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炎兴元年 > 第20章 戊寅

[三国]炎兴元年 第20章 戊寅

作者:左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8 21:21:04 来源:文学城

桃源宴后第二日,刘禅于正殿礼见钟会、邓艾,二人上魏主书,互交聘礼。大宴。

第五日,刘禅及群臣见钟邓二人于东堂。钟会言辞桀骜,满口讥讽,有司商议出的协约,无论哪一条都被他嘲难的一无是处,直到姜维厉呵驳斥,局面方有所缓和。最后,所有人不欢而散,所谓的“议和”陷入僵局。

这次诸葛瞻上了心,打听到许多朝议中的细节,于是更觉得钟会表现得过于奇怪。从那日短暂的交谈,他可以感觉到,钟会虽然性子傲,但绝非狂妄。于不喜之人不愿搭理,但既能被委以外交重任,可知于大事上分得清轻重。他在东堂的那一番言论,与胡搅蛮缠无异,好像是在有意误导旁人将他视作恃才傲物的纨绔子。

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如果内含奸谋,那日他已知道自己身份,交谈时却不掩本性,目的又是什么?

钟会真的是个桀骜的人吗?

他又想起人笔墨弯折处的迟疑,乍看如危峰阻日,细品却是鱼迫密网。

兽困牢笼,鹤泣阴涧,欲脱而不得。

第七日,他依照先前约定,前往非鱼楼。钟会到得比他早。刚一踏进非鱼楼,店中小厮便迎了上来,道有位“荀公子”邀他往屋中一叙。待他推开门绕过屏风,钟会已赫然坐在席上,旁边暖炉滋滋,炉上温着一壶酒。

“我又不能以真名示人,自然得用化名。”

当被问起为何会称荀公子时,钟会满不在乎道,既而又从袖中拿出个巴掌大的漆盒,推到诸葛瞻面前。

“那,给你的礼物。汀兰香原本的方子中,有一味源自西国的苏合子,令君嫌它太过昂贵,本不欲取。然而就是缺了的这点,让此香陷于俗道。太/祖知晓此事后,专门留出平日封赏中的苏合子,来为令君配香。不过市中商贾贪利,往往犹略去不用,时间一久,世人反倒以竖子为珍宝。这一盒,是货真价实的汀兰,你闻闻。”

诸葛瞻依言打开漆盒,凝神细嗅。初调犹是平常熟悉的兰花香,静待片刻,香气沉落变得悠远。宛有君子处山林,信手一拨五弦,清缓的琴音弥漫于和风中,久久回荡,余音三日而不知食。

相比之下,之前闻到的汀兰香,的确逊色太多。

“你,为何会——”

“钟荀两家是世交。我家里有一墙子的书,专录荀家事。令君用的是哪种香,什么方子,每回用几两,我当然都清楚。”

我不是想问这个。

合上漆盒,诸葛瞻垂下目光。汀兰香一事,认真算起来,几乎发生在三年前,所以他并没有立刻想起,托人去雒阳为刘宁买汀兰香的事。

汉魏两国虽然明面上互不通市,但对于奔走两国的商贾往往心照不宣,不会苛禁太甚,平凡商贾从不引人注意。钟会突然送他汀兰香,是心血来潮的偶然,还是知道他托人买香一事?若是后者,钟会查探消息的本事,着实令人生怖。

不过,汀兰香的事,无论前者后者,他都不会得到有用的答案。不如另辟蹊径,反将一军。

“那郭家呢?”

郭家,郭嘉。上一世钟会在见到折扇后化用此名,这背后必有蹊跷。

“当世郭氏能称名族者有二,一为太原郭氏,乃猇叔之冑,近世有贞侯郭淮大将军;二为河西郭氏,家乃后族……”

“瞻所指,是颍川郭氏。”身体前倾,他用眼睛直直盯锁住钟会,“亦或者说得更清楚,是颍川阳翟。”

钟会面色一变,眼中浮现起惊诧之色。二人四目相对,静默半响,钟会率先破颜一笑:

“看来,你知道的比我想象中还要多。”

“钟公子不愿讲吗?”

“怎么不愿,我原意极了。”钟会说道,“颍川阳翟,东都有郭弘、郭躬父子,顺帝时有郭镇,封昭武侯。后来这一脉郭氏皆避乱迁往太原,留在颍川的支庶声名不显,近世无有可称者。不过,倒是有一个人——”

“郭嘉?”

“不,郭奕。”听到那二字,钟会眼中滑过一丝了然,继续说道:

“他是颍川阳翟人,但好像自小就生活在许都。无人知晓他的父亲是谁,他在朝中也无官职,仅有个洧阳亭侯的爵位。有趣的是,据说太/祖、高祖、烈祖对他都极为亲厚。前两朝的事我未得真见,不过烈祖朝,我到亲眼见到一回。那时夏侯玄、邓飏那群人互相标榜,名动一时。不知为何,邓飏与郭奕结下了怨,洛中一时人人讥嘲郭氏。紧接着第二个月,就发生了浮华案,夏侯玄邓飏以及与他们结党之众人,皆免官回家,终身禁锢。”

“当然,烈祖禁浮华定不会仅因这么小一件事,但郭奕无疑是掀开此事的引子。当时洛中议论纷纷,各种传言都有,比如,有人猜测郭奕是彼时郭贵人的叔父。还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说郭奕实则与何平叔一样,是太/祖的假子。”

何平叔是谁,诸葛瞻并不清楚,但假子二字,已说得足够清楚。

“那郭嘉与郭奕——”

“不知道。”钟会摇头,“我知道郭嘉这个名字时,郭奕已过世多年。郭嘉的线索不多,只知道他是颍川阳翟人,所以我才会去关注郭奕。但目前来看,还不足以串起什么有价值的结论。”

“你为什么会对郭嘉感兴趣?”诸葛瞻不禁提出一直盘旋在心头的疑惑,“他是何重要的人吗?”

“这么说吧。”钟会身子往后一靠,露出几分悠闲,“你还记得我那日与你说起的王辅嗣吗?”

诸葛瞻摇摇头。

“也对,南北学不通已久。若有机会,你可读读他注的《周易》,比郑康成言意通贯得多。”钟会继续说道,“辅嗣是举世难得的奇才,可惜慧极早夭。他知道我在调查郭嘉的事情后,也有参与一二,不过后来似乎就没了兴趣。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我去家中探病,才知道他原来一直都在调查,且应该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辅嗣,你到底在说什么?”握着人瘦骨嶙峋的手,钟会又悲又急,“别管那些了,我去给你找大夫。”

“不!不用!”王弼死死的攥住他,外凸的眼珠布满血丝,亮得吓人,“活着有什么好!来来去去都一个样,无聊!无聊至极!我已经找到答案了!我已经看到了、看到了……”

“看到了什么?”

“天道。”

“天道?”

诸葛瞻倒吸一口凉气。不知为何,钟会说出这两个字时,他突然感到肩上一沉,负有千斤。

“是的,辅嗣告诉我,他从郭嘉的事情里,看到了天道。他精通玄学,天道二字,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玄之又玄的喻意。可惜,无论是什么,我都没办法问他了。”

“不过,更重要的,是他之后稍稍清醒时,与我说的一句话——”

说到此,钟会忽然倾身上前,像一只豹子逼向猎物:

“只有找出郭嘉是谁,我才能活。”

“你?可……”

可你不是出身名门,年纪轻轻位登台阁,深受器重,前途无量吗?

钟会一眼看懂诸葛瞻的疑惑。他神情一松,露出的笑容竟有几分自嘲:“那时我不懂,现在倒是懂了。如今的北边,想活命,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得了,讲了这么久故事,想必你也听烦了。想走就走吧。”

“你不想问折扇的事情了吗?”

“你都已经全说了,我还用问吗?”

钟会眉眼微抬,霎时间,诸葛瞻好像又见凛凛刀锋。

如芒在背。

“小公子,我说了这么久,你不会真以为,我只是为了给你讲故事吧。”他轻笑起来,“你问一句,我答一点,你再追问,我再答一点。一来二去,我自是看得出来,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有价值的事,先前故作神秘,是为了从我这诳些消息。”

“郭嘉的事,知道的人多人少,我是不在乎的。或许,这还有助于我的调查。可是你,小公子,你的筹码已经没了,不赶紧走,还打算在这儿浪费时间吗?”

被算计了。

阳春之月,屋中烧着暖炉,可诸葛瞻却如坠冰窖。他以为,主动提起郭嘉,可以像那日在桃源宴一般,于博弈中先夺其势,占得高地。没曾想实际上,钟会早已看破他的想法,故意顺水推舟,说出更多的信息引起他的好奇。他既会追问,则必然不清楚追问内容的答案,几次之后,钟会便能断定,他除了有一把折扇,于其他根本一无所知。

究竟是什么时候放下的警惕?!

钟会年少已位登高爵,委以重任,明年还会亲自领兵,和姜维在段谷对峙。他是着了哪门子的邪,竟会把钟会的话当真,以为仅凭一面,钟会真的会与他交心。

算计的开始,不是他提郭氏,而是钟会送汀兰香。

“别太自责。”见他懊恼,钟会不忘“好心”安慰,“羊堆里哪能养出来鹰狼。你养尊处优,有君王、兄长护着,本就没必要自己趟浑水。”

“……如果护不住呢?”

钟会眉峰微蹙。

“没事。”哪怕被算计了,诸葛瞻的骄傲也不允许他在敌国人面前露怯。他整整神情,又道,“好,就算我没了筹码。钟公子莫忘了,那日你答应送我一个问题。”

“小公子,敌人之间,坑蒙诓骗,有必要当真吗?”

“有。”诸葛瞻的笃定,反倒让钟会一愣,“你想套我的话,分明可以直接说谎骗我,没必要绕那么一大圈。你算计我,但没骗我,所以但凡是你明明白白许下的事,我都当真。”

他在赌。即便他自己都不信,以钟会恶劣的性子,会把承诺当真。

但他不能空手回去。

这是他重生以来为改变命运迈出的第一步,绝不能在尚有一丝可能时打退堂鼓。

四目相对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暖炉的燃烧声好像越来越大,整个屋子填满闷热。额角处,一滴汗无声滑落,啪得一声,砸到案上。

他隐在袖中的手紧攥成拳,眼睛依旧一动不动,死死盯着对面之人,直到钟会脸上的戏谑,消失殆尽。

突然,一声巨响打破沉默。

“看看,光聊正事,都忘了还温着酒了。”

钟会主动走到暖炉前,把洒出半壶的酒提过来,摆开两个杯子,笑着为己彼二人斟酒。

“阿瞻,你赢了,问吧。”

诸葛瞻狐疑的瞟了人一眼,刚要开口——

“但你可得想好了再问。毕竟,只有一个问题。”

“……”

这句话来得恰到好处,让他又犹豫起来。抿了口酒,砰砰直跳的心平静不少。他沉思再三,选择问出来之前已决定的问题:

“魏国派你们来季汉,真实目的是什么?”

“是——”

“想好了再答。你说过,无半点虚言。”

“哈哈哈哈。”钟会忍不住大笑,“阿瞻,我真是太喜欢你了。”

“……?”

“将来若有机会,我带你去逛洛阳如何?十里长街,繁花满城,你我纵马长歌,定当酣畅痛快。”

“你到底说不说了。”

“说,当然说。而且绝无半点虚言。”饮下半杯酒,钟会笑容恣意,“晋公派我来此,当然是为了——”

“灭蜀。”

注:引言“恨凡人结交,权一时之术,取仓卒之利耳。”化用自钟会论交友一文,见(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25《钟会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 252 页。下录全文:

「凡人之结交,诚宜盛不忘衰,达不弃穷,不疑惑于谗构,不信受于流言,经长历远,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后薄,始密而终疏,斯何故也?皆由交情不发于神气,道数乖而不同,权以一时之术,取仓卒之利。有贪其财而交,有慕其势而交,有爱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

每每读完钟会此文,都感慨万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戊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