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幕]直播美食探店 > 第17章 反馈

[天幕]直播美食探店 第17章 反馈

作者:令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18:37:42 来源:文学城

汉家椒房殿中母慈子孝,唐皇太极宫内天子夫妻情深。

天幕黑下去后,李世民携长孙皇后回了内殿,只听李世民边走边叹:“不是神仙之手段,却是后人示警。”

长孙皇后却有不同看法:“妾瞧着那天幕倒不是故意谈及汉家之事的,反倒是想要说一说他们吃了什么。”

闻言,李世民嘴角一抽,“还真是如此。”

虽然天幕上叽叽喳喳说了不少长平侯冠军侯之事,连楚汉之争都有提及,可那都是天幕上众人想到哪说到哪,就跟他们往日谈笑时随口说起一般,并非特意提及。那叫“小温”的女郎,正儿八经说的却是那店家的红烧肉与九转大肠。

东西瞧着是美味,可他们这些“古人”却宁愿她多说些有关旧时之事。

最好是涉及大唐的。

唉。

李世民遗憾轻叹,“虽说天幕说的是汉时之事,不过他们提到的红薯玉米倒是叫朕上心,若真是足够人吃之余还能用来喂养猪,那便是一等一的高产作物,要真能寻到,那对我大唐便是百利而无一害。”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听着是叫人心动,二郎可派遣人去寻一寻。”

李世民颔首,“这是自然。”

两人进了殿坐下,婢子奉上茶水点心,李世民瞧见后便说:“叫膳房琢磨琢磨那天幕提到的红烧肉与九转大肠,今日朕要食那个。”

婢子领命去传话。

长孙皇后正想说什么,李世民的近侍轻步进殿禀:“陛下,诸公正在太极殿等您。”

长孙皇后将话语咽回去。

“朕就知他们会来。”李世民转头对长孙皇后道:“朕一会过来。”

长孙皇后笑着应好。

李世民快步出去,一路行至太极殿,只见他的朝臣们悉数都到了,乌泱泱的立在殿中,一见他来忙见礼。

李世民摆摆手,坐到了首位。

待大伙都坐好站定,李世民直接开口,“诸位此时进宫想必只为一事,都什么想法,说说吧。”

等待的这段时间,已经足够这些肱股之臣打好腹稿,此时房玄龄直接回道:“陛下,这天幕所示乃是后人,不论是那展露过面容的女郎还是并未露过面的诸多人,应当都是后人。不过臣瞧着,那天幕上的众人像是不知我等能看到他们说的。”

长孙无忌紧接着开口,“臣倒是觉着那在下方以文字说话的人跟我等相同,都是在看那位名叫小温的女郎直播,他们应当不是一处的。”

王珪发问:“这直播是甚?”

杜如晦猜测:“应当与戏法相似?”

杜如晦这番猜测得到了不少人支持,虽说那女郎只是去吃个饭,可既然特地叫旁人看见,那反倒更像是戏文皮影戏之类的,而那些在下边以文字说话的人则是看戏的人。

……倒跟他们这些看天幕的人一般。

原先没猜到的人甚至因此恍然,怪道那小温说红烧肉与九转大肠的时候那么多人在问她那店家何处、她不答时他们生气却无可奈何呢,原来人都不在一块。

也有朝臣感叹,“这后人的手段还真是厉害,这两人身在不同地方却还能见着脸呢。”

“这可真是。”好些人遗憾,“若我们有这手段,这政令传达可就方便了。”

沙场征战的将军道:“传递军情更迅速,也不会延误战机。”

殿内臣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李世民越听越心动,内心咆哮:朕都想要!

只是他们连那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研制了,只能在心里想想。

议论半晌,除开观察注意天幕出现后民间的动向外,贞观君臣认为玉米红薯是很重要的,粮食那就是一国根基,若能将其找到并种植出来,那大唐定能富裕起来,甚至连青史留名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养猪的事也可以提上日程,大家各抒己见之后,李世民决定猪朝廷可以养一些,但不多养,最主要的是依靠百姓自身,朝廷要做的就是协助天幕宣扬宣扬,提高猪肉地位,随后叫膳房的厨子研究各种猪肉的做法,务必叫猪肉不再腥臊,到时再将方子传入民间,如此一来,这猪肉的接受程度将会大大提高,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贞观朝臣为天下百姓考虑,宋朝赵匡胤这会儿就很胃疼。

在天幕刚出来的时候他将其奉为神迹,并以此宣扬了不少“陛下登基乃天命授予”的言论,原本宣传的老百姓都信了,却不想如今天幕一开,竟隐隐道出此乃后人所为的意思,并非神仙手段!

这不是打他的脸嘛!

赵匡胤只觉得脸都要被打肿了,偏偏他还没法反驳,只能假装传出那番话的并非自己,而是底下的人揣测圣意后宣扬出去的话。如此勉强维护住了他的脸面,但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丢人。

好在这次天幕讲的东西跟他们大宋无关,那许多秘辛也是汉朝君臣的,他只瞧个热闹,无需再跟天下人交代。

当然,赵匡胤也不是没脑子,他自然也看到了天幕中透出来的一些好处,当即就安排人去办,那什么玉米红薯要找、猪也得养,甚至他还派人去寻找苏东坡,毕竟天幕说了这是宋朝人,指不定日后就是他的臣子,他早些找着人将其纳入麾下,也算是一段君臣佳话了!

苏东坡……

尚且还未给自己取号的苏轼如今正在眉州老家苦读,与他一道学习的还有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天幕开始的时候父子三人正在作文章,那一刻当真是惊的笔都掉了。等之后说起“苏东坡苏轼”五个字,三人更是面面相觑。

是自己/儿子/哥哥?!

自打苏东坡名字出现之后,三人都颇有些恍恍惚惚,有种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的感觉。等好容易缓过神来,方才大喜,“这是好事。”

没错,这是好事!

大好事!

苏洵与有荣焉,“我儿之名传誉千古!”

苏辙也很为哥哥高兴,“后人都知兄长之名,辙恭贺兄长。”

苏轼爽朗一笑,“今日天幕只是提了我的名字,还是同猪相关,想必他日父亲和弟弟定会官至上品,名传千古!”

苏洵哈哈大笑,“那为父可得再加把劲。”

苏辙心中一动,也微笑起来,“我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光耀门楣便好。”

苏轼点头,“与之共勉。”

父子三人正说的高兴呢,管家疾步而来,道:“老爷,两位少爷,门口突然来了不少人,都说想见见五少爷。”

苏洵、苏轼和苏辙彼此对视一眼。

苏洵连声安排,“快请。”

管家匆忙而去。

苏洵暂无暇顾及还未写完的文章,直接喊了苏轼和苏辙,“他们定是因天幕而来,你们随为父出去接见一番。”

苏轼苏洵应好。

又微整一番仪容,三人这才跨步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