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 第74章 俱往矣(未完)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第74章 俱往矣(未完)

作者:陆玖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01:21:52 来源:文学城

曹操率领大军行进,辎重甚多,行至易城便已足足花去一月。

郭嘉忧心如焚,力陈兵贵神速,当轻装简行。

大军遂在易城卸下辎重,终于在五月到达无终。

怎料此时进入雨季,道路泥泞,浅不通车马,深不行舟船,导致军队再难行动。

这雨足足下了两个月未停,隐士田畴经牵招举荐,欣然响应。

田畴向他们献计改道卢龙塞,从平冈城进行突袭柳城。

郭嘉大喜,拿出舆图同他校对:“等的就是这个!当真可以带我们走这条路么?!”

”原来你们早有准备!”田畴也非常意外,他即刻指点着舆图为众人讲解,“此路陷坏两百余年,外人难知。虽然行进有难度,然某可带你们避开山中险要,走小路突袭柳城,蹋顿定然想不到!”

周不疑见缝插针,提议道:“不若我们先假意退兵,使其松懈,实则暗入徐无山,取道卢龙塞!”

田畴目光转向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感慨道:“曹公手下的少年都有这样的见识!”

于是曹操采纳他们的意见,大军开拔,往后撤去,以后勤部队为掩,进入徐无山,沿濡水北上,在白檀休整,向东行进平冈城。

然而,当大军离开平冈城进入荒原草地时,事情开始不对劲,郭嘉和牵招命人按图索骥,竟遍寻水源不得。

此图是他俩和周不疑一起绘制的,前面的群山峻岭的小道尚且与田畴所带有七八分重叠,此间消息乃牵招亲自打听,万不该有这般纰漏。

田畴细察舆图,蹙眉道:“某虽未曾来过此处,然对水源分布规律稍通一二,此图所示……与我所知全然不同。”

众人大惊,牵招急翻竹简信息核对,这才惊觉图文相悖!

郭嘉心下一凛,展开自己的帛布原件查看,顿时也傻了眼——这笔迹断然非周不疑所书!

“校事府……竟有内鬼!”郭嘉暗暗悔恨,自己怎如此大意,不曾多花点心思关注。

曹操勃然大怒:“待回邺城,孤定彻查校事府!”

可眼前困境更甚,进退两难,也不免让他心生退意。

郭嘉强压下自己翻涌的气血,为曹操稳住心神:“明公莫忧,我等有过经验,不过是再来一次,加之在本地测绘,当更简单些。”

曹操当然信他能做到,只是看着一连几日未曾放晴的天,仍有疑虑,“奉孝观星而测尚需晴夜,然今粮草殆尽,饮水无着……”

“至少柳城方向是对的!我等且进,水源亦铺开搜寻。”郭嘉继续鼓励他。

曹操心下一沉,终下决心:“……好,便依奉孝所计,不论生死,你我与共,亦无憾矣!”

又几日艰难行军,耗尽水粮,甚至到了山穷水尽杀马自救的地步。

这天终于放晴,可白日酷热难当,入夜又寒气刺骨,这番折腾让本就躯体羸弱的郭嘉在当夜便发起高烧来。

营地里,寒风撕扯着篝火。

郭嘉裹着单薄斗篷,仍坚持在营外架起星盘,欲与牵招、周不疑重修舆图。

曹操闻其咳嗽不止,急步寻来。

“奉孝!让文直操持即可,你病体未愈,岂能再受风寒!”

周不疑忧心忡忡回禀:“司空,我等已劝过师父……可……”

郭嘉抬手拭去唇边血渍,语气却有几分淡然:“无妨,文直尚欠火候,此图关乎全军生死,嘉须亲力亲为。”

曹操待要再劝,郭嘉却抬手止住,眸光在篝火映照下异常坚定:“若明公携军尽殁于此,不止邺城、许都,天下必将重陷大乱!嘉必竭尽残躯,助明公踏平乌桓,辟此生路!”言毕,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喘。

曹操眼中满是痛惜,解下自己厚重的裘衣,裹在他身上:“可你的身体……”

郭嘉也不客气,自己紧了紧裘衣,勾起苦涩的笑容:“若以嘉一命,能换明公与数万将士生还……已是莫大幸事……”

他望向曹操忧切的目光,复又强自振作,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况嘉曾许诺于妻、于妹,必见明公平定四海……岂能轻易倒下?”

虽然如他所说,绘制轻车熟路,但毕竟荒原寒风,夜更深一刻,郭嘉的头也更重一分。

他咳得撕心裂肺,那熟悉厌恶的腥甜感几番上涌,依旧强撑着精神调整星盘,与牵招校对着接下来的每一处潜在水源。

当周不疑落下最后一笔,郭嘉紧绷的弦骤然松懈,呕出一口鲜血后,彻底昏厥过去。

这夜过后,郭嘉被独自安置在主力大军中的行辕,曹操先行率前军急行。

补给队伍根据新舆图当真在牵招所探之处掘地三十余丈才挖出水来,为大军续上希望。

这等绝处逢生,让大军得以喘息,最终走出了荒原。

曹军一路行至白狼山,与乌桓踏顿遭遇战。

此战张辽骁勇,力斩踏顿,获得俘虏二十余万,浩浩荡荡开进柳城。

苦尽甘来,让张辽等人信心大增,期待着曹操下令直取辽东公孙康,彻底剿灭袁氏。

曹操有些犹豫。

一方面公孙康和袁氏近在眼前,另一方面,轻装的虎豹骑到底在荒原一行中折损战力。

见曹操举棋不定,郭嘉在周不疑的搀扶下,加入到军议中来。

“辽东路远且寒,我军疲敝未得休……袁熙、袁尚投奔公孙康,虽寄人篱下,但袁氏声望尚在,公孙康外宽待而内忌之……此时若我们强攻,反倒让他们团结对抗……示之以退,公孙康必惧袁氏反噬。”

郭嘉此言,为曹操如醍醐灌顶,抚掌称道:“奉孝此言,惊醒孤矣,深得我心!”

因此依郭嘉之策,下令大军徐徐退兵。

果不其然,在退兵不久,公孙康便派人送来袁熙袁尚的头颅,曹操大喜,当即下令封公孙康为襄平侯。

回程路上,他们途径碣石山,曹操率众登上仙台顶,豪情万丈,挥笔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宽广心境。

郭嘉虽在山下等他,却望着那高山、那背影感慨良多。

此番一战,河北终于得平,自己也算是尽了一分力?这可算得离太平又近一分?说怿,这回嘉当真没再欺瞒你了罢?

曹操回至行辕,探手试着郭嘉冰凉的额温,“奉孝可有好些?”

郭嘉已然失了精气,虚弱地回握他的手:“明公莫计较这些……上郡、代郡尚有乌桓残余,明公尽管先行……只是……荆州……嘉怕是……再难陪明公了……”

曹操不忍,却也明白郭嘉意思。他留下一小队亲兵护卫,让周不疑贴身照料。

临行前,他靠在行辕上握着郭嘉的手不愿松开:“奉孝……千万珍重!孤在邺城,待卿归来!”

郭嘉眼含笑意缓缓眨了眨眼,“嘉亦无憾矣……”

曹操走后,每日遣快马折返询问郭嘉状况,可驿卒带回的消息一日比一日沉重。

周不疑捧着邓结过去留下的方子,在城里寻医问药,守在郭嘉榻边。

郭嘉闻着熟悉的药味,心中微动。看着周不疑也被折腾得清瘦了的脸颊,他向周不疑摆摆手:“文直……不必再费心了……斯人已逝,药石无救,我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当他们终于再回到易城时,这日稍有转暖的天气,竟让郭嘉有些精神重生。

周不疑给郭嘉择了间带院子的清静驿馆住下,让护卫们各自散去。

这夜几乎无风,郭嘉独自起身,整了整自己灰白的枯发,裹上曹操留的裘衣,来到院中独坐廊下。

他仰起头,看着冬夜寂寥的星空,恍然间又想起初平三年腊月在邓宅三楼观星阁的事——彼时邓结正为进山寻药矿而忧,郭嘉为了安慰她,推窗指着一颗明亮的孤星对她道:“姑娘二月生人,天医星见寅。天医星既明,定当无忧。”

他这么想着,目光又不自觉地望向那个方向,寅位上空,竟仍有一颗孤星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说怿……”他正这么呢喃着。

忽听耳边响起熟悉的一声——

“奉孝。”

郭嘉只觉得自己的眼皮越发沉重,“你是来接我了么……真好……”

他在闭眼前,好似真的看见了那张熟悉温柔的脸。

“原来快死的时候……当真能……瞧见你……”

曹操在刚收下代郡和上郡的两部乌桓降众不久,便得到易城传来的郭嘉死讯。

原本胜利的喜悦,被这噩耗带来的悲伤瞬间占据。

他在私下哀悼完郭嘉后,回到邺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算要去彻查舆图之事。

只是不想他尚未踏进司空府,就看到一个身影跪在他府邸前负荆请罪。

“卢洪?!”曹操的怒火中已燃起杀意。

“主公!洪有罪!万死难辞其咎!”卢洪重重地叩首。

曹操强压怒火,带他入府,要他道清原委。

卢洪向曹操请罪,是在大军攻破柳城的消息传回邺城后,他的妻子青梧向他主动坦白,是自己修改了郭嘉给卢洪的舆图原本,换了假舆图。

“竟然是她?!”曹操又惊又怒,拍着桌案吼道:“她一个小小的婢女!她的命是孤给的、奴籍是孤给她去的,甚至让她一举成为官夫人!她怎敢如此?!”

不如说他此刻更气的是,就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婢女,竟害得自己和大军差点折损于外,害得自己最心爱的谋士已然客死他乡,至今灵体未归。

“她说……她知道邓夫人因祭酒和……和……”卢洪有些不敢说下去,偷看了眼曹操,咬着牙继续,“和司空……而死,故而希望……希望……二人折损途中。”

“荒谬!她一介婢女,怎会有如此胆量、又怎懂舆图?!”

“洪亦是如此质问!”卢洪急道,“青梧只是痛哭,说她恨意难平……我原本问可否有他人指使,或可设法开脱……”

卢洪说这话虽然有所心虚,但是他知道这会对曹操隐瞒也没有任何好处。

“但她只是摇头,说不知道指使者何人。”

“不知道?!”曹操怀疑地眯起眼睛。

“是,她说是在邓夫人停殡那晚,一个头发全白的貌美妇人独自来灵前同她搭话。”卢洪眼神恳切,不似作假,“她说自己也受过邓夫人恩惠,与青梧一样厌恶‘害死’邓夫人的人……”

卢洪顿了顿,见曹操在认真思索,便又继续道:“那妇人还拉着青梧去了郭宅后罩房。青梧说她当时看到后罩房里的一座空白灵牌,默默淌泪,坚定了她们的想法。”

“白发妇人?空白灵牌?”曹操疑窦更深,可眼底似乎能看穿什么。

“那女子上完香,将舆图之事交给青梧后便离开了,故青梧当真不知其下落!”

卢洪看曹操平静下来,想着还有一线开脱机会,率先拦下责任:“……因此青梧在得知我军攻下柳城,自认难逃一死,不愿连累洪……然洪身为校事府校尉,未察枕边人被人策反,致使大军险遭覆灭……更使祭酒……”

说到郭嘉,他到底还是泄了气,再次将额头重重磕在地上,“……洪自知罪无可赦,我夫妇二人唯求一死,请主公降罪!”

曹操居高临下地看着俯首请罪的卢洪,一声短促的冷笑,带着看透人心的杀意:“你以为自己负荆请罪,主动揽下一切,孤就会放过你们?就能替奉孝偿命吗?!”

他逼近卢洪,“正好……你也是当年奉孝从阳翟老宅带来的‘家人’,青梧也曾闹着要进他那宅院,你二人,便一同往生陪他去罢!”

曹操独自来到郭宅,穿过后院,进入后罩房,点上烛火,对灵牌逐一查看。

最下一层第一个便是那空白灵牌,他又仔细验过其余灵牌,在里头甚至能找到他认识的人:王垕、徐他……忽地想起徐他死时搜出的那枚玉璧下系的香囊,郭嘉说过那是邓结故意给的。

看来邓氏对自己认识的、经手的,都会有所在意……若是如此,在她眼中,空白灵牌不应该是一个,而是两个才对

——当年她亲手将董贵人腹中胎儿取出,这胎儿必死无疑,可那贵人……

曹操眼睛骤然发亮,直奔邺狱。

阴暗潮湿的牢房深处,华佗正对着烛火提笔疾书。

“华元化!”曹操声如惊雷,猛地推开牢门,气势沉沉地走进来。

华佗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手一抖,在简上留下一笔墨点。

“冲儿的药,你琢磨得如何了?”曹操压着嗓子,先问此事。

华佗放下手中墨笔,缓缓回身,隔着牢笼,跪在曹操面前,低头道:“司空明鉴,冲公子这病……乃先天之疾,老夫倾尽毕生所学,亦无法参透……”

“那先前的朱砂之疗,你为何着人减去了?你不知道他又开始浮肿了么?!”环氏自知曹操回程,便每日派人向曹操送去曹冲近况。

华佗长叹一声,“我不愿再喂公子那等饮鸩止渴的毒物了……没有朱砂,公子合该休养得更好些。”

“华——元——化——!”

曹操震怒地拍上牢柱,随即又强忍住心中怒气,翻出他的来意:“……好,此事暂且不论,孤且问你,你行医半生,可曾救过什么……该死之人?!”

他木然抬头,不知道曹操所谓为何,只是苦涩地讥讽道:“司空如此问,那老夫在许都、邺城确实救过不少司空眼中‘该死的人’——只要他们稍不顺你意,大约都算得上罢?”

“那已死的人呢?!”曹操不愿同他纠缠这等事,更近一步,怒视着华佗,“那本该死了,却又被你救活了的!”

华佗身子一僵,闪烁其词,“……司空这是何意?老夫可没有这等起死回生的本事。”

“何意?”曹操冷笑,“去岁接触你的‘天子使者’,不是还有个漏网之鱼?可是一个白发女人?!”

华佗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身体不禁往后缩了缩,不敢答话。

曹操心中了然,“果然!那人莫不就是……董贵人?!”

华佗张着嘴抬头看他,眼中充斥着恐惧。

曹操冷哼一声,在牢前来回踱步,“当场邓氏说甚么用麻沸散减轻她的痛苦,可卢洪说她用完麻沸散便身下见血……可你也曾对孕妇用过麻沸散助产,可见麻沸散不该对胎儿有害?!”

他在脑中盘算着这些信息,继续质问华佗:“当日她还特地唤你去奉孝家中,是不是就是让你去城外义庄救董贵人?!”

华佗被曹操那突然投射来的眼神刺得全身发麻,冷汗涔涔,无法辩驳。

“竟是如此……果然如此!”曹操怒到发笑,那瘆人的笑声回荡在狭小的牢房里,“好一个邓氏!瞒过奉孝、在孤眼皮子底下跟你玩这出‘仁义’戏码!”

他说着,心中怒火更甚,声音也随之拔高:“你们可知!就是你们这份‘仁义’!害得孤差点死在远征途中!害得数万大军险遭覆灭!害得天下濒临重陷大乱!更已经害得……奉孝因此而死!”

“什么?!”华佗听到这话终于如梦初醒,猛地扑到牢柱上,干枯的手指紧紧地扒着木柱,“奉孝死了?!那、那义君呢?!”

曹操哈哈大笑,“还没人告诉你罢?!你的好徒儿,早就死了!就在她见过你的第二天——要孤说,她真该死!便是她害的奉孝、害的我等!”

“义君……早就……”华佗颓然瘫坐在地,老泪纵横,“他二人竟然都……”

“元化,你告诉我,那董贵人在哪,孤依旧可以放你出来,你仍待府内,专替冲儿安心研究。”

华佗茫然地摇头:“我当真不知……我救活她后,给了她符传和钱财,就让她自己走了……再找上我也是去岁的事,我才得知那药会让她青丝染白……可校事府的人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她没有留下信息就逃走了,我当真不知她下落……”

曹操见他这幅模样不像说假话,长叹一口气,“好,倒也无妨,天涯海角,总归能揪出来!倒是你,在这呆得可倦了?孤再给你次机会——”

华佗知道他意所指定然是曹冲的事,只好深深磕下一头:“老夫罪孽深重,万不能再害公子……”

“好啊、好!”曹操冷笑着退开两步,“你以为你不救我儿,你还有命活么?!”

“孤要杀你!都不需要给你编织任何罪名!你道你为何一直被囚禁于此?!你以为孤真需要你甚么药方?!你的妻女徒弟,也早死啦!死绝了!你自己孤身一人身陷囹圄,且看你还能在这里苟活几日!”

“死……死了?!都死了?!”华佗惊恐地看着曹操,泪流不止。

他冲门外一招手,命人打开牢门,将他案上的竹简尽数收走,丢在火盆中。

“不——我的青囊书——”华佗所有的希望湮灭,发出一声极其凄厉的嚎叫,猛地从地上弹起,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将自己的头颅撞向那冰冷坚硬的石墙。

闷响过后,是死一般的寂静。

曹操冷冷地看着,也失了所有力气。

他转过身,挥挥手,让狱卒锁上牢门。

“没死,继续关着。死绝了,便丢出去。”

建安十三年五月,没了华佗的续命,曹冲到底还是夭折了。

他承载了曹操太多的期待,终究如流星般,追随郭嘉陨落。

此间寂寥,除了曹操,便是周不疑能懂。

他曾私下同曹冲玩笑,将来他二人会如郭嘉和曹操一般,做对相互坦诚的君臣至交。

只是不想这一年不到,他二人竟相继离去。

曹丕在入府时得见失去郭嘉和曹冲的周不疑,心中暗忖机会已至,迫不及待向曹操请恩,希望将他赐予自己身边作陪。

曹操只是冷冷地审视他,“你……制不住他。”

甚至直接唤来周不疑本人,问他道:“文直,仓舒已死,现在你是愿同子桓作陪,还是同子建作陪?”

周不疑何等精明,曹操故意引出曹植同曹丕放一起,看似让他做选择,不过是在刻意制造夺嫡之争,隐埋随时可以杀他的理由。

周不疑摇摇头,目光空洞,“师父仓舒皆去,再无人懂不疑——这便赐我,随他们去罢。”

他闭上眼,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解脱的弧度,慷慨赴死。理想已灭,生亦何欢。

曹操很满意他的选择,对着曹丕一展手,仿佛在同他说,“你看,这是他自己选择的。”

曹丕原想再劝,曹操抬手一拦,周不疑被人带了出去。

“子桓,你也莫忧。奉孝曾经举荐过河内司马仲达——过去他尚有理由拒,如今,为父定然替你将他征来赔给你,如何?”

曹丕这才得以填补心中一块空白,在数月后,迎来他的天命之人。

十二月,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失利,曹操在长江边上烧着布帛祭奠郭嘉,哀叹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倘若这话尚且算作他在给自己的失利找借口,可看着那被卷上半空的点点星火,曹操想起郭嘉同他最后一眼的“嘉亦无憾矣”,不禁潸然垂泪,流露出心底的真情,失声痛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寒风腊月,荀维趁着返乡之际,同陈群绕道去了趟阳翟。

“好歹也回来了,去看看他们罢。”荀维向丈夫如此提议,准备了祭品来到郭嘉夫妇的墓前。

只是不想他们刚下车,远远便瞧着那孤坟前已经来了两人。

一位是身着素衣的妇人,正默默擦拭着墓碑。

旁边是一名身形挺拔的少年,约莫十三四岁,正在清理墓边的杂草。

荀维心中诧异,不曾见过这二人,上前温声问道:“敢问夫人和公子是……?”

那妇人闻声抬头,眼神清澈却不言语,随即看向少年。

少年略显局促地转过身,对着荀维和陈群恭敬一揖,吃力地开口道:“晚、晚辈邓慕,这是家、家母……陆氏。我、我们是来祭奠、祭奠姑父……与姑姑的。”

“邓慕?!你就是慕儿?!”荀维眼睛一亮,她听过邓结提过这个侄子,生于建安二年会稽郡,后因邓昭行刺孙策计划,被送回新野老家。

“你是邓君的续弦夫人……”荀维打量着陆语,她也知道邓结与陆语之间的龃龉,对她会带儿子来此颇感意外,不过毕竟那么多年过去,恩怨早已随人湮灭,到底是与儿子有血缘关系的人。

陈群也上前拱手致意,肃然道:“原是邓公子与陆夫人。颍川陈群,这位是内子荀氏,今日我们也是来探视故友的。”

邓慕连忙还礼,虽然口吃不甚流利,但态度恭敬有加。

荀维看着少年惶恐的模样,心中荡起一阵怜惜,祭拜过郭嘉夫妇二人后,向他们邀请道:“此地风凉,不若随我们回府稍坐?”

邓慕看向母亲,陆语微微点头,露出感激的神情。

在陈府温暖的厅堂中,邓慕向陈群夫妇揭示了建安五年的往事。

当年陆语因要离开虞氏宗族受到阻拦,为保全丈夫邓昭的身份,当着邓慕的面吞下炭火,因此无法再言。而年幼的邓慕目睹母亲受难的过程,让他身心受创,从此言语艰难。

今年因荆北被司空收纳,他们需得随族人一同迁往汝南。但也因此得以有机会来到颍川,为郭嘉夫妇祭扫。

陈群好奇,他随言辞不畅,但谈吐思路清晰,竟也受过族学。

邓慕拱手回道:“幸、幸得姑父托人赠书……阿父留下余财,得以、得以延师父受学。”

听着少年磕磕绊绊却真诚无比的叙述,看着他因努力表达而微红的脸颊,再看看一旁沉默却眼神温柔凝视着儿子的陆语,荀维心中百感交集。

她轻叹一声:“我与你父邓君也有过短暂交集,他是个侠义的豪士,也是奉孝最好的挚友。今日见你,身形已颇具乃父之风,你虽口有不便,然胸中才学积累已可见一斑……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达到郭奉孝的境界,是个难得的好苗子啊。”

她这么说着,故意看向陈群。

其实他们二人在郭嘉夫妇去世后探讨过寒门士子出仕的事。

他们不同自己这等士族大家,拥有深远的政治资源,和长久的政治经验,因此容易在政治斗争中深陷其中,或如邓结般无法接受,或如郭嘉般不留后路。

在他们达成这点共识后,陈群提出“九品官人法”的设想,得到了荀维的认可。

这会他们瞧见眼前这个少年当真才华流露,又有些不舍。荀维此意,是在暗示陈群可以稍作推举。

陈群自然明白妻子的意思,微微颔首,邀请邓慕在府内参观。

行至家族宗祠附近,一尊古朴的石碑吸引了邓慕。

“此乃祖父的德政碑。”陈群向他介绍。

邓慕驻足良久,凝视着碑文上的“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心中翻涌起一阵热浪。

他转身向三人行礼,“陈、陈公、阿母,我……我,我心慕此训,愿以此为名——‘邓范’、‘士则’!”

陈群微微一怔,随即捋须微笑,赞许道:“好志气!邓范邓士则,好名字!士则,你继续勤勉学习,将来群必为你推举一职!”

邓慕大喜,对陈群深深一揖。

只是这会陆语眸光闪动,踌躇半晌,上前拉着邓慕的手,比划着“重名”的意思。

邓慕立刻明白了母亲的提醒,族中已有长辈名叫“邓范”,为避讳,不能再取此名。

少年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旋即又露出思索的神情。

陈群了然,上前道:“那便改为‘艾’如何?有止乱之意,亦含美好期许——望公子将来也为平息乱世发挥才能。”

少年眼中精光闪烁,再一深揖谢道:“多谢陈公。那今后,我便名为

——邓艾。”[1]

[1]《三国志·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一些自言自语:

这篇作为史实向的结尾,主角出现意外的少,更多的是对配角的结局交代和人物关系的收束,所以字数虽多,然笔力有限,仍显仓促。

对我来说,一开始是想走正剧的路,完全以郭嘉为主角写的一个小说,因为自己水平的关系意外走了言情路线……很搞笑,至少原先想构建的所有点都已经做到了,没有遗憾了。

下一篇会为郭邓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出意外的话会在劫后余生再构一两篇逍遥小番外,再重启二人关系,从头走起。

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不论诸君的感观如何,我自觉能为爱发电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俱往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