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7章 道貌岸然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17章 道貌岸然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6 18:14:49 来源:文学城

朱灵“只是妻妹”的一句嘟囔,让上官婉儿心觉不妙。

据她所见,早间朱灵于村闾之中,招抚流民之时,举止间流露出一股躬亲务实、心系黎民之态,俨然一副拥政爱民之姿。

然则时至薄暮,夜色渐浓,朱灵于私室之中,其举止言行,何以与人前之英姿判若两人乎?

怕不都是装的。

虽心存疑虑,觉此举未妥,然二人既已身陷校尉朱灵的掌控之中,唯有暂且顺应其意,以免触怒上官,招致不测。

值此乱世,若无军权傍身,面对武官兵将,不论何人皆需韬光养晦,以弱示人,以求自保。

更何况是她们两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女流之辈。

婉儿与郭女王很识趣,竭力自贬身价,言辞谦卑至极,唯愿能触动朱灵之心,使其慈悲为怀,放过她二人一马,让她们早日离开此地。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她们即将遭遇的,绝非那位曾在村闾间以慈悲为怀、赐生路于流民、百姓流庸口中的“校尉大人”。

世事无常,彼之温柔面纱下,或藏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位在百姓面前尽显宽厚仁义的“校尉大人”,似乎对她们别有用心。

两人仍旧保持着恭敬行礼的姿态,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直至许久之后,朱灵好像才惊觉她二人依旧谦卑地躬着身一般。

他装作才发现的模样,连忙哑嗓言道:“二位女郎,请起身吧。某并无加害于你们之意。”

虽言之若此,然朱灵之容色,自漠然转为戏谑,其言辞略带诙谐调笑,谑浪笑傲,闻者无不心为之颤。

这像是毫无企图之人的模样吗?

骗三岁小儿呢。

初入屋宇,朱灵举止宛若真君子,言谈间尽显风范。

然随着交流渐深,不知何时,其面容竟悄然转变为伪君子之态,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生忧虑,忐忑难安。

只是妻妹?

上官婉儿暗自揣度,只怕她们二人身世微末,未能入朱灵法眼。

从朱灵那句话的语气中,确实能听出来失望之意。

婉儿猜测,估计是朱灵欲以援救主君姻娅之女邀功,但察知二人出身寒微,难登大雅之堂,不能成为其鱼跃龙门的助力,心生失望,亦属常情。

不过,让上官婉儿警惕的,并不是朱灵的失望。

而是朱灵除了失望之外,透露出的另一种语气态度。

朱灵言辞之间,除却失望,似有异态,颇为可疑。

这又是何意呢?

虽然不能具体琢磨出朱灵接下来想做什么,但这种不怀好意的语气,上官婉儿能深切地察觉到。

她二人,必须早日离开!

越早离朱灵越远越好。

这个校尉,恐已心生歹意!

上官婉儿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上辈子的修养,越是危急之时,上官婉儿越是沉着自持。

临危之际,上官婉儿更显沉稳,不为外物所动。纵身处朱灵与甲士环伺之境,其心仍竭力筹谋,未尝稍懈。

婉儿潜心回溯史册,力图从古籍残篇断句中,勾勒朱灵之性情轮廓。

她深知,唯有洞悉彼方,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古训,于此刻更显其深邃与智慧。

魏书中如何记载的来着?

朱灵,一辈子也未得曹操重用。

魏书里面,好像记载了朱灵早些年在袁绍麾下带兵攻城的一件事。

他初为袁绍麾下,与同乡季雍共誓忠诚,以固袁氏冀州之基。

然季雍背主求荣,献城于公孙瓒,袁绍怒而遣朱灵讨之。

朱灵奉命而行,心怀愤慨,念及往昔并肩作战之情,今却成敌对之势。

公孙瓒闻讯,即刻引大军疾驰来援,更施狡计,掳朱灵眷属系于城头,冀以骨肉之情,胁迫朱灵屈节以降。

那时,朱灵望着城头被束缚的亲眷,悲泣失声,旁侧将领皆面面相觑,无以为慰。

本来还想安慰一二,却不料朱灵失声痛哭后,却擦干眼泪,说出了震骇四座的话。

“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

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的盖世大英雄,既然已经决定离家为别人效力,就不能事事总念家了!

估计是效仿的前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这完全是照猫画虎反类犬。

既痛哭毕,朱灵决然振臂,率军奋勇直前,身先士卒,一鼓作气,杀入城中,生擒季雍。

然而,朱灵的母亲和弟弟,自然也被恼羞成怒的公孙瓒和季雍给杀害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冠军侯可没杀妻害子!置亲眷于不顾!

此事当然有两面性。

一方面,朱灵之举,虽悖于孝道之常情,却彰显其为主尽忠之决绝,本应赢得忠肝义胆、公私分明的美誉。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曹操以实际行径昭示了另一番道理:此路不通。

袁绍闻朱灵之事,深感其勇略可嘉,遂委以重任,甚至在联曹抗敌之际,亦遣其领兵相助,足见信任之深。

袁绍能认可朱灵是忠于他的。

但朱灵下一个主公曹操完全不会这般认可。

世事难料,朱灵几年前一遇曹操,便心生仰慕,视为明主,毅然决然背袁投曹,此举虽显其识人之明,却也令袁绍大跌眼镜,更让曹操心生戒备。

曹操深知,朱灵之忠,如双刃剑般锋利,既能助己亦能伤己。

当年那般忠心于袁本初,可以不顾亲恩,狠心攻城。

如今却能轻易地再弃旧主如敝履。

不禁令其心生寒意。

曹操深谙人心的复杂,深知对于朱灵此等能为权势舍弃亲情之人,一旦心生异志,背信弃义,后果难以估量。

故而曹操暗自告诫自己和身边人,此人不忠不孝,难成大器。

然曹操亦非无情之人,他任人唯贤,仍旧给予朱灵机会,命其训练新兵,镇守许昌南境,意在考验其能力。

临行前,曹操更是谆谆告诫,需软硬兼施,以防不测。

然朱灵未领其意,轻视新兵之变,终致阳翟哗变。

事后,朱灵归咎于他人,更显其推卸责任之态,更显不仁不义,令曹操大失所望,对其评价更趋冷淡。

此后,朱灵虽未遭弃用,但已非曹操心腹之将。

所以,现在正直袁绍与曹操的对峙决战时刻,曹操却将朱灵派遣到村闾中安抚百姓,收编流民。

此等粗活,并不涉及军政大事,随随便便一个带兵的军将都可以。

指使给朱灵,而不是交给如今正在带兵一方的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里面,最晚投降曹操的张郃,同为袁绍降将,去年才来。

但也已经比朱灵受重用多了。

朱灵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是一警示之例,提醒着世人:忠孝难两全,而德行与责任,更胜于一时之勇略与忠心。

但上官婉儿回忆朱灵其人,并非是想要告诫后人,而是对于自己处境的判断。

从朱灵的行事作风,观察其性格,继而判断自己当下是否安全。

现在汉室犹存,不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某朝,如今的忠义与孝道一样重要。

朱灵已然在曹操心底落下个“不孝”的名号,仁义忠孝难四全,但绝对不相斥。

既已不孝,那忠心和仁义自然都要打个问号。

他会是善待流庸女流之辈的军将吗?

显然不是!

史书早已告知上官婉儿答案,此前的一番祈祷和盼望,不过是自相情愿罢了。

朱灵是恶人!

他定然不会好心轻易放走自己和郭女王。

若没有利益在里面,朱灵定然不会现在还好声好气地对待她们二人。

可她二人身上又有何物值得朱灵如此虚伪?

婉儿脑海中急速运转,竭力寻找着应对之策,而朱灵则显然没有多余的耐心与她们二人周旋,态度直接而果决。

“明日某会派人护送汝等前往铜鞮侯府。”他笑呵呵地抚须说道。

卸了犀牛甲的朱灵,不像校尉军官,更像是一位爱护小辈的长者。

“道貌岸然。”

上官婉儿听到身旁郭女王细微的嘀咕声。

原来郭女王也并不觉得朱灵是个好人,会无条件帮助她们逃亡。

乱世之中,兵力紧缺,一兵一将都已经是天价之宝。仅仅是一校之尉,朱灵如此大方,必然有炸。

自孝灵皇帝在五校尉之外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后,各地杂七杂八的校尉名头被各地长官纷纷任命起来,缭乱极了。

朱灵的校尉官职,在曹魏治下,也多如牛毛。

并不是肥缺大官,朱灵自然也没什么钱财傍身。若是向她们求财,倒也有可能。

可她们又去哪寻得钱财满足朱灵的血盆大口呢?

上官婉儿心想:只怕护送她们离开的路上会有什么坏心思。

但若是想要取她二人性命,倒也不必大费周章。

朱灵名声本就不好,要杀要剐,倒也省事,不必像爱护名声的军将一般总要掩饰下行径。

他若当真想杀她们,现在将她们拖出去,不会影响到他什么。

毕竟,名声臭了不差这一件事。

更何况,乱世杀人再正常不过。

郭女王和上官婉儿人小势微,不是这些如豺如虎的持刃甲士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