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69章 陆议来迎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69章 陆议来迎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车马辚辚,行至港浦之畔,但见泽薮广袤,水天相接,波光粼粼,帆影憧憧,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铺展于前。

行人络绎不绝,或乘舟或骑马,皆因地势而宜。

观此情景,显见舟楫之便,远胜于车马之劳。

戴员见状,乃转身向曹丕笑道:“公子,眼前水路便捷,远胜车马颠簸之苦,不知公子意下如何,愿否舍车登舟,以水路悠然前行?”

缘于路途熟稔之故,戴员不复以使者呼曹丕,而径以公子称之。

曹丕闻言,举目四望,但见波光粼粼,帆影点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未曾有过的探险之意,笑道:“吾未尝乘舟,愿一试之。”

“坐船过具区,顺娄江而下,直至吴县,想来亦是别有一番风味。”

吴郡之郡治设于吴县,统辖吴、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钱唐、富春、阳羡、无锡、娄县、永安、临水等十五邑,并辖海昌屯田都尉之地。

自具区往东,乘船很快就能直抵吴县。

戴员闻曹丕应允,心中甚喜,即刻命人备舟。

不一时,一艘乌篷小船已至岸边,侍从们扶曹丕上船,安坐舱中。

曹丕环顾四周,但见舱内布置简洁雅致,窗外水天一色,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舟子摇橹,小船缓缓离岸,驶入茫茫水泽之中。

曹丕初乘船舫,只觉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另一番天地,不禁赞叹道:“此行真乃妙极!水波荡漾,风送清凉,比之车马劳顿,实乃天壤之别。”

“吾辈生于北地,未曾领略江南水乡之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郭婉立于船尾,听曹丕之言,心中暗忖:

曹丕初乘船舫,新奇之感使然。

若长途涉海,北地之人恐难适应,难免有晕浪之苦。

具区虽为江东巨浸湖泊,但吴郡近在咫尺,是以不必久乘舟楫。

此行应无大碍,只盼他们此行能一路顺风,平安抵达吴县。

小船在碧波荡漾中缓缓前行,一路向东,直趋吴县而去。

戴员见曹丕面带好奇之色,遂欣然为引,因地理之便,笑语向曹丕曰:“公子可知,此地倚江傍水,航运之利,自古已然。”

“闻昔商末,吴泰伯曾凿泰伯渎,以兴水利;”

“三家分晋之前,复有胥溪、胥浦、蠡渎诸水道,相继修茸,江东水运因此而愈便。”

“及至吴王夫差之时,水运已贯通钱唐与大江,具区西向亦连大江,或云有中江水道,皆古人智慧之彰显。”

曹丕闻言,抚掌大笑曰:“古人之言,诚不虚矣!吾闻江东塘堰之盛,今日得见,果非虚名。浮玉之山,北眺具区,烟波浩渺,渺无边际,真乃人间之绝境也。”

戴员笑而应曰:“公子所言甚是。秦汉之际,江南运河已初具规模,至此江东水运更是如虎添翼。今日我等泛舟其上,领略江东水乡之美,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言罢,戴员双手扶于船舷,遥指远方之洲渚。

其洲三面环水,名曰“褚”。

“此褚名鼋头渚,因巨石突兀湖中,状若神龟昂首而得名。”

又言及东汉熹平二年,岁次癸丑,余杭县令陈浑,勤政恤民,于县南开凿上下二湖,名曰南湖。

此二湖蓄积苕溪之水,灌溉良田无数,惠及百姓,实乃塘堰之滥觞。

至大唐盛世,时人复加修葺,使之更趋完善,灌溉之利,愈胜往昔。

曹丕与蒋干闻之,皆赞曰:“诚然有趣!”

谈笑之间,仅半日之暇,众人已至吴县之境。

戴员谓曹丕等曰:“届时,吾将遣人将诸位车马安置于馆舍,诸君勿忧。”

于吴县之外,黄昏之时,城门巍峨,已有官吏恭候多时,乃讨虏将军孙权麾下幕府令史,陆议。

其人衣冠楚楚,神情肃穆,立于城门之侧,静候许都使节之至。

须臾,遥见船只迤逦,水波粼粼,知是曹丕一行将至。

陆议遂整衣敛容,迈步向前,以迎贵宾。

及至船前,陆议躬身行礼,言辞恳切:“下吏陆议,奉讨虏之命,特于此恭候天使大驾。一路舟车劳顿,望诸位使者勿辞辛劳,下榻我吴地馆舍,稍事休憩。”

于船内闻陆议之言,曹丕轻掀船帘,缓缓步下,身形挺拔,气宇轩昂。

至陆议面前,曹丕微微欠身,回礼言道:“有劳陆令史远迎,丕感激不尽。”

陆议见状,连忙躬身回礼,言辞谦逊:“贵使客气,下吏奉讨虏将军之命,自当竭诚以待,岂敢言劳?”

言罢,两个年轻人相视而立,曹丕目光如炬,细细审视着陆议。

但见陆议年纪虽轻,却举止得体,不卑不亢,言辞之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低调,曹丕心中不禁暗暗称赞。

吴郡陆氏子弟,气质确实不赖。

曹丕微微一笑,道:“陆令史年纪轻轻,便已入仕幕府,足见才学非凡。丕初至吴地,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还望陆令史多加指点。”

令史,是孙权幕府里的低等官吏,但白身的曹丕并没有轻视年轻位卑的陆议。

陆议闻言,连忙谦逊道:“贵使言重了,下吏才疏学浅,岂敢妄言指点。”

“不过,若贵使有何疑问,下吏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人一番交谈,气氛渐趋融洽。

郭婉闻令史自陈名“议”,心中微动,遂悄然抬眸,斜睨其人。

“陆议?”

她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不露声色。

岂非日后名震江东,身居大都督之位的陆逊陆伯言乎?

孙权尚未赐名“逊”,因而听陆议自称名“议”。

于是,她复又低眉垂眼,佯装无事。

而陆议,则全然未觉,依旧尽心尽责,引领曹丕一行,步入馆舍之内。

于不同之时期,因利益纷争、时局变幻之影响,各国遣使的目的亦各异。

或为谈判,以解决争端、达成和约;

或为日常之朝聘往来,以通好、贡献、吊丧、通商;

于危急之际,亦可向盟友告急,以求救援。

依周礼,使臣出使,可归之于宾礼之范畴,即所谓“以宾礼亲邦国”。

宾礼之中,除诸侯朝见天子外,亦涵盖诸侯国间交往之礼节,诸如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礼仪之制。

诸侯朝见天子时,必携玉帛、兽皮、珍珠及本地之珍稀特产等“礼物”,以献于天子,故又称“朝贡”。

天子受礼后,亦以玉帛、珠宝等物“回赐”诸侯,以示礼尚往来。

不过如今,汉末之世,礼崩乐坏,局势纷扰,各国关系的性质亦难定。

日后吴国曾向曹魏乞降,遣使奉献,此等出使,可称之为“朝”,实乃“不平等之联合”。

而吴国与盟国蜀国之间,外交往来频繁,可称之为“聘”。

此乃国与国间遣使互访之礼,如孙权称帝之时,诸葛亮力排众议,主张“应权通变,弘思远益”,承认孙权的地位,遂遣卫尉陈震出使吴国,与之盟誓。

此等交往,乃平等之联盟,共谋天下之大计。

不过,时下曹操尚未加冕魏王之尊,仅以司空之职衔出使吴郡。

故孙权亦仅遣本土望族的年轻才俊,幕府令史陆议,以迎迓曹丕一行。

至馆舍之前,陆议复躬身施礼,言辞温文尔雅:“此乃吾吴地为贵使精心筹备的休憩之所,虽无许都之繁华盛景,却也别有洞天,清幽雅致,望使者能心生欢喜,宾至如归。”

尽管陆议仅居令史卑位,但其态度谦卑恭谨,曹丕见状,并未恃尊凌卑,反以礼相待,未加以为难。

是时,天色已渐暗淡,晚霞如织,映照得馆舍前一片金黄。

曹丕举目四望,见夜色渐浓,遂向陆议笑道:“今日天色已晚,贸然前去拜见吴侯,恐有不便。”

晚上去见孙权,显然不太合适。

陆议闻言,亦微笑回应:“贵使所言极是,此刻前去,确非所宜。不如贵使先在此馆舍安歇,待明日清晨,议再来迎接,共赴讨虏之府。”

曹丕点头称善,又道:“如此甚好。只是我等初来乍到,对吴地风土人情尚不熟悉,若有诸多不便之处,还望陆令史多多包涵。”

陆议连忙躬身行礼,言辞恳切:“贵使客气了。下吏既受讨虏之命,自当尽心竭力,为贵使等安排好一切。”

“贵使在吴县驻留期间,若有任何所需,但请告知,下吏定当竭力筹措,不敢有丝毫懈怠。”

陆议稍顿,复补充道:“在贵使居吴县之日,下吏亦将宿于馆舍,以备贵使等随时召唤。”

曹丕微微颔首,以示赞许。

言讫,陆议复向侍立一旁的随从们训诫:“尔等须尽心竭力,侍奉贵使等,勿有丝毫懈怠。”

随从们闻令,皆躬身行礼,齐声应命。

曹丕见状,心中甚是满意,遂与陆议拱手道别,步入馆舍之内。

而陆议则留于馆舍之外,凝望曹丕等人身影渐渐消失于门扉之后,方转身步入另一间清幽屋舍,也安顿下来。

是夜,皓月当空,馆舍内灯火荧荧。

曹丕、蒋干、郭婉和陆议,各怀心思入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