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别吵了!我和二凤鬼正在平定安史之乱 > 第18章 野心啊,就像狗尾草

经过整整一个月与张鷟、王度二位文学大家的“闭门攻坚”,用李暮自己的话说,叫“嘎嘎乱杀”。终于那部糅合了史实骨架与传奇血肉的《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篇宣告完成。

所谓嘎嘎乱杀,自然是李暮负责“嘎嘎”,定下核心框架,抛出一个个天马行空又暗合现代网文爽点的构思:“张先生,这里让孔明先生就借个东风,好不好?”

“王先生,周瑜一开始不信孔明,咱们把他们写得再不服气一点!打起来!打起来!”

然后,对着二位大师精雕细琢、文采斐然的文稿,化身头号粉丝,拍着小手,琥珀眼睁得圆溜溜,毫不吝啬地送上彩虹屁:“先生大才!这里写得真好!看哭了!棒棒!”

而张鷟与王度,一位擅绮丽传奇,一位长志怪叙事,在李暮的吹捧下,亦是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才华横溢,一不小心“杀穿了”。硬是将《三国志》中简略的记载,铺陈成了一部情节跌宕、人物鲜活、令人手不释卷的传奇话本。

简称:魔改得恰到好处!爽点直击灵魂!

此书自先在【壮哉大唐】群聊内部传阅,便迅速积累了大量书粉,连魏征这等古板人物都难得地评价了一句“虽多演义,荒诞不经,然忠义之气未堕,权谋之思可鉴”,更别提骆宾王、王勃等人的击节赞赏,差点在群里开起了“赤壁之战复盘研讨会”。

连这些眼光毒辣、见多识广的千古名臣都抵抗不了故事的魅力,李暮对征服大唐阳间图书市场更是信心爆棚,觉得自己能拳打脚踢一切竞争对手。

他像只被上了发条的小陀螺,立刻行动起来。名下几个别业的匠户和那间挂在黄姓商人名下的小纸坊全力开工,雕版、印刷,首批一千本《火烧赤壁》很快装箱待发,就等着投入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果然,此书甫一以话本形式大范围流传,便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迅速俘获了大量书粉。不仅市井百姓爱听爱读,连一些自命清高的文人雅士也私下传阅,茶余饭后讨论诸葛孔明之智、曹操之枭雄、周瑜之雅量。

但这还不够!李暮深谙“IP联动”和“周边经济”的奥义!

李暮仗着小脸皮厚,立马去薅羊毛。

【三国文艺创作支援中心】

李暮(昕光奴): @各位诗坛大佬!紧急支援!《火烧赤壁》书成啦!急需诸葛丞相帅帅的画像做海报!还要几首一听就觉得很厉害的诗词!还要几首一听就让人觉得此子恐怖如斯的诗词!就是那种显得孔明先生特别聪明、特别厉害、特别让人想给他氪金的!厉害的翁翁们,漂亮的姊姊们,帮帮你们最可爱的昕光奴吧!(小猫双手合十疯狂作揖.gif)

【咏哦少年骆宾王】:好!某为昕光奴赋诗一首,必令武侯神采飞扬!哈哈哈!

【初唐四杰卢照邻】:宾王兄豪情可嘉。然武侯之妙,在韜略内蕴。老夫可助你润色其神态,使其雍容中见锋芒,好也不好,昕光奴?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二位先生所言皆在理。妾观此图,衣袂可更飘逸些,方显名士风流。妾愿试作小赋一篇,以彰其雅致。昕光奴若喜欢,妾可传你些许宫廷应制诗的窍门。

【滕王阁半仙王勃】:哈哈,昕光奴相求,此事岂能少了我?待我为其撰写赞文!

……

靠着群内这几位文采斐然的先贤倾力相助,李暮迅速定稿,并搞出了一百本带精美插画、题写名家诗词的“精修典藏版”。还大胆创新了书籍形制。此时的书籍多为卷轴,翻阅不便。他让工匠将每一章内容印成长轴,然后用染成金色的细麻线,小心翼翼地沿一侧缝合,做成便于携带和翻阅的册页形式,虽然后世看来简陋,在当下却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他还推出了诸葛连弩小模型、羽扇纶巾金属小雕像等周边。

恰逢除夕过后,长安各坊解除夜禁,开放一个月,市面格外繁荣,充满了“有钱没处花”和“想找点新乐子”的躁动气息。大唐正处开元盛世,上层的精神需求与消费能力同样高,借着之前“三国杀”的热度,《火烧赤壁》话本及周边一推出,立刻引爆市场,甚至掀起了一股“武侯热”。士人聚会,常以谈论诸葛亮为风雅,孩童嬉戏,也喜手执羽扇,模仿孔明姿态。

李暮大眼睛瞧着账册上飞速增长的数字,乐得哼起歌来。

“我好喜欢我自己,我有一点好看,还有点小搞笑,笑容也特别灿烂。”

他摇头又摆尾,整个人小尾巴翘上了天,在书房里抱着账本转圈圈,“哎呀哎呀,我怎么这么棒呀!真是个小天才!”

他自信满满,已经美得不知天地为何物,趁热打铁,立刻开始筹划下一部爆款——《水浒传》,暂命名《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好了。

依旧是熟悉配方:他负责讲主线,张、王二位大师负责魔改剧情,填充血肉。

三人小组写得昏天黑地,时常在群聊里因为情节发展发出诸如“哇呀呀!此处当有血战!”、“妙啊!此计甚毒!”的鬼叫。

后来,不少被《火烧赤壁》勾得心痒难耐的文学大佬,如陈子昂、宋之问等也陆续申请加入“编剧团队”。

靠着这群史上最顶级的大佬团队以及审稿团队,《隋唐英雄传》、《七仙女》、《杨家将》等一系列李暮记忆中或完整或零碎的名著、传说,都被提上了开发日程。他甚至还想把飞行棋、斗兽棋、五子棋、麻将等后世游戏也搞出来。

“大唐贵族懂什么叫真正的快乐吗?咳,营销加活动,文趣阁保证让他们明白什么叫氪金…啊不,是陶冶情操的极致享受!”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杀疯了”,整个大唐贵族圈也跟着他一起“氪疯了”的场景。

他的小钱钱一定要多到需要用仓库来装!

西市的文趣阁?必须扩大门面,要做成长安文化地标!

他甚至开始计划招募更多的长安良民、流民进入工坊,扩大生产规模。

想到上次在人市看到的,那些因家中无田、或因灾荒欠债即将被卖的孩童,他心中那份属于现代人的不忍再次泛起。

“等我产业再大些,就能招更多人,给他们一份工,一条活路,让他们也能吃上饱饭……”

他如是想着,觉得自己简直是在践行“商事取之于贵族,用之于百姓”的崇高理想,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李暮救不了天下人,但救一方一隅,力所能及,没的问题!

就在他热血沸腾,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将这盛唐的文娱产业搅个天翻地覆之时,系统提示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天下无敌超厉害世民阿兄”向您发起视频通话邀请。】

咦?

李暮心中那点刚刚燃起的、名为“事业心”的小火苗,噗嗤一下矮了半截。他最近……应该还算老实吧?

每天乖乖念书,虽然主要研究《唐律疏议》里哪些空子能钻,虽然偶尔摸鱼,但也算是……积极向上,努力融入大唐生活不是?

他最近顶多算是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创业热情比较高涨。

他一边心里飞速盘点着自己近期的“罪行”并觉得基本都属于瑕不掩瑜,一边手脚麻利,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接通了视频——开玩笑,他世民阿兄的邀请耶!敢问天下谁不想接!

光幕展开,对面依旧是那熟悉到令人心安的富丽堂皇宫殿背景,蟠龙柱、琉璃灯,气派非凡。

李暮浮夸地“哇”了一声,乡下小子进城,每次见每次都惊叹。

然后,镜头焦点定格在那张俊朗的脸上,李世民此刻却笑得见牙不见眼,灿烂得拨云见日,仿佛能驱散所有阴霾。

“昕光奴,朕的小昕光奴,”李世民的嗓音带着一种特有的暖意,让李暮也不自觉的扬起笑。

“好久没见了,阿兄这心里头,空落落的,想你想得紧呀!”

“可我们昨天不才在群里为了《隋唐英雄传》里,是让秦琼伯伯的马快一点还是让尉迟伯伯的鞭子长一点,讨论得热火朝天吗?”

李暮这样说着,那边嘴角早已高高扬起,顺手从旁边嵌螺钿的小几上精准地叼起一块新制的、琥珀色的蜂蜜饴糖,在铺着软茸茵褥的榻上乖乖一小只,小脚甚至还下意识地轻轻晃荡着。

咱哥俩谁跟谁,今天尽管敞开了唠!

那头李世民也全然不见外,更没什么帝王端着的架子,大马金刀地往他那张雕龙刻凤的御榻上一坐,姿态随意得像是在自家炕头。他也顺手抄起手边一杯疑似葡萄酿的液体,美滋滋地呷了一口,话匣子一开,那就是黄河决堤——奔流到海不复回。

“诶,那能一样吗?”李世民一摆手,眉飞色舞,“群里那是讨论正事,咱现在这是私人交流,是感情!”

说罢,二人就开始唠。

一个社交牛逼症就能保证话题永不落地,两个社交牛逼症凑在一起,那简直是信息界的宇宙大爆炸。

他俩话题能从“诗词歌赋里哪个意象最配今晚这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一秒歪到“如何在高强度摸鱼与保持表面勤政之间找到完美平衡”,再从“地府新传来的那个叫什么星座的玩意儿,说朕是什么狮子座,听着就霸气!”跳到“听说东海有鲛人,其泪成珠,咱们可以搞个规模化、可持续性的珍珠养殖场?这玩意儿肯定来钱快!”

二人一聊起来,就忘情了。发狠了。天马行空,思维跳跃得让李世民身边猫着的贞观名臣们都得拽他袖子。

陛下,正事啊!正事!

李世民甩袖子,他说得正高兴呢。

李暮起初还有点防备,但很快就在李世民这强大的气场中被同化,也开始眉飞色舞地胡侃:“阿兄,养殖鲛人多慢啊!依我看,不如研究一下怎么人工合成琉璃,弄点五彩斑斓的珠子,就说那是鲛人泪PLUS版,限量发售,保证那帮贵族夫人小姐们抢破头!”

他越说越来劲儿,“我还能弄点香水儿,又能赚一笔!”

“哈哈哈!妙啊!不愧是朕的昕光奴,这脑子就是活络!”李世民拍案叫绝,笑得毫无形象,“不过嘛,你别忘了注意分寸,再低调点,不能让人抓着小辫子。”

李暮嘿嘿应了。

两人从星星月亮谈到人生理想,从东海鲛人扯到西域幻术,气氛和谐得如同沸鼎之水,咕嘟咕嘟冒着欢乐的热气。

等到聊得气氛火热,李暮彻底放松,嘴里那块蜂蜜糖都化得只剩一小半,警惕心几乎降至零点时,李世民眼底精光一闪,如同经验丰富的老狐狸看到了小兔子最松懈的瞬间。

他不动声色地,将话题从一个“如何用风筝载人飞天”的脑洞,悄然引渡到了时局上。

“……所以说,这做事啊,就得抓住时机,趁风而起。”李世民语气依旧轻松,但话锋已微微偏转,他开了挂,隔空用那骨节分明的手指,虚点了点李暮那圆滚滚的小脑袋瓜,狐狸看到肥鸡般的循循善诱:

“对了,朕的昕光奴,你前几天是不是跟朕嘀咕过?就那天夜里,你对着朕长吁短叹的时候?说马上那位风度翩翩、文章锦绣的张九龄张相公,就要被贬出京了?啧啧,可惜了这么一个人才啊。怎么样,眼下这局面,机会难得,捞捞不?”

李暮心里咯噔一下,警报瞬间拉响!

他立刻抬起那双努力瞪得溜圆、试图最大化无辜效果的大眼睛,声调拐了九曲十八弯:“啊?啊?!有吗?我说过吗??阿兄你是不是出现幻听了?还是你跟杜相公、房相公他们玩三国杀玩的走火入魔,把梦境和现实搞混了?”

“你有,你绝对有。”李世民不容他狡辩,语气笃定得像在陈述“太阳东升西落”,又连撸了好几下李暮的小脑袋,那力道,跟摸小犬似的,“哎呀,你不想要张九龄这棵现成的宰相苗子不要紧,阿兄理解,毕竟目标太大,容易树大招风嘛。”

他话锋再次巧妙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分享秘密的亲昵:“关键是,昕光奴,你难道没感觉吗?这长安城,这大唐的天下,眼看着就要起风浪了!暗流涌动啊!正是你浑水摸鱼,布局未来的好时机,是不是?你之前不是总跟阿兄抱怨,说长安居,大不易,想找个机会润去蜀中那天府之国休养生息,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吗?”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暮细微的表情变化,继续加码:“你看啊,把蜀中那块宝地,提前布局,一点点地,把关键位置都换成咱们信得过的自己人,把它打造成铁桶一块,进可观望风色,退可安心发展,是也不是?”

他一边说,一边还持续进行隔空捏脸攻击,对着李暮那肉嘟嘟、带着点婴儿肥的小脸又捏又揉,笑得那叫一个开朗纯良,活像一只发现了绝世好毛线团、爪子痒得不行、非要上去扒拉两下的恶趣味大猫。

李暮被他的揉□□得没有脾气,又往上凑了凑,嘴里含糊道,声音里都带上了几分“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的黏糊劲儿:“阿兄,您就别逗我了。我还小,还不是很想死。我现在的人生理想特别简单朴素:就是钻透《唐律》的空子,合法合规地挣点小钱钱,然后悄咪咪卷着这笔启动资金,离开长安这是非之地,去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当我的富家翁。”

他虽然这样说但内心早已经蠢蠢欲动。

想要啊!蜀中!

这真不能怪他怂啊!实在是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他阿翁岐王李范,那可是声情并茂、甚至挤出几滴老泪,讲述过亲身血泪史的!

他阿翁当年也是脑子一热,看着西域丝绸利润高,私下里让心腹家奴在长安西市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绸缎作坊,还想玩点价格同盟、区域垄断的小把戏。

结果呢?被御史台那群嗅觉比猎犬还灵的言官们,联名弹劾得满头包,奏章雪片似的飞到御前。最后被当今圣人李隆基下旨,没收全部货物、查封铺子,还罚了整整一年的亲王俸禄!差点连王府的用度都要缩紧!

他阿翁事后痛定思痛,语重心长、字字血泪地叮嘱:“乖孙啊,咱们这些天璜贵胄,宗室亲王,捞钱,可以!但绝不能太张扬!吃相不能太难看!要低调,低调,再低调!得像那水面下的鸭子,脚底板扑腾得再欢,表面上也得给我云淡风轻!切记!切记!”

前车之鉴,血泪教训,犹在眼前!言犹在耳!

李暮自认已经充分吸取了教训,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阿翁纯属是又蠢又莽,手段低级。

而他李暮多聪明!多有技术含量!他特意把自己捣鼓的小纸坊、日渐火爆的文趣阁书铺,连同正在筹划的各类“文化周边”产业,全都挂在武氏陪嫁带来的、那些背景干净、关系可靠、且与宗室明面上八竿子打不着的商人名下。

自己则躲在幕后,深藏功与名,做一个快乐的“神秘大东家”,连账本都看得像是别人的生意。

《唐律》白纸黑字写着呢,“王公百官,不得与民争利,不得在两京及畿内州县私设邸店、质库、碾砲等,与民争利者,禁之。”他内心并不觉得这法条本身有什么不对,其初衷确实是为了防止权贵利用特权与平民争夺生存空间,保护普通百姓的生计。

他只是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今天子李隆基对宗亲的那种复杂心态——基本就是当成一群羽毛鲜亮的珍奇鸟儿,圈养在长安这座巨大、华丽、却无形的黄金笼子里。

给你富贵,给你清闲,但你别想真的飞出这笼子,也别想伸出爪子去捞不该你碰的东西。

看看那长安城里鳞次栉比的十王府,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群所谓的龙子凤孙,挤在方寸之地,每日除了吟风弄月,还能做什么?

除非,你有足够的权力,能强大到无视甚至修改规则。或者,你有李隆基那牢不可破、毫无保留的信任,成为他规则下的特例。

或者,最彻底、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死去!

当然是假死!金蝉脱壳!

李暮确实在悄悄筹备假死脱身计划,连路线都规划了好几条,连假死用的药方都求药王了,就等着时机成熟,上演一出“人间蒸发”的好戏。

李世民将他脸上那变幻不定、时而庆幸时而忧惧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了然。他佯作惋惜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声婉转得能绕梁三日,演技略显浮夸,但效果拔群:“唉………………那看来,朕精心为昕光奴准备的这些成长大礼包,全都派不上用场,要明珠蒙尘咯。”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一件件往外抛,语气那叫一个遗憾:

“力能扛鼎肉身强化buff,有效期二十年,足以让你能拉强弓,遇到毛贼一拳一个!”

“百毒不侵初级体质丹一枚,虽说不能解天下奇毒,但寻常蒙汗药、砒霜鹤顶红之类,基本当糖丸吃。”

……

李暮“哇”的一声,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口水差点要流下来了。

这些……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啊!比真金白银还诱人!尤其是那个百毒不侵,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保命神技!

李世民眼中笑意更深,如同看到鱼儿已经咬钩,继续用那种替你感到无比惋惜的口吻煽风点火:“可惜了,真是可惜了。听说武媚娘那里,好像也备了一份厚礼,唉,说是专门奖励给有魄力、有担当、敢于任事的晚辈……可惜啊可惜,朕的昕光奴胆子小,只想着躲清净,一点也不想要呢。”

他最后又轻飘飘地补了一句,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反正昕光奴你早晚都要去蜀中发展,现在只是提前、稍微、不动声色地安排几个绝对可靠的人过去,铺铺路,打打前站,建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信息渠道和人脉关系。又能如何?事成之后,你本人还是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乖宝宝宗室,却能轻松到手三份丰厚到让人眼红的奖励!这买卖,怎么看都是赚啊!昕光奴,你精得跟猴似的,这笔账,还算不明白吗?”

老狐狸套路小狐狸,那是一套一个准。

李暮狠狠吸了吸快要流出来的口水,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仿佛下了生平最重大的决心似的,声音都带着点颤音:“让……让我想想办法!好好想想!”

他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大唐现在想当进士,光有才学不行,还得有名声,有靠山,最好还得有点……与众不同的噱头。”

他思忖片刻,眼神逐渐变得认真起来,对李世民分析道:“我手底下倒是有几个人选,李涌、李念、李素,都是十四五岁,是我买下的,知根知底,人也机灵。我已经给他们脱了奴籍,身份清白,正好都到了科举的年纪,平日读书也算用功,基础是有的。直接让他们去参加乡试,问题不大。扬名这方面,也好操作,无非是砸钱,开诗会、印文集、请名士偶然发现他们的才华,再编点孝感动天、拾金不昧的美谈,这套流程我熟。”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只是后续操作,才是难点。怎么才能合情合理、不引人怀疑地把他们运作到蜀中任职?而且还得是在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关键,能掌握地方实权或者信息渠道的职位上扎根下来?这需要精细的谋划,需要有人在吏部那边不动声色地使力,还需要他们在地方上做出点实实在在的政绩来站稳脚跟。这会比较费劲儿,需要时间和耐心,精心运作。”

在这个时代,一个好的名声,就是通往仕途的快速通行证。陈子昂一摔千金名动京师,白居易诗篇传唱于妇孺之口,王维一曲《郁轮袍》赢得玉真公主赏识……皆是成功范例。

说到底,李小暮就是想模仿武惠妃培养“自己人”的那套模式,把对方扶植到一定高度,然后再借助其势力和位置,如同下围棋一般,慢慢布下更多的棋子,形成一个隐形的、为自己服务的网络。

只是他李暮身为宗室,身份比后宫妃嫔更加敏感,这条路得走得比武惠妃更隐蔽、更符合圣人对宗室的期待才行。这简直是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

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要是让多疑的李隆基,或者哪个看他不顺眼的政敌,嗅到一丝一毫的味道,知道他小子不光想闷声发大财,还想暗中经营蜀中,打造自己的“安全屋”和“根据地”……

那他的下场,绝对比他那被罚俸的阿翁要惨一万倍!脑袋立马就得搬家!

李世民看着他那副又想要奖励又怕得要死的小模样,心里乐开了花,但面上依旧是一派“我为你好”的温和。他继续隔空做着揉捏他小脸的动作,语气充满了蛊惑:“乖乖奴儿,聪明!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呢,你有没有想过,稍微转变一下思路?咱们何不向上谋呢。”

向上谋,即李隆基。

李暮其实心里已经定下了,只觉得李世民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有道理,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嗯嗯嗯!阿兄说得太有道理了!是我之前太狭隘,钻了牛角尖!只看到了危险,没看到这背后隐藏的巨大机遇。我要好好想想怎么顺应圣心,怎么合理地、低调地拿到那一点点恰恰够用的权力!”

他勾起了唇角,“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李世民心满意足地挂断了视频,光幕消失前,最后还恋恋不舍地用力揉了揉李暮的小脑袋,留下了一句充满鼓励的话:

“昕光奴一定行!阿兄对你充满信心!有什么要帮忙就张口,等着你的好消息!”

风一吹,野心这支原本只是悄悄萌芽的狗尾巴草,开始在李暮心上这块沃土里,不受控制地、疯狂地滋长、蔓延!

放肆的疯劲儿,疯狂的掌控欲,蠢蠢欲动。

李暮又念了两遍清心经,才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摩拳擦掌,热血重新沸腾,开始轰轰烈烈地准备——投其所好,攻略李隆基!

为了小钱钱,为了蜀中根据地,为了神仙奖励……冲鸭!

那边【李唐一家亲】(核心策划群)几乎是立刻活跃了起来,消息提示音叮咚乱响。

【太原公子】:朕就说朕这“胡萝卜引诱法”好吧!昕光奴这头小倔驴,光用鞭子催不行,你得在他前面吊一串他看得见、闻得着、又暂时够不着的小胡萝卜,引着他一步步往前走,他这才会屁颠屁颠地主动干活!朕觉得,昕光奴想要,他一定会去抢!

【李治不理智】:阿耶说得对!阿耶最棒!天策上将算无遗策!

【长孙文德皇后】:二郎此计甚妙,深谙循循善诱之理。

【尉迟敬德】:陛下圣明!昕光奴就得这么逗着来!

【人镜魏征】:虽是权术,然目的在于引导其向正,且未伤民,臣……勉强认可。

众大臣:陛下圣明!姜还是老的辣!狐狸还是老的滑!

【太原公子】:哈哈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朕可是天策上将!拿捏个小家伙,手到擒来!(凤凰叉腰大笑.jpg)

【房谋】:陛下,臣等已根据昕光奴方才的反应与性格特点,将原定的那个可能吓到他的“拨乱反正终极计划”,巧妙拆分、包装成了数个循序渐进的“小目标”任务包,层层递进,让他不知不觉中深入其中。奏疏已上传,请您过目。

【房谋上传文件《关于引导昕光奴走上救国之路的阶段性规划(V1.0加密版).txt》】

【杜断】:附议。玄龄兄此策精妙。每个小任务目标明确,奖励即时,难度适中,如同游戏闯关,既能保持其兴趣,又能逐步实现我方战略意图。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二位相公思虑周详。妾观昕光奴,虽有时跳脱,却并非无担当之人。如此引导,正合其性。

【算无一策李淳风】:循序渐进,亨通有利。

众人:陛下算无遗策!谋划周全!这下郎君/昕光奴估计要哭了!

本来写的好大一段,昕光奴的心里描写,但觉得不合适,就删了。后面,你们就知道了他是什么人了。

世民:武媚娘不准教我孩子,转首,昕光奴,要争!夺权!冲!阿兄帮你!

后来世民:我艹,朕养出了什么?

昕光奴他要没想,那他怎么可能会说出谁读书厉害。

野心和温柔矛盾吗?

昕光奴:我就是立牌坊,又能如何?哈哈哈。

1. 《唐律疏议》(唐代根本法典):唐代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法典,由长孙无忌等重臣编撰,以《隋律》为基础修订,涵盖“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范本。文中提及的《杂律》(管民间纠纷、商事违规)、《职制律》(管官员、宗室职责与禁令),均是其核心篇章,李暮学习这两部,精准对应“宗室禁商、官员权责”的需求,符合唐代贵族子弟学律的重点。

2. 宗室/官员禁商(唐代律法核心条款):唐代《职制律》《杂律》明确规定,宗室(亲王、郡王、世子等)、官员不得“私置邸店、作坊”“参与商事经营”,表面理由是“防与民争利”,深层目的是防止贵族、官员通过经商积累经济实力,形成私人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如汉代诸侯因经商富可敌国,最终叛乱)。文中魏征、房玄龄点出“孩童持金过市”“类比蓄养私兵”,正是对这一条款立法本意的精准解读;李暮“店铺挂在商人名下”,则是唐代贵族规避该禁令的常见手段(虽皇帝默许,但仍有被弹劾风险)。

3. 开元宗室营商诏令(唐代专项政策):开元年间,李隆基为加强皇权、约束宗室,出台专项诏令,要求宗室“各守本份,不得私置邸店、作坊于京畿(长安、洛阳周边)”,比《唐律疏议》的规定更严格,目的是防止宗室在京畿重地聚集财富、拉拢人脉。文中姚崇提及此令,点出李暮“行为已涉嫌违规”,说明其“幕后经商”虽隐蔽,但仍触碰了开元朝的政策红线,也解释了为何大佬们担忧他被御史弹劾。

4. 明法科(唐代科举科目):唐代科举除“进士科”“明经科”外,还有“明法科”,专门选拔熟悉律法的人才,主要授予大理寺(司法机构)、刑部、御史台等部门官职。贵族、官员子弟若想通过“明法科”入仕,或将来处理家族/地方事务,需在10岁左右开始学习《唐律疏议》。

二、关键名词

1. 册页书(唐代书籍形制创新):唐代主流书籍形制是“卷轴”(将文字写在长纸上,卷成轴,翻阅需展开、卷起,不便携带),而“册页书”是李暮的创新——将长纸按章节裁剪,用麻线缝合一侧,形成类似“现代书籍”的形态,便于携带、翻阅和标注。这种形制虽简陋,但在唐代属于“首创”,文中称其“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历史背景下“形制创新引发关注”的逻辑,也为《火烧赤壁》“热销”增添了合理性(书籍本身更易传播)。

2. 御史台(唐代监察机构):唐代最高监察机构,主要职责是弹劾官员、宗室的违规行为(如贪腐、越权、违规经商),官员称为“御史”,以“敢于直言、不畏权贵”著称(俗称“言官”)。文中上官婉儿提醒“小心御史台冰炭之言”、李暮提及“阿翁被御史弹劾”,均体现了御史台的“监察职能”,也是大佬们担忧李暮的核心原因——其经商行为极易被御史盯上,引发弹劾。

3. 永业田/口分田(唐代均田制核心):唐代“均田制”下,政府将土地分给百姓,分为两类——- 永业田:百姓可终身拥有、死后继承,主要种植桑麻;- 口分田:百姓成年后分配,年老/死亡后需归还政府,主要种植粮食。文中李暮提及“孩童因家中无永业田、口分田被售卖”,正是唐代均田制崩溃的缩影(开元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沦为流民或被卖为奴),也解释了他“招募孩童做工”的初衷,贴合唐代社会背景。

5. 《贞观政要·俭约篇》(唐代教化典籍):《贞观政要》是记录唐太宗李世民治国理念与言行的典籍,“俭约篇”侧重强调“君主、贵族需节俭,不可奢侈浪费、聚敛财富”,是唐代贵族子弟“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籍,也常作为“惩戒抄本”(如文中惩罚抄十遍,既惩戒,也暗含“警示李暮不可过度敛财”的意味)。

三、典故与历史背景

1. 贞观初年关中饥荒(李世民的历史记忆):历史上贞观元年(627年),关中地区爆发严重饥荒,百姓因缺粮被迫“卖儿鬻女”,李世民为缓解灾情,不仅开仓放粮,还自掏腰包买下被卖孩童,送还其父母。他曾亲身经历过百姓之苦,更能认可李暮“招募孩童做工”的对策,而非单纯指责其“违规经商”。

2. 汉之诸侯坐大(历史借鉴):汉代初期,分封的诸侯(如吴王刘濞)通过经商(煮盐、铸钱)积累巨额财富,再凭借经济实力招揽人才、蓄养私兵,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威胁中央集权。唐代统治者借鉴这一历史教训,在《唐律》中严格限制贵族经商,防止“诸侯坐大”的历史重演。文中房玄龄以“汉之诸侯”为例,解释《唐律》抑贵族经商的深层原因,正是唐代“以史为鉴”治国理念的体现。

3. 长安夜禁解除(唐代年节政策):唐代长安实行“宵禁制度”(夜间坊门关闭,禁止行人通行),但在重要节日(如除夕、上元节)会“解除夜禁”,允许百姓夜间出行、游玩,时间通常为一个月,称为“放夜”。文中提及“除夕过后解除夜禁一个月”,正是唐代“放夜”的年节政策,也为《火烧赤壁》及周边“热销”提供了场景支撑——夜禁解除后,市面更繁荣,百姓有更多时间、机会购买书籍与周边。

4. 孩童持金过市(典故化用):原典故指“小孩拿着金子在集市上走,极易引来盗贼”,比喻“自身实力薄弱却拥有巨额财富,必然招致灾祸”。文中大佬们用“孩童持金过市”形容李暮,精准点出其“年少位卑、骤得巨富”的危险处境——既无深厚根基,又拥有大量财富,极易成为他人觊觎、攻击的目标,比“贵族经商”本身更危险,也让李暮认清了自身的核心风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野心啊,就像狗尾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