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 第56章 迁邺城(上)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第56章 迁邺城(上)

作者:陆玖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04:37 来源:文学城

一眨眼,三年时光飞逝,曾经雄踞河北的袁绍,也于两年前在邺城郁郁而终。

邺城,见证了韩馥的胆小怯弱、袁绍的意气风发,终于在建安九年迎来曹操的野心勃勃。

高耸的城墙、宽阔的街道、繁华的市集、巍峨的袁府……这里的一切都让曹操心潮澎湃。

他进入袁府的前庭,望着这曾经属于他亦敌亦友的故人基业,心中感慨万千。

曹操在整顿军务后,带领众文武肃立于袁绍陵墓前,摆起祭台,燃起香火,为袁绍郑重祭奠。

他的声音起初洪亮,郭嘉听得出其中的悲痛多是表演性质的政治姿态。

然而当众人退去,他却久久没有动身,沉静地攥着酒盏注视着陵墓上的刻字。

郭嘉想上前,却自认并没有这样的身份立场,往后退了两步。

“奉孝。”

曹操唤住他,声音中带着清晰的哑然。

“明公。”郭嘉折返他身后,在两步处陪着。

却听得他轻叹一声,深吸一口气,抬手掖了掖,转身揽住郭嘉的背,慢慢往前走,“奉孝,你看邺城此地如何?”

郭嘉一怔,虽然并不惊讶于枭雄对情绪的掌控,不过显然他这话里有话。

“邺城形胜,北控幽燕,南扼河洛,物阜民丰,城坚池深。袁绍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今公得此城,河北可定,霸业之基可成。”

曹操点点头,挨近他问:“孤也是如此看待……所以,奉孝认为,若孤迁府于此如何?”

郭嘉心道果然如此,自己还能如何认为,自然是:“天子同明公……相互清楚,彼此虚与委蛇,不过是徒增烦恼,不如离远些,各自清静。”

郭嘉说这话,其实也有私心。他不想再出现邓结因各种理由主动被动地卷入宫闱之中,趁早离得远远的,明公清静,嘉亦宽心。

曹操非常满意他的这个回答,不过还是捋了捋须,沉吟一声:“文若那边……”

郭嘉轻轻一揖:“文若乃尚书令……此事……此事需同他商量一二。不过嘉猜测,以文若心性,怕还是留在许都辅佐天子,为明公与天子搭桥牵线更为合适。”

话虽如此,毕竟迁至邺城,还是会启用大量冀州人士,让文若同来形成派系对立,反而不利。

曹操被他这话宽慰得放心,不过他还是面露疑虑,神色黯淡,轻声发问:“那……奉孝打算留于许都还是……”

郭嘉心头一震,立刻站定脚步,深深一揖:“明公何出此言?!嘉乃漂泊无根之浮萍,于明公而言,同卢洪之流并无甚区别!

嘉一介私人幕僚,若非追随,留许亦是无用!蒙明公不弃,拔擢于微末,委以重任,知遇之恩,天高地厚!

嘉所效忠者,唯明公一人而已!

不论明公进退,嘉、誓死追随,绝无二心!”

这番掷地有声的誓言,发自肺腑,字字撼心。

曹操凝视着郭嘉那双清澈坚定的双眸,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猛地伸手,覆上郭嘉的手掌,解下他的礼数,紧紧地握住,动容的情感堵在他喉间,好一阵沉默。

良久,他才叹息般感慨:“得奉孝一人……孤……此生无憾矣。”

郭嘉不难揣测,他这一生虽背负沉重,可付出亦良多,最后收获的真心却屈指可数。

不过自己并不在乎他如何想。

郭嘉只想追随自己的心意而已。

郭宅里忙忙碌,阿榆一家依着郭嘉的吩咐开始准备搬家的东西。

“什么?我们当真要迁去邺城?!”邓结从房内出来,惊愕地看着郭嘉指挥着哪些先搬,哪些留着等夫人的车一起走。

邓结环顾着这个生活了十来年的小院,眼中满是不舍。

郭嘉快步上前,扶着她的肩温声道:“说怿宽心,嘉已在邺城觅得一处小院,同此处多有相似,定然让你一样舒心。我们的日子,一如既往。”

邓结抬眼,她相信丈夫一定都已经筹划完备,轻轻点头:“反正……如你所说,‘你在哪,我在哪’嘛。有你便是家,上哪儿都一样!”

她眺去进进出出的阿榆一家,阿香也长至八岁,颇具力气,蹦跳着主动揽着搬运的活,眼中也多了几分安定:“好在大家都去……不过这边小院你打算如何处置?”

郭嘉牵起她的手,往屋里走,“校事府会留一半这里,交由赵达管理。因此这个小院我也交给他打理了,若我们回来,随时还有落脚处。”

邓结眼睛一亮,“这么说来,青梧会同卢洪一起迁去邺城?”

“不错,这下你放心了罢。”郭嘉看着她眼中的欣喜,也露出笑容,“不止他们,陈长文家也会迁去。”

“谂歌生产完不足两月……”邓结不禁有些担忧,“身子还虚着,这般舟车劳顿……”

郭嘉嗤笑一声,打趣道:“无妨无妨,等到了邺城安顿下来,你去多陪陪她便是。”

“那是自然!”邓结用力点头,随即又想到荀彧,“那文若先生他们也会去么?”

郭嘉收敛了些笑意,垂下眼眸,轻轻摇头:“文若身为尚书令,需留守许都,执掌中枢,维系朝廷。”

他不想多谈其中的微妙,将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邓结:“看看这个。”

“这是何物?”邓结疑惑地展开,赫然是一份商坊地契。

郭嘉嘿嘿一笑,“还记得我们在邺城时,你去的那间香坊么?许都这间总归是离得远了些,怕你没了自己的小钱袋,这便给你盘下了。”

邓结又惊又喜,看着上头已然将名也改成了“静女坊”,不禁有些动容,“多少钱盘的,我还你!”

“浑说什么还不还的!”郭嘉展臂搂过,在她额上响亮地亲了一口,朗声大笑:“你我何必分彼此?”

邓结被他逗得两颊绯红,许久不曾有这般甜蜜悸动,收起契书,反手拉住他:“好,那今天我做东,请夫君去食坊酒肆寻些美味!”

一个月后的邺城,秋意渐浓。

他们的车马终于驶入城内。

时隔七年,再来此地,繁华依旧。

车马粼粼,人声喧嚣,邓结隔着车窗瞧着外头,不禁有些心生感慨。

特别是当马车经过袁府大门口,那金碧辉煌的门楣上,过去的牌匾已然换成了“司空府”。

当马车驶入新的郭宅小院,邓结同郭嘉下车,阿香从后头的车上跳下,兴奋地进门张望:“哇!比在许都的家要大哎!”

槐娘紧随其后,阿榆来不及瞧,忙碌着搬行李。

邓结看着更为宽阔的前院,住惯了小院的她,反倒显得有些局促了,小声嘀咕:“这……会不会太铺张了。”

郭嘉嗤笑一声,“何必如此节俭?昔日你住庐江也不见这般畏缩,到底是让你吃惯苦了。”

邓结嗔他一眼,“才不是!”

说着,又瞧见竟多了间厢房。

“这是……”

郭嘉轻咳一声,眼神飘忽着现编了个理由:“万一……万一令德兄哪天又来访,好歹有个正经地方躺着,不用再赶出门了。”

邓结眼睫微颤,不经意地瞥过自己小腹。

其实心底……两人多少还是盼望着什么罢。

她没有戳破,只是点了点头,多看了眼。

“有备无患,全凭缘分……”郭嘉知道瞒不过她,伸手勾着她的手指。

正值此时,书房那头响起槐娘的惊呼:“慢着!这是祭酒和夫人的内院,不可乱闯!”

郭嘉闻声回头,上前推着阿香进门:“无妨、无妨,尚未入住,正好都去瞧瞧!嘉私心还是很满意这后院的!”

槐娘大喜,这才跟着阿香一同进去。

踏入后院,邓结心中的不安还是很快被这熟悉的布局所取代,依旧是槐树青石、流水温汤,木槿、紫薇、秋菊绽放依旧,精巧的果实缀满枝头,比起许都院中的石榴与常棣,又多了梨子和枣子,让这小院看起来更加生机盎然。

槐树后方多了一座凉亭,亭中摆放着一张古朴的琴案,上头横着一床七弦琴。

亭子四周特意铺上了平整的青石板。

郭嘉揽着邓结腰,指着那方琴道:“往后若你兴致来了,想在在院中跳上一曲,嘉便在这亭中为夫人抚琴助兴。”

说着他又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飘荡着思绪:“清风明月,琴舞相和,岂不快哉?”

邓结被他描绘的画面逗乐,侧头看着他,“看来奉孝对自己的琴技,已有相当把握了?”

郭嘉将头一昂,“好歹是温侯‘钦点’过的琴师……!”

邓结见槐娘母女还在院中,不再揶揄他后话,只掩着嘴轻笑,“你说是就是!”

目光流转间,她发现院后深处的两棵青松,巧妙地半遮半掩着一间后罩房。

她心中一动,不由放轻了脚步,“这是……”

郭嘉收敛起笑意,引她前行:“既然在此筑家,自然……也该为他们的魂魄……为你的心意,安个正经归处。”

他推开那虚掩的房门,里头是间布置得清幽雅致的静室。

正面的灵台此时尚空,但也如许都家中一般,给列出三排横木,两侧烛台幽然亮着,静静等候着。

邓结心头一暖,轻轻靠上郭嘉的肩,呢喃了一声:“谢谢……”

参观完毕,众人回到前院,和阿榆一起整理起满地的箱匣。

邓结收拾完灵台后,便开始从一个大木箱里一匣一匣地往外端。

“这些是什么?”郭嘉好奇地凑过来。

“给谂歌的补品。”邓结给他掀开一角看。

郭嘉的目光扫过,又瞥了眼自家院中的狼藉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坏笑:“既然东西都备好了……不如我们现在就去陈长文家瞧瞧?”

邓结一愣,抬头看他:“现在?可我们还没收拾好……”

“对啊,正好别给阿榆槐娘捣乱!”郭嘉扶起她,“你看,陈长文家仆役众多,人手充足,定然早就已经清理完整。宅子这会乱糟糟的,槐娘一会还得忙我们吃食,多费时间?倒不如去他家蹭个饭!”

邓结哑然失笑,想想也不无道理,拍了拍手,拉起他的手:“也好!我们去后院再摘些新鲜果子带上!”

“哎?果子?!”郭嘉哭笑不得,“我们自己都还没尝上一口呢!这就要便宜陈长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