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作者:应洗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08 06:21:34 来源:文学城

等告别了荀彧,跟着僮仆走出小院,阿楚才意识到,原来荀爽早就知道她来了。

不过这位当世大儒在得知她与荀彧对谈之后,很体贴地没有出现在她的面前,之后还派了两个家丁过来,询问她可否需要乘荀府的马车回去。

阿楚欣然答应,并委托仆役向荀爽转达谢意,表示下次一定亲自登门答谢慈明先生。

她到现在还有些晕头转向。

今日结识蔡琰,本就是意外之喜。可是蔡琰再有才能,毕竟不是当事人,阿楚若是冒昧拿自己的问题去打扰她,引得蔡家也踏了浑水,受了宦官厌恨,那就是自己的过错了。因此,在解决这一团乱麻的婚事之前,她并没有想过去找蔡琰。

但荀彧不同。她提前下车,特地摸到荀府,本就是希望从荀家人对高望的态度中察觉出点风向痕迹,从而摸清傅公明向伏氏议亲的真正意图。

毕竟如今士族式微,她虽不知道傅氏中人的官衔职位如何,是否与荀氏同样遭了党锢,但可以笃定,傅家与荀家是被立场绑定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深居宫内的宦官高望来说,荀彧就是傅公明的“平价替代”呀。

所以,能遇到荀彧更是一大惊喜。阿楚没有能够说服荀彧直接与自己做同样选择,其实也是意料之中。

荀彧到底是荀彧,自幼接受世家教育,政治目光相当敏锐。雒阳各派的势利错综复杂,他或许已经看出些端倪了。

阿楚不在乎,她现在只想掀了棋盘。她也清楚,荀彧这样的人,大概在心底有更多的谋划,给下承诺绝对不止是因为自己的那几句话。可是不管怎样,他说“可以商谈,尽力相助”,这对她而言,依然是是天降甘霖——

哪怕是少年版本的王佐之才,那也是真的谋士啊!

之后至少不会事事抓瞎了,人生都有了盼头。

复盘了下方才一个多时辰的跌宕起伏,阿楚自认为结局不错,整个人都松懈下来。

她现在开心得很,忍不住哼起小曲儿,仗着车厢里就她一个人,又穿着长裙,便不自觉开始拿脚尖有规律地敲击地面。

这下,连回家面对忘记相貌的父母、压根没见过的一堆兄长,都显得不那么令人厌烦啦!

既然已经到了住宅区,那也离伏府不远了。阿楚掀开帘子,瞟了眼倒退的街景,只看到不断掠过的双开大门,也不知道那一扇是自己家的。

等了好一会儿,马车才渐渐慢下来。外面有人交谈的声音,阿楚心里明白,这是到家了。

到家了,便有新的事情要做了。

她没等人提醒,自己就快手快脚地下了车,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座不其侯府邸,就感觉一道身影推开人群,大步跨到她面前:“七娘!”

七娘?

阿楚一愣。她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称呼,不能确定这是否是在叫她,有点木木地抬起头。

很快地,一只白皙柔软的、贵妇的手抚摸上了她的脸颊。

阳安公主穿着绀紫的曲裾,乌黑的长发盘了椎髻,又插了金质茜色的月季步摇,整个人显露出典型贵族妇女的气度。

大约是没有生育的任务,又不需要抚养孩童,她看上去非常年轻,若不是有深色的衣物压沉了气质,阿楚几乎能叫一声姐姐。

她的确对自己这一世的父母没有什么认同感。

阳安公主蹲下来,与小女儿对视。

当年阿楚诞生,她与伏完顾忌舆朝中论,更担忧宦官对女儿下手——就像如今的高望对傅荀二家——迫不得已,才让人带上府中最好的医工,送这孩子离开。

阿楚当年才几天哪,脸都还皱巴巴的,只有一双眼睛是含翠的,好让人辨认。当年她忧心女儿热病,产后身体还未恢复便执意跟着出城,一定要目送车队走远才安心。没想到一晃就是八年,再见面时,这孩子……

她的眼眶又要含泪了。

阿楚见母亲一副泫然欲泣地模样,吓了一跳,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只好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握住母亲贴在自己脸颊的手,试着安抚她:

“母亲,先回去,我们之后慢慢说。”

刘华点了点头,又忍不住去摸她的脸想,把阿楚脸颊一侧的碎发别到耳后,轻声道:“七娘真的长大了。”

她优雅地将眼角的泪滴拭去,站起身,牵了阿楚,领着她慢慢往家里走。

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又与如今的阳安长公主刘华结了亲,门第可以说是极其显赫了。阿楚一路走过去,看到庭院里除了小桥流水,还栽了粉紫白各色的牡丹,又看到远处立着极高的望楼,用于观敌瞭哨的,便大致感受到自己的家庭条件了。

傅公明向她提亲,也与此有关吗?

阿楚不知道。她现在只是被母亲牵着手,体会着着来自母亲的、柔软而温暖的右手触感。

“母亲,父亲不在吗?”

刘华道:“他今日有要事与在朝官员商议,现在袁次阳府上。”

“袁次阳是谁?”

“袁次阳是太傅,名叫袁隗。”

“太傅是三公啊。他是汝南袁氏的长辈,对不对?”

“七娘聪颖。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如今在位的有司徒袁逢与太傅袁隗。”阳安公主并不在她面前刻意避讳前朝之事。

她似乎不太在乎这年代“妇人不议政”这条规矩,不止自己清楚,也很乐意教给阿楚:

“就像阿楚方才去过的荀氏,都是名门望族,是‘清流’。”

清流与**的宦官政权相对,指的是清正廉洁的贤明士大夫。

她点了点头,又觉得不对,走了两步,忽然反应过来,瞪大了眼睛:

“等一等,母亲怎么知道我去了荀氏?”

阿楚记得她还特地与荀氏的家仆叮嘱过,要一量没有特殊标记的、常用的车,也不要和伏府的仆人说起荀氏。

刘华笑了起来。

“七娘身上的气味,是荀府常用的沉香啊。你没有和其他人说,就去造访荀氏,竟然也被荀慈明接待了吗?”

刘华牵着她走进了一间卧室,屏风与桌案、小柜的摆放格局都与自己在东武的类似。阿楚心里惊讶了一下,不由感叹下封建社会大家族里仆人的办事效率。

她熟门熟路地寻了木榻坐下,一边回答母亲的问题:

“我在荀府前遇到了荀彧郎君,才成为他的客人。”

阳安公主似乎有些诧异,不过并没有评价什么。她坐到阿楚对面,提起茶壶,姿态优美地倒了两杯,将其中一杯推向阿楚。

这是要长谈的架势。

通过一路上短暂的交流,阿楚能感觉到母亲的特殊。她在这世上真正接触的妇人并不多,严格来说只有三个:祖母、吴夫人,以及母亲阳安公主。

阿楚与前两位的交流也并不多,但这不妨碍她从她们的言行中窥探出东汉妇女的典型生活方式:她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也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但这是有限度的。

汉代的母系遗风再盛、妇女地位再高,也是比不过男子的。就像孙坚绝对不会带着吴夫人去捉拿典韦,哪怕吴夫人的马术比五岁的孙策好一万倍。

妇人不议政,但是母亲……阿楚不知道这话是对长公主不适用呢,还是因为,母亲只是单纯地不想遵守?

只是,不管是因为哪一项,对于现在阿楚来说都是好事。

她觉得,此时比起谈论自己在荀府的见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询问。

她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问:

“母亲刚才与我说‘清流’派,那就有与之相对的集团了,那些人是宦官吗?”

“如今宦官势大,七娘如此理解也不差。那些阉党啊,”母亲冷笑一声,从桌上端起水杯,轻轻呷了一口,“多少人抱成了团,朝堂下祸国殃民,朝堂上,专挑着反对他们的贤臣下手。”

“宦官们只侍奉皇上吗?”

“皇上啊……不错。他们原先还和太后虚与委蛇,可惜当年窦氏兵败,窦武窦游平将军因此被枭首……如今连太后都被迫迁入南宫云台。”

汉代雒阳的南北两宫间,横亘着一道洛水。历代帝王居所在南北二宫间不断变化,到了灵帝刘宏时,南宫已成为后宫妃嫔的主要居所,而南宫云台,更加是与世隔绝。

阿楚注意到,母亲提到皇帝时,脸上短暂地显露出一丝不屑。

她知道是为什么。东汉的皇帝一向短命,二三十岁就毙命的不在少数,汉桓帝总共也才活了三十几岁想,还没留下子嗣,就去世了。

母亲是桓帝长女,对此再清楚不过了。当年桓帝没有留下子嗣便撒手人寰,太后窦妙又不得宠幸,便与父亲窦武商量,从宗室中过继了一个年幼而愚笨的,正是当今圣上,刘宏。

真正流有天家血脉的公主刘华当然看不上过继来的傀儡刘宏了。

只是刘宏虽然愚笨,但也不是真的蠢到什么都看不出来。窦氏要扶持傀儡皇帝,做掌权外戚,也要看傀儡乐不乐意呀。

于是,喊着“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把宦官当亲人的当今圣上,通过宦官把权势渐渐收了些回来。

只是,素有清名的辅政大将军窦武,早就下定决心,要将宦官诛尽。

他与女儿窦妙商议,趁早废除宦官,窦太后却犹豫不决,最终被宦官寻了机会,挟持灵帝,下诏杀了窦武及其亲信。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就此落幕,犹豫不决的太后最终也被关入南宫,不得见人。

母亲身为先帝长女,却因为早早嫁人而远离了皇室斗争,如今冷眼看着这场闹剧结束,宦官、外戚、世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也只能冷笑一声了。

阿楚听完,满脑子却只有一句话:

这个局面……汉朝是真要完啊。

前方剧情哦,走完之后就可以长大啦XD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