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58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七)

纳兰明珠在从黄河处逃脱之后,就一直伪装身份,生怕被四处搜寻落单清军及大清官员的贺氏发现——他一路伪装,一路防备,眼看要到北京城了,北京城又被围了。

纳兰明珠:不过是出来谈了一次和,怎么北京城都要没了。

十分郁闷的他,在北京城周围绕了几圈,然后就被贺氏发现,当作探子抓进贺氏军营。

随身携带的贺含章的画像也被搜走了。

来到夏王帐中,却又发现了以前不怎么对付的陈廷敬。陈廷敬虽然有些慌张,但是官服整齐,再一看自己衣衫破烂,披头散发,简直像个野人。

纳兰明珠面色讪讪,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廷敬当然也认出了纳兰明珠,但没料到当初那个风度翩翩浊世……中年大叔一般的纳兰明珠,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虽然和明珠分属两个阵营,过去还有许多次对上,但同为大清臣子,陈廷敬也不可能放着他不管。

“夏王,常言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明大人他……”

“我还没说要杀他呢!”胤礽漫不经心地说道,“只是他行迹诡异,我的手下把他当成探子了。明大人也就是来使,陈大人就算没来我也要把他送进去的。正好,陈大人离开的时候顺便把他一起带走吧!”

留下他有什么用,不如放进城浪费粮食去。

陈廷敬腹诽:这是把纳兰明珠当个东西了!一边又躬身道:“多谢夏王。”

胤礽又看了看手里的画像,思索再三还是把它还给了纳兰明珠,“这个也带回去吧!不过,就算是带回去也没有什么用。”

纳兰明珠只以为,他在说现在这个时候,就算大清拿到画像也不可能做什么,难道还能在北京城贴通缉令,悬赏抓捕围城的人吗?

但是胤礽知道,皇帝一旦看到画像,再听到这句话,就会明白他的意思。

陈廷敬和纳兰明珠被赶出军营。

两人的心情截然不同。

陈廷敬是因为和谈失败,朝廷前路渺茫,心情灰暗到极点。纳兰明珠则是流浪多日,终于见到熟悉的人,马上就可以进京城。哪怕京城的条件再难,他也想见儿孙。

陈廷敬在路上忽然问纳兰明珠:“明大人,你从前可见过这贺含章?”

纳兰明珠摇头。

陈廷敬只得将心里的疑惑压下,他也知道他和贺含章应该从无交集,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他就觉得他面熟。似乎很久以前在哪里见过,就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两人走后,胤礽坐在那思索皇帝一旦发现真相,会怎么做。是会向天下表明他的真实身份,还是大骂他这个逆子,用尽心机想弄死他?

哪种都不重要。

就算皇帝刨了悼太子的墓也无所谓,因为当年早就已经昭告天下了。

先太子谥悼,因其年幼,不另起陵寝,附葬元后陵内。

把悼太子和元后葬在一处,是皇帝最后的怜悯,全了最后的父子之情。

要说一个早就入了皇陵的人现在还活着,说京城外那个打下整个天下,掀翻大清江山的“反贼”是皇帝的悼太子,他重活了一次,旁人只会以为皇帝压力太大,疯了。

谁人不知,悼太子生性懦弱,学的也都是尚书房束师傅教的四书五经,连下人都辖制不住。

皇帝多次斥责其“无能”。

还不是皇帝压根不重视太子,满宫下人也跟着不把他放眼里,就跟谁不知道似的。

胤礽扔出一个炸雷,不管后果,只命令手下死围北京城,就等着皇帝忍不住自己跑出来。

再说陈廷敬那边,皇帝看到蓬头垢面的纳兰明珠倒是也有些感慨,闻听他几月都是这般过来的,倒也说了句:“真是难为你了。”没向贺氏投降。

陈廷敬向皇帝禀告了经过,详细地说了贺含章的态度以及他手下诸将所说。当然,他没敢说什么拿着绳子去煤山找那棵老歪脖子树。末了,还跪下请罪,直言自己无能。

皇帝听后良久无言,整个人像一尊雕像融进背后的黑暗中。南书房里静得所有人都开始冒汗,胤禛唤了几声,“皇父,皇父!”

皇帝才回过神来,看着陈廷敬和胤禛担心的样子,勉强道:“是朕大意了,以致今日下场,不怪你。”

是真的大意了!

皇帝只认为自己仗着前世记忆收拾了三藩和葛尔丹,便开始自大起来,殊不知,这一世与前世已经不一样了。是他没有在反贼没成气候的时候就将其一举歼灭,如果从一开始他就重视这股反贼,哪还会有今日?

因为当时的皇帝不认为前世被尊为“圣祖”的自己,会被一群反贼大败。

是他太自大了,自大到不一样的世界,他还抱着同样的想法。

陈廷敬见到的皇帝永远都是意气风发的,哪有今日这般颓然,想到贺含章手下诸将所言,不禁劝道:“皇上,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皇上还需早做打算……毕竟城内储粮有限啊!”

皇帝的神色逐渐危险起来,“你是要朕去投降吗?”

跪在城门口,献上玉玺乞降,皇帝怎么也想到有朝一日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且,他也做不到。

他自幼登基,享国六十一载,在皇位上送走了索尼,送走了鳌拜,送走了明珠和索额图,送走了许许多多对手。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包括妃子儿女。

重生以后,他更是觉得自己福祚深厚,无人能及。

皇帝向来高高在上,他无法做到向反贼跪地求饶。也无法忍受大清亡在他手里,亡在前世的“圣祖”手里。

难道上天让他重生,就是为了让他尝尝亡国之君的苦吗?

陈廷敬跪地劝道:“请皇上忍一时之耻,万望保宗庙周全。”

皇帝黯然道:“朕不是圣人,无法忍受这等耻辱。”

陈廷敬无奈退下。

纳兰明珠见陈廷敬离开,才从身上掏出一张纸,递给皇帝身边的太监梁九功。

“奴才没能与贺氏签下和约,但总算画下了那贺含章的画像。”

皇帝没想到纳兰明珠流离多日,竟然还把贺含章画像保存住了,心下叹气。命令梁九功呈上来,又让侍立一旁的太子胤禛过来一看。

胤禛对传说中年纪轻轻却能号令群雄的夏王贺含章也有些好奇,闻言,往皇帝身边凑了凑。

梁九功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张命运坎坷的画像,放在皇上面前的桌子上。然而,皇帝只看了一眼,就脸色突变,只觉得周围空气凝滞了一般。

看到画像的那一瞬间,皇帝感觉浑身的血都被抽走了一样,他浑身发冷,眼前除了那张画像,什么都没有。他甚至听不到胤禛在他耳边说了什么,也听不到纳兰明珠躬身又说了什么。只知道他们的嘴一张一合,然而他什么都不听见。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前世今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在看到“反贼”的这一刻,全明白了!

逆子,那个逆子也回来了!

他回来之后发现处境不如前世,就察觉到自己也重生了。他并不发作,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逃了出去。换了个名字,要把大清掀翻!

他伸出手抓住画像,使劲攥紧,也不顾胤禛和梁九功的呼唤,紧紧咬着牙,即便如此也无法控制牙齿相碰的声音。

皇帝在发抖,连牙齿都在抖。

胤禛和梁九功见势不对,连忙传太医。

却见皇帝森然着脸,眼睛直勾勾盯着画像,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你好,好一个……”

好一个太子,好一个胤礽!

朕没想到你居然能做到如此地步,拼着不要爱新觉罗的姓氏,拼着不要你爱新觉罗胤礽的身份,抛弃掉一切,你也要报仇!

爱新觉罗胤礽,你身上流着的也是爱新觉罗家的血,是怎么喊出“驱除鞑虏”这句话的?

胤礽啊胤礽,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

前世那个梗着脖子说自己没错的皇太子,今生境况天壤之别,你居然忍住了,居然没跑到朕面前来质问。你是终于长进了,长进了!

长进到要你老子跪地投降……

皇帝脑子里的弦儿忽然就断了。

他一口鲜血吐在画像上。

& & & & &

大敌当前,皇帝忽然病倒,朝中众人忽地焦躁起来。危机时刻,太子胤禛监国,代理朝政,吩咐陈廷敬看好城中储粮,别让贺氏有机可乘。

陈廷敬私下告诉他,城中储粮顶多能撑一年。

也就是说,一年之内,他们要是无法解决困境,城中必生哗变。

胤禛紧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对策。

他看向陈廷敬,内心满是疑惑,却无法从何问起。

贺含章的画像,第一眼看见他就觉得熟悉,然而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皇父的反应更是奇怪,他必是见过这贺含章的。但是皇父又是在哪里见过这个胆大包天的汉人的?为什么这个汉人会让皇父有这么大的反应?

就在这时,有小太监匆匆忙忙赶过来,“太子殿下,皇上醒了,正唤您呢!”

胤禛抛下一切,急急忙忙赶过去,却见皇帝脸色苍白,斜靠在床上,手里还拿着那画像。

皇帝嘴里喃喃道:“太子,你好,你好啊!”

听着这怨怼的话,胤禛连忙跪下,却发现皇帝的眼神丝毫没有落在他身上。

胤禛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也没有发现任何端倪。悼太子甚少出于人前,多年过去,他的兄弟们都忘了他的模样。

还记得他的,也只有前世归来的,毁了他前世不够,还要把所有罪名都加在尚且年幼的他身上的皇帝。

而皇帝,根本无法对人说,他已经活了一世。

& & & & &

纳兰明珠进城之后,胤礽本以为皇帝会做些什么,比如说他是已故悼太子,说他是赫舍里家的子弟……却没想到,北京城静悄悄的,什么动静也没有。

不过他也懒得管这些,皇帝要是说出真相,也不会有人信的,只会说他是疯子。

悼太子就算还活着,又为什么要打自家江山呢?

胤禛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没有前世记忆,也不知道皇父为什么看见一张画像就如此失态。

明明悼太子在世时,也没见皇父如何关心啊!

正常人哪会想到重生这种事呢?

贺氏的包围越来越紧,突围的士兵都被歼灭,这种情况下,本就不善军事的胤禛只得死守京城。然而当他发现,贺氏并不急着进攻,而是要打围城之战时,真的手足无措。

皇帝教他的,是在正常情况下顺利接手一个江山,然后他再尽心尽力把这个江山治理好。

现在这种就不属于正常情况。

皇帝把他教得再好,他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城中储粮越来越少,难道他还能凭空变出粮食吗?

皇帝教他帝王手段,然而在粮食越来越少的京城,帝王手段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他只能来找皇帝。

皇帝自从上次吐血后,就有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亢奋。他几次指挥军队突围,然而都被打了回来。皇帝却不肯相信,每次都咆哮着不可能。

旁人以为皇帝是觉得自己的计划不会出错,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他觉得自己不可能会输给那个逆子。

他所有本事都是朕教的,朕没有完全教给他,他怎么可能会打败朕!

失败次数越多,皇帝越暴躁,连带着宫女太监都开始遭殃。

胤禛来的时候,皇帝正疯魔了般看地图,试图找出一条生路。

胤禛跪在他面前,祈求道:“皇父,求和吧!”

皇帝一脚把他踢翻,他咆哮着:“朕不会输,绝不会输给他!”

朕是他的老子,朕是皇帝,做老子的怎么会输给儿子,做皇帝怎会输给他一个废太子?!

皇帝的神情十分癫狂。

胤禛跪地叩首,“皇父,儿臣无能!请皇父以大局为重,为爱新觉罗氏保下一点血脉啊!万不能像前明朱氏一样血脉断绝啊!”

皇帝忽地冷静下来,他坐在地上半晌,“既如此,求和吧!”

想了想,皇帝找出一块玉佩,放在匣子里,“去找陈廷敬,让他带上这个去找……”他咬了咬牙,“贺含章。”

陈廷敬再度来到贺氏,请求和谈,说了大清的条件,愿世代称臣,岁岁纳贡。

听得诸将心堵,胤礽也觉得好笑。

“陈大人,我说的是大清无条件投降,我不接受任何条件,称臣、纳贡?给我来一个臣玄烨言吗?”

陈廷敬只觉得羞辱迎面而来,再看看夏王脸色,只得将那小匣子掏出。

引得诸将呵斥,“做什么,想行刺我家主公吗?”

“陈大人,我等将你迎进来,没想到你竟如此!”

诸将恼怒,有人甚至已经拔出刀剑。

陈廷敬连忙解释:“不不,下臣是个文人,而且这里面也只有一块玉佩,是我皇送给夏王的。”

说着,当着众人面打开了匣子。

里面竟真的只有一块玉。

有将领垫着抹布把玉拿出来,又使劲擦了好几下,确认无毒,才递给胤礽。

陈廷敬脸都是僵的。

胤礽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什么名堂,只得找原主:“你认识这个吗?”

原主仔细看了看,才肯定地说:“是我额娘的。我额娘给他的,额娘去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表示对元后的思念。”

真是无时无刻不在立人设!

胤礽心念一动,“陈大人,你可以回去了,我还是那句话,什么用都没有。抓紧时间,京城里还有多少粮食啊?”

陈廷敬脸色苍白。

胤礽笑道:“别等到哪天,吃不饱饭的士卒哗变,到时候就是我这谋逆的反贼坐收渔翁之利了!”

更文了更文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8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