帝王威望的?站出来!

【2】之前有小伙伴查过资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发生过四十余次“岁大饥,人相食”事件。最严重的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的山东特大灾荒。

四十二年,山东“通省大水”,波及河北、河南。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水灾在方志中有大水记录的就达91县次。其中河北16县次,山东55县次,河南20县次。不仅人口买卖盛行,人相食的现象亦不断出现。在蓬莱等12个州县当年就发生了灾荒食人的惨剧。

到了四十三年上半年,又发生了大旱,部分地区到七月才下雨。

康熙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在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途径山东,看到惨状之后,只想派几个“情愿效力者”“降级革职人等”:务期副朕视民如子之至意。即将告示刊刻、遍行晓谕。

后来才下令漕运总督桑额截漕粮两万石运至山东“减价平粜(音跳,卖出粮食)”“有应赈之处、即行赈济”。

我: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减价卖粮?是让人拿钱买粮赈灾吗?

八月下旨斥责山东官员平日不知重积蓄、备荒灾并停其升转。

但是,“朕闻山东巡抚布政使、将赈济饥民人员赍去银两俱收布政司库内,迄今犹未散给。”

放在库里准备生银子啊?

另外,康熙下旨。

“州县官、闻朕蠲除秦晋积欠钱粮、希冀恩免、于中渔利。见今民欠、俱免催徵。着将河南通省俸工银两、补足所欠之数。如有不完、停其升转、俟完日开复特谕。”

“刑部议覆、山东布政使赵宏燮、揭报原任布政使刘瞪、亏空库银案、查此项银两,刘瞪虽称借与济南等六府赈济挪用,但州县又称并未领到,应将刘瞪照律拟斩监候。原任巡抚王国昌、将存贮沂州之银擅用、至康熙四十一年盘库时、竟保题并无亏空,王国昌应照律杖一百流三千里。系旗人、枷号两个月。寻九卿等议覆、刘瞪、王国昌、及济南等六府知府、应限月分赔。着俱限两月内赔完。”

“先议州县官仓谷霉烂者、督抚题参、革职留任、限一年赔补、赔完免罪复职。逾年不完、解任。二年外不完、定罪。着落家产追赔。”

然后,他不管了。

但是前文说到,这场灾害持续到四十三年,康熙已经不管了。紧接着又发行新货币,旧货币不流通,“有怀数缗不得数升米者”,贫者卖儿卖女。又发生疫病,“人死十五六”。

(缗:古代穿钱的绳子。一千文铜钱穿成一串叫一缗。)

旧货币不流通了,拿着几千文铜钱都买不了几升米。

无论是平三藩期间清军掠良为奴,还是水灾的赈灾事宜,康熙的态度都是:朕下旨了,就当你们都做到了。至于事实如何,他不在乎。

他看见了,就下旨。看不见,那就是不存在。

死了多少人,他不管;有多少人被卖身为奴,背井离乡,他不管;只要他的权柄还在手,只要被卖的不是他,只要灾难不到京城,水灾,那是什么?

被人抓走卖了,那又是什么?

至于人相食,又没有吃我,不管。

他孙子乾隆也不遑多让,在位六十年,发生过五十余次“人相食”事件。这个以后再说。

你们爷俩比着烂是吧?

注意:这还只是有“相食”字样的记载,比“人相食”轻一些的但也造成百姓死难的,还没有找到具体记载。

以上内容,详见《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在此感谢小伙伴的友情提供。

如有错误,还请提出,一定改正。

【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长林王萧庭生对小皇帝说的话。

文里的小胖儿就是爱民如子、海纳百川的开明皇帝,“好儿子”都能被电视剧洗成焦裕禄,我虚构出一个好皇帝,不是不可以吧?

至于胤礽,前文写到他去过现代世界,在红旗下成长,生活了二十几年,学了很多,也长进了很多。看前文他起兵,拉拢民心,打土豪分田地什么,就是把学过的运用到现实中了。

康熙:你知道的咋这么多?

胖儿:我可是做足了功课才来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7章 地府之大清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