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 第17章 第十七章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应洗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08 06:21:34 来源:文学城

阿楚听到沉重的呼吸声。

她睡眠很浅,有一点光亮和声响都会惊醒,而且总是断断续续地做梦,因此她的小院子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在小主人起床之前,是不可以发出太大声音的。

她迷迷糊糊睁开眼,天光很暗,应当才是寅时。手背上有冰凉的触感,只是房内太暗,看不真切,她摸了摸手背,定睛细看,发现是水。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阿楚就看到矮床边跪坐着一个单薄的身影。

她一惊,睁大了眼,已清醒了七八分。

原来是秦妙。

她带回来的几个女孩里,秦妙是最高挑、年龄最大的那个。阿楚曾经闲来无事去观察带回来的那些孩子,发现秦妙很有主意,并且肯吃苦。

阿楚曾经说过要挑几个有天赋的女孩儿来学武,被阿妙记下来了,于是每次阿楚玩枪,她都紧紧地盯着她,默默记下。连照顾阿楚长大、视她如亲女的婢女小红都说,阿妙是最值得信赖的婢子。

这时候,阿妙还跪坐在她床边,无声地流泪。

即使是这样,她也很克制,只是红着眼眶,无言地凝视着小主人,在眼泪还未落下前先拿衣袖擦干。唤醒阿楚的那一滴泪,应当是她没有注意。

阿楚看她这副模样,实在没空多想,掀开薄被坐起来:“阿妙怎么了?”

“啊,”阿妙有些惊慌的样子,立刻低下头,声音闷闷的,“小主人醒了?我去备水洗漱。”她手脚并用地从床边爬起来站稳。

阿楚拉住她的衣摆,使力让她坐回去:“让其他人去做就好。阿妙为什么要哭?”

“……婢子见小主人瘦了,心里伤感。”

阿楚摸了把自己还有些婴儿肥的脸蛋,默了一默,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瘦了:“不要骗我。”

阿妙不说话了。

“是被谁欺负了吗?被他人说闲话了?还是因为我说要回雒阳了?”

秦妙的鼻腔忽然发出轻微的颤音,她仍是低着头,只是抬起袖子重重地擦了把眼睛。过了一会儿,她抬头,认真地看阿楚的眼睛:

“小主人真的要嫁到汝南去吗?”

“哎??!”

阿楚沉默下来。

汝南傅公明,世间名士也。

最开始得知这个名字时,阿楚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到听伏诚说起“宦官高望预备嫁(养)女于傅公明”时,她好像隐约捕捉到了什么,等听到“傅公明凛然拒绝,高家转寻颍川荀氏”时,她恍然大悟。

不知道她的降生给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历史的车轨似乎产生了轻微的变动,却在十五年后又转回原路。

依据历史,公元163年,专权横行的“五侯”之一、权宦唐衡同样想将养女嫁给傅公明,被傅氏拒绝后向荀家提起要求,荀彧的父亲荀绲畏惧他的威势,居然真的接受了这个请求,让刚刚出生、尚在襁褓中的荀彧与唐衡养女定下婚约。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唐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才四处为女儿寻找论嫁之人。当然,那位为所欲为、声名狼藉的“唐两堕”(时人称谓),也有可能单纯为了声望,才让养女与名士联姻,这些都已不得而知了。毕竟在公元164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去世了。

而在阿楚的时间线里,这件事却延后了十五年,并且事情的主角变成了现在的十常侍之一,高望。

按理来说,这件事本是与阿楚无关的。毕竟无论是汝南傅氏,颖川荀氏,还是十常侍高望,都不应该与远在琅琊的她有什么联系。

阿楚虽出身高门大族,可自小生活在琅琊,连在不其侯国的族人家都不常去,终日与闲云野鹤的叔父、闭门不出的祖母相伴,又是在古代不被抱有任何期望的女孩,细细算来,其实与地主之女没有太大差别。

坏就坏在,她父母声望太重、自己又却有特异之处,在东武几年,虽有叔父帮持,却依然被一些人所注意到。

于是,傅公明在严词拒绝完高望的请求后,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

向阿楚提亲了。

只有八岁的阿楚:“……”哟呵,你挺厉害啊。

傅公明提亲正是十日前的事情,叔父说,那时他刚刚收到父亲来信,问阿楚想不想回雒阳,三天后又收到一封加急来信,也不谈“想不想”了,只说令阿楚立刻回去,仔细商谈这件事。

这也是诸葛玄匆忙带着阿楚回东武的原因。事关阿楚终身大事,实在马虎不得。

阿楚昨日刚回到徐州就被告知此事,简直无话可说,差点没有把闲置多年的修改器打开,飞奔到豫州将傅公明暗杀。

她和两位长辈严肃地表明了自己马上启程回雒阳的想法,同时也极其冷静地向伏诚询问了家人的态度。

显然,无论是宠爱她的叔父,还是多年未见的父母,都极力反对这件婚事。

一来阿楚是伏家唯一的女儿,如今只有八岁,还是抱在怀里也不为过的年龄,现在就提亲,实在荒谬;二来……秦楚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来这事情逃不开政治关系。可她毕竟远离父母已久,不知家中情况,凭借叔父老师的只言片语难以厘清,一时半会的确没有办法解决。

可是,仅仅家人反对还远远不够,她不敢保证,如果这件事带来的政治利益足够大,伏完会不会依然反对。

她必须要回雒阳。

这件事并没有瞒着院子里的仆役。阿楚领回他们,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其中大部分人足够听话,却未有必多忠心,对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

阿妙是少有的对她极忠诚的人,以为她回雒阳,是要嫁给傅公明,因此才跪在床边对她流泪。

阿楚领回秦妙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她家里的情况:家里三个都是女儿,她是第二个孩子。阿妙家里穷困,父亲不顾母亲阻止,很早就将年幼的小妹卖了,想要换个儿子。母亲忧思成疾,过了不久也去世了。

后来大姐又被父亲卖给男人当媳妇,听说那男人经常动手打人,日子过得很不好。父亲终于攒够了钱,这几日已经在寻找卖儿子的人家。她实在无法忍受,恰好此时伏府又在招人手,于是就收拾了东西,想来碰碰运气。

阿楚“八岁出嫁”的传言,或许让秦妙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女人的影子,她因此而哭泣。

阿楚此时已经很清醒了,她赤着脚从床上爬起来,也不管自己还未梳洗,张开双臂抱住了秦妙。

“我不会嫁给别人的。就算是他们拿刀抵着我,我也不会嫁的。”她让阿妙的头靠在自己小小的臂膀上,轻声做出承诺,“阿妙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阿妙抽泣着,有点不合礼法地、轻轻地回抱住她。

……

离开富春已经多少天了,阿楚没有去数。她从回来那一日就开始思考,究竟要如何摆脱现在的困境。

孙策送的额带被她仔细地收藏在自己的小盒子里,连带着在扬州的、快乐的记忆,也被她压在最心底了。

系统赋予她的能力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她想,甚至连东汉政权都可以覆灭。

但这不是游戏。典韦逃亡时,百姓的菜坛会被踢翻;阿楚看不见的地方,秦妙的长姐与小妹被卖给他人。

她必须找到一条最好的道路,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实现平衡。

“明日就往雒阳了?”

前几日下了大雨,庭院里的桃花所剩无几。诸葛玄站在树下,抬头看了眼,桃树上空荡荡的,只有风从枝丫间穿过。

“是的,”阿楚对诸葛玄深深地弯下腰,她作揖很少这样认真,“多谢胤谊先生这些年的教导。此去雒阳,若是先生愿意,也可于学生同行,伏家会为您留下位置的。”

诸葛玄抚摸着胡须,看着她低头。

“阿楚此行回雒阳,日后恐怕难回来了啊。”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阿楚不知道?”

阿楚笑了。诸葛玄多数时候不管她,却很了解她。阿楚胸中的抱负,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胤谊先生知道我。您要和我一起回去吗?”

诸葛玄摇摇头:“阿楚离开后,我便去青州了。”他的兄长诸葛珪是泰山郡丞,长子诸葛瑾出生到现在也有四岁了,因着阿楚的缘故,他还从未去看过。

阿楚点点头:“好吧,先生什么时候想来,再写信给我吧。那我先去收拾辎重啦。”她转身离开。

小院里的婢女们脚步匆忙,都在收拾行李。

就像诸葛玄说的,阿楚的家终归是雒阳那个,这次一去,或许就不再回来了,因此需要整理的物品就格外多,伏诚还特地多派了人手过来。

之前挑的几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养好,脸上是长了些肉了,人却瘦骨嶙峋的。除此以外,习字练武,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阿楚决定将他们暂时安置在东武,待他们有了能力,再详细安排去处。

她自己呢,除了襁褓时跟着的部曲以外,只要带阿妙阿谨就好,再多的,她也管不过来了。

阿楚想了想,关上门窗,趴到书案上,抽出一张蔡侯纸。她提起笔,歪歪扭扭地拿现代汉字写下几个字:

颖川 荀氏 伏完

汝南 傅氏

高望 十常侍

刘宏 阳安长公主

她低头盯着上面的名字,陷入沉思。

下面的内容,了解历史的朋友不看也没关系,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不影响阅读~

简单叙述一下原历史:

宦官唐衡收了个养女,想把养女嫁给傅公明,遭到拒绝。于是转而嫁女于荀彧,荀彧的父亲畏惧唐衡作为“五侯”之一的权势,只能答应。

PS:163年荀彧出生,164年唐衡去世。

本来是想写唐衡的,结果发现唐衡卒得太早,164就没了,只好从十常侍里随便挖个大哥出来顶替,把唐衡这一段蝴蝶了。

关于最后阿楚写的几个字,简单说一下:

荀彧叔父荀爽在第一章出现过,和阿楚的老爹伏完是朋友,所以把荀氏和伏完写在一起。

高望是权宦,十常侍之一,深得汉灵帝刘宏倚赖。

阿楚的母亲刘华是阳安长公主,桓帝长女。桓帝有女无子,现在的灵帝是太后窦氏所扶持上位的,虽然称阿楚母亲为姐,但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关系不算亲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十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