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四大名捕』吾家师妹是汉子 > 第300章 谁说女子当从嫁

短短几日,告亲之势如滚雪球般,告亲的诉状堆满了京兆尹案头,更有许多学子在衙门前支起了代写告亲诉状的摊子,且都是分文不取。

冷血离京去查探金矿下落,清安接手了他的京中事务,忙中抬头一看——不得了!衙门前都快成代写诉状一条街了。

清安站在六扇门楼上,远眺着京兆尹衙门前的热闹,总觉得此事有些古怪。

她并不否认大众对公理正义的认同与拥护,此前京城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也都是学子冲在前头周围百姓支持声援——京城,一个明明最重皇权与尊卑的地方,却偏总在这种事情上冒进得令人振奋。

要说为何觉得古怪,古怪的不是众人的态度与冒进,而是这回竟没见着那些高呼人伦尊卑的卫道士,子告亲之过可是曾被大儒批为大不孝的行为……清安觉着这背后必有人在出力抵阻。

又或是藏着别的,想要将人一网打尽的阴谋。

“你们还是都早些回家吧。”

日头将斜,京兆尹衙门前。

清安劝说着学子们早些离去,只因尚不知此事来日会将如何发展,若是成了有心人布下的局,那这些学子定逃不过被牵连,她不想他们因此被影响前程。

学子热血,不该被当做警示世人的案头血。

“我们不走。”

“对,我们不能走。”

“我们走了谁来把她们的冤屈写下……”

“别以为换了衣裳我就不知道你们哪来的,景山书院、东南书院……还有你们仨国子监的。”

这几日,虽然在一块儿支摊,但学子们都埋头奋笔疾书、从不彼此交流,当下被清安揭了底,颇有一种英雄相见心相惜之感——哦,原来是你们!

“师姐,我们是景山的师妹师弟呀!”

还会套近乎了。

“我们是薛夫子的学生,还去府上给夫子拜过年。”

这个近乎套得更厉害。

剩下的也不甘示弱,纷纷拐着弯来套近乎,什么曾被无情总捕救过命,什么《四大名捕》系列的资深书迷……一时恍若大型认亲现场。

“妹妹!”薛勉声音响起,身旁还站着薛翊。

薛翊看着自己班上的学生,道“你们这换着告假竟是来做这个?”

“薛夫子,我们……”

“夫子难道觉得我们做了错事?”

薛翊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看向清安道“不必理会他们,渴了饿了自然知道吃喝,累了也知道家在哪儿。”

说罢,先走进了衙门。

薛勉拉着自家妹妹的胳膊,赶紧跟上。

此时,薛大人正在衙门后堂看诉状,都是近日的告亲诉状,也是一群女子的苦难血泪,从前她们深陷泥沼难以脱身,而今好似乘了风脱于困翱于天际并将悲苦告之以众。

她们或出身贫苦被几袋米粮买断余生,遭受磋磨无法逃脱,或本天真烂漫却要被以血肉之躯侍权势侍富贵,以换取家中锦绣前程。

她们是花,却在盛开时就被打落,成了供给他物生长的花肥,从此混在泥里,世人只叹茂树参天,无人知此处曾有花开过,亦或否认曾有花埋于茂树之下。

一张张诉状,看得人颇为头疼,也看得人心口好像压上一座大山,山之沉重远甚寻常。

“爹,需要帮手吗?”

薛大人闻声抬头,只见三个孩子都来了,才想起自己已好几日没有回家。

须臾间,三人已走到案前,案上摞成堆的诉状委实有些吓人,怕是过往衙门大半年的量。

“核实诉状所言真伪都要花不少时间吧?”

“整个衙门不眠不休怕是都得到下个月去……”

兄弟俩一搭一唱,薛大人知道俩儿子什么意思,忙忙摆手“你们别搅和,都去忙自己的。”

“光我们也不够呀。”

“非皇令各部各衙不得相互涉事,你们可别犯了糊涂。”

“皇令是这么说没错,但没说不能做好人好事吧?”清安笑笑地说道。

好人这不就来了。

还来了一群。

薛大人走出来,惊讶看着院里众人,众人也俱向走出的他看来。

“薛大人!”林念悠拱手一礼,她的身后是几个与她年岁相当的姑娘,同样也都穿着大理寺的官服。

“薛伯父,这要走街串巷的打探事怎少得了我们兵马司衙门。”小亭子也来了,一起来的还有薛家三房兄弟俩。

“近日手头没什么案子,闲下来总有些不自在。”说话的是六扇门的王捕头。

边上的燕捕头笑着接过话来“总得留点故事,不然老了拿什么跟子孙说叨。”

夕阳斜下,晚霞映满了京城上空,亦照得此刻满院生光。

余晖洒在众人的身上,好似披上了一层永不消褪的光。

黑夜又至。

清安挑灯奋笔,手边摆了一盘洗净的含桃,春日正是吃含桃的好时节,含桃就是后世所说樱桃,自盛唐就是风靡春时的鲜果,眼下在京城正走俏。

含桃口感爽脆,又酸又甜,只吃了一口,清安整个人都精神了。

“这个时节是这样的,觉得酸就再放两日。”云尘看到清安明显一脸被酸到的表情,提醒她。

“你是不是尝了没告诉我?”

“你这样想我吗?”

“不然你怎么不吃?”

“你都觉得酸,我还吃作甚。”

好有道理啊!但是这话对吗?

清安瞪着边上拿着书闲得二五八万的某王爷,酸道“王爷,您可真不忙呀。”

“我俩要都忙那可太不像话了。”

听着也不像是什么好话。

“这事我不帮忙你爹不会生气吧?”

“你没捣乱就算是帮大忙了,我总觉得这背后有人在……”

“是庆阳大长公主。”

清安放下笔,端着那盘含桃就坐到了云尘边上“王爷,会说就多说点。”

“本王是有问必答的人吗?”

“你最好是。”清安说着,捻起一颗看起来很就酸的含桃塞进了他嘴里。

得益于众人的共同努力,几日过去诉状内容都已被查探清楚,皆属实情。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足够沉重。

抛开所谓的女子身份不说,这又何尝不是一场盛大的百姓苦难,她们也不过是被一群亲人宰割牟利的寻常百姓,只是女子身份让她们的处境变得更不利罢了。

衙门后堂,又已是深夜。

知晓丈夫这一阵忙于案子难得归家,薛夫人前日也搬来衙门照料,他们如此相伴已有二十几载,始于那一年夏日的穿堂风吹散了那厚厚一沓宣纸。

“当年家里做主我的婚事,希望借我的婚事相帮大姐夫的差事,给余下的妹妹换来好亲事……这些年我偶尔也会想,若我当年不抗争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当年劝说我是门好亲事的妹妹自己嫁了,这些年却恨说是我害了她一生……”

薛夫人看着桌上被规整的告亲诉状,心中感慨万千。

“刀未落在自己身上,说得尽是风凉话。”

“所以我不想让清儿他们知道有这门亲戚,一旦给了他们好脸色,便会被视作一块肥肉,只想盯着榨出油脂肥润他们。”

“你做得对,恩恩怨怨都该断在我们这一辈,不应让孩子继续背负。”

“去做吧,像从前一样……天下苦女子久矣,难改的劣性唯有律法惩戒尚能管束一二。”

翌日早朝,大殿之上,朝臣如往常那般分列两侧。

皇帝身边的太监高唱过后,往日朝臣眼里不太爱说话的京兆尹大人率先出列,并使人奉上厚厚一摞诉状。

“启禀陛下,近日京兆尹衙门得子告亲诉状一百零三份,诉状所言经查探皆为实情……”

江家二房的案子如今在京城已是街知巷闻,近来又有诸多百姓向衙门呈告亲诉状也不是什么秘密,但在场人听到仍是惊讶,惊讶短短数日竟已达这般数目。

当然,惊讶归惊讶,众人皆都是瞧热闹的心态,这样的事纵是状告又如何,根本撼动不了血亲中的尊卑地位,像江家二房夫妇这种事拿出来至多是叫人嚼舌根。

父母谋算儿女婚嫁未必真要遭受实惩?

那岂不是要乱套去!

年轻的皇帝端坐龙椅之上,自复往日清瘦后他身上威严之气更甚,此刻他招招手,让身旁太监去取诉状呈上来,而后他开始翻看诉状,一张接一张,看得眉头越来越紧,朝堂气氛也随之紧绷起来。

薛大人站在这位年轻君王下首,神情恭顺却脊背挺直地看着他,他不知他是否当真为民情苦难触动,还是与他的父皇一样……

“去,分发给朝上诸位大人。”

然后,满朝臣子人手一纸诉状,这番操作让众人皆有些摸不着头脑。

“各位大人好好看看,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朕想听听诸位大人所言。”

这是新皇登基以来最长的一次朝会,也是人均皆要求发言的一次朝会,朝会一直从清晨持续到晌午都没有散去,朝臣们被留下用膳歇息,晌午过后继续。

见上朝久久未归,各朝臣家眷纷纷打探消息,得知是都被留下议事后悬着的心放下一半,另一半还悬着的是忧心朝堂又起动荡。

家眷忧心,被拘在宫里的朝臣们是一颗心都空悬着,午膳间休,一个个俱是神色凝重。

“何大人,帮看看我这诉状,我一介武夫出身哪懂这些。”

“这老汉实在可恶,只为了两袋米面就将女儿许给了个鳏夫,鳏夫要典妻,女儿求到娘家,这老汉不相帮不说,竟还与那鳏夫合谋获利,实在是可耻至极。”

“若不是禁卖良家,都不知要被他们卖去何处,如今京城这典妻之风实在猖獗!”

“我手中诉状才真是离谱至极……”

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然有几位却是始终沉默,盖因他们诉状都是出自官员家眷之手,叫他们高高在上评判百姓家事不难,可身边同僚下属的家事,他们实在是难开口得很。

“薛大人,这诉状所言当真属实吗?本官不信,纵是庶女也是官家小姐,怎会棒打鸳鸯将其配给商户做续弦。”

“有何不信的!我翰林院早年还有人为还儿子欠下的赌债要将女儿许给赌坊老板呢,那可是真正的下九流,可为了儿子怎么办呢,当然是把女儿给卖了,风光时女儿是锦上花,落魄时女儿换钱花。”

“叫我看应将那败家子卖了去还债才是,这世道女子不易啊!”

七嘴八舌了这么久,终于有人说出了这句话——女子不易。

他们也不是看不明白这种种背后是父权孝道对女子的压迫,把她们当做物件去摆弄去交易,但这话又难以说出口,因为他们都是受益人,是天生受女子益的一群人。

人一旦受益就会闭上嘴,多说一句实话都像是自己骂自己。

晌午过后朝堂集会继续,直至日暮时分,这难捱的集会可算是进入了尾声。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朕倒觉得诸位大人个个都是擅断的贤能,能者胜其位,乃吾朝之幸。”

云澈说着从龙椅上站起来,他居高临下地望着下首一众疲态的大臣,说实话他也累,但比起诉状中真实发生的一切,他们所承受的根本不算什么。

“朕以为百姓皆有三父母,一为受之身体发肤、养育之恩的生身父母,二为蒙受冤屈时为之伸张的官父母,三为视天下百姓为子民的君王。凡即日起,子告亲,逢官不理不究,或对判决有异议者可于宫门击登闻鼓,子告亲先受刑十杖,凡陈情属实亲先亦受十杖刑,涉他另行论处。”

云澈声声掷地,清朗有力的声音响彻大殿。

“其次,明嫁娶暗买卖,以子女婚嫁抵偿债务、谋非法之利,或明知对方为卑贱恶鄙者仍强行婚配,凡子告亲,各州府衙门一律严查,查明属实与谋害子女同罪论处……京兆尹薛大人,朕着你严判京城子告亲之诸案,往后各地以此判例为准,直至新令推行。”

“臣遵旨。”

“陛下,臣以为如此严管民间婚嫁不妥,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诸多男子无法娶亲安定,流于市井有碍安宁啊。”

“陛下,臣也以为若男子无法娶亲,届时人口凋敝,不利江山社稷,并非长远利民之策。”

“所以要将女子当做安抚暴虐的工具许与他们吗?恶行不显于市井就与你们无关了是吗?口口声声的江山社稷、百姓安乐,是全将女子排除在外吗?”

“陛下,臣以为男当婚女当嫁,姻缘自有天定,觅良人乃是佳话,本就不是人人都得偿所愿之事。”

“陛下,自来女子以婚嫁为人生大事,出嫁从夫相夫教子乃是女子天职。”

“觅不得她们不想就不嫁,她们不嫁人还可以做很多事,她们可以从仕从商从农从匠……没有女子一生只能嫁人从夫的说法,有的男子无法成家立室应该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否有屋可居,是否够钱银够衣食,是否人品可堪托付!”

妹子:你侄子原来是这样的侄子?

王爷:他母后教得好。

妹子:这才是真正的白月光。

满三百章了撒花,相信我,真的在奔向主线结局了。

更新时间:2025.03.16 22:16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0章 谁说女子当从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