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马的清晨带着地中海独有的湿润暖意,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将石块的纹路染得清晰可见。伊芙琳牵着艾莉拉走出港口附近的小旅馆时,巷口的卖花女已经摆好了摊子,篮子里的雏菊和三色堇带着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现在是二战,这里总会有些人心惶惶,但总归是要生活的。
“慢点走,别吓着人家。”伊芙琳轻轻拉住蹭着路人裤腿的艾莉拉,这只已经长到他胸口高的黑猫此刻像个好奇的孩子,竖着耳朵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它黑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额间的银色纹路随着动作若隐若现,引得路过的行人频频侧目。
一个穿着深蓝色长裙、围着米色头巾的妇人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指着艾莉拉,用带着罗马口音的英语问道:“小姐,这是……什么品种的猫?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猫。”
伊芙琳早有准备,笑着顺了顺艾莉拉的毛:“我是男士,以及这是我家乡的特有品种,叫‘长猫’,长得是比普通猫壮实些。”他随口编造了个名字,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没说现代的品种——1942年的罗马人,大概连缅因猫都没听过。
妇人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额…抱歉先生。”她有些窘迫,于是伸手想摸摸艾莉拉的头,又有些犹豫。艾莉拉似乎察觉到她的善意,主动低下头蹭了蹭她的手背,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呼噜声。妇人惊喜地笑了:“它真温顺!现在世道不太平,能有这样的伙伴陪着,是件幸事。”
伊芙琳心里一动,问道:“夫人,罗马现在……还好吗?”
妇人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朝远处指了指:“表面上还算平静,但你看那边的士兵,还有街上的公告栏,都是关于战争的消息。我儿子去了战场,快一年没写信回来了。”
她说着,眼圈微微发红,转身拿起一束雏菊塞进伊芙琳手里,“拿着吧,先生,祝你和你的猫在罗马玩得开心,也愿神明保佑我们的亲人平安。”
伊芙琳接过带着清香的雏菊,低声道了谢。看着妇人落寞离去的背影,他握紧了花束,心里泛起一阵酸涩。1942年的二战正如火如荼,即便远离前线的罗马,也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他想起布鲁克林的征兵海报,想起史蒂夫执着的眼神,想起巴基即将奔赴战场的背影,只觉得手里的雏菊分量沉甸甸的。
艾莉拉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情绪,用大脑袋蹭了蹭他的胳膊,发出温柔的喵呜声。伊芙琳吸了吸鼻子,把雏菊别在衣襟上,笑着说:“走吧,我们去看看这座古老的城市。”
2
从港口到市中心的路不算远,伊芙琳想慢慢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石质建筑,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有些窗户上挂着褪色的窗帘,窗台上摆放着小小的盆栽。偶尔能看到骑着自行车的邮差驶过,车铃叮当作响,打破了街道的宁静。
路上的行人大多行色匆匆,男人们有的穿着工装,有的穿着笔挺的西装,少数穿着军装的士兵背着步枪,神情严肃地巡逻着。女人们则多是长裙配头巾,手里提着菜篮或布包,偶尔会停下和邻居低声交谈,话题总离不开战争和家人。
毕竟比较平和,这里的灵魂似乎比布鲁克林的要少上许多。
真好。
伊芙琳注意到,街边的店铺大多正常营业,但货架上的商品并不算丰富。他走进一家面包店,想着散步时顺便吃点面包,这时候的面包似乎有些贵,但伊芙琳有钱。
走出面包店,艾莉拉立刻凑上来,用鼻子蹭了蹭他手里的法棍。伊芙琳掰了一块递给他,看着他大口咀嚼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小男孩从巷子里跑出来,盯着艾莉拉嘴里的面包,咽了咽口水。他约莫五六岁的样子,头发枯黄,脸上带着污渍,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空空的铁盒。看到伊芙琳看他,小男孩吓得往后缩了缩,眼神里满是警惕和渴望。
伊芙琳心里一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表妹眼巴巴看着他手里零食的样子。他走过去,把一个完整的法棍和半包曲奇饼干放进小男孩的铁盒里:“拿着吧,慢慢吃。”
小男孩愣了愣,不敢接。伊芙琳把铁盒塞进他手里,摸了摸他的头:“快回家吧,别让家人担心。”
小男孩反应过来,抱着铁盒朝他鞠了个躬,转身跑进巷子里,跑了几步还回头看了一眼,眼里满是感激。伊芙琳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暖暖的。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点小小的善意,或许就能给人带来活下去的勇气。
3
第一站,伊芙琳来到了万神殿。那巍峨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这座始建于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庄严肃穆。巨大的穹顶在阳光下泛着灰白色的光泽,正面的八根科林斯柱粗壮挺拔,支撑着三角形的山花墙,上面刻着模糊的拉丁文铭文。
伊芙琳站在门口,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他在现代的纪录片里见过万神殿的样子,却远不如亲眼所见这般震撼。1942年的万神殿没有现代那么多游客,门口只有寥寥几个信徒和行人,显得格外安静。
“走吧,进去看看。”伊芙琳牵着艾莉拉走进殿内,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没有电灯,光线透过穹顶中央的采光眼照射进来,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随着时间慢慢移动。墙壁上的浮雕和壁画虽然有些褪色,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描绘着神话故事和古罗马的历史场景。
几个信徒跪在祭坛前祈祷,神情虔诚。伊芙琳放轻脚步,生怕打扰到他们。艾莉拉也变得安静起来,不再四处乱窜,只是跟在他身边,好奇地打量着殿内的一切。
“这穹顶真厉害,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却能屹立这么久。”伊芙琳忍不住感慨。他记得现代的建筑大多需要钢筋混凝土和复杂的结构支撑,而万神殿在两千多年前就凭借精湛的建筑工艺,建造出了直径达43.3米的穹顶,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祭司注意到了他和艾莉拉,走了过来。他约莫六十岁的样子,头发花白,眼神温和。看到艾莉拉,祭司并没有惊讶,反而笑了笑:“这只猫很有灵性。”
“祭司大人,”伊芙琳微微颔首,“我是来罗马旅行的,第一次见到这么宏伟的建筑。”
祭司点点头,指着穹顶的采光眼:“万神殿是献给众神的礼物,这采光眼是与天相通的象征。无论外面多么喧嚣,这里永远是宁静的港湾。”他顿了顿,看着伊芙琳衣襟上的雏菊,“你是个善良的人,愿众神保佑你。”
伊芙琳心里一动,问道:“祭司大人,战争会结束吗?人们会迎来和平吗?”
祭司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采光眼透进来的阳光:“黑暗总会过去,光明终将到来。就像这采光眼,无论乌云多厚,总会有阳光照射进来。”他看着伊芙琳,“孩子,不要放弃希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守住心里的温暖。”
伊芙琳点点头,他想起了史蒂夫和巴基,或许这场战争很漫长,或许未来的530年充满未知,但只要心里有牵挂,有善意,有希望,就不会迷失方向。
离开万神殿时,阳光正好透过采光眼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艾莉拉蹭了蹭他的手,像是在赞同他的想法。伊芙琳握紧了它的爪子,笑着说:“下一站,特雷维喷泉。”
4
前往特雷维喷泉的路上,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路边出现了一些小摊贩,卖着水果、手工饰品和当地的特色纪念品,这时没有现代那些商业化的塑料玩具,大多是手工制作的木雕、石雕和织物。伊芙琳停下脚步,拿起一个雕刻着罗马斗兽场图案的小木盒,做工不算精致,但充满了质朴的气息。
“先生,这个木盒是我父亲亲手做的,只要五个里拉。”摊主是个年轻的姑娘,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伊芙琳掏出钱递给她,把木盒放进随身的背包里,他想把这个当作纪念品,送给未来重逢的史蒂夫和巴基。伊芙琳打算二战结束不久就回去找史蒂夫和巴基。
特雷维喷泉比他想象中更显古朴。1942年的喷泉没有现代那么多装饰灯,也没有密密麻麻的游客,但泉水依旧清澈,从雕像的缝隙中喷涌而出,落入下方的水池中,发出潺潺的声响。水池边有几个行人驻足观赏,偶尔有人弯腰捡起地上的石子,轻轻扔进水里。
伊芙琳想起现代的常做的事,扔一枚硬币,就能许愿。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里拉硬币,笑着对艾莉拉说:“我们也来许个愿吧。”
他转过身,背对着喷泉,把硬币从肩膀上方扔出去。硬币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伊芙琳在心里默默许愿:愿战争早日结束,愿史蒂夫和巴基平安,愿自己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守住心里的温暖。(当然,也有抽象,只不过没人懂他的抽象,就算再怎么搞抽象也是无趣的。)
艾莉拉看着他的动作,也学着样子,用爪子扒拉着地上的一颗小石子,轻轻一甩,石子也落入了水池中。伊芙琳被它逗笑了:“怎么,你想吃更多猫罐头?”
艾莉拉“喵呜”叫了一声,蹭了蹭他的腿,像是在点头。
就在这时,几个孩子跑到水池边,看到艾莉拉,眼睛一亮。他们大概三四岁的样子,穿着整洁的衣服,由一个年轻的妇人带着。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走到艾莉拉面前,伸出小手想摸摸它的毛。
“别怕,它很温顺。”伊芙琳鼓励道。
小女孩怯生生地摸了摸艾莉拉的皮毛,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妈妈,你看,它好软呀!”
妇人笑着走过来:“先生,你的猫真可爱。孩子们很少见到这么大的猫,都很喜欢它。”
“没关系,让他们跟艾莉拉玩玩吧。”伊芙琳说着,从背包里掏出剩下的曲奇饼干,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高兴地接过饼干,围在艾莉拉身边,有的喂它饼干,有的轻轻抚摸它的毛。艾莉拉也很配合,温顺地蹲在地上,任由孩子们摆弄,偶尔还会用舌头舔舔孩子们的小手,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
妇人看着这温馨的画面,叹了口气:“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很多快乐,能这样开心地玩一会儿,真好。”她看着伊芙琳,“真希望战争快过去。”
伊芙琳点点头,“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让孩子们能在和平的环境里长大。”
妇人点点头:“会的,黑暗总会过去。”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喷泉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伊芙琳看着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听着泉水的潺潺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心里的阴霾渐渐散去。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简单的快乐,显得格外珍贵。
5
中午,伊芙琳带着艾莉拉走进一家巷子里的小餐馆。餐馆不大,只有几张木质桌椅,墙壁上挂着几张罗马风景的油画,空气中弥漫着橄榄油、番茄和芝士的香气。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看到艾莉拉,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先生,你的猫可以进来,只要它不捣乱就行。”
“放心吧,它很乖。”伊芙琳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艾莉拉乖乖地蹲在他身边,脑袋搭在爪子上。
菜单是手写的,上面的菜品不算多,大多是罗马当地的特色菜:番茄肉酱意面、烤羊排、蔬菜汤和披萨。伊芙琳点了一份番茄肉酱意面和一份烤羊排,还特意给艾莉拉点了一份不加调料的烤鸡肉。
“先生,你是游客吧?”老板端着水过来,笑着问道,“现在很少有游客来罗马了,大家都在躲避战争。”
“我想趁现在看看这座城市,说不定以后就没机会了。”伊芙琳笑了笑。
老板叹了口气:“是啊,谁也不知道战争会持续多久。不过日子总要过下去,我每天还是会做新鲜的食物,给大家带来一点温暖。”
伊芙琳点点头,很佩服老板的乐观。很快,饭菜端了上来,香气扑鼻。艾莉拉闻到烤鸡肉的香味,立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伊芙琳。
“慢点吃,小心烫。”伊芙琳把烤鸡肉撕成小块,放在盘子里递给它。
就在这时,餐馆门口走进来几个士兵,穿着意大利军装,脸上带着疲惫的神色。他们找了个桌子坐下,点了简单的饭菜和葡萄酒,低声交谈着,语气里满是疲惫和对战争的厌倦。
“北非那边太苦了,缺水缺粮,还要面对盟军的进攻。”
“我想家了,想我妻子做的意面,想我女儿的笑脸。”
“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真的不想再打仗了。”
伊芙琳默默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士兵或许也曾是善良的普通人,是别人的丈夫、父亲或儿子,但战争让他们不得不走上战场,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他想起了巴基,不知道他到了战场后,会不会也像这些士兵一样疲惫和想家。
老板给士兵们端上饭菜,拍了拍其中一个士兵的肩膀:“小伙子们,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无论怎么样,都要活着回家,家人还在等你们。”
士兵们点点头,拿起刀叉默默吃起来,眼眶有些发红。
伊芙琳吃完饭,结了账,走出餐馆。阳光依旧明媚,但他的心情却有些沉重。他知道,这样的温馨和平静,在战争面前不堪一击。他只能祈祷,这样的日子能多持续一会儿,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6
下午,伊芙琳带着艾莉拉去了罗马广场。这里曾是古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宏伟气势。残破的柱廊、倒塌的雕像、风化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伊芙琳漫步在遗址中,触摸着冰冷的石块,仿佛能感受到古罗马的繁华与衰落。他想起现代罗马广场被保护得很好,周围有围栏,有解说牌,有成群的游客,但1942年的这里,没有这些商业化的设施。
艾莉拉在废墟中穿梭,动作灵活,时不时停下来闻闻地上的石子,或者对着远处的飞鸟叫几声。它似乎也感受到了这里的肃穆,没有像平时那样打闹。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罗马广场的断壁残垣上,给古老的遗址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伊芙琳牵着艾莉拉,沿着石板路往回走。路上,他看到一对老夫妻手牵着手,慢慢散步,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看到母亲抱着孩子,轻声哼着摇篮曲;看到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这些平凡的画面,在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珍贵。伊芙琳突然明白,无论时代多么艰难,生活都总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家人的牵挂,朋友的陪伴,还有这些平凡的烟火气,都是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勇气。
7
回到旅馆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旅馆的房间不大,但很干净,窗户对着一条安静的小巷。伊芙琳点亮桌上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房间的一角。艾莉拉蹲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时不时发出轻轻的呼噜声。
伊芙琳从背包里拿出那个小木盒,打开来,里面空荡荡的。他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纸笔——这是他特意买的,准备给史蒂夫和巴基写信。
“亲爱的史蒂夫和巴基:
我已经安全抵达罗马了。这里的天气很好,阳光充足,和布鲁克林的秋天完全不同。
今天我去了万神殿、特雷维喷泉和罗马广场,这里的古建筑真的很震撼,比我在书本上看到的还要壮观。我在特雷维喷泉许了愿,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希望你们能平安。
我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卖花的妇人给了我一束雏菊,我还帮助了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给了他一些面包和饼干,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很温暖。看见那个小男孩,我感觉像极了当初我们的初遇。
艾莉拉在这里很受欢迎,大家都很好奇它的品种,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长猫’。它现在差不多停止生长了,感觉进入成年期了,不过还是很温顺,喜欢蹭人的手。今天它还和几个孩子一起玩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罗马的生活很平静,但也能感受到战争的影响。街上有士兵巡逻,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战争的消息。我很担心巴基,你要去战场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逞强。史蒂夫,你也要好好的,你的身体还需要好好调理。
我买了一个手工制作的小木盒,准备送给你们,等我们重逢的时候,我再亲手交给你们。我会在罗马待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还会去其他地方看看,我想多了解这个世界。
写信的时候,外面的小巷很安静,只有煤油灯的光晕和艾莉拉的呼噜声。我很想念布鲁克林的小屋,想念我们一起吃早餐的日子,想念艾莉拉和你们打闹的画面。
请一定照顾好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我会在这里好好生活,等战争结束,我们再一起吃我做的早餐,一起陪艾莉拉玩。
祝你们平安健康。
你们的朋友:伊芙琳
1942年10月xx日”
写完信,伊芙琳把信纸折好,放进小木盒里。他看着信纸上的字迹,心里暖暖的。虽然现在通讯不便,这封信可能要很久才能送到史蒂夫和巴基手里,但他相信,他们一定会收到的。(实则不然)
艾莉拉走到他身边,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胳膊。伊芙琳抱起它,让它坐在自己腿上,轻轻抚摸着它的皮毛:“艾莉拉,我们现在有牵挂的人了,对不对?”
艾莉拉“喵呜”叫了一声,用舌头舔了舔他的手。
伊芙琳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史蒂夫和巴基,不知道未来的530年还会遇到什么。但他知道,他不再是孤单一人了。
他有艾莉拉的陪伴,有史蒂夫和巴基的牵挂,有这些在陌生时代遇到的善意和温暖。这些都是他的锚点,支撑着他在漫长的时光里不迷失方向,清醒地活下去。
伊芙琳轻轻闭上眼睛,抱着艾莉拉,嘴角带着微笑。
真好,他不是孤单一人了。
Tbc
温馨日常(实则不然)[眼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游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