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 第12章 出使邺城(一)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第12章 出使邺城(一)

作者:陆玖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04:37 来源:文学城

许都进入冬季,北风凛冽,寒意刺骨。

曹操的案头摆着一份截获的密信:

袁绍正与公孙瓒在河北较劲,忌恨曹操奉天子以令他,暗中遣使联络张绣,打算与之结盟,对曹操形成牵制威胁。

“这袁本初倒是会挑时候。”

曹操愤愤道,“文若所言不差,我们得先稳住袁绍,同时孤也将再征张绣,剪除近患。”

“那么这出使邺城之事……”荀彧适时递上话头,曹操眼色扫视堂下一圈,落在神色自若的郭嘉身上。

按说外交之事,多交王必,不过这次同袁绍谈判非为屈膝求和,亦非耀武扬威,其意只在向袁绍传递一个清晰信号:

曹操已知其谋,且已做好应对。

若袁绍想专心对付公孙瓒而无后顾之忧,便莫要在南边生事端,所以几乎可以断定,此事必成。

比起这个,曹操更希望知道邺城目前的具体情况。

郭嘉曾在袁绍处短暂效力,对邺城人物、氛围乃至帐下谋士之间的微妙龃龉都颇为熟悉。

再者,想到之前袁绍使者被郭嘉夫妇的无意之举逼到狼狈受伤,曹操心中不免一顿暗爽,若这对“妙人”能亲临邺城,以其特有的“方式”给袁绍及其心腹添点堵……岂不快哉?

郭嘉似有所感,抬首迎上曹操的目光,眼底瞬间燃起跃跃欲试的光芒。

去邺城?正合他意!正好借机去瞧瞧那些“故人”,可还一如当年般有趣。

他主动站出,长揖道:“明公,此事交由嘉来如何?”

二人心照不宣,曹操也无需多交代什么,一个眼神便相互了然。

堂下众文武虽略有骚动,但在郭嘉主动请缨与曹操默许的氛围中,终是目送郭嘉领命而去。

便是因此,邓结也跟着郭嘉来到邺城。

邺城的繁华,远非初营的许都可比。

巍峨高耸的城门楼,迎风招展的旌旗,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身着锦绣、步履从容的行人……无不彰显着这座魏郡治所、河北第一雄城的气派。

饶是见过富贵的邓结,初初来到这般地界,也不免有些兴奋。

然而,这份繁华的“礼遇”并未降临在他们这“曹操特使”的头上。

负责接待的官员一脸公事公办的冷淡,将他二人引至城东临近喧嚣市集的简陋驿馆内。

馆舍低矮,墙壁单薄,寒风都能透过缝隙,隐隐发出呜咽之音。

屋内的陈设比他们家中更为轻简,粗糙的卧榻和案几胡乱靠墙置放,连个像样的书架都没有,与窗外所见的高层袁府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这无疑是袁绍刻意为之的下马威——既是对曹操的轻蔑,也是对郭嘉的羞辱。

那引路的官员皮笑肉不笑:“特使、夫人,邺城地方简陋,比不得许都天子气,望海涵。主公政务繁忙,召见之事,且待专人来引。”

说完便匆匆离去,临了还不忘一个嫌弃的眼神。

邓结气鼓鼓地目送他离开,转眼却见丈夫兴致勃勃地打量着窗外熙攘的街市景象。

人声、笑声、叫卖声,混杂着各种食物的香味味扑面而来。

“奉孝?”邓结见他开心,也去了几分不满,抚上他手臂看向外面。

“你瞧,此地烟火气足,市声可闻,比官驿有趣。”

邓结听他这么一说,心中的那点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毕竟常年混迹市井,这番景象确实于她更为自在。

二人换上常服,在馆内休整等待。

然而,驿馆送来的膳食却相当寡淡粗糙,即便二人经历过草庐的清苦生活,面对眼前这刻意刁难都有些难以下咽。

郭嘉只尝了一口,冷笑一声,便放下箸,“看来袁公是想让我们自行去尝邺城风味。”

说罢便拉着邓结如鱼入水般,出门融入这邺城热闹的市集中。

郭嘉告诉她,这片多是食肆酒肆,比起六年前又繁荣了不少。

拉着她又是尝酸酪,又是吃胡饼,又是饮梅浆的,好不惬意。

邓结跟着他虽然新奇,却又有些不安,“奉孝,我们这样……算不算不务正业?”

郭嘉笑她怎比自己还上心,放下酒盏,轻轻一拍手,“行,既然你担心,那我们便去‘务下正业’罢!”

走出食肆,郭嘉还同她介绍道:“别看邺城商贸繁荣,这背后主管的可是那南阳许子远。

他自恃手握中山甄家的经营权,调动冀州商队四处安插眼线,自己又从中捞取不少油水。”

邓结疑惑,“这事你都知道,那袁公怎的不管么?”

郭嘉冷哼一声,“他可是袁绍心腹,袁府的金银全靠他做账流进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他自取些又有何妨……

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袁绍也今非昔比,谁知道情谊还是否如当年一般呢?”

说着不由得勾起了嘴角。

二人谈话间来到城西的粮库。

远远便能望见囤积如山的粮垛,但守卫并不算森严,搬运的民夫神色麻木,几个小吏在荫凉处闲谈。

郭嘉指着粮仓低声道:“看这气象,粮草倒是充足。

邺城粮秣,素来是逢元图掌管,此人也是南阳人,细务精明,但心胸……哼,看这些吏员懒散,怕是逢元图近来心思也不全在粮上了。”

接着,郭嘉又带她“路过”城北的军械库。

这里守卫明显森严许多,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桐油的味道,隐约能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锻造声。

郭嘉目光扫过进出运送的车辆和守卫的甲胄,轻声道:“军械重地,现下该还是田元皓在管。

此人刚直严苛,眼里揉不得沙子。听这动静,也是做足了准备。”

他又指了指后头的甲士队列,“那沮授可是大才,原本是韩文节别驾,劝他拒袁,可惜韩文节自己不把握机会,将冀州拱手送人。

袁绍入主邺城后,忌惮他军中威望,表为监军,看那甲士的特制盔甲,皆是沮授心腹。”

最后,他们转向城南,远远经过一处高墙深院,阴森之气隔街可感。

郭嘉脚步未停,只淡淡道:“那便是邺狱。

此乃审正南这等酷吏的天下。这人手段狠辣,睚眦必报。此狱阴气比当年更甚,看来这位‘刀笔吏’依旧威风不减。”

邓结听得仔细,忍不住问道:“你所说的这些人……除了南阳人,就是冀州本土官员?那你颍川士子呢?”

她已经察觉到了派系分野。

郭嘉又惊又喜,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说怿很敏锐嘛。

辛氏兄弟,原是筹划军吏选拔;郭公则么……呵,精于内帷,常伴几位公子左右。

至于友若,原擅外交纵横,只是助袁绍谋取冀州后便被束之高阁……”

他顿了顿,语气略带玩味,“如今时过境迁,我同文若走后,却不知又当如何。此番前来,正可好好瞧瞧。”

一日过去,郭嘉见袁绍仍无动静,便又带邓结去另一头的集市闲逛。

这里看起来比许都的集市更为活络。

相较驿馆附近的食肆酒肆专营,这头的肆坊类别更多,那叫一个人流如织,肆坊林立。

空气中交织弥漫着烤饼的焦香、脂粉的甜腻,甚至各种药材的清苦。

路过一家颇为气派的香坊,邓结被里面传出的馥郁香气所吸引。

“奉孝,这香气……”她顿住了脚步,拉着郭嘉的袖子,望向香坊里头。

郭嘉会意一笑,“既然好奇,进去瞧瞧便是,横竖现在没有公务。”

两人步入香坊,店内陈设雅致,各式香料分门别类置于小巧精致的瓷瓶或锦盒中,琳琅满目。

邓结欣喜地在侍女的指引下,辨别着各种不同配料的香粉。

郭嘉对香粉兴趣不大,目光却被香坊内里隔出的一处雅致区域勾走。

那里坐着几位妆容精致的女子,正由技艺娴熟的妆娘为她们敷粉施朱,描眉点唇。

桌案上摆满了各色胭脂水粉、眉黛花钿,一派旖旎风光。

他心思微动,看向正在辨识新香料的妻子。

自从两年前在邓氏宗族的那场素净婚礼过后,他再未见过她精心打扮的模样。

知道她平时义诊不方便,再者……

她那手执针稳,握笔勾画却是潦草了些,昔年在邓家也是有专门的婢女伺候着上妆,若换她自己,那两撇眉目怕是要跑偏了。

此刻看着那些妆娘巧手下的女子容光焕发,再想到妻子清丽却常显素净的面容,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说怿,”郭嘉凑近正在闻香的邓结,低声提议道,“瞧那边,此间似乎也擅画妆。

难得出来一趟,又到了这繁华地界,不如……你也画一个?”

邓结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颊微热:“胡闹!我们是出来做甚的?这……这成何体统?”

嘴上虽嗔怪,眼神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向往。哪个女子不爱美?何况是在这异乡的繁华之地。

“有何不可?”郭嘉继续怂恿,“反正今天也被晾在一边。

再说,万一是要进袁府,你更得精致打扮一番,方不失了分寸不是?

更何况……嘉许久未见你盛装模样了。”

对邓结来说,这最后一句话才是真正击中心头的柔软,“那……好罢。”

终是红着脸,小声答应下来。

妆娘手艺精湛,敷粉匀面,勾勒黛眉,晕染胭脂,点染朱唇……

郭嘉就坐在一旁,目光紧随着妆娘的动作,看得无比专注。

曾经他也这般坐她对面,看着邓家的婢子给她上妆。

那婢子当时便调侃“不如先生趁此机会多学学,将来好自己给姑娘画”,当时只道是揶揄,这会他是真想学。

约莫半个时辰,妆成。

镜中的女子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盈盈,唇若点朱,肤若凝脂。

虽非浓妆艳抹,却恰到好处地凸显了邓结的清丽温婉,更添几分明艳。

“夫人当真天生丽质。”妆娘不免恭维一句,夸得郭嘉心花怒放,迎前谢她。

带着焕然一新的心情走出香坊,郭嘉胸中热情仿佛被开了闸,兴致更高了。

他拉着邓结穿梭于喧闹的市集中,目光在各种女子饰物的摊位上流连。

“说怿,你看这支素银镶青玉的步摇,样式雅致,衬你今日的妆容……”

“这对点翠蝴蝶耳珰,精巧可爱,与你甚配……”

“这串玛瑙珠链,色泽温润……”

他一路走一路买,出手颇为阔绰,不一会儿,邓结手中就多了一个小巧的锦袋,里面沉甸甸地装着他挑选的钗环首饰。

邓结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哭笑不得,扯了扯他的袖子,低声嗔道:“奉孝!我们这趟是来做什么的?你倒好,真当是来游玩采买不成?”

她虽心中欢喜,却也觉得未免铺张。

“游玩采买只是兴头所至,正事嘉也一件未落。”

郭嘉见她不安,靠近她耳边低语,“此地大张旗鼓地贩卖匈奴毛皮、乌桓弯刀,胡商云集,足见袁绍同这些异族交好。

再看那马市,明面上叫卖匈奴马,那暗巷里牵出的可是幽州战马……这也是许子远的手笔,竟能从公孙瓒眼皮子底下走私来,确有手段。

还有那街头巷尾的铁匠铺,关起门来生意也不做,却在里头叮叮当当地响,若非为大战备械,何至于此?

依嘉看,明年开春,怕就要兴兵大战了,竟还有空想着许都的事……哼。”

邓结眼睛不禁亮了几分,随即释然,“果然……这些事物,我却看不到。奉孝向来不曾闲过,倒是我多虑了。”

她心里虽佩服,却也有一丝小小的失落,“看来只有我,是真在‘玩’了。”

郭嘉捏了捏她的手,直起身子来,“本就不需你费神这些。走吧,前面似乎更热闹些。”

他拉着邓结向前,仿佛真的只是继续游玩。

没走几步,前方一个被众人围住的摊位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摊主是个口沫横飞的中年汉子,正高举着一包药材大声吆喝:

“瞧一瞧,看一看咯!袁公府里流出的养生方子!延年益寿,固本培元!只需按方抓药,每日煎服,保管您身强体健,百病不侵!走过路过莫错过啊!”

邓结身为医者,对“秘方”之类本就敏感,闻言拉着郭嘉挤过去看。

只见摊主面前摆着几包配好的药材,旁边还放着抄录好的“方子”。

她趁着摊主忙着生意,拿起一片简牍细看,眉头渐渐蹙起。

上头罗列着几味金贵药材,但配伍极其杂乱,君臣佐使毫无章法,甚至有几味药性相冲。

再看摊位上拆开展示的药材样品,色泽暗淡,质地轻飘,随手拾了几样观闻,与方子上写的名目相去甚远。

“这位夫人,你也来一方试试么?似夫人这般花容月貌,常饮此方 ,可葆青春!”

那摊主发现了邓结的动作,见她对药方感兴趣,满脸堆笑地迎她。

邓结抬头一凛,没过思考便脱口而出:“什么‘葆青春’,这分明是害人的伪方劣药!

你这方子配伍杂乱,药性相冲,根本无效。

这些药材也是以次充好,药效大减,还掺了假药,胡乱匹配可会伤身的,你怎能如此售卖?”

那摊主听完大怒,不顾周边哗然的民众声音,大吼道:“哪来的泼妇,胆敢污蔑袁公府上秘方?

休要胡言乱语!我家子侄在府内当差,岂能有假?”

这话让围观群众里有几人点头,相互说着“确有此事”。

那摊主见没人再质疑,更近一步:“这药方是他们亲手摘抄出来的,做不得假!我家祖传三代在此贩药,也不会害大家!”

说着就要推搡她出人群:“你不懂药理,不买、赶紧滚开!”

邓结一口怒气上涌,正想据理力争,被郭嘉揽肩护住。

郭嘉上前将邓结挡在身后,满脸堆笑,“兄台息怒,拙荆不懂医理,自己胡乱看了些医书就瞎卖弄,扰了兄台买卖,莫怪、莫怪!”

说着拱手施礼,“在下乃荆州来的行商,蔽姓‘蒯’……”

他特意拖长了音调,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摊上的药方和样品,煞有其事地翻看掂量。

“哦?荆州来的贵客?”摊主见来人衣着光鲜,气度不凡,又是“蒯”姓,心忖那也无怪这艳丽夫人直言不讳,贵人家的脾气是这般的,不免稍敛了火气,上下打量了番,“可有何指教?”

郭嘉故作沉吟,拍了拍药包,“兄台这方子看着确实有些门道,只是这品相嘛……”

他靠近两分,压着声音道,“我蒯家的东西,都是要孝敬刘荆州的,若是采买这般的……”

他笑着摇摇头,“在下在荆州也是做药材生意的,这种放民间还行,于我上贡,怕是不行。”

那摊主一听是“孝敬刘荆州”的,不免亮起了眼睛,“蒯先生识货!这方子确实无假,药材么……似君所言,若给刘荆州确实品相低了些。

先生若是有心,我带先生回家挑出金贵的来!”

郭嘉摆摆手,笑道:“不急。这样,刘荆州那份的你也给我备份样品,这种民间的……我也要一份,毕竟回去生意还是要做的嘛。

这方子,劳驾也誊一份,再给列个详细的凭据,写明药材品相等级和成交价格,还有……这方子的出处?

我一会回去同族兄商量好,明天再来定份量如何?”

那摊主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答应,按郭嘉的要求仔细写了凭据,还特意强调了是“袁公府养生秘方配药”,喜滋滋地目送二人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