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75章 康熙朝纪事(十)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275章 康熙朝纪事(十)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2-06 02:28:21 来源:文学城

康熙五十九年,在纯慧皇太子遇害整整三十年之后,有不少人被以“谋害先太子”的名义砍了脑袋。

帝王一怒,浮尸千里。皇帝这些年虽不管朝政,但这件事一出,仍以雷霆之势杀得前朝没了十之二三。

当然,被杀的人中也包括皇帝极不满意的,跟着几个孽障上蹿下跳的。

这些人皇帝早就看不顺眼了,他觉得这些人就是在挑拨天家父子关系,正好借这个机会给那几个孽障清醒清醒,让他们明白皇帝始终都是皇帝,不要以为皇帝老了他们就可以争权夺利。皇帝不给,他们不能抢。

当然,给了也能收回来。

这次,八旗贵族被皇帝削了个遍。从镶黄旗到正蓝旗,八旗就没有逃得过的,让人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想给先太子报仇,还是想借这个机会巩固皇权。

他们不知道,他们也不敢问。

引人注目的是皇帝一向优待的母族佟佳氏,这次被掀了个底朝天。杀了一半,流放了一半,剩下的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尤其是皇帝信任有加的表弟隆科多,被以和葛尔丹勾结谋害太子的名义五马分尸,死后也不得下葬,直接被扔到乱葬岗。

可以预见,佟佳氏的没落已成定局。

另一个被削的干干净静的就是钮祜禄氏。皇帝都没在乎母族,哪里还会在乎继妻的娘家,孝昭皇后的兄弟子侄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昔日赫赫有名的佟佳氏和钮祜禄氏就这样消散。

众臣每日上朝,无不是战战兢兢,生怕被牵扯到,被愤怒的皇帝命人拖出去给先太子报仇。

众臣也明白了,没有什么能与皇权抗衡。

受这件事的牵连,孝昭和孝懿两位继后的灵位也被挪出了奉先殿,灵柩也移出皇陵,塞到妃园寝去。

皇帝的理由很充分,“先太子乃元后所出,身份贵重,国之储君,谋害太子乃十恶不赦之罪,朕没有将孝昭和孝懿贬为皇贵妃,已是顾念夫妻之情了!”

众臣也不敢与皇帝争辩,因为皇帝的做法合情合理。

谁家嫡长子不贵重啊,谁家不是把大部分资源都放在嫡长子身上啊。

试想一下,他们家的嫡长子,如珍似宝地养了十六年,马上就要出手……长大成人,忽然被继妻的娘家给害了,他们会怎么办?

众臣对皇帝的做法十分理解,但接下来皇帝的做法就让他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皇帝先是大张旗鼓地祭拜了元后和先太子,又在众臣面前痛哭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引得群臣不得不陪着一起哭。然后,皇帝下了命令,废圣母皇太后之位,新帝继位,只尊嫡母为唯一的皇太后,生母只得为太妃。

这就让众臣十分疑惑了,大清以孝治天下,这个“孝”不仅指嫡母,还指生母。毕竟一个占着名分大义,一个是亲生母亲,血肉至亲。皇帝这一下子,是受的刺激太大了吗?

有臣子提出,先帝在时,同时尊嫡母和生母为皇太后,只是母后皇太后位居圣母皇太后之上。这样既符合礼法,又符合人伦。皇帝废圣母皇太后之位,未免显得不顾人伦了。

皇帝的做法让众臣十分疑惑。严格来说,皇帝本身也并非正室所出,两宫皇太后并立,也符合皇帝的利益,为何他要更改规矩?

前朝的嘉靖帝为了给自己身为藩王的父亲追封帝号,和前朝磨了好几年,期间各种幺蛾子层出不穷,甚至还搞了一场大礼议。最终,磨不过皇帝的群臣最终看着嘉靖帝追封自己的生父,并将仁宗的牌位挪出来太庙。

若是皇帝是嫡子,臣子们也就有些理解了。但皇帝……他也是庶子出身啊!

群臣百思不得其解,也有臣子上书,直言大清开国以来就是这个规矩,被皇帝反驳了。

皇帝的理由很充分,说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妻妾分明,原配和继妻也有尊卑之分,不能因为某些妾室生了孩子九能和嫡妻平起平坐,这样乱了尊卑。以前归以前,现在归现在,以前的事朕管不了,那是朕的亲祖母,从现在开始朕说了算,你们不许反驳。

众臣:是,我们明白妻妾分明,继妻在原配灵位前要行妾礼的,这些我们都懂。但妾室生了孩子,不也是对皇室有功吗?

皇帝:那是她的职责,诞育皇嗣是妃子的本分!她尽了本分,朕还要奖赏她不成?!

众臣:那您别给后宫有孕妃子赏赐啊!好话赖话都让您一个人说了呗?您想赏赐母家,就说大清以孝治国。现在母家谋害了你的太子,你就说要废圣母皇太后之名,非要坑一把子孙后代。

皇帝这句话颇有几分耍无赖的意味,但确实也得到了一部分任的支持。比如那些尊崇“传统”的汉臣,对皇帝这一行为大加赞赏。他们早就看不惯佟佳氏仗着外戚身份为非作歹,更看不惯这蛮夷一般的大清。虽说前朝也有两宫皇太后并立的情况,但状况频出。

宪宗的生母飞扬跋扈,欺侮嫡母钱太后,甚至不允许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嘉靖帝闹的那一出大家都知道。有些迂腐的汉臣们打心眼儿里就认定,只能有一个皇太后。

如今见皇帝“弃暗投明”,汉臣们自是找到了组织,对着皇帝就是一顿夸赞。

最终,这道旨意下发。

皇帝是高兴了,皇子们就不高兴了。皇帝前后立过三位皇后,当然后两位现在已经是不废而废了。但是三位皇后中只有元后生下两位皇子,一个是真正的嫡长子承祜,一个就是纯慧太子,这两位福薄,早早地去了——除非皇帝再立一位皇后,不然现在所有活着的皇子都是庶子。

也就是说,他们登基之后也不能给生母加封皇太后,只得继续追封仁孝皇后,让生母屈居太妃之位。

皇子们:皇阿玛咱们到底多大仇多大怨啊!

这一次事件中,皇子们的人手都损失了不少,可以说是损兵折将。九贝子就曾暗暗地说,纯慧太子真是活着死了都不消停。人都没了三十年了,还能引出这么一大摊子事。

八贝勒倒是还镇定些,他哪里看不出皇帝是借这个机会打压他们这些皇子,被削了那么多人手,心情哪里能好。

如果有一天真的登基了,他也不能追封生母良妃。这样岂不是在变相地提醒自己:你的生母永远都是个妾室,想要母凭子贵,永远都不可能。

八贝勒觉得屈辱。

十阿哥倒是没想过这个,他生母早逝,又早早地被皇帝踢出预备役,为了避免这次事件波及到他,老早就关紧大门,直到尘埃落定,才悄悄探出头来,继续过他逍遥王爷的日子。

此时,面对两个愤怒的哥哥,十阿哥劝道:“不就是一道旨意吗,等以后再改不就是了……八哥你努力活,活到皇阿玛这个岁数,再改了这道旨意不就是了嘛!”

八贝勒:“……”

九贝子:“……”

老十知道他在说什么嘛!

十阿哥也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对,于是又说:“那什么,咱们那侄子自从德妃病了以后,可就再也没被老爷子放回雍郡王府啊!四嫂可担心了,上次还托我媳妇打听宫里情况呢!”

九贝子阴阳怪气,“老爷子心情不好,自然要个慰藉。咱那侄子那张脸,正好派上用场!”

皇阿玛不是思念纯慧太子吗,长得那么像他的弘晖,正好可以给皇阿玛一个安慰。睹物思人……睹人思人。

然而八贝勒却感觉不对劲儿,若说德妃老四相继患病,皇帝怕弘晖也染上病,就没让那孩子回郡王府。皇帝说是担心,说德妃宫里病了好几个,保不准是疫病。

但是八贝勒隐隐约约听到,德妃不是病,而是犯事被皇帝发现了,皇帝一怒之下处置了她以及她宫里的所有人。

八贝勒偏向后一种说法,宫里长大的有种天然的警觉。但是如果是德妃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连带着老四也失宠,那为什么弘晖还继续留在皇帝身边,而不是被赶回雍郡王府呢?

八贝勒觉得,可能还是那张脸的事。

大半年了,皇帝一次都没让弘晖回去看老四和乌拉那拉氏。德妃病逝,因是染上了疫病,遗体是火化的,葬礼办得仓促,也不符合她四妃之一的身份,但老四和十四也是做足了孝子姿态。也是在那场葬礼上,弘晖露了一面,给德妃上完香之后,就被梁九功领走了。

就好像,皇帝根本不愿意让老四和乌拉那拉氏接触弘晖一样。

八福晋当时也在场,回来跟八贝勒说,四嫂看着弘晖的眼神,她这个没孩子的看了都有些心疼。

多有趣啊,自诩以孝治国的皇帝不让他的儿子孝顺生母,也不让自己的孙儿亲近父母。

八贝勒忽然浑身打了个冷颤。他想起了弘晖最初入宫那两个月四九城的谣言。

皇帝此时正在欣赏孙儿的策论,看得不住点头,字迹清晰,论述清楚,小孩子能写出来真的不错了。欣赏够了,他把策论递给了下边的张廷玉,“瞧瞧,如何?”

张廷玉怎么不明白皇帝的心思,顺着就是一顿夸,夸得皇帝眉角都舒展了几分,“他年纪还小,别这么夸他,省得他自大。”

张廷玉:别以为我没看见您老人家脸上的笑。

皇帝接着说:“比他老子强,老四小时候可没有这份聪明!”

这话张廷玉就不好接了。自从德妃病逝,雍郡王痊愈以后,皇帝的态度就很怪了,似乎雍郡王是犯了什么忌讳,惹得皇帝不喜。但弘晖阿哥依旧被留在宫中,皇帝对他一如从前。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朕想过继。”

张廷玉心里咯噔一下,虽是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却还是问道:“皇上要过继何人?”

皇帝试探道:“朕想把弘晖,过继给胤礽。”

张廷玉噗通一声跪下了,他呼吸急促,喘了几口气,下定决心,最终抬头问皇帝,“敢问皇上,可还记得前朝靖难之役?”

更文了更文了。

更文时间不定,但是不弃文啊。

下一单元预告:

某穿越女:四爷最是勤政爱民,他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他爱民如子,扭转了康熙末年的局势。

穿越后:你穿成了雍正年间的灾民,你的四爷并不爱你,说你拜佛不诚心,把银子拿去修圆明园,你被饿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5章 康熙朝纪事(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