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某一天,村子里的知青点传出了欢呼声,笑声、哭声伴随着呐喊声响起,村民们在知青点外张望着、议论着。不一会儿,就见支书从知青点走了出来,王卫国和其他的知青在后面跟着把人送到了院门外,支书回身说道:“离着考试也没几个月了,村里的意思是现在地里也没什么活计了,你们这些知青就先脱产学习吧。其他的事等考完试成绩出来了再说,毕竟这些也是关系着你们的大事。”
王卫国等人连声感谢,支书摆摆手说道:“行了,不用送了,你们自己商量商量看怎么复习吧,有什么村里能帮忙的尽管开口跟我和村长提。”说完后在知青们的感谢声中背着手离开了。
支书走后不久,就听到村里大喇叭声响起,里面传来了村长的声音:“喂喂,村民们,接到上级通知,高考于十二月十日正式恢复,咱们村里想要参加高考的村民、知青们这几个月可以脱产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
随着喇叭里的声音传遍了山村,沸腾的欢呼声逐渐响起。从这天起村里的知青们一头扎进了学习之中,这些知青到处寻找学习资料,凑到一起互相抄录开始了艰苦的学习。
越荇和孟极谢军生聚在一起学习,一天,三人正在做题的时候,王卫国跑来找他,越荇好奇的问道:“卫国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啊?”王卫国不好意思的说:“小越,是这样的,大家这不是准备参加考试吗,可是这学习资料实在是不好找,我想问问你可以把你暂时不用的资料借我抄一下吗?你放心,抄完我就还给你。”
越荇略一思索,从一边拿出来几本资料,说道:“这几本我现在先用不到,你们拿去抄吧,抄完记得拿来换别的。”
王卫国连忙伸手接过书,感激的说道:“小越,你放心,我们大家一起抄,很快就会抄完的,谢谢你。”
回到知青点后,王卫国发动所有人一起抄书,很快的大家就人手一本复习资料了,就这样在大家玩命似的学习中,改变命运的日子来到了。迎着凛冽的寒风,人们走进了考场。
两天的考试之后,众人回到了村里,在煎熬的等待中期盼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越荇在等待的时候并没有闲着,而是把虎子抓到自己的小院,开始了填鸭式的教学,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都塞进虎子的脑子里。终于,邮递员送来了越荇几人的录取通知书,村里的知青们在最后一封通知书送达后,考上的欣喜若狂,没考上的在失望过后,在众人的安慰中也摩拳擦掌准备来年再战。
越荇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孟极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见越荇正在收拾东西,打趣的说道:“阿荇啊,这么快就收拾行李啦,怎么,这么着急啊,不是追着女人下乡的时候啦。”
越荇放下手里的衣服,翻了个白眼嘟囔道:“你够了啊,自打你从村长那里知道了林念堵我的事儿以后,你就三天两头的拿这事儿笑话我,没完了啊。再说你信不信我给你饭里下巴豆,非得让你没力气胡说八道不可。”
孟极一看越荇真的生气了,赶忙凑上去说道:“阿荇别生气啊,我这不是高兴嘛,这嘴里就没把门的了,开玩笑没注意分寸,哥哥错了,以后一定不再乱说话了,我保证。”
越荇撇了他一眼,摇头道:“孟哥,以后回了城千万别乱说话了,注意分寸,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孟极连忙答应着伸手帮越荇收拾起来,越荇一边拾到着,一边问道:“谢哥呢?孟哥你们俩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孟极解释道:“老谢在家收拾东西呢,我这不来问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咱们一起回去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越荇把衣服都找了出来,叠起来用床单包好放到麻袋里,用针线缝好,边弄边说道:“也好,一起走也有个伴,孟哥你那边的东西打算怎么处理?”
孟极坐在一边看着越荇收拾说道:“衣服被褥邮回去,其他的东西不要了,不好拿,再说了咱们这家庭也不缺这些。”
越荇想了想说道:“也好,我这儿的东西打算交给村长,让他看着给村里人分分,你也这么处理吧。也免得麻烦。”孟极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声:“行啊,反正也带不走,留给村长处理吧,还省事了。你想什么时候回去?”
越荇算了算日子,思索了片刻说道:“我要把诊所的事情交接清楚才能走,这几天忙过之后,嗯……十天后吧。”说着抬头看了眼孟极说:“孟哥,这几天你帮我把要寄的包裹送去邮局寄走,还有我们的火车票,如果能弄到卧铺最好,毕竟路上还要好几天呢。”
孟极一挥手说道:“放心,火车票交给老谢去弄,他家在铁路上有关系,没问题的。这几天你办你的正事就行,其他的事有我们呢,回头我把包裹一起寄了,再去找村长开了介绍信,还有这些不要了的东西也一起交给村长。”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分头忙活着,越荇把诊所的事情交接给了虎子后,带上随身的行李和村里人送来的山货与路上的干粮吃食,便和孟极谢军生一起离开了呆了五年的村子,踏上了回城的路,开始了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