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唐]初唐上位攻略 > 第13章 问对

[唐]初唐上位攻略 第13章 问对

作者:月下隔云端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9 00:43:47 来源:文学城

使者终究是捡回了一条命。

因为比使者先一步传入太原的,是刘武周杀王仁恭自立的消息。

此事一出,只怕杨广就算再没有脑子,也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口下狱李渊。

不过短短几日功夫,太原上下人心惶惶。

刘文静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高君雅生死不明,王威胆小怯懦,只需再添上一把火,这早已恐惧到顶点的民心,怕是再也压不下去了。

正是天赐良机,刘文静没有犹豫,迅速找了李渊,在李渊的默许下,诈作敕书,征发太原附近四地符合年龄者做兵,年底集聚涿郡,攻打辽东。

压在人民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断了。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簿的诗再度于百姓中传唱,与其窝窝囊囊的死,不如轰轰烈烈干一把大事,说不定还能捞着一个名垂青史的位置呢。

高君雅与杨广下令安抚的旨意,几乎是同一时间抵达太原。

李渊将高君雅接回留守府时,险些没能认出他来。

衣衫褴褛不提,整个人也瘦到脱相,到处是伤,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出一块好肉。

高君雅见着李渊简直像是见到了亲人,什么心怀不轨,什么故意磋磨,通通抛之脑后,只一个劲地握住李渊的手,颤颤巍巍好半晌才吐出一句:“刘武周竖子谋逆,请公招募兵马,必要让那小人知晓厉害!”

好啊,正中他下怀,李渊扶起高君雅,忍耐住喜意,深思道:“陛下的旨意也下来了,好好宽慰了我一番,依旧让我率领各部。”

“所以留守才更要派兵镇压刘武周!”

高君雅手下动作越发用力,李渊不着痕迹地将人推开,揉揉被握疼的手臂,故作高深莫测:“莫急。”

“招募兵卒可行,但还须得再等一段时日出兵。”

“如今刘武周兵峰正盛,倒不如任他攻取汾阳宫。”

“如此,我军宽闲,以逸待劳,也好稳定军心。”

高君雅听得李渊这般描述,虽然依旧心有余悸,却还是老实了下来。

只是,另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不过短短十余日功夫,瓦岗翟让退位让贤,李密上位,自称魏公,祭天登位。

这下可不得了了,与李密有姻亲关系的刘文静,当即被惶惑不安的众官吏下狱,群情激奋下,李渊根本拦不住,只好闭着眼睛默许。

只希望等风头过了,或者有更紧迫的事,才能想办法将刘文静放出。

李渊虽与刘文静交情一般,但怜惜其才能,别的不说,起兵后他还要依着刘文静的嘴上功夫,来稳住后方的突厥。

所以,在李世民请求探望刘文静时,李渊点头答应了,也算是宽慰遭受牢狱之灾的刘文静。

李世民拿着满满一食盒的好酒好菜,跨入牢狱时不可避免地打了个哆嗦。

常年不见天日的牢狱,处处弥漫着血腥味,阴冷湿气渗透骨髓,只怕身子骨弱些的人,不出三日就要病倒。

还是得花钱行些方便,本就是无妄之灾,不好再添病事。

刘文静半阖双眸,斜靠墙壁,大喇喇盘着腿坐着,不显半分焦躁,倒是满满的闲适自若。

有脚步声靠近,随即是锁链“哗啦”落下的声音,诱人的香味四散,刘文静睁开双眼,毫不意外见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撩衣袍,学着刘文静的样子,毫无顾忌地盘腿坐下,对肮脏腥臭的牢房没有半点不适应,反倒自在极了,还有兴致左右看看。

“吃吧。”

一一摆好饭菜,李世民亲自替刘文静斟了杯酒,大大方方朝前递去,等着对面人的反应。

“二郎不怕被我连累吗?”

刘文静没有第一时间接过酒杯,反而往后仰去,问了个他理应在意的问题。

“肇仁说笑了,你知我图谋,我知你志向,何来连累一说?”

李世民再度高举酒杯,朝前微倾身子,虽是笑着的,却莫名带了几分咄咄逼人:“肇仁可敢接我的酒?”

“接又如何,不接又如何?”刘文静没被吓住,依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此酒,乃是我向肇仁请教天下时局的谢礼。”

“如此,可还接吗?”

刘文静忽然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平添了几丝豪气,仿佛现在他们不是处于死寂的牢房。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刘文静收住笑意,爽快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敛下眸中一闪而逝的暗芒。

他日若李渊登上帝位,只怕迟早会与李世民分道扬镳。

李渊在不触及底线时,对于亲近之人,向来是宽厚率性的。

但,当坐到至高无上的那个位置后,李渊真的能容忍他人染指吗?

恐怕不见得。

刘文静晃着脑袋,随意夹了一筷自己喜欢的菜,细细咀嚼。

这无关李世民是否是嫡长子。

他有预感,眼前这个少年,将来必会成长到所有人都要仰望的地步。

而不幸的是,除却爱/宴饮爱骏马爱热闹人世外,这一对父子在某些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刘文静自负自己看人的眼光。

李渊老成持重,善于玩弄权术,不肯轻易惹一身腥臊。

李世民热情真挚,不屑心机手段,事事担在自己肩头。

李渊刻薄恩寡眼高于顶,迷信贵族身份。

李世民三教九流来者不拒,践行以身作则。

刘文静“啧”了声,他倒是有些好奇起这对父子未来的争斗了。

也不知晓让父子二人关系产生裂痕的会是何事呢?

算了,无非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他现在想这么多做什么。

反正他坚信,胜者必会是李世民,只要选对了人,则未来一片坦荡。

吃饱喝足,刘文静终于停下手上的动作,故意用轻佻的语气揶揄李世民:“你又是以什么身份来向我讨教的?”

“天下大乱,非汤、武、高、光不能定也,你以为如何呢?”

这些人并非治世之能臣,可都是一代有为帝王呐。

也不知晓李世民是否会痛快地承认。

思绪至此,只听得李世民轻笑一声,睨了刘文静一眼,自顾自一杯酒下肚,这才慢慢道:“你又怎知没有这样的人?”

他果然从一开始就是冲着皇位去的,什么太子之位,估计都没被人放在眼里过。

刘文静一乐,随即沉吟片刻,指节轻叩地面:“李密欲谋洛阳,皇帝远居江都。”

“关中空虚,我为晋阳县令多年,深知此地豪强,平日里多有往来。”

“我若振臂一呼,十万军队如探囊取物。”

“介时,两厢士兵合集,何愁大业不成?”

刘文静此言正是在暗暗表示,自己乃一方地头蛇,身后与晋阳大批豪强利益纠葛颇深,要李世民告知李渊,好生掂量掂量他的分量。

李世民自然听懂了其中的未竟之言。

但他只是与刘文静三击掌,朗声笑道:“肇仁之言,甚合我意。”

语气慵懒,尾音上扬,颈间发丝顺着动作轻轻摇晃。

李世民盯着二人相碰的手,下颌微扬,嘴角含笑,竟比初晨的第一抹曦光还要耀眼。

———————————————

因为刘武周叛乱,招兵的事终于被摆在了明面上。

李渊不再小心翼翼,派遣窦琮与长孙顺德二人代表自己出面,杜怀信则属于李世民部下,与其日日奔走忙碌于前线,同样作为募兵的一员。

募兵,练兵,杜怀信从不假借他手。

在现代,作为一个空降高管富二代,杜怀信狠狠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底层员工做实事的人,最喜欢的是亲自跑业务的上司,而不是靠着出身混日子的老总。

同样的错误,杜怀信不会犯第二次。

杜怀信的历史知识说多不多,说少亦不少,但他清楚明白,初唐年间爆发的一场政变——玄武门之变。

李渊是不方便出面也好,还是懒得出面也罢,至少这一批从零开始的军队,是真正心向李世民而非李渊的。

“是你?”

一道略显讶异的声音打断了杜怀信的思索,杜怀信不觉寻声望去。

瞧着人高马大,英武非常,是个武将的好苗子。

只是,杜怀信蹙眉,上下打量来人,他对其一点印象都无。

刘弘基全无尬尴之色,心中顿生欣喜。

他早已从朋友那打听过,这段日子太原留守正隐秘招揽门客。

他想博一条未来的出路,于是毅然前来自荐,谁能想到居然遇见了熟人。

这可不就好办了,刘弘基喜滋滋地凑上前:“那日的投壶比试,还记得吗?”

“我那日受了恩惠,领了些小钱,不想今日能在这里遇到你们。”

“原来你们是留守的人。”

原来是那一日,难怪杜怀信对他毫无印象。

眼见刘弘基左看右看,一副不知在找什么的模样,杜怀信疑惑道:“你找谁呢?”

“哎哟,就是那日那个,散财童子。”

散财童子?

杜怀信懵了一瞬,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不会是指李世民吧?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我回来了都没发现。”

“警惕心太差,得再多练练。”

杜怀信的肩膀一沉,耳边传来李世民的调笑声。

听到动静,刘弘基眼珠子一转,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哎,是你呀,散财童子!”

空气凝滞了几息。

李世民缓缓转头,面上带着和善的笑容,自动忽略了“散财”二字,只一字一顿道:“童子?”

杜怀信:……

怎么感觉周围凉飕飕的。

刘弘基:……

怎么听起来咬牙切齿的。

刘文静万万没想到,两年后,父子二人关系产生裂痕的导火索,是他的脑袋,作者本人的恶趣味,一些宿命感。

顺便,作者不认为打完薛举后李渊在雪藏二凤。二凤当时镇守长春宫,且从二凤官职来看他当时的工作应该是准备东征洛阳,李渊更多的是有功大家一起分的想法,和雪藏关系不大,只是谁知除了李孝恭李靖那对,李渊的布局全线崩盘。

但刘文静之死应该是让父子二人产生嫌隙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道理,二凤不会不知道。

注:文末玩了一把小唐童的梗,在洛阳之战中,二凤一直对王世充叫自己“童子”耿耿于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问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