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别吵了!我和二凤鬼正在平定安史之乱 > 第23章 预定孟浩然

开元二十四年的秋末,长安城上空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气息。

听闻耿直的张九龄相公又在朝堂上因为坚持己见吃了挂落,而善于揣摩圣意的武惠妃一党越发得势,连带着整个长安的风向都变得微妙起来。与此同时,举子们也开始入长安。

大唐的科举大多在年初举行,可这年尾刚到,就已经有不少心急的举子开始四处投递行卷,争抢着在权贵面前露脸,指望能提前得了青眼,占得先机。

李暮如今名头响亮,竟也有不少人拐弯抹角地把行卷投到了他那位荒唐爹李瑾那里。

李瑾这人,纯属是“父凭子贵”的典型代表,自己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一时半会儿被那些吹捧谄媚之词包围,飘飘然之余,更多的是手足无措,压根不敢冒然跟自家那个主意比天大的儿子提这茬。

成日里只能在府中踱步,期期艾艾,最后跑去搔扰唯一看起来靠谱的王维,

王维被他烦得不行,恨不得拿刚写好的诗稿堵住他的嘴,让他滚一边凉快去。

他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

不仅要给李暮当老师,还得额外加班,给李暮那三个嗷嗷待哺的小举子进行考前突击辅导!

他一个追求清静无为的诗佛,硬生生被逼成了高考冲刺班班主任,他找谁说理去?

李瑾碰了一鼻子灰,又转头去找妻子武氏。武氏最近也是个大忙人,听闻儿子又开了个卖香露面脂的铺子,生意极好,她决心平日里穿梭于各家夫人的宴会,帮儿子搜集情报、拓展人脉,推荐推荐。

河东郡王府邸深处,草木渐染黄褐,一片萧瑟。唯独那座倚着永安渠新落成的临水戏台,在秋风中显出一种格格不入的精巧与秾丽,像个浓妆艳抹的美人硬挤进了素颜的队伍。

说白了,这就是李暮为李隆基精心打造的“高级私密偷情……啊不,是艺术交流会所”。

这戏台是李暮呕心沥血的杰作,专为他的“大客户”——当今天子李隆基量身定制。台基用的全是厚重的青石,朱红栏杆上雕满了缠枝牡丹,花瓣层层叠叠,枝叶扭来扭去,工匠雕得眼睛都快瞎了。

台顶覆着青光闪闪的琉璃瓦,台前引了活水,挖出个不规则的小池子,池水碧沉沉的,倒映着天光和戏台华丽的影子。几根早就没了夏日的风姿、只剩枯枝败叶的残荷倔强地杵在水里。

李暮站在池边,身上那件皇帝新赐的、绯色亮眼的小科绫罗袍衫,在秋风里衣袂飘飘,腰间悬着的那只象征身份、其实屁用没有的鎏金小鱼袋跟着一晃一晃。

他年纪还小,脸蛋儿肉嘟嘟带着稚气,但那双琥珀色的眸子习惯性地微弯着。

自从得了【壮哉大唐】群里那帮心黑手狠、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祖宗们隔空灌顶式教学,李暮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以为“依法治国”就能解决一切的小天真了。

帝王术这东西,真香!

师夷长技以制夷,古人诚不我欺!

李暮把李隆基当课件刷,这一深入研究不得了!

真让李暮窥见了开元天子那光辉伟岸形象下,一丝不为人知的隐秘小九九——李隆基,这位开创了盛世的雄主,内心深处,居然潜藏着对背德感的隐秘渴望!

李隆基被圣君这顶高帽子压得太久,一言一行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反而格外享受在某些方面偷偷越矩、打破常规带来的刺激感,就像个被规矩绑久了的好学生,总想找个没人的角落撒点野。

看看他宠爱的女人就知道了:武惠妃,是那位差点把李唐江山改姓武的女皇的侄孙女,朝野上下对“武”字还心有余悸,跟提伏地魔似的。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出身教坊舞姬。还有那位未来的杨贵妃,身份更是敏感……

总结一下,李隆基骨子里,就好一口打破禁忌的刺激。

喜欢追求刺激?

李暮嘴角勾起一抹“我懂了”的笑意,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为他量身定做的固宠妙计啊!

这年头,有宠才有权。这宠,不会是他李暮来承,也会有别人,那为什么不能是他呢

于是,这处隐秘的戏台,就成了李隆基宣泄压力、寻找“背德”快感的绝佳秘密基地。

李暮不仅精心编排新戏,还胆大包天地将他与圣人私下里勾勾画画、共同“创作”修改的词文,拿到东西两市最热闹的勾栏瓦舍去公开上演!

那些戏文辞藻华丽,情节抓马,又隐隐透着天家气派,每次上演都能引发万人空巷,一票难求,黄牛赚得盆满钵满。

更绝的是,他偶尔会在这郡王府的戏台上,撺掇着圣人亲自粉墨登场,过把戏瘾!

当丝竹管弦嗨到顶点,当鼓点密集得像在砸场子,穿着戏服、彻底融入角色的李隆基,仿佛瞬间卸下了九五之尊的黄金枷锁,眉眼间全是抛却身份后的酣畅淋漓和迷之陶醉。

满堂喝彩都是为他一个人,而满朝文武、三宫六院,却没人知道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正猫在这里跟一个小孩不务正业。这种背着全天下、共享一个秘密的刺激感,极大地取悦了这位站在权力巅峰、日常缺乏惊喜的帝王。

李暮深谙对李隆基来说,利益捆绑且不藏着掖着做白纸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将火爆演出赚来的丰厚利润,亲自挑了个李隆基在兴庆宫花萼相辉楼前欣赏新进贡的牡丹、心情倍儿棒的午后,用一只木箱装着,屁颠屁颠地抬到了御前。

记得那天,秋高气爽,楼前牡丹争奇斗艳,姚黄魏紫,晃得人眼花。

李隆基正跟心腹宦官高力士赏花,看到李暮和他身后那箱明显分量不轻的钱帛,先是一愣,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抚掌大笑,亲切地唤着他的小字:“二十九郎,你这孩子……朕富有四海,还能缺你这三瓜两枣不成?”

天子笑声洪亮,吓得旁边侍立的宫女太监们纷纷低头,肩膀耸动。

李暮当时就抬起小脸,笑嘻嘻的回道:“大家富有四海,自然看不上这点。但这可是孙儿与大家一同挣来的,意义非凡!孙儿不敢吃独食,特来与大家分红。”

他故意把挣字咬得格外清晰,透着股“咱俩是一伙儿的”亲昵劲儿。

果然,李隆基眼中那抹被理解、被迎合、甚至带着点共犯默契的欣喜藏都藏不住,他大笑着示意高力士收下这赃款,还难得地用了一种近乎市井哥们儿的语气冲李暮打趣道:“下次若还有这等好营生,记得再叫上朕,分红可不能少!”

李暮应了一声,随即坐在对面,跟他展示自己最近的羯鼓学习成果,引得李隆基欢欣不已。

这种隐秘的、不足为外人道的乐趣,如同最顶级的剑南烧春,醇烈上头,回味无穷,让习惯了马屁与敬畏的帝王,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放松与活着的真实触感。

李暮的圣宠,便是在这一次次精准挠到皇帝痒处、堪比顶级心理按摩的投其所好中,坚不可摧地建立起来。

有宠爱,自然就有了地位和话语权。

他那身绯色小袍配上小金鱼袋,虽然更多是装饰品,但行走于宫禁之中,内侍省那些眉毛都是上仰的宦官们,以及各宫局谨慎小心的宫人,见到他这一身行头,那弯腰的弧度,那口称“小郎君”时的热乎劲儿,都透着十二分的恭敬与巴结。

这长安城的风,吹到李暮身上,都带着暖烘烘的马屁味儿。

没人敢给他脸色看,人人见了他都笑脸相迎。河东郡王府这门庭,从前爱答不理,如今已是高攀不起的热灶头。

仿佛所有人都选择性失忆,忘了这家曾经的落魄。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李暮乐得如此,日子怎么过不是过。

李暮鼓励他爹李瑾多办宴席,也怂恿老师王维多搞搞文人雅集,地点甚至可以用他在长安新得的那处御赐宅子。

他对那些来投递行卷的人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甚至还颇有兴致地亲自“面试”。

说实话,来他这儿的和去王维那儿的,简直是两个极端。王维那边是清流汇聚,仙气飘飘。

他爹李瑾招揽的,那简直是浊流滚滚,都快浊成臭水沟了。

可见他家的名声在外人眼里是个什么成分。

李暮也不着急,他的目光主要盯着王维那边。

王维那性子,平时清冷得像终南山上的积雪,交际圈并不广。但是,架不住他颜值高、才华横溢、名声好啊!

除了那个同样光芒万的李白,据说还是王维单方面不爱搭理人家,但凡是家世清白、有点追求的文人,谁能拒绝一个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大美人的饭局呢?

再加上宴会地点是在李暮御赐的宅子,安全又体面。

李暮才五岁,却圣眷正浓,常伴帝侧,平日里想巴结都找不到门路,如今全天下都知道李暮是王维的开山弟子,情同父子。

哪怕圣人再忌讳官员与宗室过从甚密,李暮也才五岁。冲着王维的面子和李暮的背景,这诗宴的含金量也是杠杠的。

甚至偶尔李暮还能把李隆基本尊也忽悠过来与民同乐一下。这下更是了不得,各方人马趋之若鹜,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来往宾客络绎不绝,隐隐有当年岐王李范那座“文艺沙龙”的鼎盛气象。

李暮自己倒不常泡在宴会里,毕竟他忙得很:新开的专对长安贵妇们小化妆品店需要他研发新品,两位大佬亲授的文化、骑射课程不能落下,要辅导自家奴仆考进士,要处理王府事务看账本,还要陪着李隆基唱戏,并在群中大佬的帮助下,趁机将这位活生生的帝王当成“一对一高端帝王心术实践课”的课件来学习……

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他觉得他比宰相忙。

他办宴,自然带私货。他把自己手下要考进士的李涌、李念、李素可着劲儿往王维的诗会上塞。

王维在他手上,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刚满一年,李暮就常常“死缠烂打”,让他务必带着自己和李涌等人去蹭各种高级文会。

毕竟大唐的科举,尤其是逼格最高的进士科,那绝不是光有才华就能上的!

在大唐,投卷、行卷之风盛行,没有权贵名流的推荐,没有足够响亮的名声,就算你是文曲星下凡,也多半得在家抠脚。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尽了其中血泪。

为啥?因为大唐考试有时候还真不看文采!看看李林甫就知道,这位未来宰相有个外号叫“弄獐宰相”,为啥?因为他给人写贺词的时候,能把“弄璋之喜”写成“弄獐之喜”!人家生儿子,他写生野生动物,狸猫换太子超前版。

连字都认不全的宰相都能上位,所以你个小小进士,光会写诗顶个屁用!

大唐的科举省试大多在年初,但前期的投卷、造势必须早早动手。唐代科举,考生向权贵名流投递作品即投卷以求推荐是基本操作。

李暮瞄准的就是今年年末,给这三个打包送蜀中。

当然,以他现在的圣宠,给弄个小官当当是易如反掌。不然那些举子不会来给李瑾投卷。

毕竟他跟李隆基混得这么熟,撒个娇卖个萌,皇帝一高兴,说不定就准了。

一方面他对李隆基确实没啥威胁,年纪太小。二来,他可以甩锅给他爹李瑾,说是替父分忧,擦屁股,这理由百试百灵。

只是吧,他身上武惠妃侄孙的标签太醒目,属于武惠妃一派,这是板上钉钉,洗都洗不掉。

当然因为他年纪小,清流派的官员目前只把他当个有点才华的熊孩子,还没上升到政治对手的高度。

但这是态度问题。像张九龄这种耿直boy,就绝不会踏足他李暮办的诗宴。

不过,他也在宴会上见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比如幽默风趣的秘书监贺知章小老头,比如喝高了就泼墨挥毫、号称“草圣”的张旭,还有画技通神、被尊为“画圣”的吴道子,还有乐圣李龟年……

这些算是文艺圈的中立人士,或者说是技术型官员,没那么强的派系观念。

李暮常跟他们谈笑风生,以前他们与岐王熟络,对李暮也是照顾有加,一口一个昕光奴,李暮偶尔还能讨要几幅墨宝、几篇诗稿,收获颇丰。

李暮超爱他们的,还偶尔过府,一个五岁小孩,他去学字学画有什么问题。

反正,一天天的,除了那个宫里首席乐师雷海青,因为可能觉得李暮搞的音乐太离经叛道,对他没啥好脸色外,其他面上过得去的人,对他也还算客气。

忠臣,他们都是大唐的忠臣。

而他李暮,在有些人眼里,大概就是那个带坏皇帝、搞歪门邪道的奸佞了。

所以,奸佞就好佞呗!他李暮暮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暮当然知道李林甫很快就要上位了,他去走李林甫的门路,保管一试一个准。李林甫不敢不给他,或者说给武惠妃这个面子。

但李暮把李林甫当作最后的、万不得已的出路。毕竟,那老李头比狐狸还精,比泥鳅还滑,他可不想过早与之周旋,免得被啃得骨头都不剩。

不然他何必费老大劲给李涌他们脱奴籍、落户、造名声?吃饱了撑的?

【壮哉大唐】群里的一众大佬们,早就搬好了小板凳,等着看李暮这场期末实践大考的好戏。毕竟帝王心术灌输了小半年,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了。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如同天籁般响起。

【大型系统任务②发布:定子蜀中】

【任务目标:于蜀中之地建立初步掌控力。】

【任务难度:三颗星】

【任务奖励:全体成员集资兑换的“力能扛鼎”buff十年体验券!】

李暮眼睛瞬间亮了!大力buff十年!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跑路……啊不,是安身立命之神技啊!

李涌他们过乡试已是板上钉钉。他们的诗文或许并非顶尖,但在李暮打造的“人设”光环和密集宣传下,些许不足,已被那响亮的名声所掩盖。

李暮果断将三人踢去参加各种宴会混脸熟,同时,精心为他们挑选了最终的投卷对象——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性子活泼,喜欢热闹,常来李暮这边的宴饮。李暮与寿王李瑁相熟,与这位公主表姑自然也关系匪浅。

凭着武氏这层血脉联系和日常的走动,咸宜公主对李暮这个小侄子颇为照顾,连带着那位因“转世”传闻与武惠妃不太亲近的太华公主,对李暮都颇有好感。

李暮挑中咸宜公主,绝非一时兴起。

在大唐,公主的束缚远比宗室男子少,行事更为自由。

咸宜公主作为武惠妃的爱女,风头正劲,她只需轻轻打个招呼,比许多朝臣递话都管用。

得公主赏识,总比得“弄獐宰相”赏识听起来清贵多了!

李暮与咸宜公主走动频繁,深知她爱美,便时常将自家工坊新研制的、在长安贵妇圈中颇受追捧的香露、面脂等护肤品作为礼物相送,哄得这位公主表姑心花怒放。

李暮看准时机,毫不迟疑,果断向咸宜公主开口:“姑母,现下我那儿制作香露的花材不够用了,品质也参差不齐,想去蜀中多购置些上等的,再设个工坊。只是那边到底人生地不熟,需得几个得力又信得过的人去帮侄儿打理照应。”

咸宜公主正对镜试用李暮新送的芙蓉玉露,闻言笑盈盈道:“可以呀,你说,要姑母如何帮你?”

李暮直接道:“我瞧着近来名声不错的曲江三杰倒也是机敏之人,前日宴饮与他们说了蜀中风情,他们也愿去历练一番,不知姑母能否帮侄儿递个话,安排个合适的职司,方便他们为侄儿办事?”

这在咸宜公主看来,不过是安排几个家仆性质的文人去蜀中做个底层小官,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她爽快应下:“小事一桩,包在姑母身上。”

李暮立刻又奉上甜言蜜语,并承诺最新款的全套“霓裳彩妆”很快便给她送来,逗得咸宜公主笑逐颜开,硬是留他用了膳才放人。

投行卷、安排人去蜀中的大事,就这么在谈笑间定了下来。

然而,李暮还没来得及高兴领取buff,他那位以“佛系”著称的老师王维,却突然表示:倦了,乏了,看透了这歌舞升平!一天到晚的宴饮交际,不是吹捧就是炒作,乌烟瘴气,歌舞升平。

他倦了,他真的倦了!他感觉自己的灵魂正在被玷污!他准备收拾包袱,去终南山静静心,修行一下!

李暮一听,眼珠子都快瞪出火星子了。

天啊!我的好老师!期末考试卷子刚发下来,重点划了一半,你说你要去睡觉了?

这合适吗?这合理吗?这符合师德吗?

文化沙龙,可是积累人脉、笼络人心的重要平台,必须持续办下去!

你徒儿还指望着靠这个圈子,慢慢渗透,最终能嗦一嗦张九龄那只硬骨头呢。

张九龄要是能被他拿下,那他估计得猖狂死,顺便还能在地府大佬们那里换点小钱钱奖励。

他在地府也得有活动经费不是?

李涌他们现在分量还不够,撬不动张九龄。

王维不说话,王维就看着他的好大徒。

李暮:……,妈的,让他想想,还有什么牌可以打。

李暮眼珠子一转,扭过头,对着王维那张写满生无可恋的俊脸,露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甜度超标的笑容:“老师,上次您说的那位友人,是叫孟浩然,对吧?听闻他在文人圈里名声也很响亮呢!”

“您觉得……以他的才华,在秘书省里当个校书郎,校勘一下典籍,怎么样呀?” 他开始利诱。

王维闻言,猛地咳嗽了一声,正色道:“孟夫子性情高洁,不事权贵!绝不投李林甫之门!”

这是他的底线。

李暮从善如流,立刻接口:“好!不投李林甫!咱们直接投圣人!老师,您就让孟夫子把他最好的、最牛逼的诗给我一份!我拿去给圣人看!这总行了吧?”

王维一听“投圣人”,还能展示好友的才华,眼睛“蹭”的一下就亮了,仿佛瞬间充满了电,刚才那股要死要活的倦怠感一扫而空:“行!孟夫子近日正好有新作!我这就去信与他说!”

看着王维瞬间满血复活、急匆匆去找孟浩然的背影,李暮摸着下巴,露出了小狐狸般的微笑。

搞定一个!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孟浩然这块砖放到他该放的地方。

孟浩然,也可以写赠昕光奴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预定孟浩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