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太子躺平手册 > 第14章 句读标点

[唐]太子躺平手册 第14章 句读标点

作者:月下隔云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0:50 来源:文学城

李承乾闻言似笑非笑:“又是上皇旧党?要我说就是这帮人太闲。上皇都呆在后宫颐养天年了,这帮家伙倒是一个比一个忠心。”

“不是,小殿下,那毕竟是上皇,隔墙有耳!”

顾十二怎么也没想到李承乾一开口就是惊天动地,他表情扭曲,死命瞪着警告周遭不敢说话只一个劲做八段锦的宫女内侍。

长孙家庆轻咳,小殿下这性格倒是比往常直白许多。

李承乾撇嘴:“有本事做还怕别人说吗?我都没有计较他们妄议我的事,礼尚往来而已。”

李承乾调整呼吸,双脚开立成马步桩。

“青雀,马步要蹲好,你这才只弯了个腰吧?”

李泰欲哭无泪,在李承乾的死亡凝视下自愿扎好马步。

他想不通,只是来看看阿兄的,怎么就稀里糊涂跟着开始做这奇奇怪怪的锻炼了呢。

李承乾满意点头又看向长孙家庆:“要跟着练吗,练练这个养心静气挺不错的。”

长孙家庆扶额:“小殿下倒是沉稳。”

“罢罢罢,是臣先沉不住气,小殿下可知晓现在那流言说的什么?”

“说小殿下身子孱弱,不堪大任。”

李承乾被逗笑:“堪不堪大任又不是他们说了算。”

“我阿耶又不是一进长安就舍不得挪窝的上皇,他想立谁为太子就立谁为太子。”

“不服气?不服气去打天下啊。”

树丛后的李世民忍俊不禁,笑眯眯对着身旁的长孙如堇炫耀似的抬抬下巴,臭小子倒是乐得借他这个东风。

长孙家庆被噎了一下:“不止,他们还言小殿下玩物丧志去做那低贱的工匠之活,又气跑了孔颖达,实在是丢了皇室的颜面。”

李承乾心情平和刻意提高音调:“颜面?什么是皇室的颜面?”

“是敢为天下先,是克己复礼束缚己身,是大庇天下百姓得欢颜,这才是皇室的颜面。”

“如今突厥眼瞅就要打到长安了,嘴皮子厉害可以跟着我阿耶上前线去跟颉利可汗对峙,如此我还能高看他们一眼。”

不是喜欢说闲话吗,就将他这话好好传一番吧。

侧耳倾听的李世民动作一顿,好半晌面上才挂上一个无奈又欣慰的笑容。

长孙如堇捏捏李世民的手指低语:“这嘴毒的确实似你,前朝也没几个说得过二郎的。”

李世民故作不满:“只是真话而已。”

长孙家庆连连嘶声,从前温良恭俭让的小殿下呢,这病了一回的人是彻底解放天性了吗?

长孙家庆忽而升起好奇:“还有孔颖达孔公,这个小殿下又打算如何反驳?”

李承乾结束动作,只觉得手脚都热热的,整个人神清气爽,他脚步一转拍拍李泰的肚子:“往后与我一样都吃些清淡的饭食。”

李泰吸气:“阿兄!”

李承乾冷酷:“没得商量,太胖,阿兄不喜欢。”

“青雀,你也不想阿兄不喜欢你吧?”

李泰闷闷:“好吧。”

长孙家庆、顾十二:……

李世民、长孙如堇:……也不错,瞧着就兄友弟恭的。

“至于孔颖达,我没打算反驳,逃课换人确是我们做错,这个我认。”

正等着李承乾引经据典反驳的长孙家庆:?

李承乾揉揉自己的后脖颈:“所以今日吃完早膳我正打算带青雀一道去孔府请罪。”

长孙家庆皱眉:“谁人不知那孔颖达的脾性最是刚直,两位小殿下打算如何请罪?”

李承乾神秘一笑:“保管叫孔公转怒为喜,等着看好了。”

长孙家庆无奈:“小殿下可别想着拿陛下压人。”

李承乾抬抬下颌:“遇上委屈寻阿耶告状,我又不是小屁孩哪那么幼稚,你说对吧青雀?”

被长孙家庆说中心思的李泰:……

“对、对吧。”

李承乾轻笑:“那还等什么,与我一道吃早膳,吃完我们就出发。”

盯着一行人笑闹远行的背影,李世民垂眸思索,指尖在箭囊上轻轻敲着:“时刻关注李承乾的动向,跟着他们一道去孔府,便去瞧瞧承乾打算如何哄孔颖达开心。”

这是李承乾自己惹出来的事,李世民没打算用皇权给自家孩子擦屁股。往后就是一国储君,自然一人做事一人当。

身边内侍低低应是,但应完后内侍却生出犹豫:“陛下,如今卫兵的名册是都整理出来了。”

“陛下今日只教那禁军首领在宫内习武射箭外人尚且不知,可往后若是多了那许多府兵禁军可要如何瞒过前朝大臣之眼?”

李世民翻看名册满不在乎道:“朕为帝亦是为帅,教自己手底下的兵练武又有何不可?我本也没打算隐瞒。”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他从来都是要告诉天下人,今朝突厥兵临城下之事他不曾有一刻忘却。

正如李承乾所言,这才是所谓的皇室颜面。

长孙如堇看着意气风发的丈夫,她浅笑欠身:“第一批宫女都已出宫,第二批倒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既能放人出宫让人自由,又可一点一点淡化李渊在后宫的影响力,省得动不动就有流言蛊惑人心,两全其美。

二郎在前朝,她便在后宫。

二郎早就择好了自己的年号。

贞观,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他们一家所求的从来都是以正道示天下。

***

孔府。

李承乾嘴角噙笑,面对身前冷脸但礼数一应俱全的孔颖达连眉都没皱一下。

与之相反的则是跟在李承乾身边的李泰。

他牢牢记着来之前李承乾的嘱咐,垂着脑袋整个人散发着“我错了”的气息。实则若非李承乾遮掩在宽大袖袍下的手撑着他的腰腹,他可以给孔颖达表演一个倒地就睡。

“殿下是未来的君,臣既为殿下夫子,天地君亲师,殿下连身边小事尚且不能约束已身又遑论家国大事?”

“殿下自小聪慧,陛下对殿下付以重望,臣又怎能怯懦不言,自该犯颜直谏。”

自该犯颜直谏……

臣死无所恨。

遥远的仿佛来自千年前的苍老声音带着怒意与决绝飘荡而来,李承乾神思恍惚,忽然便觉此情此景飞速转变。

他的眼前不再是敛目低语的孔颖达,他的身侧不再是乖巧听话的李泰。

是怒意滔天,是恨铁不成钢,是失望万分,是眸底露骨又直白太子不堪大任的孔颖达。

是讥笑嘲讽,是恨屈居人下,是野心勃勃,是声音懒散又高傲阿兄不学无术的李泰。

是白茫茫一片无所依,是孤单单幽魂无处寻。

眼前闪过白光,李承乾搭在双膝上的手下意识一紧,不明白自己方才是怎么了,可偏偏越是回忆越是想不起。

“殿下?”

似乎是不满李承乾的闭口不言,孔颖达微蹙眉心放下手中《论语》。

李承乾微晃脑袋,他是忘记了什么吗……还是因为穿越他的记忆也受到影响变得混乱?

李承乾刚压下心中古怪,突觉心脏痉挛,脊背瞬间绷直。

李承乾咬牙,只感后心湿冷一片,深吸好几口气才平复痛感,他的目光落到摊在二人中间的《论语》缓缓道:“承乾想要请教夫子论语中一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

孔颖达语调不变:“句读之法稚童开蒙便学,自有师父夫子教导,殿下何必明知故问?”

李承乾隐秘借力案桌放松身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该句的上一句却正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亦可解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实这样也可以说通不是吗?”

这句在后世相当出名,甚至也有许多相关论文阐述。

原断句算是古代主流说法,但正是这个断句其意却在近代充满争议,就是否愚民这点正反方打得不可开交。

而其他断句到底多是不符合先秦时期的说话方式,且后来挖出的《尊德义》就有此句详解,故而便有另一种观点,原断句无错只是因为通假字而造就文意解释不同。

不过李承乾原意并非如此。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李承乾不评判哪个是对是错,他只是想用这句话做诱饵。

孔颖达不动声色,他当然知道这样的解读谈不上对,可……

“殿下缘何有这般想法?”

“不过是承乾在翻阅论语之时此句恰好被一工匠所见,工匠识字不多彼时便将此句断为这般。”

李承乾指尖指向《论语》上细致的“标点”:“虽言句读,但几乎是根据虚字判断,且多是在句末点上一点,总归不能包含全部,正文中间鲜有符号将其隔开,容易造成误读。”

“甚至有符号已是少见,市面上流通的书籍便是连句末一点都无。”

“此时若无好师教导,便很有可能产生差错以至于误解孔子之意,这是承乾在这几日一直思索的问题。”

如今有纸,不至于如同先秦时代竹简刻字不便。

“承乾知夫子乃孔子后人,往来战乱四百余年,民间儒学南北分立,夫子一直渴望重铸儒学,不知学生所言对否?”

孔颖达轻哼:“自要重拾祖上之风,臣从不隐瞒。”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要想推出一套新的断句之法?”

李承乾抬眸:“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微扬的语调,是明显的疑惑与自问自答。

“这般解读亦可说通,夫子你说,这是不是真的很有趣?”

李承乾侧首,好似个求知若渴的稚童。

孔颖达当即接口:“语气之分。”

“殿下不仅是要区分停顿更是要区分语气?”

李承乾点点《论语》:“有何不可,夫子本就是想重注五经的不是吗?陛下应也是有这个意思的。”

出自孔颖达之手大名鼎鼎的《五经正义》李承乾还是知道的。

“何苦说些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大道理,一点之差便能衍生千百般意。这书是给全天下文人读的,夫子难不成愿见自家先祖言语被曲解?”

“何况若有断句标点,其作用又哪里局限于典籍呢?”

“医书亦是书。”

“若是再让百姓费劲心思去句读,叫人攻讦事无巨细的标点是浅薄愚昧还好,可百姓之命却是实实在在的。”

李承乾其实也有私心,他真的受够了这通篇不断的古代典籍。以前生啃《册府元龟》的痛苦记忆他还没忘呢。

“且儒学南北分立,何苦藏着掖着,叫更多人能轻易知晓孔子之言不是更好吗?”

“夫子纵然能得朝廷的做保,可民间言论陛下又哪里能一一管来。”

“这瞧着容易,愿意信夫子注言的人自然多了,到那时还需计较他人之言吗?”

话落屋内陷入一片死寂。

孔颖达沉默良久忽而捻须轻笑:“殿下提议着实有趣。”

说着孔颖达冲身边下人示意。他早便得到陛下消息,知晓陛下关心自家儿子,如今这屋中事他当然得赶紧告诉陛下了。

“具体停顿语气之分臣还需细细琢磨,此事臣便先上奏陛下。”

这句读标点也只有如李承乾这般的小儿才会好奇,像他们这等大儒反倒是习以为常以致将其忽略。

李承乾勾唇躬身行礼:“孔公过誉,说到底承乾今日是来认错的,承乾日后定不再犯当日旧错。”

孔颖达掸袖起身:“臣亲自送殿下出府。”

二人对视而笑。

什么不尊师重道,什么孔颖达对李承乾失望,双方当事人均表示这是不存在的。

李承拎起在状况外的李泰心中思绪万千。

至宋以前,句读标点使用随意未成体系,官刻坊刻尚未大规模普遍性运用。

世家贵族垄断知识,除却笔墨纸砚实在昂贵与经典藏书不愿流通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这句读标点。

有钱人家底蕴深厚,自然是能看得经过一代又一代名家详细批注的。

稍稍差些资源的,连一句话都要翻来覆去念好几遍尚不知其意,这便已经落后一截。

可法不传六耳,句读标点若要推广其中阻力可想而知。

所以孔颖达这个孔子后人,李承乾必须将这人拉上一条船,由他来出面。

此其一也。

其二,纸张。

若是他记得不错,那始于唐兴盛完善于宋明的竹纸与制纸相关流程,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他也曾有幸因为看小说时较真而去仔细搜索过文献资料。

其三,墨水。

东方的他了解不多,但想要制成需要的技术和步骤都甚是麻烦,只能慢慢来。

倒是他曾经听过西方的铁胆墨水与胡桃木墨水。

这两样制作极其简易的墨水,他虽听过他人夸赞不知详细,但没关系,他会在论坛这个金手指中套出来具体制作过程的。

甚至不止墨水,笔也可改良。

白垩烧制的粉笔他可以尽量摸索发明。

他要它们提前出现,他要尽可能压低笔墨纸张的价格。

他要降低读书的成本,他要撬开一道知识垄断的口子。

而且……李承乾垂眸,其一的句读标点,便是拉李世民上船也未尝不可。

***

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手边摊着张图纸,身侧站着杜如晦。

杜如晦眼窝青黑打起精神:“宫中将作监和牧监昨日可是拉臣探讨了一整夜,今早图纸方出臣便马不停蹄赶来送到陛下案前。”

说完杜如晦打着哈欠小声抱怨:“近日因突厥事兵部本就繁忙,更不用提马掌。”

“陛下可千万别听信玄龄的‘谗言’说臣一天天闲得慌。玄龄那是天生的操心命,臣可爱风流得紧。”

李世民笑着拿起一卷书册轻敲杜如晦的肩膀:“胡言乱语。要是逼得玄龄弹劾你,我可不会帮你遮掩。”

“唉,得得得,倒底是比玄龄晚些入秦王府,陛下果真是最最偏心玄龄,新人不如旧人呐。”

李世民好笑:“倒是唱起来了,还不讲正事。”

杜如晦这才严肃下来:“初步想的形状是契合马蹄上似半月形的凸起部分,那块地方向来坚硬,磨去马儿也不觉疼。”

“臣等想的固定之法便是敲孔以倒钩钉固定,至于末端可以制成弯曲弧度防滑。”

李世民拿起图纸细细思量:“说起防滑,你们有没有考虑在这底下加些东西用来在冬日行军,雪地和冰面如何?”

杜如晦点头:“不止。”

“为了走一些坎坷地形,将作监提出可以在这底部镶嵌细微尖刺以便更好扣紧地面。不过冰面毕竟太滑需要添加重钉。”

“这都是初步图纸设想,需要跟着铁匠打造再修改。”

李世民闭眸放松:“不错,等打造出来后寻两支骑兵,一支用这马掌另一支不用。”

“各种地形均要测试,长途短途的消耗磨损亦要对比记录。”

“不仅如此,其中耗铁与人力多少、打造时间速度这些粗略数据我都要。”

杜如晦应声:“自然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就在两人商议之际,先前跟着一道去孔府的内侍请见。

李世民闭目养神听着内侍禀告,良久似笑非笑道:“承乾这话倒是有意思。”

“啧,医书是书,朝廷政策文告可亦是书。”

“句读标点倒是能轻松官府小吏不必再死记硬背,也能叫些识字的百姓看懂其意。”

“毕竟……行政诏令怎可一体两意?”

李承乾的重来一世会一点一点将所有的遗憾渐渐补足,孔颖达也是一个。毕竟历史上的他真的太过荒唐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句读标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