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别吵了!我和二凤鬼正在平定安史之乱 > 第25章 开元人裂开了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日,这注定是长安城一个能让说书人讲到口干舌燥、让史官熬夜掉发、让后世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难忘日子。

这天傍晚,武惠妃是否真的如同后世话本所写,与李瑛说“听闻宫中有贼人窥伺”,已然成了大唐宫廷第一悬案,真相大概只有大明宫的蚊子知道了。

但结果就是,整个长安的灯火,噼里啪啦地燃了一夜,堪比上元灯会。

众人只知太子李瑛,这位被亲爹和后妈混合双打、心态已然崩成渣渣的储君,在“清君侧”和“被清掉”之间,他居然真的选择了清君侧!

他领着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及他那手握一支东宫侍卫的舅哥薛锈,披坚执锐,直扑大明宫!

四人为整个长安上演了一出大唐开元年度巨制——《逼宫:从入门到入土》。

这一夜,整个长安,从平康坊的莺歌燕舞到东西两市的灯火通明,从权贵朱门到平民小院,少有人能睡得安稳。那“铿锵哐当”的兵甲撞击声、混杂着马蹄声,让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胆子大的扒着门缝偷看,胆子小的直接钻了床底。

不少第二天要上朝的官员,一边手抖得系不上官袍带子,一边在心里疯狂祈祷:“千万别站错队啊!千万别波及到我啊!”

啊啊啊,大唐又政变了吗?

长安,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过如此密集、如此接近大明宫的兵戈之声了。上一次这么刺激,可能还得追溯到……李隆基他自己还是临淄王时,搞“唐隆政变”那会儿。

历史,果然是个循环的怪圈。

河东郡王府内,李瑾正做着美梦,梦里他新得了一坛波斯美酒,甘醇无比,正要痛饮,忽然就被外面“轰隆隆”仿佛拆家的动静惊醒了。

他一个鲤鱼打挺……年纪大了,没挺起来,改为咸鱼翻身坐起,猛地想起了小时候听他阿耶讲过的、那些关于唐隆政变的、被刻意模糊掉的血腥细节——什么“血溅丹墀”、“尸横遍野”之类的词儿在他脑子里疯狂刷屏。

“当、当年……阿耶描述的那一夜,也是这样灯火燃尽了半边天吗?”

李瑾哆嗦着,脑子乱得像一团被猫玩过的麻线。他不知道自己该想什么,只知道一个念头冒了出来:锁好门!锁好所有的门!闩上!顶上!再用柜子抵住!把外面的刀光剑影隔绝开来。

“与我无关!与我无关!我就是个郡王,都看不见我,看不见我……”他一边神经质地念叨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检查门窗,那架势,恨不得给大门贴上“此屋无人,请去隔壁”的条子。

然而,当他听到府外似乎有马蹄声和隐约的、带着杀气的呼喝声逼近时,一种为人父的本能,或许还掺杂着一点对长期饭票的担忧压倒了对自身安全的恐惧。他想着李暮那聪明的小脑袋瓜,那惹人疼的小脸,还有那冲得能上天的小脾气,生怕李暮一个不顺眼去开了门,直接被打上反贼的帽子。

这种事在大唐太多了!

“昕光奴!”

“昕光奴!”

他最终还是咬了咬牙,仿佛壮士断腕般,从墙上取下那柄装饰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已经有些年头的长剑,哆哆嗦嗦地朝着李暮的院子冲去。

那姿势,不像是去保护儿子,倒像是找五岁的儿子保护他。

等他气喘吁吁、连滚带爬地冲进李暮的房间,抬眼看到的景象却让他一愣,差点闪了老腰。

只见武氏披散着头发,手中紧紧握着一把平日里裁剪花枝的短刃,这已经是她在有限时间内能找到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了,武氏像只被惹毛了的护崽母狮般,背对着床榻,死死盯着门口。虽然她脸色苍白得像刚粉刷过的墙,身体也在微微发抖,但眼神里的决绝却不容置疑。

她望向李瑾,松了口气,眸光重新坚毅起来,仿佛在说想动我子,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李暮的脸模糊不清,那双眼睛却很清楚,浅浅的琥珀色,在暗处像是带着光。

漆黑的长发披着,一侧有几缕挑出来,编成细细的辫子搭在肩前。

他的视线飘飘渺渺,落在稍远处的李瑾身上。他很平静,神色如常,眉眼却冷峻,像是大雪后的崇山峻岭。

李瑾看着儿子这眼神,那满心的恐慌和混乱,那快要从嗓子眼跳出来的心脏,竟奇异地、一点点地平复了下来。手里的剑似乎也没那么沉了,腿也不抖了。

他忽然觉得,可能……大概……也许……真的没事?

“没事的,阿耶。”他听到他的儿子说道,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随后他那聪明的不像他生出来的儿子取下了武氏手中的短刃,温柔的,殷切的,亲昵的,用小身子抱住武氏,“不怕,不怕。阿娘不怕。”

武氏下意识的张唇,李暮摸了摸她的脸,牵着她,让她上床,“什么事都不会有,大小角门早已经堵上,好好睡吧。”

武氏和李瑾都下意识的安心下来。

在这场汹涌浪头打来时,他们有了护航的船。

与此同时,大明宫内的灯火,亮如白昼,却照不亮幽暗之外。

被贬的张九龄人还没走出长安,太子李瑛却感觉自己已经快被亲爹李隆基给逼疯了。

那种日复一日的猜忌、无形的打压,以及武惠妃无处不在的枕边风,像一群蚂蚁一样日夜不停地啃噬着他的理智和耐心。

他不像儿子,他像一只困兽。

他本来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悲壮决心,带着全副武装的百余心腹侍卫,其中有多少是真心追随,多少是被“清君侧、保太子”的口号忽悠瘸了的,难说。

只知道李瑛进入大明宫时,他幻想着能像他阿耶当年那样,王霸之气一抖,禁军纳头便拜,然后雷霆一击,清除奸妃,拨乱反正,从此君临天下。

然而,现实不是想象,

他甚至没能摸到内宫的边儿,就在某处宫门前,看到了那个站在高高宫墙上,挽着强弓,弓弦拉满,面色铁青的父亲——李隆基。

那一瞬间,什么悲壮,什么决心,什么王霸之气,全都“噗”一声,像被针扎破的气球,瘪了。

李瑛手中的横刀“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而绝望的响声。

他看着宫墙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脑子里只剩下四个大字:“无力回天!”

“我……我可真蠢啊……”

武惠妃冲他巧笑嫣然、眼神中却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

李瑛心里一片冰凉,他知道,他上当了,踏进了一个为他精心准备的、名为“谋逆”的死局,而且还是买一送二,捎带了两个弟弟。

他可真蠢啊!

李隆基居高临下,如同看着三只不小心蹦跶到自己碗里的蚂蚱,俯视着被侍卫死死按在自己面前的三个儿子。

不,在他此刻燃烧着怒火和猜忌的心里,这三个已经不是儿子,是逆贼!是乱臣!是活腻了的混蛋!

“谁给你们的胆子!”李隆基的声音如同结了冰,冻得吓人。

李瑛已是面如死灰,眼神空洞,他抬起头,看着盛怒的父亲和武惠妃,竟然扯着嘴角,露出一丝惨淡的、比哭还难看的哂笑,无话可说。事已至此,辩解得清吗?

成王败寇,父不父,子不子的,有什么好辩驳的!

大唐现在还没有父杀子的!大不了就如太子承乾被流放!也好比在长安强!

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则早已吓破了胆,浑身抖得像通了电的筛子,脸色惨白,冷汗直流,低着头,连看李隆基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恨不得当场变成地砖缝里的蚂蚁。

“是…是武惠妃!是武惠妃派人告诉儿臣……说宫中有贼,欲对父皇不利……儿臣是来救驾的啊!父皇明鉴!父皇明鉴啊!”

李琚早已经失去了理智,涕泪横流,伏在李隆基膝边哀求道。

武惠妃闻言,嘴角那抹笑意更深了,她故作惊讶地掩住涂着艳丽口脂的唇,声音娇柔:“光王殿下这是吓糊涂了吧?怎地开始说胡话了?这皇宫大内,守卫森严,况且捉贼,本宫为何舍进求远,莫非……是有些人,贼喊捉贼?”

她眼神轻飘飘地扫过太子三人,意思不言而喻。

李瑛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武惠妃,那眼神像是要把她生吞活剥:“贼?这宫里是有贼!你不就是这大唐皇宫里,最大、最毒、最会蛊惑人心的那只贼吗?!”

武惠妃的面色瞬间阴沉下来,姣好的面容扭曲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只是眼神更冷了。

李隆基的脸更阴沉了,他看着被侍卫们一一拿下、像扔麻袋一样丢在地上的那些“逆贼”,看着他们身上精良的明光铠,手中雪亮的横刀陌刀,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怒火“噌噌”地往天灵盖冒,血压估计直接爆表。

“好啊!好得很!”他咬牙切齿,额头上青筋暴起,“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然藏匿了这么多反贼!你们……你们是不是想效仿朕当年,把朕当作韦后和安乐公主给清理了?!嗯?!”

这联想如同往火堆里泼了一桶猛火油,让李隆基更加怒不可遏,妒火和疑心熊熊燃烧。

这群反贼,这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前送他去死吗?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旁的宦官高力士,趁着无人注意,袍袖微动,对一个小内侍使了个极其隐晦的眼色。

很快,一则简短的、只有“太子、二王披甲入宫,事败”寥寥数字的密信,以最快的速度,悄无声息地传向了已然失势的张九龄府上。

这或许是这位以风度著称的老宰相,在彻底离开权力中心前,收到的最后一份关于长安的消息。

当“太子携二王披甲入宫,已被陛下拿下,生死不明”的消息,通过家里负责采买的小仆,传到刚刚安抚完父母的李暮耳中时,李隆基已经召集群臣在紧急商议如何处置这桩惊天动地、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案了。

李暮坐在黑暗中,小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默默地把最后一小块肉塞进嘴里。

他先前一直在琢磨,武惠妃会用什么法子把太子一刀结果了,现在他知道了。

好一招“请君入瓮”,武惠妃精准拿捏了李隆基的疑心病和李瑛的绝望心态,逼着太子去学他爹李隆基当年的做法——武装逼宫。这招简直是照着戳李隆基的肺管子设计的。

武惠妃是真的有本事的,把李隆基的心思拿捏的死死的。

可惜,若不是他现在不想扯上这些事,他高低要跟武惠妃学一学李隆基的新课件。

唐隆政变当年李隆基能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buff叠满。

当时中宗李显刚死,韦后母女根基不稳,人心思李唐,还有他那位厉害到没边、权倾朝野的太平祖宗鼎力相助,提供了关键的政治背书和武力支持,最后才是他李隆基本人有胆有识,果断狠辣,精准地策反了部分禁军。

现在看看李瑛,这三条他占哪条?一条都不占!朝中支持他的力量被李林甫和武惠妃联手打压得七零八落,如同秋后蚂蚱。张九龄都被贬了,他自己更是优柔寡断,政治智商感人,被人一激就上头,属于“又菜又爱玩”。

这就敢上?

真是……勇气可嘉。李瑛也是真有种的,不愧是在死变态李隆基手下都能当太子的。

他大唐真是太牛了。

【壮哉大唐】群里,不出所料,又炸锅了。尤其是开元朝的那几位老臣,姚崇、宋璟等人的头像疯狂闪烁,消息提示音叮咚作响,显然心态又双叒叕崩成了饺子馅。

姚崇:!!!太子!太子怎能如此糊涂!披甲入宫!这是自寻死路啊!老夫当年辅佐陛下开创开元,怎料竟还有玄武门之危矣!

李世民:咳咳,朕在群中。

姚崇:……

这位是开元九年去的,他与宋璟,张九龄并称盛世宰相。曾在他武祖宗手下干过,是李隆基的死忠粉。

宋璟:国之根本!动摇矣!陛下!陛下何至于此啊!父子相疑,竟至如此地步!痛心!痛心疾首!若是老夫还在……若是老夫还在……

可惜这位开元二十一年就翘脚归天了,现在只能悲乎哀乎了。

卢怀慎::唉……奢靡误国,猜忌更误国啊,何至于此……

这位开元四年薨,以清俭著称。平日里就老潜水,现在出来,说明已经疯了。

张说:直娘贼!武氏妇人安敢如此!太子亦是蠢笨如猪!还有李林甫那个弄獐之辈!气煞老夫也!糊涂!

这位开元十八年薨,文坛领袖,脾气火爆。

开元宰相一个接一个露头,有种发现白月光烂掉的苍凉感。

随后群里瞬间被各种哀嚎、叹息、捶地表情包刷屏,开元老臣们集体进入“裂开”模式,仿佛亲眼看着自己辛苦辅佐打造的盛世,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一路狂奔。

李暮心道更大的在后头呢,现在哭太早了。

就在这时,特别关心的提示音清脆地响起。

【全大唐最靓的仔】向您发来一条消息:昕光奴,你前几日神神秘秘跟朕说,让朕十日后,务必好好睡一觉,最好睡上一整天,雷打不动……是怎么回事?朕这心里,怎么有点毛毛的?(凤凰挠头.jpg)

李世民既好奇又有点小忐忑、还带着点“朕偏不信邪”的傲娇,来找李暮求证。

李暮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伸出小短手,慢悠悠地回复。

“阿兄,你别问那么多,到时候……你只管蒙头大睡便是。睡着了,就什么烦心都听不见了,什么糟心都看不到了。”

别到时候气死了。

光幕那头,李世民盯着这条回复,凤眼眯了起来,心里那种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李隆基不会还有什么操作吧?不会吧?

他现在就很气了,还有更气的!?

李世民:…… 哼,你小子越这么说,朕越觉得有鬼!那朕偏不睡!朕倒要看看,十日后能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朕才不需要靠睡觉来躲清静!(凤凰叉腰.jpg)

李暮叉腰,“幼稚鬼!”

李世民捂耳朵。“不听!不听!”

李暮好气。最后只得望向窗外,长安的夜空被远处的火光映照得一片诡异的、不祥的昏红。

“睡吧,阿兄,有些热闹,不看也罢。尤其是……自家人的热闹,看了,只会心里堵得慌。还会被怼。”

李世民:那朕就要看!

李暮:啊啊啊,犟种!

在二人拌嘴中,这大唐开元盛世的锦绣华章之下,最血腥、最冷酷、最令人唏嘘的一页,才刚刚被染血的指尖,缓缓掀开一角。

夜,还很长。

世民:朕很气,但是吧,这是他们蠢,也怪不上别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开元人裂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