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63章 番外 后世的故事(一)

有人在网上发起了一个测评,你最想去的封建王朝是哪个,好多人都选了夏朝。

注意,不是夏商周那个夏,而是明清夏的夏——天知道有多少人咬牙切齿瞪着眼睛想把明清夏中间那个“清”给抠掉,可就是没办法。

谁让人家也有大一统的时候。

好了,说回夏朝。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夏朝,是个相当有故事的王朝。

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无数风云人物,其中就包括各个不走寻常路的夏朝君主;科技进步迅速,奠定了后世繁荣的基础;四海咸服,但不是穷兵黩武,而是用实力使得周围一众小国纳贡称臣,到现在还有好几个国家心心念念想成为华夏的省。

就像半岛省和东瀛省那样。

也不知道为啥,夏朝开国之君似乎格外讨厌这俩地方。压根不顾群臣反对,派兵灭了李氏朝鲜,直接将半岛纳入夏朝版图内。

至于东瀛省,也不知道咋惹到开国之君贺含章了。他派兵攻打东瀛的时候,恰好遭遇了风暴,无功而返。据说太/祖含章气得大晚上睡不着,把太子叫醒,陪他说话。说务必要灭了东瀛,如果他在位期间灭不了,让太子记得以后务必要灭了东瀛,断了东瀛的根。不然他老人家在地下都无法安宁。

为啥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太子殿下大半夜被亲爹吵醒,敢怒不敢言,于是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里。

啊,原来夏太/宗小时候也是要写日记的。——众小学生碎碎念。

当时是个半大少年的夏太/宗十分悲愤地在日记本里写道:

怒哉!我爹生气把我叫醒,难道就不曾想到他儿子太子殿下我还在长身体吗?

据说他写完日记就去睡觉了,摊开的日记本摆在桌子上被太傅看到。第二天太傅以“不敬君父”的名义打了他十个手板。

于是,夏太/宗又在日记本里眼泪汪汪地写道: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如果不是因为东瀛讨厌,我爹也不会派兵攻打。如果不是因为东瀛难打,我爹也不会把我叫醒。如果我爹不把我叫醒,我就不会气得在日记本写上,还挨了太傅的手板(都是我自己挨的,伴读没替)这一切都是东瀛的错!

于是,又挨了训。

太傅老神在在地说:“太子殿下当说,吾当勤奋好学,以为君父分忧。这样,老臣就不会教训你,反而会夸奖太子殿下的孝心。”

贺小胖儿:啧啧啧,大人们的心思啊!真是虚伪!

于是,夏太/宗换了日记本,一本给太傅看,一本锁起来自己吐槽。

后世人看到这段的时候,简直要笑懵。夏太/宗贺小胖儿,继太/祖贺含章之后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和西方加强了外交,大肆引进人才,奠定了夏朝及后世几百年的繁荣。更令人尊敬的是,他曾说过,要求后世子孙不得恋栈权位,若有更好的体制,如君主立宪制、民国啊什么的,贺家子孙就立马退位吧。最好是多学点技艺,到时候退位了也饿不死。

在那个时候,他基本遇见了后世的路。

史学家认为,说夏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不对的,因为夏朝在中期基本上就是君主立宪了。

到后期,夏朝君主根本就是个吉祥物。

好了,说回夏太/宗贺小胖儿。之所以大家能看到上面这段儿,是因为经贺家后人同意,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开了夏太/宗七岁到十四岁的日记——小孩子的日记,没啥重要信息,整天抱怨小伙伴儿他爹做点心齁嗓子之类,历史学家研究过,决定公布。

消息一经传出,全网轰动。

无数人跑去看男神的日记,结果第一页就被萌了个彻底。

夏太/宗第一篇日记:我叫贺小胖儿,我爹让我写日记,好烦。我一天天要学的东西够多了,他还给我加。

为了凑字数,他在下面又写了几句英文:

My name is xiaopang he.

what's your name?

网友们:“……”

啊这……

说好的励精图治,说好的男神呢?

贺小胖儿是谁?我们的太/宗呢??

从这以后,提到夏太/宗,就是贺小胖儿。人们已经把他的大名遗忘了。

不知道贺小胖儿地下有知,有没有后悔当初一时手欠。

网友们接着往下翻,不知不觉就看上了瘾。原本是想看雄才大略的少年,结果翻开一看,这不就是一个熊孩子吗?

什么“世间如此美好,我爹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然而下边就是夏太/祖那端方的小楷,“小兔崽子说我暴躁,那我就暴躁给你看,你是不是想挨揍?”

下边贺小胖儿再写:偷看日记,这样不好,不好。

夏太/祖:我打你个不好。

孩童稚嫩的笔迹显示着天真顽皮,网友笑出泪的同时也看到了夏朝前两位皇帝的父子情分。他们并不像古代的父子那样重视三纲五常,太/宗小时候是个熊孩子,太/祖也……很皮,跟自己几岁的儿子也能这样吵起来。

而且,他们之间的父子情分并没有因地位的变化而变味。在贺小胖儿成为太子之后,他在日记本里也时常吐槽他爹,但是太/祖含章的字迹越来越少,于是有人猜测是国政繁忙,顾不上跟儿子斗嘴了。

毕竟照着日记上的日期去查,太/祖那个时候真的很忙。

贺小胖儿的日记本也破天荒地出现了十分正经的“我爹太辛苦了,我想多学帮他”,能看得出是十分认真的,不像以前的调侃。

网友们看得眼眶湿润,就好像自家那兔崽子忽然之间懂得自己的辛苦一般。

这件事之后,无数人在网址下面求接着公布贺小胖儿的日记。

故宫博物院和贺家后人商量了一番,同意了。

网友们普天同庆,日日夜夜在官博下面催更。

“小胖儿的日记啥时候更啊?”

“催更。”

“催更。”

官博也没有太卖关子,陆陆续续放出了接下来的部分。

网友们如获至宝。

小胖儿慢慢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在日记本写“为啥伙伴他爹要放那么多糖”的的孩子了,他会写为何两国饮食如此不同,为何西方国家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件事。

下面十分有幸地得到了他爹的亲笔御书: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如此幸运。后面还跟着长篇的论述,显然,他爹把儿子的日记本当奏折了。

事情真相也很有趣,父子俩有一次提到这个话题,贺小胖儿懒得誊抄一份,直接把日记本拿来。胤礽也很光棍,你敢拿我就敢写,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长篇大论。

这一段论述放在今天亦不过时,可见小胖儿他爹看得是何等透彻。

评论也十分有趣:

“奔着小胖儿来,迷上了小胖儿他爹。”

“看看太/祖这端方的字迹,看看这霸道的语气,看看这……这是我的口水。”

夏太/祖贺含章,一笔好字,都能让人拿来临摹的。

众人流完口水接着看,很快就到了小胖儿结婚那天。

“今天我结婚了,结婚了!嘿嘿嘿嘿嘿嘿!”

网友们瞬间想起了某个说有颜色笑话的歌手。

然而谁都没想到,在研究室里,正有人因为贺小胖儿的日记晕倒了。

这一天,历史系专门研究夏朝历史的王教授小心翼翼地抱着接下来的日记本放到桌子上,带着手套,坐在椅子上,又平心静气了一会儿,才翻开了日记本。

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

翻着翻着,王教授忽然叫了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只见一向淡定稳重的王教授脸色涨得通红,一只手招呼他们上前,一只手紧紧抓着桌子。众人围上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我觉得我可能知道我爹是谁了,但我觉得奇怪,因为这根本不可能。但是除了这个,我又想不到别的身份,这个身份合情合理,就是没有证据……”

众人:啊这!

太/祖,快来教训教训你儿子!

研究室里,众人又欣喜若狂又惋惜,相比起来,还是惋惜更多一些。

太/宗啊太/宗,贺小胖儿!你要写你就写全了,只写一部分是要闹哪样啊!

众人欣喜过后,几乎要垂足顿足。

造成这样一副局面的,是夏朝第一谜团:太/祖含章到底是谁。

贺含章虽说是起兵造反建立了夏朝的君主,但是史书上只记载了他十二岁之后的事,十二岁之前没有任何记载。

找不到身份,找不到籍贯,甚至有人怀疑贺含章这个名字都是假的,是化名。

因为贺含章自己也说过,他父亲宠妾灭妻,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才跑出来,如此厌恶父亲,连得了皇位都不想给父亲封个什么,有没有可能这名字是后来换的呢?

也有人猜测是随母姓,但是没有证据。

还有人推测他是两广的人,因为他就是在两广起兵的。但是也没证据。

不是没人假冒过,但都被一一推翻了。毕竟贺家还有后人。

多年来,困扰史学家的问题终于有了线索……可怎么就有一半!

怎么就不写完啊!

不但王教授,研究室里其他人也是这样哀叹连连。

恨不得希望太/祖立刻出现教训他儿子一顿。

熊孩子啊熊孩子!

王教授捧着心哀怨,感觉自己心脏病都要犯了。

他都要跟着网友云养日记崽了,结果贺小胖儿猛不丁给他一拳,把他打回了现实。

你倒是写上了,写上了我们好去查。你这一个字不写,让我们怎么办!

众人问:这种情况,还要不要发网上。

王教授一拍桌子:“发,为什么不发!他敢写我敢发,有本事他写上啊!”

王教授格外亢奋。

这页日记还是发上去了,不出意外,评论区炸开了锅。

“这是什么,夏太/祖到底是谁他怎么不写啊!”

“看这意思,小胖儿也不知道他爹是谁,只是有了猜测……”

“猜测呢,要看猜测!”

哇哇叫着要看猜测的人一大堆,但官博也没办法,上哪儿弄猜测去啊,难道还能跑到太/宗陵去烧香?

还不如去太祖那里直接问呢!

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去了。拿着吃食什么的,贿赂父子俩。还上了热搜,可见大家都这个话题的兴趣有多高。

毕竟身世之谜什么的,多好玩啊!

玩笑归玩笑,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临门一脚了,就是不给写明白,有多少人咬牙切齿,烧香让太/祖在地下揍儿子,可见贺小胖儿有多犯众怒。

于是,网上也迎来了一大批人在分析贺含章身世。

“史学家认为,太/祖应该家境不错,故宫博物院里不是还有一架钢琴吗,说是太/祖有时候会给太/宗弹钢琴。那个年代,能接触到钢琴的,家境怎么也不能差吧!”

“也有可能是他在西方的时候学的啊!毕竟太/祖在西方待过好几年呢!学了好几门外语,简直就是人才。”

“都说他父亲宠妾灭妻,他才跑的。继位以后不追封父亲有情可原,要是我我也不愿意封渣爹后娘。但是连母亲都不追封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他的身份很有问题。”

史学家也分析过这点,他们一致认为可能是太/祖的母亲或者母族出了什么事,最大的可能是母族出了什么事。因为古人很看重宗族,像贺含章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很看重母族。比如清废帝,爱新觉罗玄烨,他母亲早逝,他就看重母族佟佳氏。但是贺含章连母族都没提过,这就比较有问题了。

很有可能是他的母族犯了什么事,比如说得罪了清朝统治者。这也和后来他起兵有所呼应。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继位以后,或者是在起兵的时候就应该提起,用以给自己增添悲剧色彩,给史书添一笔。或者继位以后给母族平反,但贺含章从始至终都未曾提过。

这就矛盾了。

多年来,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看时间,这页写在太/祖驾崩两年后。他爹都去世两年了,他怎么会突然写道他爹?是看见谁了吗?

起居注上那一天无甚大事。

因此,要么是贺小胖儿忽然想到什么,要么就是他有意抹去了。

又有人提出,会不会贺含章是个假身份,他的真实身份,根本无法见人,所以不能提及父母呢?

还是个那个问题——都当皇帝了,还有什么是不能提起的?

有人开玩笑:贺含章是个女的。

立马被反驳了,人家爷俩儿也是有照片的,就在故宫博物院。虽然太祖瘦弱些,但能看得出来,的确是男的。

有人说:不要光看母族,他连父族也没提起。父族除了父亲,还是有很多人的,叔叔祖父堂兄弟之类,他也没提起。就算他宗族血脉断绝,也总有一两个远亲吧!

这给史学家提供了新思路,造反时不敢提正常,但当了皇帝后也不敢提,甚至他儿子都不明说,会不会他的身份在当时的社会根本就无法见光呢?

有什么样的身份让他当了皇帝都不敢明说呢!

研讨会上,有人弱弱地说:满人。

父族母族都是满人,当然无法提起。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

更文了更文了。

注意这是在研讨会上提出的,不是公之于众的。

而且王教授他们也猜不到真相,毕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是咋出的宫,哪来的能力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3章 番外 后世的故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