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 第67章 桃源初现风波定

[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第67章 桃源初现风波定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8:36:19 来源:文学城

章节引语:

励精图治开新局,水泊渐成世外源;

旧日仇雠皆散尽,方见真心在人间。

---

寒冬将至,梁山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自京城归来已过三月,在燕青的推动下,山寨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这日天刚蒙蒙亮,燕青便与宋江、吴用一同巡视山寨。但见校场上,林冲正在操练新式鸳鸯阵,士卒们令行禁止,进退有度,俨然精锐之师。

“自小乙兄弟提出'精兵简政'之策,我军战力提升何止一倍。”宋江指着整齐的军阵,不无得意。

吴用轻摇羽扇,难得地表示赞同:“更难得的是,实行'兵民合一'后,士卒们闲时务农,战时为兵,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保持了战力。”

转过山坳,便到了新开辟的工坊区。但见凌振正指挥工匠改进火炮,新铸的火炮炮身更轻,射程却更远。旁边的锻造工坊里,汤隆带着徒弟打造新式战车,车轮外包铁皮,车身上还设置了射击孔。

“按照小乙兄弟的图纸,这批战车完工后,我军野战能力将大大增强。”汤隆抹了把汗,兴奋地汇报。

燕青仔细检查战车结构,提出几点改进意见,说得汤隆连连点头。

众人行至后山,眼前的景象更让人惊叹。但见层层梯田依山而建,冬小麦已经出苗,绿油油一片。山坡上的果园里,张青正带着老卒们修剪果枝。

“燕头领!”张青远远看见,快步迎来,“按照您教的嫁接之法,这批梨树来年定能挂果!”

燕青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壤情况:“要注意排水,这面坡地雨水容易积聚。”

“已经按您吩咐挖了排水沟。”张青指着山腰间新开的水渠,“还建了三个蓄水池,旱时可以用来灌溉。”

宋江看着漫山遍野的庄稼,感慨道:“记得去年此时,山寨还在为过冬粮草发愁。如今不但自给自足,还有余粮接济周边百姓。”

正说话间,忽见朱武匆匆而来,面色凝重:“公明哥哥,刚收到京城密报,杨戬被罢官下狱了!”

众人皆是一怔。燕青问道:“所犯何事?”

“贪墨军饷,结党营私。”朱武将密报递给宋江,“据说是在他府中搜出了与蔡京往来的书信,还有整整一库房的赃银。”

宋江看完密报,长舒一口气:“如此说来,账簿之事总算尘埃落定。”

吴用却沉吟道:“杨戬倒台太快,恐怕另有隐情。”

燕青默然不语。他记得前世杨戬直到梁山招安时仍在朝中得势,这一世的变故,恐怕与他脱不了干系。

当夜,卢俊义私下找到燕青,低声道:“小乙,种师道老将军来信,说杨戬倒台,是有人在暗中推动。”

燕青心中一动:“莫非是...”

“是陛下。”卢俊义点头,“陛下这是要为你扫清后患啊。信中还提到,朝中那些被账簿牵连的官员,大多都被贬黜了。”

燕青默然。徽宗这番心意,他如何不知?只是...

“员外,我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我想在梁山推行新政。”燕青目光坚定,“不仅要让兄弟们安居乐业,更要让这八百里水泊,成为乱世中的一片净土。”

卢俊义拍案叫好:“正该如此!你说,要怎么做?”

次日,聚义厅上,燕青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案:

“第一,设立学堂。请萧让、金大坚主持,不仅教习武艺,更要传授农工技艺,让兄弟们多条出路。”

萧让起身道:“此事包在我身上。我已经编好了识字课本,还请乐和兄弟帮忙谱曲,让士卒们边唱边学。”

“第二,建立医馆。请安道全总管,广纳良医,购置药材,不仅为兄弟们治病,也要为周边百姓施药。”

安道全捻须微笑:“老夫正有此意。已经联系了几位故交,不日就会上山。”

“第三,打通商路。请柴进大官人出面,利用昔日人脉,将我们的特产销往各地。”

柴进点头:“此事易尔。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大商号,他们对我们编制的芦席、打造的农具都很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燕青环视众头领,“我要制定《梁山约法》,明确规定:不伤百姓,不掠商旅,不欺良善。违者严惩不贷!”

这番话得到了大多数头领的赞同。唯有几个惯于打家劫舍的头领面露难色,但在众人的注视下,也不好反对。

改革推行得比想象中顺利。不到两个月,梁山就焕然一新:

学堂里书声琅琅,不仅教授武艺,还开设了农学、工技等课程。医馆门前排起长队,周边百姓都慕名前来求医。商队往来不绝,将梁山的特产销往四方,换回急需的盐铁等物资。

最让人称道的是《梁山约法》的实施。燕青亲自审理了几起违反约法的案件,处置公正,令人心服口服。从此山寨纪律严明,与周边百姓和睦相处。

这一日,燕青正在查看新开垦的稻田,忽见扈三娘引着一人走来。那人身着布衣,却气度不凡。

“小乙哥,这位先生说是你的故人。”

燕青定睛一看,不由惊喜:“许先生!”

来人正是许贯忠。他含笑打量着四周:“好一片世外桃源!小乙,你果然做到了。”

二人漫步在田埂上,许贯忠叹道:“当年你我说要寻一处净土,没想到竟在这梁山实现了。”

燕青指着远处劳作的百姓:“许先生你看,这些人原本都是流民,如今却能安居乐业。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道。”

许贯忠点头:“不过小乙,树大招风。梁山如今声名远播,恐怕会引起朝廷忌惮。”

“先生放心,我自有分寸。”燕青忽然想起一事,“先生可还记得当年说过的'三劫'之论?”

许贯忠神色一肃:“自然记得。如今看来,第一劫'身世之谜'你已经渡过;第二劫'朝堂风波'也化险为夷;只剩下第三劫...”

“'归隐之择'。”燕青接口道,目光深远,“这一劫,恐怕不远了。”

正说着,忽见戴宗疾驰而来,面色凝重:“小乙兄弟,公明哥哥请你速回聚义厅,有圣旨到!”

聚义厅内,宋江正与一位太监交谈。见燕青进来,那太监立即起身,满脸堆笑:

“燕公子,陛下有旨,宣你即刻进京面圣。”

燕青心中一动:“敢问公公,所为何事?”

太监压低声音:“陛下要商议招安之事。特意交代,要燕公子即刻动身,车驾已在山下等候。”

厅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燕青身上。

吴用率先开口:“招安事关重大,需要从长计议。不如先让在下拟个章程...”

卢俊义也道:“小乙方才回来不久,舟车劳顿,不如稍作休整再行上路。”

那太监却道:“陛下特意交代,要燕公子即刻动身。还说...”他看了燕青一眼,“事关燕公子身世,有要事相告。”

燕青与宋江交换个眼色,心中已然明白。这恐怕不单是招安那么简单。

临行前,燕青特意去找了公孙胜。

“道长可看出什么?”

公孙胜凝视星象,良久方道:“紫气东来,是吉兆。不过...”他话锋一转,“此去恐有离别之象。天狼星动,主远行。”

燕青默然。他早有预感,这次离开梁山,或许就不会再回来了。

下山途中,燕青最后回望了一眼这片他付出心血经营的土地。八百里水泊烟波浩渺,山寨中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景象。学堂里的读书声、工坊里的打铁声、田野里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这一世的梁山,终于不用重蹈前世的覆辙了。”

他轻声自语,转身登上马车。

车驾行至半路,忽然停住。燕青掀开车帘,但见道旁站着一个人——竟是武松!

“二哥?你怎么...”

武松笑道:“哥哥不告而别,做兄弟的怎能不相送?”他递过一个酒囊,“此去京城,前路难测。哥哥保重!”

燕青接过酒囊,心中暖流涌动。正要说话,忽见鲁智深、林冲、徐宁等众兄弟从道旁陆续走出。更远处,卢俊义、宋江、吴用也赶来了。

“你们...”

卢俊义大步上前,握住燕青的手:“小乙,梁山永远是你的家!早去早回!”

宋江也道:“不论招安与否,你永远是我们梁山的好兄弟!”

燕青眼眶微热,重重抱拳:“诸位兄弟保重!燕青...去去就回!”

然而他心中明白,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许贯忠所说的第三劫,恐怕就要应在今日。

车驾继续前行,燕青从怀中取出母亲留下的碧玉簪,轻轻摩挲。

这一世,他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也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次京城之行,将会揭开一个更大的秘密...

远处山岗上,许贯忠望着远去的车驾,轻叹一声:

“潜龙终将归沧海,这一去,怕是再难相见了。”

风中传来他的低语,随着车驾的远去,渐渐消散在天地之间。

---

第六十七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