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51章 可种冬麦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51章 可种冬麦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4:48 来源:文学城

郭婉亟需一处宫外的栖身之所。

虽说,可以厚颜寄居于郭嘉的府邸,但终究有诸多不便。

昔于掖庭之中,小心筹措,方得维持女史之身份。

而今既已确得郭嘉的庇护,于掖庭之职,郭婉亦不复昔日的热衷。

盖因掖庭之内,风起云涌,险恶重重,远不及依附郭嘉以度日。

若能早日向曹操示诚,则更为上策。

且可顺道搜求一些曹操看不上的边角料,初步构筑自己的小班底。

枣祗所赐之居,恰似郭婉梦寐间忽得温衾之赠,实为及时之雨。

可以算是在郭婉瞌睡之时送来枕头。

说它是宅子,实未尽其妙,亲临其境,郭婉知道应该叫这处宅院“重屋”才对。

殷人尚重屋,其制宏敞,堂广七寻,高崇三尺,四阿飞檐,重层叠构。

古之遗风,今犹可鉴。此重屋非但承古之韵,更添时代之新,双层楼阁,下为市井繁华之商铺,上为幽居雅舍或仓储之所,两者相宜,各得其所。

郭婉在二楼转了半圈,满目皆喜。

从窗外看去,尤叹其背靠一片不大的沃野,荒草丛生。

仆从恭立,郭婉这时注意到引她上楼之人。

据说此人是多年侍奉重屋的忠仆,枣祗特将其身契并赠,以作郭婉妆奁之添。

“汝唤何名?”

郭婉目光微凝,打量着眼前垂眸的中年人,见其面容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暗忖此人必非凡品,似有武艺傍身。

娄圭躬身一礼,声如洪钟:“回禀主人,下仆名唤娄圭,字子伯,祖籍荆州南阳,任由主人差遣。”

郭婉闻言,轻抚袖边,继续问道:“闻汝往昔有段波折,愿闻其详。”

娄圭神色一黯,却又迅速恢复坚毅:“昔日年少轻狂,不慎藏匿亡命之徒,触犯王法,幸得东阿令枣公宽宏大量,非但未加严惩,反收为府中效力,以赎前愆。自此,娄某便誓死追随枣公,以报知遇之恩。”

因为娄圭早年犯了藏匿亡命之徒的罪,被当时还是东阿令的枣祗逮捕,看他有些功夫在身,就免除一死,将其收入府中,做了家奴。

如今枣祗就顺势将娄圭一并伴随重屋送给了郭婉。

郭婉颔首,心中暗自赞许枣祗识人之明,又笑道:“今枣公以重屋相赠,并赐汝伴吾左右,实乃吾之幸也。”

娄圭连称不敢。

“此屋虽新得,然需明细家底,方可安心。”

郭婉边行边言,目光扫过屋内一件件器物,皆显古朴雅致,不失为居家良伴。

娄圭与周不疑紧随其后,尤其是娄圭一一指点解说,或言器物来源,或道其用途,三人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二楼之上,书籍满架,皆是枣公昔日珍藏,或可助主人增益学识。”

“主人请看,此仓廪之中,粮食充盈,足以应不时之需。”娄圭指着仓库言道。

郭婉于娄圭、周不疑之伴侧,细览重屋之藏。

三人转了又转,但见陈设雅致,笔墨珠钗之外,忽见一小包谷物静置于案,郭婉心生疑惑,遂问娄圭曰:“此乃何物?莫非粮食之种耶?”

娄圭躬身答道:“主人明鉴,此乃粟种也。枣公深谋远虑,恐主人居家之余,亦需自给自足,故特留此以为备。”

郭婉闻言,心中暖意融融,笑道:“枣公真乃慷慨之人,连粮种亦不忘赠予,实乃吾之福也。”

枣衹送她一个重屋、一个仆从不止,还给她一小块田地和粮种。

颇有知道她会自力更生之意。

言罢,郭婉移步至窗前,轻启朱扉,向外眺望。但见一片荒芜之地,田畴未垦,杂草丛生,不禁心生感慨。

“子伯,”郭婉轻唤仆从之字,转身凝视其面,问道,“观此广袤之荒田,此刻播种粟种,尚能冀望秋收之期乎?”

如今已经是冬十月。

娄圭闻言,目光掠过窗外萧瑟之景,苦笑而摇首:“主人所期极好,然此刻已入深冬,万物凋零,非播种之时也。粟种需春暖而萌,今则寒气逼人,恐难有生机。”

郭婉闻言,秀眉紧蹙,忧虑之色溢于言表:“难道吾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大片田地,任其荒芜,无所作为乎?常言道,无农不稳,国之本在农,家之基亦在田,长此以往,实非吉兆。”

言及此处,郭婉心中暗自盘算,掖庭暴室女史之职,虽有俸粮,可供度日,但若遇变故,恐难以为继。

昔日四处奔波之资,皆取自袁熙府上,权宜之计耳,非长久之策。

从袁熙房中顺手牵羊的钱粮要用光了。

周不疑见状,心中亦是无奈,遂上前宽慰道:“阿姊勿忧,此亦时运不济,非人力所能强求。吾虽不才,然师父所赐之资,尚能度日。若阿姊有需,但言无妨,郭府之门,随时为阿姊敞开。”

然而,郭婉并未因娄圭与周不疑之言而稍减其志,反以坚定之姿,向二人提醒说道:“诸位莫忘,尚有冬麦可植!”

“九、十月播种,翌年四、五月即可收获,此乃天时之利也。”

郭婉虽不谙农事细微,然于神皇案牍之间,偶得此知识,故能言之凿凿。

然其言甫出,娄圭立于其右,却摇头苦笑,直言不讳:“今年天象不吉,雨水稀缺,恐为旱年之兆。冬麦虽可种,然此等年景,恐难逃夭折之运。”

许都之地,虽未遭大旱肆虐,然雨水不丰,亦是实情。

郭婉闻言,神色未改,反更添几分坚毅,态度坚决地说道:“难以存活,非不能存活。吾等岂能坐以待毙,望天垂怜?当思引水灌溉之策,以解田地之渴。”

周不疑闻郭婉此言,误以为其不知许都地理之艰,遂以温和之态,提醒之:“阿姊有所不知,许都之地,多山峦起伏,能引河水灌溉之田,实属凤毛麟角。”

“尤是我等所处西南,地势更为不利。加之今岁雨水稀缺,河水水位低落,水渠多已干涸,引水灌溉,实为难事。”

郭婉闻言,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此言差矣。河水虽低,人力可引。吾等当集思广益,设法将潩河水引至岸上,以解田地之困。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吾等引水灌田,岂不可为?”

“引潩水上岸?”

郭婉忆及许都西南之北,潩水潺潺,曹操曾于此河畔筑饮马台,以彰其志。

周不疑闻言,眸中闪过一抹亮色,其学识渊博,即刻洞悉关键,问道:“阿姊所言引水之法,莫非是借鉴毕岚所创之提水翻车乎?”

毕岚,是汉灵帝时著名的宦官,十常侍之一,在宫中担任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

毕岚巧思横溢,所创奇物甚多。

诸如铜人四尊,钟鸣四响,更有天禄、□□之奇,皆能引水入宫,自宫外涓涓而来,宫内潺潺而流,此等技术,实乃匠心独运,虽初为帝王赏玩之物,然其智慧之光,终惠及苍生。

其翻车之作,虽非专为黎民而设,然其妙用无穷,后世传承,广施甘霖于田野之间,实乃无心插柳柳成荫之美谈。

昔时京城南北郊道,洒水以洁,皆赖人力肩挑,劳苦不堪。

毕岚所创翻车出,则河水可自动引至,人力物力,皆得节省,亦可谓为民谋福之一端矣。

时值东汉末年,天下纷扰,翻车虽在,但还未得广用于农耕之业。

曹魏之时,才运用到农耕中去。

郭婉微微一笑,见窗畔盆景雅致,遂以石为堤,叶为禾,轻手构筑间,一副小型水利图景跃然眼前。

田地错落,河流蜿蜒,农舍隐现,山坡梯田,皆在这方寸之间得以精妙展现。

她见窗旁有盆景,就简单在盆景当中用石子和枝叶比量翻车的模具。

二人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这匠心独运之盆景吸引,郭婉遂款步至前,缓缓言道:“正是毕岚所遗之翻车也。然,吾尚知有筒车之妙,可辅翻车之不足。”

她继续解释道:“翻车者,借人力踏动,汲河水以灌田畴,惠及近岸之地。而筒车,则更进一筹,能借水力旋转,将清流提升至高处水渠,灌溉至山坡梯田之上,广施甘露于更远处之田亩。”

他们迄今所识,唯十常侍毕岚之原始翻车耳,至于马钧改良之器与后世新创之筒车,未得亲见,亦属常理之中。

“今岁大旱,旧式翻车难济时艰,潩水虽近,却难润远田。然筒车之设,或可解此燃眉之急。”周不疑接语,眼中闪烁着对解决之道的好奇与期待。

郭婉心念一动,暗自思量:“待时机成熟,必寻良匠,依吾心中所想之筒车形制,造而试之。届时,潩水滔滔,可顺筒车之轮转,越沟壑,上山坡,广溉良田,小麦郁郁,丰收可期。”

言及此处,她望向窗外那半块田地,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憧憬:“田畴广辟,麦浪滚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连年饥馑之际,粮食乃立国之本,霸业之基。若无粮草,何谈宏图霸业?”

周不疑闻言,亦是感慨万分:“阿姊之言,深得我心。吾辈当以民为本,兴水利,广积粮,方能在乱世中立足,进而图谋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