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60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九)

这个晚上真是一次又一次刷新胤礽的认知。

皇帝居然也有落荒而逃的时候,原本胤礽以为他到死都会高高在上的。

哇哇哇,我有一天居然被称为“仁德之君”?

没想到啊没想到,陈廷敬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别以为看了《左传》就能糊弄我们!

懒得在理这心眼子多的,胤礽命令列队,整齐划一,拿出点精神头,他们要进京了!

众人瞬间忙活了起来。

一众臣子跪在城门口恭迎夏王,连带着普通百姓,没能逃脱的清宗室也都来了,个个心头忐忑,却又忍不住抬头去看年轻的夏王。

被围了将近一年,等到城破他们才知道,就在这一年,夏王早就派兵把关外打下来了。皇帝不知道,哪怕是跑出了京城,他又能去哪里呢?

夏王率军进城,也即将开启新朝。

至此,大清是真的灭国了。

大清自崇祯九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国,至康熙四十年(1705年)国灭。国祚正好七十载,历经三代帝王。

历史上也有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朝代,同样不过百年,即元朝。蒙元统治者将人划分成四等,南方的汉人则为最低等。上层皇帝频繁换人,下面百姓民不聊生,民族矛盾频发,最终有了那著名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到了清朝这里,统治者吸取了前朝教训,缓和民族矛盾,推行“满汉一家”。表面上看着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历代统治者都极为忌惮汉人,嘴上说着“满汉一家”,却把满汉之别看得比什么都重。

当然是有矛盾的,只是被杀戮压了下去。然而并没有消失,而是越积越多,终被胤礽挑了出来。

汉人从来都没忘记当年的动荡,也没有放弃过这壮美山河。

贺氏军队那清脆的马蹄声响在这座古都里,击得老一辈人心头钝痛,忍不住落泪。

自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登基没多久就被赶了出去,接着便是那嗜杀成性的满清八旗……

五十年了,这座由大明永乐帝迁都成为大明都城的古城,终于又回到汉人手里了。

策马走在京城里,两边都是跪拜的人,胤礽一甩马鞭,直奔紫禁城。亲卫队亦紧随其后。

在进宫门的时候,胤礽没有发现任何人阻拦;闯进殿门,也没有任何人说他不该骑马进宫室——他是新王,旧朝的臣子要么跪在外面,要么跟随前朝皇帝逃走,无人敢拦他。

士人风骨?汉家礼仪?都被他们忘在脑后了。

文字狱之下,人人自危。

真正有士人风骨的,早就随着那一纸“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去了黄泉了。

胤礽不禁冷笑,今天你们不敢拦我,那么以后也别想拦我任何事。

马踏宫殿,不过是给那个小孩子出气,也是给外面的那群一个下马威。

新朝一立,他就是开国之君,他的话就是祖训,他想做的事别拿任何借口来敷衍。

& & & & &

于佟氏立后之日昭告天下造反的夏王贺含章,在经过六年的打拼后,终于成功建立新朝。

定国号为“夏”,择吉日登基为皇,文臣武将皆有封赏。

令新晋的夏朝臣子有些遗憾的是,传国玉玺被前朝末帝给拿走了,没有玉玺,继位大典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还有人担忧,末帝会拿传国玉玺说事。

新帝却毫不在乎,他说:“所谓玉玺,只不过是治国者的点缀,不是治国者的资格。我没有玉玺,照样号令天下。末帝倒是带走了玉玺,但那又能怎样呢?他是能东山再起还是光凭玉玺就能夺回天下?”

众人了然。

但没有玉玺,圣旨上要怎么办?

新帝摸出一块玉石,找来了手下匠人,把雕刻玉玺的任务交给他。

“好好刻,你这回可是出名了呢!”

匠人激动得说不出话,众臣面面相觑。

“玉玺而已,多大点事?我要是拿块石头出来说它是玉玺,那它也就是玉玺!再说了,从秦朝至今,传国玉玺都丢了多少回了。谁知道当年林丹汗福晋交给皇太极的是不是真的!”

玉玺的事就此落下帷幕。

这件事也让众人看到了新帝的强硬,他并不是儒家所期盼的帝王,而是看重实用主义与强权的开国之君。

要是满心都是仁义,他又怎么可能打下这个天下?

有迂腐的臣子想试探新帝的容忍度,上书说其陛下既已登基,当追封父母。

人人都在等着新帝作何反应。

新帝没理。

于是,又有人上书直言新帝不孝。新帝生母已逝,但生父继母仍在世,理当加封。还说新帝膝下只有一子,子嗣稀少,希望他选秀广纳后宫。

胤礽:“……”你们消停些,而且你们不会想知道我的生父继母是谁的。

新帝把人派去蒙古了,告诉他务必要让蒙古称臣,这是他对君父的孝敬。不然,就是不孝。

众人:“……”

当初他打天下的时候,早就把生父宠妾灭妻,偏爱妾室庶子这件事说出去了。不信这群人不知道。但如果都知道,还要上这么一道折子,那就说明此人要么迂腐,要么想借帝王来展现自己不畏强权、敢于上谏的形象。

其心可诛!

不去干活,净弄这些虚的!

新帝觉得这群人太闲,于是给他们派了“亿点点”活儿——查前朝的臣子,前朝宗室,查他们的身家土地。

打土豪分田地,这事是新帝自起兵开始就在做的,从两广做到北京。相信等臣子们忙起来,就不会整天做些有的没的了。

前朝遗留下来的臣子,若查明有罪,即按律处置;若无罪的,问其意愿,愿意为新朝贡献才智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给路费回乡。

然而,一查下去,满清遗臣十之八/九都属于抄家那种。

负责此事的第一幕僚(属于被众人推出来)无奈,扇子也不摇了,直接来见新帝。

新帝也是很诧异,压根没想到前朝遗臣个个都不干净。

幕僚没想到的是,那个心眼子贼多的陈廷敬居然真的是清白的,不是他装出来的!

他的意思是,要不要减轻刑罚,不然一通罚下去,就只能留下小猫两三只了。

胤礽不同意,直接让他们按律处置。而且,新朝初立,正好需要立威。斩杀前朝的贪官污吏什么的,正好可以拉拢民心。

于是,新朝之初,不但没大赦天下,反而杀了个人头滚滚。

不是没有臣子上奏,提议应该大赦天下。但仍旧被胤礽反驳了,他说:“如果你家里有人被人害了,那人现在正在关押中,就等着秋后问斩。这时忽然我大赦天下,把他给赦免了,你作何想法?”

臣子讪讪不得语。

这个时候胤礽又叹气,打天下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事,治天下的时候什么魑魅魍魉都冒出来了。

这个时候,被派去抓捕前朝皇帝的人回来了:他们抓到了皇帝及太子,还有和他们一同逃跑的一群宗室。现在询问胤礽,该怎么处置。

胤礽沉吟了一会儿,直接让人写前朝皇帝和太子行迹诡异,被百姓发现意图上报,两人发现后,和百姓打了起来。因好几天没吃饭,体力不支,被百姓打死了。

在场的群臣:“……”

陛下,请你走点心好不好!

胤礽不管那些,摆手就让人这么公告天下。前朝末帝已死,以后再出来类似的就是假冒的,人人得而诛之。

有臣子询问,是否要给前朝末帝上谥号。

一般新朝初立,都会给前朝末帝一个不怎么好的谥号。比如商纣王,隋炀帝,以及不太远之前崇祯帝的怀宗。

胤礽:“你不说我差点忘了。”

就在大家以为他要给前朝末帝上个“荒”“哀”之类的下谥的时候,胤礽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直接废了末帝的帝号,与其太子一道贬为庶人。也就是说,以后提到前朝末帝,直接称呼其为废帝就是,不必称尊号。

众臣:“……”

解气是真解气,就是有点与众不同。

但群臣也发现一点,那就是新帝是真的厌恶前朝,都要在史书上给前朝废帝那么一个不堪的死法。

群臣也知趣地没问废帝的处置,他们认为废帝就是被这位给下令斩杀了。丝毫不知道,废帝、太子及其家眷都被关在一个他们不会注意到的地方,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废帝逃走时,并没有带上他的后妃——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后妃啊!他给后妃送去了白绫,就像当年崇祯帝做的那样,要求她们自尽以保清白。

其中就包括他几次试探才最终册封的佟皇后。

佟皇后悲痛欲绝,伤心之后真打算一死了之,但是几次自尽都没成功。然后贺氏军队就闯进来了。

胤礽到也没为难一群女眷,只是让她们换个地方住,等抓到皇帝和太子后,再把这两个塞进去。

丢下挚爱表妹逃走的帝王,丢下慈爱母亲逃走的儿子,这可真是修罗场。

后来,等大清的留下的东西都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胤礽把三阿哥放了出来,封他做了个诚国公,允许他奉养母亲马佳氏。马佳氏也被称为诚国公太夫人。

这是对爱新觉罗宗室的荣养,也是原主的愿望。

他说:“荣妃娘娘对我还好,三弟也愿意和我说话。不管他们母子是因为什么照顾我,但我想报答他们。”

胤礽应下了。

后来,胤礽册立贺小胖儿为太子。宫中举行宴会。诚国公太夫人在见到太子面容后,求见胤礽。

在屏退下人后,她拿出一玉钗,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胤礽。“此钗原是仁孝皇后赐予妾身的,但终究是前朝之物,还请陛下处置。”

胤礽收下了玉钗,转头拟旨,册封前朝荣宪公主为夏朝长公主,认其为义姐,召其回京,赐府第居住。此时,蒙古已经臣服,势力不断削弱,胤礽已经派兵驻扎,蒙古掀不起什么风浪。

接下来,就是玩经济战了。

诚国公太夫人松了口气,不敢多想,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留下胤礽看着母亲的又一块玉佩。他看了很久,才打开一个小匣子,把玉钗放了进去。

里面有一块玉佩,是当初皇帝送来的。而另一个玉佩,据说已经随着仁孝皇后长眠地下了。

胤礽在心里对原主说:“这个匣子日后就陪葬吧,你觉得呢?”

“好!”原主伸头看了看,“对了,要离额娘近一点的。”

胤礽答应了。

原主很开心,却又问胤礽,“我看那些大臣都在反对你设立什么科学院……”

“是啊,他们怕我不肯再尊孔孟。但是即便他们反对也没有用,我还是会做下去的。”

在胤礽看不见的地方,原主歪了歪脑袋,“那你就加油吧!我在精神上支持你!”

“嗯嗯,你精神上支持我就可以了!”

胤礽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后人是否会坚持下去,但我不能什么都不做。我做的,哪怕只改变一点,都是好的。”

但我还是希望,再多一点,再多一点,越多越好。

也许是因为大仇得报,原主也多了几分小孩子的活泼,有时候会和胤礽玩笑几句。

胤礽答应原主日后长眠之地要离额娘近些,自然是不会忘。册立太子后,他带着贺小胖儿外出巡视,途经一地,他对已经抽条儿的贺小胖儿说道:“以后,你就把我葬在这里吧!”

这里山清水秀,远远地能看见前朝仁孝皇后陵。

贺小胖儿躬身应下了。

他也是这么做的。

史书记载,太/祖驾崩后,继位新君令军士于帝陵外遍植榴树。并不顾群臣反对,不禁百姓摘取,只需保持林内洁净即可。

每至花期,帝陵外数里,片片如云似火。

更文了更文了。

看到评论区小伙伴说想让小太子投胎后和仁孝皇后团聚,那么想象一下这样一副景象,小太子从帝陵里出来,走在那片火红的石榴林里。而他的母亲就在石榴林的另一头等他。

另外,有关强国的也一笔带过了。在这里推荐太子强国文《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0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