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 第54章 宫闱旧火引波澜

[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第54章 宫闱旧火引波澜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8:36:19 来源:文学城

卷首语:尘埃将定,封赏在前。众人醉于功名时,我独看清镜花水月。昔日暗中拨转的命轨,终须各奔前程。青山在望,此身已倦,最后一局落子时,便是云散风流归去日。

卢俊义的亲笔信,用的是大名府卢府特制的暗纹笺纸,墨迹沉稳有力,一如他平素的性格。信中的内容,却远比燕青预想的还要惊心动魄。

信的开头并未寒暄,直切核心:

“小乙吾弟:见字如晤。日前得‘隐驿’急报,并接安先生秘闻,两相印证,牵出二十年前东京旧案,恐与弟身世攸关,不敢怠慢,特遣心腹驰告。”

“清晖阁之事,经多方查探,脉络渐清。此乃哲宗朝时一场宫闱秘火,官方记载语焉不详,多以‘天灾失慎’掩盖。然据残存旧档及宫中老人隐约回忆,当年清晖阁确有一场莫名大火,焚毁殿阁数间,死者十余人,其中确有一位掌管典籍的燕姓女官,名唤‘燕婉’。”

燕婉!

看到这个名字,燕青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与悲凉悄然弥漫。虽然记忆模糊,但这个名字给他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与亲近感。

信接着写道:“此燕女官,据传出身书香门第,因家道中落入宫,性情娴雅,通晓文墨。大火之后,其名籍被悄然抹去,如同从未存在。更为蹊跷者,当时主持宫内修缮、兼管部分宿卫的宦官,正是如今权势熏天的高俅!彼时他尚是内侍省一名不起眼的小黄门,然清晖阁失火后不久,他便得当时端王(即今上)赏识,自此平步青云。”

高俅!又是高俅!

燕青眼中寒光一闪。前世梁山招安后的种种悲剧,高俅便是最主要的推手之一。没想到,在更早的时空,此人竟可能与自己身世的谜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巧合,还是其中隐藏着更深的阴谋?一场宫廷大火,一个被抹去的女官,一个借此上位的好臣……这背后的水,深得可怕。

信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安道全:“安先生所述宫中秘事,其中一桩亦与高俅早年劣迹有关,涉及一桩隐秘的药材贪墨及构陷案,受害宫人亦与清晖阁有过往来。两相印证,高俅在此旧案中绝非清白。安先生所知细节,已另行加密收录,必要时可作佐证。”

最后,卢俊义笔锋一转,语气凝重:“梁山内部,恐有人欲借此旧案兴风作浪,构陷于你。吴学究心机深沉,既已遣戴宗探查,必有所图。弟在寨中,如履薄冰,务必谨慎。凡有所需,大名府卢家,永远是汝之后盾。切记,保全自身为要!兄,俊义,手书。”

信纸在指尖微微颤抖,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信息量过大带来的冲击,以及卢俊义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所带来的暖意。卢俊义远在大名府,却能凭借“隐驿”和安道全提供的线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查到这般程度,其能量和用心,可见一斑。

这封信,不仅证实了戴宗所查非虚,甚至提供了更多连吴用可能都未曾掌握的细节——尤其是高俅在此事中的可疑角色。这不再是简单的身世之谜,而是牵扯到当朝太尉、宫廷秘辛的政治漩涡。

吴用想用“前朝余孽”、“身份不明”来构陷他,但若将这潭水搅得更浑,将高俅也拖下水,局面便会截然不同。高俅是梁山死敌,亦是宋江渴望招安必须逾越的大山。若能让梁山众人,尤其是宋江意识到,追究燕青的身世,很可能揭开高俅的老底,甚至可能影响到招安大计(毕竟高俅是皇帝宠臣),那么吴用的构陷,还能否顺利进行?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燕青脑中迅速成型——将计就计,祸水东引。

他需要将“清晖阁旧案”与“高俅劣迹”以及“可能影响招安”这几个关键点,以一种看似偶然、却又无法忽视的方式,传递到宋江耳中。不能由他亲自去说,那太着痕迹,容易引人怀疑。

最佳的信使,依然是那位沉浸在风水玄学中的“混世魔王”樊瑞。

次日,燕青再次拜访樊瑞。这一次,他脸上的忧色更重,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

“樊瑞师兄,昨日得卢员外来信,提及一些陈年旧事,心中愈发不安。”燕青开门见山,将卢俊信中提到“清晖阁”、“燕姓女官”以及“可能与当今某位显贵早年行事有关”的信息,选择性、模糊地透露了一些,自然隐去了高俅的名字和安道全的具体细节,只强调此事牵扯宫廷,水深难测。

“……员外信中忧心,此事若被有心人利用,不仅燕青危矣,恐还会牵连山寨清誉,甚至……影响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招安’之路。”燕青刻意在“招安”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并仔细观察樊瑞的反应。

樊瑞听得眉头紧锁,手指不停掐算,喃喃道:“果然如此……贫道近日推演,亦觉天机混乱,煞星隐现东南,直指紫微垣侧,果然是与宫闱牵连!若再牵扯到朝中显贵,那便是……便是……”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惧,“这是大凶之兆!非但于燕头领你不利,于整个梁山的气运,亦是巨大隐患!那煞气之源,分明就在……在东京方向!”

燕青心中暗赞,樊瑞果然“不负所望”,自行将线索串联并得出了“危及山寨气运”和“牵连招安”的结论。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师兄道法高深,洞察天机。”燕青适时送上高帽,语气沉重,“只是此事关系重大,燕青人微言轻,若贸然禀明公明哥哥,恐有危言耸听之嫌,亦可能打草惊蛇。不知师兄……”

樊瑞此刻已完全沉浸在自己推演出的“可怕真相”中,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肃然道:“燕头领放心!此等关乎山寨气运存亡之事,贫道岂能坐视!我这就去面见公明哥哥,以风水天象之言进谏,务必让他知晓其中利害!”

看着樊瑞匆匆离去的背影,燕青知道,第一步棋已经落下。由樊瑞这个“局外人”、且精通“玄学”的人去点破,远比他自己辩解或卢俊义直接施压,来得更自然,也更能引起宋江的重视。宋江或许不信燕青,但对这种关乎“天命”、“气运”的玄乎说辞,尤其是在涉及招安此等核心利益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与此同时,燕青也没闲着。他利用自己在山寨中良好的人缘,尤其是与乐和、扈三娘等相对中立或对他抱有善意头领的交往,开始有意无意地释放一些信息。

或是与乐和切磋音律时, “偶然”感慨:“听闻东京水深,当年一桩宫廷旧案,不知牵连多少无辜,只怕至今仍有显贵惴惴不安。”

或是在指点扈三娘武艺间隙,“无意”提及:“有时知晓太多秘密并非幸事,尤其当这秘密牵扯到某些大人物时,反倒容易引火烧身。”

这些话语零散传出,经过不同人的解读和传播,渐渐在山寨中形成一种微妙的舆论氛围——燕青的身世似乎牵扯到一桩宫廷旧案,而这旧案,似乎还与某位梁山未来的“大敌”有关。

几天后,效果开始显现。

首先是宋江对待燕青的态度,明显多了几分客气与斟酌,不再像之前那般完全被吴用牵着鼻子走。他甚至在一次非公开场合,单独对燕青说:“小乙兄弟,近日山寨流言纷扰,你且宽心。我梁山聚义,讲的是忠义二字,出身如何,并非关键。只要心向山寨,便是好兄弟。” 这话虽未明说,但安抚之意明显。

其次,吴用那边的攻势明显放缓了。他不再公开提及梳理头领出身之事,与戴宗的密谈似乎也少了。燕青偶尔在聚义厅与他目光相接,能清晰地看到那镜片后眼中深藏的惊疑与算计。吴用是聪明人,他定然察觉到了舆论的变化,以及宋江态度的微妙转变。他需要重新评估构陷燕青的成本与风险。

这一日,秋高气爽,梁山泊演武场上正在操练。燕青一身利落短打,正在指导一支小队练习弩箭。他身形灵动,讲解要领清晰透彻,引得周围不少头领士卒围观叫好。

“燕青兄弟好俊的身手!好细致的教法!” 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只见花和尚鲁智深提着禅杖,大步流星地走来,身后跟着行者武松。

燕青收势,抱拳笑道:“鲁大师,武二哥,见笑了。不过是些微末技艺,强身健体而已。”

鲁智深哈哈一笑,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燕青的肩膀:“洒家看你这些时日,不声不响,却把寨子里那些阴恻恻的风波给按下去了,有种!比那些只会背后算计的酸秀才强多了!” 他嗓门洪亮,毫不避讳,引得周围众人侧目。

武松虽未说话,但也对燕青微微颔首,眼中带着一丝欣赏。他们这些直性子的好汉,最看不惯的就是背后捅刀子的行径。燕青近日虽身处漩涡,却从容不迫,反而隐隐占了上风,这很合他们的脾胃。

燕青心中微暖,知道自己的应对策略,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赢得了一部分实力派好汉的认可。他谦逊道:“大师过誉了。燕青只是谨守本分,不愿因一己之事,扰了山寨清净。”

“好一个‘不愿扰了山寨清净’!” 又一个声音插入,只见神机军师朱武不知何时也来到近前,他摇着蒲扇,面带微笑,“燕青头领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这份智谋与定力,朱武佩服。” 他话中有话,显然看出了些门道。

燕青与朱武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朱武与吴用同为军师,但理念多有不同,吴用吃瘪,他乐见其成。

正在这时,忽见戴宗引着一个人,急匆匆地向聚义厅方向走去。那人作公人打扮,风尘仆仆,神色紧张。

燕青眼尖,认出那公人服饰,竟是济州府的!

戴宗也看到了演武场上的燕青等人,脚步微微一顿,眼神复杂地瞥了燕青一眼,随即加快步伐,带着那公人离开了。

鲁智深摸着光头,疑惑道:“戴宗兄弟这是作甚?又从哪里弄来个公人?”

朱武摇扇的手慢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济州府的人……在这个当口前来,怕是……又有事发生了。”

燕青心中亦是念头飞转。济州府与梁山毗邻,关系微妙。此时突然派人来,所为何事?是普通的交涉,还是……又与那未尽的“清晖阁”风波有关?

他感到,刚刚稍有平息的暗流,似乎又有了重新涌动的迹象。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第五十四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