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别吵了!我和二凤鬼正在平定安史之乱 > 第16章 除夕之夜

因着那位带来了武惠妃口谕的少年到访,原本打算称病到底、把“病中柔弱”演到天荒地老的李瑾,最终还是被妻子武氏武力拉扯地拽了起来。夫妇二人换上能压死蚊子的隆重礼服,乘车前往那“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年底冲业绩——冲去岭南摘荔枝”的大明宫中,参加除夕夜宴。

武氏本意是想将李暮也一同塞进马车,在武惠妃面前刷个脸,或许能得些青眼。

然而,李暮的小脑袋摇得像吃了炫迈的拨浪鼓,根本停不下来。

“阿娘!宫中规矩比阿耶书架上的书还多,孩儿年纪小,胆子更小,怕一个不慎冲撞了贵人,再说,王先生布置的《论语》一百遍还没抄完呢,他还要考校我功课!”

他一双明亮的琥珀眼里写满了不情愿。心底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去那连放屁都得讲究韵律的宫里,对着那些心思比蜘蛛网还莫测的贵人,哪有在自己府里当山大王快活自在?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蜀中——屯钱!屯钱!屯钱才是硬道理!

等他屯完钱,他要带上阿母去蜀中,他要交多多的朋友,如果阿耶也要去的话,他可以让他凑一凑。

武氏深知自己这儿子向来极有主见,见他态度坚决,又搬出了王维,只得无奈作罢,细细叮嘱了王维一番,务必看好这小祖宗,莫要让他再闯出如清晨放炮仗般的祸事来。

王维与其弟王缙本就被李瑾邀请一同在王府守岁,如今王府“大人”入宫,看顾混世魔王李暮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他们肩上。

王维看着眼前这个一会儿都安静不下来的小弟子,心中无奈。

“先生!王叔父!张阿婆!笙哥!紫鹃!还有你们大家!快来快来!”

果然,刚乖巧把阿娘他们送走,李暮就如同一个一百瓦的小太阳,瞬间点亮并差点烧穿了整个厅堂。

他兴致勃勃地指挥仆役搬出他文趣阁新近研发、尚未大规模上市的各式棋牌玩具——有简化版、专坑长辈铜钱的叶子戏,有他自己设计的、英雄技能极其不平衡的隋唐英雄杀,还有需要动脑计算、堪称算学噩梦的算筹博弈棋。

“哈哈哈!笙哥你掷了个幺鸡!按规则要退三步!退!退!退!”

“看我发动【天策上将】卡!免疫一切惩罚!就问你们怕不怕!”

他奶声奶气地讲解着自创的、随时可能更改的规则,小胖手挥舞得虎虎生风,强行组织了王维、王缙、张笙母子、紫鹃以及他院里那些被他收留、如今穿着新衣、脸蛋红扑扑如同年画娃娃的孩童仆役们一起游戏。

一时间,厅堂内悔棋声、耍赖声、欢呼声、算盘珠子乱飞声交织在一起,欢声笑语几乎要掀翻屋顶,瓦片都在瑟瑟发抖。

就在这热闹得近乎混乱的间隙,李暮头顶上那只有他自己能见的群聊,此刻也被新年的祝福和红包刷了屏。

李暮趁众人沉迷牌局无暇他顾,偷偷缩到角落,手指在虚空戳得飞起,脸上笑开了花。

红包!红包!

私聊,群发。

[昕光奴]:祖宗翁翁/娘娘们!除夕安康,新年大吉!昕光奴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圆滚滚的猫咪磕头作揖,烟花.gif)

[太原公子]:哈哈哈!好!朕的昕光奴又长一岁!愈发机灵了!瞧这精神头,颇有朕当年的风采!赏!天策府特供红包一份,拿去!(红包封面:飒露紫扬蹄疾驰,背上驮着个小金元宝.jpg)

【李世民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日月临空]:乖孩儿,嘴真甜,像抹了蜜。新岁当更进学业,勿要一味顽皮。嗯?这动图…倒是新奇有趣。(默默长按保存)

【武则天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岐王·李范]:乖孙!翁翁的心头肉!拿着!

【岐王李范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长孙文德皇后]:昕光奴,又长大一岁了。岁岁平安,莫要再玩那等吓人爆竹。

【长孙皇后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房谋]:小郎君新岁吉祥。老夫无甚新奇之物,这有一张蜀中地图,你瞧瞧吧。

【房玄龄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神断狄公]:小友,新年伊始,望你以后明察秋毫,洞悉世事。

【狄仁杰发送了一个专享红包】

[人镜魏征]:咳咳!小郎,新年还是当以勤俭为本,玩乐适可而止…此乃陛下所赐年终奖,拿去,莫要声张。

[宁为太平犬]:拿去,你什么时候把李隆基弄死,本宫给你包个更大的!

……

红包如雨下 X N

李暮乐得见牙不见眼,嘴角快咧到耳后根,飞快点着接收,小财迷模样十足,同时疯狂发表情包:“谢谢阿翁!”“娘娘最美!”“程翁翁威武!”“魏大夫您也偷摸发红包啦?”“李卫公霸气!”“好的!太平祖宗……”

收完群里的“横财”,李暮现实里的活动也没停下。他看着张笙母亲——那位身体已大好、眉宇间有了鲜活气的妇人正在教小婢女跳简单的胡旋舞步,一时兴起,也凑了过去,跟着学起来。

他穿着武氏特意为他准备的喜庆大红缬花棉袄,活像一团移动的火焰,在原地跟转着圈,没几下就把自己转得晕头转向,眼冒金星,然后咯咯笑着歪倒在紫鹃怀里。

“哎哟喂!紫鹃姐姐,地、地在转!”

众人都在笑。

李暮仿佛自带永动机,一个人就是一支气氛组,热热闹闹地穿梭在人群之中,跟王缙讨论一下棋局漏洞,跟张笙吹嘘一下英雄杀的设计理念,又去撸一把小仆役的脑袋。还时不时变戏法似的拿出早就备好的胶牙饧①,开始四处跑开,分给众人,还不忘给王维和王缙也塞了一块,自己也含了一块,甜得眯起了眼睛,含混不清地嚷嚷:“快吃快吃!甜的!”

那蓬勃的生命力如同炽热的火焰,温暖着,甚至有点“烫”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玩了好大一会儿,他终于想起尊师重道,走到一直含笑看着他的王维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学生李暮,给先生拜年!祝先生新岁安康,身体康健吃嘛嘛香,万事如意!”

王维看着他被暖气熏得红扑扑、如同熟透苹果的小脸,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狡黠和讨好,不由得莞尔,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备好的、鼓鼓囊囊的红封,递到他张开的小胖手里,语气带着难得的轻松和调侃:“新一年,旁的不求,只愿昕光奴能少让先生操点心,可好?哪怕少那么一星半点,先生也感激不尽。”

李暮立刻回了个鬼脸,笑嘻嘻地将红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自己那个宝贝小背包里,动作麻利得像经过专业训练。“先生放心,学生我一定努力…让您操更多、更别致的心!”

说罢,不等王维反应,他又“蹬蹬蹬”地跑向眼巴巴等着他一起玩的小仆从们。

这些孩子,有他当初从人市买回的,也有府中家生子里挑选出来的,如今已成了他忠实的小伙伴。

见李暮过来,一个个眼睛亮得像星星。

李暮嘿嘿一笑,示意紫鹃将他早就准备好的一叠红封拿过来。

然后他踮起脚,努力够着那些孩子的头顶,将一个红封塞到他们手中,还顺便挨个撸了一把毛茸茸的脑袋,手法娴熟得像在撸猫。有几个个子高的,为了配合他,还特意弯下了腰。

“新的一年,要开心哦!要好好吃饭,长得高高!好好学本事,读书,将来跟着郎君发大财!”

“嗯!谢谢阿郎!” 孩子们攥着红封,小脸激动得发红,声音响亮得能吓跑年兽。

“好了!一会儿!时辰快到了!我们去看驱傩!占个好位置!” 李暮站在台阶上,小手一挥,如同即将出征的大将军,气势十足。

“喏!” 众小仆齐声应和,笑容灿烂。

一群少年并着半大孩子簇拥着李暮,像是群星簇拥月亮。

李暮这边问一句,那边摸摸头。

门外传来声音。

驱傩的队伍快要经过坊间主干道。

李暮立马坐起迫不及待,一手拽住王维的衣袖,就要像小牛犊一样往外冲。“先生!去看傩戏!”

王维无奈,弯腰一把将这团躁动的火焰抱起,对身旁弟弟王缙道:“走吧,再不去,我这袖子怕是要保不住了。”

这孩子,真真是热闹本身,热闹到能让人暂时忘却所有烦忧,比如,那仕途的微妙,比如,妻子早逝的孤寂。

王缙也笑着点头,顺手往李暮怀里又塞了一个厚实的大红包,学着王维的语气调侃:“昕光奴,新一年,少让你先生操点心可好?算叔父求你了。”

李暮搂着王维的脖子,闻言扬声道:“不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先生注定要为我操一辈子的心呢!”

说罢,还用小脑袋往王维颈窝里蹭了蹭,像只撒娇的小狗。

王缙被他这歪理逗得笑骂:“滑头小子!脸皮比长安城墙拐角还厚!”

王维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望着怀里不安分的小家伙,低声笑叹,语气里是自己都未察觉的宠溺:“这小子,就是个没脸没皮的泼皮。”

王缙应了一声,但看着兄长虽然无奈却明显舒展的眉头,心中也是由衷的开心。

府门外的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驱傩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方相氏戴着黄金四目的面具,披着熊皮,黑衣红裳,执戈扬盾,带领着众多戴着各种凶恶狰狞面具的“伥子”,一边跳跃呼喝,一边击鼓呐喊,做出驱赶鬼魅的动作,气势惊人,足以让小儿止啼。

围观的百姓们也跟着欢呼,孩子们既怕又兴奋地躲在大人身后,手指缝里偷看。

李暮被王维高高抱着,看得目不转睛,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光,跟着队伍一起“傩!傩!傩!”地喊。。

火光映照下,他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神亮晶晶的。

今年挣了好多小钱钱,真好啊。李暮抱紧了王维的脖子,在心里美滋滋地想,他明年要更多!文趣阁要开遍大唐十道!活字印刷要升级2.0版!还要去蜀中开辟第二战场!

驱傩仪式结束,人群渐渐散去。

回到府中,李暮却还没忘了一件大事。

他让紫鹃捧出一个长条状的、一看就价值不菲的锦盒,郑重地递给王维:“先生!新年大吉!这是学生…呃不,是郡王送您的新年礼物!聊表心意,不成敬意!”

王维微微一怔,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幅诸葛亮抚琴图,并非古物,但笔墨疏朗,意境清远,显然是近期精心之作。更难得的是,画作的用纸极其精良,光滑挺括,墨色晕染得恰到好处,正是李暮工坊出产的、在长安号称“一片千金”的顶级“暮光纸”。

这礼物,既显风雅心意,又不动声色地展示了自家产业的硬实力,俨然是以王府主人的姿态在送礼,巧妙地占了个“尊长”的排面。

王维是何等通透玲珑之人,岂能不明白这小滑头那点“显摆加讨他便宜”的小心思?

他拿着画轴,难得地晃了晃脑袋,看着眼前这个笑得像只刚偷到鸡的小狐狸的学生,吟了句即兴改编的诗,大义是:“猢狲我儿,心思刁钻。”

李暮却丝毫不恼,反而乐呵呵的,露出一排小白牙。他就喜欢看先生这副明明很受用、却还要强装淡定来揶揄他的样子。

“先生!这首是叫《赠二十九郎》吗?”

王维摇了摇头,“不,为师给你写更好的!”

李暮欢呼一声,给了老师一个亲亲,开始去群聊中催诗。

他给王维准备礼物可不是临时起意。

早在月前,他就开始暗中筹划了。

不仅如此,他还为他的两千多位群聊好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喜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纸扎祭礼,全是按各位大佬的喜好定制,并找世民阿兄动用了“管理员权限”,在除夕这天统一烧送了过去。

“王勃兄!卢兄,骆兄……”

他把收到礼物的文人挨个点出来,“要写《赠昕光奴》哦!上元还有!”

众文人:好嘞,《赠昕光奴》X1

李暮看着大伙儿给他写的诗快活不已,就连他祖宗奶奶武皇陛下也写了一首,夸他眉目秀丽。

他连忙戳戳他阿兄。阿兄肯定写的更好!

[私聊 - 李世民]

[温柔乖巧好大宝昕光奴]:阿兄!阿兄!礼物收到了吗?新年大吉呀!你的马可是我亲自盯着人扎的,用的都是上好的彩纸和竹篾,我亲自盯着烧的,保证跑得比突厥马还快!(链接:分享图片【昭陵六骏·青春版】.jpg)

那边,李世民看着眼前骤然出现的、栩栩如生、神骏非凡、鞍辔齐全的六匹骏马,每一匹的形态、神态都与他心爱的昭陵六骏隐隐对应,甚至马尾巴的弧度都透着精神,做工极其精致,仿佛随时会扬蹄嘶鸣,踏破虚空而来。他先是一愣,随即畅快地大笑起来,伸手虚抚着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带着几分真切的惋惜和浓浓的喜爱,喃喃道:“昕光奴若是朕的亲弟弟就好了!”

总比某些气人的强!

[天下无敌超可爱世民阿兄]:收到啦!昕光奴!朕也给你写了诗哦!写了三首!

[温柔乖巧好大宝昕光奴]:哇!阿兄真大方!

……

直到子时已过,坊间宵禁更严,李瑾和武氏才从宫中回来。李瑾喝得烂醉如泥,几乎不省人事,是被两个强壮内侍架着,再由一位面容清秀、气质文静的少年郎从旁搀扶着,才勉强挪进府的。

武氏面露疲惫,好在除夕守岁未完,众人仍在厅堂。李暮见状,立刻切换成王府主人模式,以小主人的身份,依礼代父母送客。

那送李瑾回来的少年郎,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生得眉目清秀如画,气质文静腼腆,话不多,举止间带着皇室子弟特有的矜持与规矩,像一株含羞草。

但李暮是谁?

是被王维私下评价为“跟路边的狗都能唠上两句,并且能让狗请他吃饭”的社交恐怖分子。

他立刻挂上最甜最无害的笑容,迈着小短腿迎上去,一口一个“阿兄辛苦了”、“劳烦阿兄送家父回来,真是过意不去”,又吩咐人端来热腾腾的醒酒汤和精致点心,热情周到得让那文静的少年郎都有些手足无措,白皙的脸颊泛起微红。

几句春风拂面般的寒暄下来,李暮那自来熟的性格和恰到好处、不显谄媚的吹捧,很快让少年放松下来,话也多了些。

少年自称李瑁,乃是武惠妃之子,因自幼体弱,被圣人寄养在伯父宁王府中,由宁王妃元氏抚养长大。

李暮面上笑容更甜,心里的小本本已经开始记录:哦,寿王李瑁,武惠妃之子,理论上是我叔父,嗯,还能叫表叔。

关系户 1!

李暮嘿嘿笑着,不仅把人送到了府门口,还热情洋溢地约着“等阿兄得空,小弟做东,咱们一起吟诗作对,玩三国杀!”

李瑁久在宁王府深居简出,何曾见过如此活泼热情、眼神清澈、又不令人反感的小郎君?

心中甚是惊奇与喜欢,临上车前,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腰间解下一块雕工精美、温润光洁的玉佩作为信物,递给李暮,温声道:“昕光奴若有闲暇,可来我寿王府上玩耍,莫要拘束。”

李暮乐呵呵地双手接过,触手温凉,是好玉!他立刻满口答应:“一定一定!寿王阿兄慢走!路上小心!”

等到马车辚辚远去,消失在夜色中,李暮握着那块尚带对方体温的玉佩,脸上的灿烂笑容慢慢收敛。

寿王?李瑁?

历史上那个……被自己老爹唐玄宗李隆基抢了老婆杨玉环的超级倒霉蛋寿王?!

未来的杨贵妃杨玉环,现在岂不是还是个比李瑁更小的小娃娃?

他揉了揉自己的小脸,望向张笙,轻轻叹了口气,“一树梨花压海棠,妈的,老泰迪脸都不要了!”

造孽呀!李隆基……你个老……(此处自动屏蔽一千字不文明用语)!这不纯纯老牛吃嫩草,还是抢自家儿子锅里的,忒不讲究了!

张笙给他披了件小斗篷,“阿郎,厨下燃了灶火,您要吃点羊奶吗?”

李暮悠悠瞪了他一眼,看向自己的小肉肚子和小胖手,长长的,响亮的叹了口气。

好像他是有点胖了耶。

“要一小碗就好!”

那他就吃一小碗啦!

昕光奴:我的天!没有道德!可我胖了。

不行,最近状态好差,总会觉得一个人。可精神不亢奋写不出来昕光奴,怎么办,呜呜呜。

好恨自己不是高能量人。好痛苦。又下雨了,啊啊啊,我甚至不能出去见风。

1. 寿王李瑁与武惠妃(真实历史关系):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武惠妃的幼子,历史上因武惠妃受宠,李瑁自幼被寄养在宁王府(宁王李宪,李隆基长兄),由宁王妃元氏抚养,与文中“圣人寄养在宁王府,宁王妃元氏抚养”的设定完全一致。他最知名的历史标签是“杨贵妃前夫”——早年娶杨玉环为妃,后李隆基(其父)看中杨玉环,迫使二人离婚,杨玉环入宫为妃,李瑁也因此被称为“倒霉蛋寿王”。

2. 武惠妃(开元年间核心后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开元年间深得李隆基宠爱,一度被计划立为皇后(因朝臣忌惮武氏势力而作罢),她也是李瑁的生母,在宫中拥有极高话语权。

3. 昭陵六骏(李世民的标志性象征):“昭陵六骏”是李世民为纪念自己征战天下时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命人雕刻在自己的陵墓(昭陵)前,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也象征着李世民的军功与帝王气魄,是他最珍视的“精神符号”之一。

二、关键名词

1. 胶牙饧(táng):唐代除夕、元旦必吃的传统甜食,以糯米、麦芽糖熬制而成,口感黏糯,“胶牙”意为“黏住牙齿”,寓意“新年牙齿坚固、阖家团圆黏合”,是当时不分贵族和平民的年节必备食物。文中李暮分胶牙饧给众人,完全还原了唐代年节的饮食习俗,也烘托了团圆喜庆的氛围。

2. 方相氏/伥子(驱傩仪式核心角色):唐代驱傩仪式的关键形象——- 方相氏:驱邪的主神形象,需由武士装扮,戴“黄金四目”面具(象征能看穿鬼魅),披熊皮、穿黑衣红裳,执戈扬盾,是驱傩队伍的首领;- 伥子:跟随方相氏的侍从,多由少年装扮,戴各种凶恶面具,配合方相氏跳跃呼喝,共同完成“驱鬼”动作。

3. 纸扎祭礼(唐代阴间祭祀习俗):唐代民间与贵族祭祀死者(或阴间先人)时,会制作“纸扎器物”(如车马、房屋、衣物等),在特定节日(如除夕、清明)焚烧,认为纸扎会转化为阴间的实物供死者使用,且会根据死者生前喜好定制,以表孝心或敬意。文中李暮为群聊“祖宗”定制“纸扎祭礼”(如给李世民扎骏马),完全贴合唐代的祭祀习俗,也让“阳间送阴间礼物”的剧情更具历史合理性。

4. 寿王府(唐代亲王府邸):“寿王”是李瑁的爵位(亲王级),“寿王府”即其在长安的府邸,是唐代亲王府的标准配置,府内有属官、仆役,承担王府日常管理与接待宾客的职能。

5. 醒酒汤(唐代贵族宴后饮品):唐代贵族宴饮(如除夕宫宴)多饮酒,宴后会饮用“醒酒汤”缓解醉酒不适,通常以葛根、蜂蜜、陈皮等熬制,口感温和,是贵族府中常备的饮品。李暮为醉酒的李瑾及送他回来的李瑁准备醒酒汤,贴合“宴后醉酒”的场景,也体现了他“以小主人身份待客”的礼仪周全。

6. 红封(唐代压岁钱雏形):唐代虽无“压岁钱”的明确名称,但已有年节“送钱给晚辈”的习俗,多将钱装入红色绢布包裹(即“红封”),寓意“驱邪避灾、新年顺遂”,主要由长辈送给晚辈(如文中王维、王缙给李暮,李暮给小仆从)。红封”,正是唐代压岁钱的早期形态,还原了当时的年节馈赠习俗。

三、典故与文化习俗

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唐代尊师理念):该理念源于儒家“尊师重道”思想,在唐代已深入人心,尤其贵族子弟的教育中,蒙师(或授课先生)的地位极高,弟子需以“父礼”对待先生,体现对知识与师长的尊重。李暮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驳王缙,既符合唐代的尊师传统,也暗含他对王维的亲近(并非单纯的师生,更有亲情羁绊)。

2. 宗室子弟社交礼仪(唐代等级规范):唐代宗室子弟交往有严格的礼仪规范,需按“辈分、爵位”称呼(如李暮称李瑁“阿兄”,因李瑁辈分与李瑾同辈,爵位高于李瑾),且待客需“端茶送点心、亲自送客”,体现宗室的身份体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除夕之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