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 第12章 第12章

[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第12章 第12章

作者:半只肉球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24 20:09:25 来源:文学城

伊莎贝拉走后,黛西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闷闷不乐的放下餐具。

费尔太太注意到她的异样,关心道:“黛西,怎么了?”

“……你们好像很喜欢伊莎贝拉。”黛西低声道,“是的,她很聪明,舞会上也非常耀眼,这让我有点……羡慕。”

费尔太太立即便明白过来女儿在想什么。

说到底黛西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心思单纯,很容易在一些小事情上气馁,她的父母丶朋友和追求者不再以她为中心,从小到大都被捧在手心里疼爱的黛西肯定会不习惯。

她跟自己的丈夫交换了一个眼神,接着柔声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羡慕她,虽然这听起来无情,但你和布朗特小姐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啊。”

费尔先生附议:“也许大家的确是被她那天晚上的模样迷住了,但他们心里终究清楚,你才是最好的,因为你是费尔家的女孩。”

黛西是真正的名门小姐,她的姓氏注定了她属于上流社会这个1%的精英圈子,过着平常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即使伊莎贝拉参加了她的舞会,也不代表她就有了晋身这个圈子的资格。上流社会不是你努力就能挤进去的,你只能出生在那里。

是的,那些富家子弟也许觉得伊莎贝拉很吸引,但他们却绝对不会考虑她为结婚对象,因为她的出身是低一等的,顶多就是一种消遣,黛西才是门当户对的对象。

横在她们之间的,是一条名为阶级的鸿沟。

她们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费尔夫妇并不是想要贬低伊莎贝拉,但这就是事实。

……不,不是这样的。

黛西羡慕的不是这个,而是伊莎贝拉有一种她从未在别人身上看见过的无畏。

一种勇往直前的无畏。

无论是被怀特太太误会,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出不介意喜欢的人出身低下,为什么她的意志能够如此坚定?

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种不断燃烧着的生命力在这个千篇一律的世界里尤其刺目。

乔丹也好,伊莎贝拉也好,她们都是非常有主见的人,就像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的苍鹰,而她是牢笼里的金丝雀。

这倒不是说她想要变成这样的人,事实上她并不觉得笼里的生活有什么不好,这里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偶尔会有种想飞出笼子的念头。

……

伊莎贝拉昨天去报社的原因是为了买断她和盖茨比的那张照片,以作日后刊登广告之用。

在电视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前,报纸和杂志等纸媒是人们接收资讯的最主要途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哪家公司推出了新的产品丶哪个产品正在进行减价,都是从报纸上得知的。

所以这年头的宣传成本很高,毕竟她不能在ins上开个账户就有点击和追踪者,但如果不通过纸媒,她的设计又很难走进大众的视野里。

由于照片的拥有者是《路易斯维尔日报》,她想用那张照片作商业用途的话必须付出一笔买断费用,还好它没什么商业价值,副编辑没有为难她,开出了一个合适的价格,所以伊莎贝拉并没有花很多钱。

拍摄的成本一点都不低,她不可能请来一名摄影师给她的每件作品都拍上一张照片,连杂志里的商品目录大多数都以绘画的形式来呈现,所以广告里有实物照片的优势是很大的。

虽然在舞会上跟好些贵妇交谈过,但伊莎贝拉不觉得她们真的会找她订造礼服,毕竟她自己也不奢望用一条裙子就能让她们趋之若鹜,才想要透过广告来触及潜在的客户。

因而也并未料到这么快就有人联络她,还是一位大人物。

找她的人是一名叫伍德女士的寡妇,非常富有,她的身分在路易斯维尔不次于费尔家。就人脉而言,伍德女士甚至比费尔家更强大——她的父亲是一位富商,娘家那边又是从政的,说是在路易斯维尔呼风唤雨都不过分。

是个富婆无疑了,因此伊莎贝拉便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笔大生意。

相比别人以丈夫的姓氏来称呼她,伍德女士更希望以原来的姓氏来叫她,这让她听起来更年轻些。却也因为这样,有些人认为她不守妇道,然而伍德女士本人并不在意这样的闲言闲语,相当有性格。

伊莎贝拉在黛西的舞会上见过她,但是没有跟她说过话,所以知道来电者身分时多多少少有点讶异。

伍德女士是一位非常时髦的女性,从她的打扮就能看出。她姿态慵懒地坐在伊莎贝拉的对面,尚可瞥见当年的风情。

她毫不避讳地直盯着伊莎贝拉看,让她没办法无视:“请问我脸上是有什么吗?”

伍德女士也不转弯抹角:“不,只是觉得你跟那天晚上很不一样。现在的你好像……没那么耀眼了。”

说着,她意识到自己的说话不怎么礼貌,补充道:“我的意思是——”

伊莎贝拉笑了:“我懂你的意思。”

所谓人靠衣装,就算伊莎贝拉的底子不差,还是得靠衣服和妆容才得到那样的效果,而现在她没有化妆,穿的又是普通的衣服,光芒自然黯淡了许多。

别说她了,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歌手素颜走到街上也跟普通的路人没两样。

伊莎贝拉把那条红裙取出来让她过目,伍德女士似乎注意到她打量的目光,笑道:“你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要买一条别人穿过的裙子。”

在上流社会的女士看来,裙子再漂亮都好,只要是二手的就会大打折扣(除非那是名人穿过的)。就像伊莎贝拉的红裙,没人觉得它不好看,可是要穿着它去另一场舞会吗?那肯定是不行的,她们又不是没有别的衣服。

伊莎贝拉怔了一怔:“本来我不打算问的,但既然你提起了,请务必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见到它的时候便很喜欢,这种鲜艳的红在舞会上实在少见。”她说,,“不过我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打算当礼物送给我的侄女,她喜欢红色,而且她不是路易斯维尔人。”

伊莎贝拉明白她的意思,既然那位侄女不是路易斯维尔人,那就没有顾虑了。

“除此之外,我想请希莱尔先生为我设计一套晚装。”

面对伊莎贝拉略为惊讶的目光,伍德女士解释道:“你可能不知道,我昨天出席了一场茶会,大家都在讨论你。”

那难怪伍德女士会知道这个名字。

没错,从伍德女士口中吐出的名字正是伊莎贝拉在那些名媛及贵妇面前为“设计师朋友”伪造的名字。

希莱尔。

Hilaire.

她上辈子的姓氏。

所以严格来说也不是伪造,因为这的确是她曾经的名字。

伊莎贝拉在舞会上用了“他”来称呼这个无中生有的人,因此众人都默认希莱尔是一位“先生”。

这性别不是随便设定的。裁缝师的男女分布很平均,女装裁缝师多为女性,男装裁缝师多为男性,简单粗暴。但设计师的圈子却以男性居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师跟裁缝师不一样,设计师被人们视为一种更高尚的职业(见作话)。既然说到高尚的职业,就不得不提到女性的艰难处境。

简单而言,女性想要在设计师这个圈子生存是很困难的,因为她们的能力普遍被认为比男性低,所以在那天晚上伊莎贝拉并没有坦白自己就是设计师的事实。

在别人眼里她实在太年轻了,年轻得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位,而且她是女性,会让人质疑她的专业性。

这无疑是很可笑的,人们觉得男性设计师会比女性设计师设计出更出色的女装,奈何这就是现实。女性设计师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必须付出比旁人多两三倍的努力。

因此从各方面来说,可可·香奈儿都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士。

当然,伊莎贝拉不打算一辈子都藏在“希莱尔先生”的面具后,只是以目前的状况来说,男性的身分对她的事业更有利。

“我要出席一场慈善晚会,而我想要达到你在那天晚上的效果。”伍德女士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口吻带着一股金钱的强势意味,“我的预算非常充足,所以他可以尽管发挥。能让我满意的话,我一定不会亏待他。”

“伍德女士,虽然你可能没有这个意思,但我不希望你误会。”伊莎贝拉直直的看着她的眼睛,目光坚定,“希莱尔先生是一位时装设计师,不是裁缝师。”

作为一名设计师,她固然需要让顾客满意,可是这不代表她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取悦他们。她有自己的风格和理念,就算对方的身分多高贵,给了再多的钱,她都不会因而扭曲自己的理念去迎合他。

她不希望让伍德女士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挥舞着钞票就解决一切的问题,这是有钱人的通病,至少在她这里不行。

少女斩钉截铁的语气让伍德女士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意味深长。

在她看来,出色的设计师是应该要有古怪的艺术家脾气,所以她并不感到冒犯。如果伊莎贝拉为了她的钱而讨好她的话,才真叫人失望。

既使在面对身分比自己尊贵许多的人,这女孩亦不曾露出一点怯色,态度不卑不亢,这让伍德夫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她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伍德女士思绪一转,忽然提出一个问题:“你跟那位希莱尔先生是情人吗?”

伊莎贝拉差点把口里的咖啡喷出来。

……情人?!

看见她这惊世骇俗像是被拆穿的样子,伍德女士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你刚刚语气说明你对希莱尔先生非常熟悉,就像对自己一样熟悉。”

……因为她自己就是希莱尔本人啊,能不熟悉吗??

伊莎贝拉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不能说她就是希莱尔本人,可是她又表现得对“希莱尔先生”过于了解了。

不说话在伍德女士看来却是害羞的表现,她低笑:“你一定很爱他,我能从我夸赞裙子时你的表情看出来。”

伊莎贝拉:“……”

不是,你听我解释啊!

但伍德女士说的不无道理,伊莎贝拉还真没想过在旁人的眼中她和“希莱尔先生”的关系是多么的微妙。

可是……自己和自己谈恋爱?伊莎贝拉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们的确非常亲密,但不是恋人。”伊莎贝拉眼神无奈,但愿伍德女士往亲戚或朋友方向猜。

伍德女士看她的脸色变了又变,不再逗这年轻的姑娘玩,心底里却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两人再商讨了一些细节,终于达成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案,伊莎贝拉站起来,向自己的金主伸出手:“合作愉快,伍德女士。”

“合作愉快。”

走出伍德宅邸时,伊莎贝拉手上多出了一张三百五十美元的支票,伍德女士出手的确阔绰,这比她心里的理想价格还要高出不少。

三百五十美元对伍德女士这样的有钱人就像是几个硬币,对布朗特家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家里那辆八百块的福特至今还不舍得换呢。对现在的伊莎贝拉来说,更是一笔珍贵的启动资金。

一旦这订单真的落实了,她得到的报酬肯定会比这更多。

况且这是一个她不能错过的大好机会——在二十一世纪,如何让一个品牌迅速获得热度?请一位名人穿着该品牌的衣服,出席瞩目的活动。伍德女士是路易斯维尔的名人,她的一次亮相带来的效果可比登广告有用多了。

伊莎贝拉的心脏越跳越快,步伐也越来越轻快,就像一名刚刚从设计学院毕业的学生,迫不及待想要闯出一片天地。

她得赶快回罗彻斯特。

该是时候成立她的工作室了。

关于设计师和裁缝师的分别:

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并没有“设计师”( Designer)的概念,做衣服的通通叫“裁缝师”( Couturier)。直到1858年,一位叫查尔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的英国裁缝在巴黎开设了一家高级时装店,自行设计款式供顾客(贵族及中产)选购,把裁缝工作从宫廷和豪宅搬到社会,也会出售自己的设计图,世上的第一位设计师便诞生了。

于是说到设计师,人们就会联想起高级时装(即日后的高定),这把设计师及裁缝师区分开来。裁缝师的工作是利用客人提供的布料,依照客人的要求在没什么选择的款式样版上进行细微的改量并制作,所以十九世纪或之前的礼服看起来都大同小异。而设计师呢,在大部分的时间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衣服,那是裁缝师的工作,因此在人们眼中设计师高尚多了。

PS. 我觉得黛西的形象不单单是一句“拜金女”就能概括的,写黛西也不是为了踩她捧女主,而是因为她是这个时代的上流社会女性的缩影:“只要做个美丽的小傻瓜就能得到宠爱,无忧无虑的生活”,她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价值观,精神和物质都依赖着别人,那肯定不懂得自己找出路,因此一遇到困难的抉择,就会退回自己的舒适圈里,这近乎是一种本能了。在我看来她也是父权社会下的受害者。

正如原著所说:并不是黛西本身哪里不好,而是他(盖茨比)的幻想有着过于庞然的生命力,早已凌驾黛西,凌驾在万事万物之上。

所以这两人之间注定是一场悲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12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