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光和七年,洛阳。
法场上,万头攒动。
「听说了吗?这次的罪犯是由于意图谋反而被治罪的。」
「可不是吗?想不到咱们所信奉的大贤良师,居然意图祸乱朝纲。你说,咱们会不会受到牵连啊?」
「唉!咱们只不过是请求大师为咱们治病,怎么就成为反贼了呢?」
「就是,若说要里应外合,咱们对大师而言只不过是过客罢了,怎么可能有机会接触此等重责大任呢?」
「说的是啊!」其他人纷纷附和。
底下聊得起劲,行刑台上却万籁俱寂。
上面唯有一个受刑者,就是即将被处以车裂之刑的太平教教主张角之首席弟子,马元义。
此刻的他,脸上波澜不惊,一点都没有将死之人的恐惧感。
不久,一群官兵领着一名廷尉出现,大抵是时辰已到。
而那廷尉也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意思,一站到审讯台上就立刻下令:「行刑!」
听到这句话,马元义只是露出一个惨澹的笑容。
然后,慷慨就义。
而法场外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位书生打扮的青衣公子,正借着人群的掩护,静静的观察起行刑台上的动静。
他就这样一言不发的站着,对周身的议论声充耳不闻,整个人散发出既属于围观群众、但又不似于围观群众的氛围。
直到行刑结束,那青衣公子终于回过身子,在人潮尚未散开前迅速离去,没隔多久就隐没于市集中。
洛阳另一侧的茶馆内,一个戴着斗笠纱帽的蒙面人,正静静的坐在二楼某个不起眼、但又可将整间茶馆尽收眼底的位子,从容不迫的喝着茶。
然后,像是感觉到什么一般,他手上的动作停住了。
「少主,马元义已伏法。」
只见本应是无人之处,却冒出了一句分不清年龄与性别的声音。
「知道了。」那蒙面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
然后,继续喝茶。
仿佛刚刚的对话只是一场幻觉。
不久,之前出现在法场上的青衣公子走进茶馆内。
似是心有灵犀,那青衣公子一进门马上就锁定了蒙面人的位置,并信步朝他走去。
而蒙面人不闪不避。
接着,那青衣公子就来到了蒙面人的桌子前。
「去过法场了吧。」那蒙面人用的是肯定句。
「你倒是舍得,」青衣公子微沉着脸,「再怎么说毕竟是同门,就这样将你的大师兄出卖,你都不会良心不安吗?」
「你在说什么呢,」哪知面纱后却传来一阵轻笑,「我的同门究竟是谁,你明明很清楚的。」
至于其他面容,皆只是为了方便行事所做的权宜之计罢了。
是的,从唐周这名字,到张角智囊这称号,都只不过是便于卧底才存在的身份。
而过了今日之后,不管是哪种身份,都将不复存在。
青衣公子看着眼前的告密者暗暗咂舌。
谁能想到,将今日的洛阳搅得鸡飞狗跳的元凶,居然只是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孩子。
若不是亲眼所见,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位传闻中仅在短短两年内,就从普通教众一跃成为张角智囊的人物,居然就是眼前这名身高还不到他胸口的小鬼。
明明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继续为张角出谋划策,难保不出几日就能成功将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一举覆灭。而身为最大功臣的他,或许哪天就直接被张角点名为下任教主也未可知。
但他却偏偏在起义前夕倒打一耙,直接把太平教推上了风口浪尖。
青衣公子无法理解这孩子这么做的理由。
「坏人就该受到惩罚,」像是看穿他心中所想,蒙面人突然用非常天真无邪的语气开口,「你说是吧,文若哥哥?」
青衣公子——也就是荀彧——立刻感觉背脊一股恶寒。
要知道,只要蒙面人开始装乖,就一定又有人要倒楣了。
「…你又在打什么歪主意?」荀彧微微皱眉。
「什么也没有喔。」蒙面人笑了出来,「我只是,有感而发。」
荀彧对这句话抱持着怀疑的态度。
但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蒙面人看他不说话,也没打算开口,只是继续气定神闲的喝着茶。
看着他这种旁若无人的态度,荀彧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顷刻间,茶盏已尽。
蒙面人终于站起身:「我该走了。荀公子,您自便吧!恕不奉陪了。」
就在两人擦肩而过的那刻,蓦地传来了荀彧的一声叹:「要是哪天,你与袁家二公子成为敌对关系,你是否也会如同今日一般毫不犹豫的将那孩子舍弃呢?」
但蒙面人置若罔闻。
不太确定东汉末年到底有没有茶馆了…查过数据后只说最早的茶馆出现在两晋时期。不过我想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混乱的年代,或许很多早已出现的文物习俗皆被战火所掩盖。所以最后还是决定采用茶馆一词,毕竟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进出酒楼感觉好像不是那么的恰当…(妳也知道喔
另外关于「唐周」的装扮,我是考虑到他毕竟并不完全信任荀彧,自然不可能将真面目展现在荀彧面前。况且他本就生得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即便扮成女孩子也毫无违和感,所以就让他以这种感觉有些奇装异服的扮相出场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 苍天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