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唐]初唐上位攻略 > 第17章 起兵

[唐]初唐上位攻略 第17章 起兵

作者:月下隔云端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9 00:43:47 来源:文学城

“什么不好了?”

李建成犹如惊弓之鸟,双眸死死盯着气喘吁吁的乞儿,脱口而出。

“呼、呼,”乞儿惨白着一张脸,惊惶地扫视左右,双手飞速背到身后,攥紧钱财,这才开口:“前头那个、那个什么太原留守,听说已经起兵了。”

“这可是谋逆!”

话落,不等三人反应,乞儿急急转身逃跑,还不忘留下一句:“我就一乞儿,没胆子瞎掺和大人物的事情。”

眨眼就跑得没影了。

柴绍率先反应过来,拍拍兄弟二人的肩膀,露出一个舒心的笑容。

纵然一句话不说,可任谁都能体会到此时柴绍的好心情。

李建成余光瞥见李元吉欲张口说什么,下意识的反应让他先一步冲柴绍道:“都是妹婿的功劳。”

“若非如此,恐我们兄弟二人真的要落入贼寇之手了。”

柴绍挥挥手表示不用在意,笑道:“都是一家人,莫说两家话,还是赶紧赶路吧。”

李元吉眯眼,眼见二人其乐融融的模样,他烦躁地伸舌顶了顶上颚。

罢了,就算要刻意挑拨,以后也有的是机会。

遂一路无言。

李建成等人抵达太原时,刘文静正拿着李渊的亲笔书信出使突厥。

是夜,始毕可汗营帐内。

刘文静恭敬地呈上文书,暗暗打量始毕可汗的神情。

无波无澜,看来是早就习惯了这等事情。

也是,如今突厥势大,中原纷乱,自然是把水搅得越混越好。

上一个称帝的刘武周,不也是勾结了突厥。

刘文静收回目光,见始毕可汗久久没有反应,擅自琢磨着道:“如今天下大乱,唐公身为皇帝表兄,不忍隋室大好河山沦陷,皇室倾覆,义成公主没个依靠。”

“所以才要起义兵,若是可汗能派兵一同南下,是再好不过。”

刘文静见着呼吸明显急促了几分的始毕可汗,不由放缓了音调,抛出了更大的筹码。

“若是与可汗的兵马一同入京,到时财宝金帛尽数归于可汗。”

“可汗以为如何呢?”

烛火掩映下,刘文静的话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始毕可汗双目圆瞪,耳后渐渐渗出汗来。

中原,自是要越乱越好。

到时候等他们自己人打成一锅粥,突厥便可坐享渔翁之利,甚至顺势入主中原,也不无可能!

始毕可汗满意地扫过手中的书信,上头尽是李渊伏低做小的文字。

给些甜头也不是不可以。

始毕可汗满意地大手一挥,朗声道:“我这便派人率两千兵马随唐公南下,另附千匹骏马。”

刘文静脸上的笑容刚刚升起,就听得始毕可汗急转直下,语气幽幽:“不过,我还是希望唐公能早日自立天子,如此,我也好光明正大派军南下呐。”

还不是想趁此机会安插自己的人手,逼得李渊早早断了与隋朝的关系。

刘文静毫不意外,只笑着推辞:“可汗所言甚是,只是这兵卒便不必了,也省得可汗麾下勇士劳累。”

“唐公所求不多,千匹马已是足够。”

所幸来之前他便与李渊商量好了,到时便红白两色旗帜混杂。

示突厥白旗,以表自立之心。

示隋廷红旗,以表忠君之忧。

始毕可汗眉一皱,不满刘文静的模棱两可。

他好整以暇的将书信置于桌上,幽暗烛火摇曳下,让人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语带威胁道:“互惠互利的好事,唐公是信不过我吗?”

“可汗说笑了,有可汗的帮助,唐公自是感激不尽。”

刘文静没再坚持,只是有点可惜。

谈判桌上,能战方能谈。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文静敛眸,早晚有一日,这笔债会被狠狠讨回来的。

刘文静回到太原的时候,李渊正准备人手,讨伐西河郡。

军队出发前,李渊站在李世民李建成兄弟二人面前,勉励道:“尔等年幼,少不更事。”

“你们必要以身作则,让新军,让百姓都看清楚了,我们李家是一支正义之师。”

话落,李渊冲李世民使了个眼色。

李世民上前一步跪地,等着慢一拍的李建成跟上,目光灼灼,不假思索道:“家国之事,忠孝在焉。”

说完停顿一息,暗暗朝李建成打了个手势,示意跟上一起。

到底是来晚了,这只军队根本都不认识他,如今还要靠着二弟与阿耶作保。

李建成咽下内心无言的燥意,闷声跟上。

在李渊满意的神情下,两兄弟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儿等必将听从军令,若有违抗,请从军法。”

———————————————

如今李渊风头正盛,附近各郡纷纷望风归降,唯有西河一郡誓不投降。

没有办法,西河郡丞高德儒收到了杨广下的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李渊的步伐。

谁让他早些年表忠心表得太过,高德儒战战兢兢,犹豫的当口已然错过投降的最好机会,只能硬着头皮守城迎战。

可惜,一支内部早以失了斗志的军队,一个只会阿谀谄媚的郡丞,如何敌得过新军义师?

更何况,这还是一支主帅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军队。

西河郡人心已散,根本抵抗不了几日。

本应是最最简单的任务,但这一路上李建成简直处处憋屈。

一步慢,步步慢。

李建成眼睁睁看着李世民与兵卒有说有笑,提起谁都是一副熟稔的模样。

何人、出生何地、又为何投奔,李世民简直信口拈来。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杜怀信,一天到晚只晓得跟在李世民屁股后面,偏偏这人也极受众人欢迎。

有这么二人在,一来二去,整支军队竟隐隐有孤立他的趋势。

可他根本无处诉说这份不甘。

他是大郎又如何,有着表面的敬重又如何,人心却是实实在在偏向二郎的!

李世民向来对人心好恶敏感非常,这个不相熟的大兄看起来一点也不喜欢他。

但他不在意,也懒得去讨好。

血缘顶什么用?

李智云说是贪玩跑丢,不幸被捕。

可事实如何已经死无对证,还不是任由李建成一张嘴胡说。

再者,他根本没有功夫浪费在与李建成斗气上。

这一路来令行禁止,已然令犹豫不决的百姓动摇。

如今只要抓住头领高德儒,只杀一人,便可兵不血刃地拿下西河郡。

“二郎,我军已然攻克了西河城。”

杜怀信一掀帘子入帐,打断李世民的思绪,满脸喜色。

李世民随意抛着一柄金色小刀,闻言手上一个翻舞,小刀顺势直直刺入桌面,铮铮作响。

“那个高德儒,怕是被自己人绑着出来的吧。”

李世民掸掸灰尘,迎着杜怀信惊诧的目光,满足地点点脑袋,再度开口时,已然没了高深莫测的神秘,反倒带着一丝狡黠与愉悦。

“不然你当我这几日只围不攻是作甚?”

杜怀信很快反应过来,他盯着李世民的眼睛,同他一道开口:“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二人声音重叠,李世民已然站起身子,与杜怀信擦肩而过时侧头浅笑:“兵书记得不错,不愧是我教导有方。”

什么啊,杜怀信忙不迭跟上,低声抱怨道:“这分明是我自己好学用功。”

“是,所以以后跟在我身边好好学学,早点独当一面,也好让我这个夫子面上有光。”

李世民故作不耐烦,抬肘敲了下杜怀信的手臂,他还有正事要办,现在可不是斗嘴的好时机。

“又能见着二郎骂人了?”杜怀信喜滋滋跟在李世民身后。

这两年,他在李世民身边,从理论到实战与其学了个遍,独独有一点,他向来学不好,那便是骂阵的本事。

如今又有现场版可看,他哪里会错过。

顶着李世民无奈和略带嫌弃的目光,杜怀信厚着脸皮亦步亦趋,没半点不好意思,学到的才是自己的。

李世民早早便候在了外头,等了半柱香时间,李建成才姗姗来迟。

毕竟是大兄,李世民也不想把场面闹难看,有能带着的地方,他都会尽量拉一把。

只不过,能不能拉拢人心,还是各凭本事吧。

等李建成站定,李世民没有犹豫,整个人一改闲适的气质,转而变得凌厉至极。

“你当初不过见了一只野鸟,便谎称为青鸾鸟,与秦时赵高何其相似。”

“阿谀逢迎,指鹿为马,其罪同赵高,祸乱家国,其心可诛,当斩!”

语罢,对着围观的百姓官员拱手做礼道:“我们乃义师,只杀小人,贼首若死,必秋毫无犯,各复其业,还望各位做个见证。”

杜怀信见左右无人在意,悄悄冲李世民招招手,用口型一字一句道:“人都是我叫来的,效果不错吧?”

是不错,李世民点头。

他事前都没提过这事,杜怀信就能猜中他的心思,提前做好布置,果然同行久了,默契也上来了。

李建成余光瞥见二人互动,拧眉打断:“二弟多日操劳,为兄心中不忍,这监斩的活就交给为兄吧。”

“好啊。”李世民似笑非笑,想也没想点头答应。

事后出力向来讨不得忠心的,大兄怎么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呢?

西河之战,就在高德儒的脑袋下,拉下帷幕。

大业十三年,六月十四。

李渊自立大将军,正式于太原起兵。

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

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

打着遵隋的旗号,出兵长安。

这里的红白旗更加类似一个掩耳盗铃的举动,白旗是当年周武王伐纣王举的旗帜颜色,这就是**裸讨伐隋朝自立的意思。红旗就是遵隋清君侧,走拥立小皇帝加九锡权臣篡位那一套,表面上没那么难看。突厥就是想扶持各种代理人搅浑水,自己稳坐钓鱼台扩大实力,所以所求李渊切割隋朝,但李渊不乐意,他是“大隋忠臣”,想温和地改朝换代。所以这里文里红白旗帜参半,差不多就是先糊弄糊弄突厥的意思。

以及小杜前世,一个有礼貌混吃等死富二代,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世直接又是学骂人又是作为不良少年的小弟,这就是近墨者黑吧(不是)

注:作者这里把刘文静出使突厥的时间提早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起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