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04章 郭嘉之妻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104章 郭嘉之妻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郭婉于归途向许都之际,心怀忧虑,恐朱灵遣麾下兵丁疾驰而来,中途加害于己。

故而,借曹丕所托之事为辞,令门仆鞭策牛车,疾驰而行,冀望旦日之前,安然返抵许都。

虽对门仆的无礼问询,郭婉内心未免腹诽连连,但同行一途,她犹以和颜悦色相待,牛车上谦恭避席半分,笑语盈盈而言曰:“吾初离禁闱,惶惑孤立于尘世间,门吏之事,尚需仰仗诸君熟稔。望能鞭策前行,使吾此行举止无亏。”

郭婉之忧,实非空穴来风。

但朱灵此番,竟未遣兵卒以阻郭婉之行,个中缘由,殊不可解。

历经月余的疾驰,郭婉终安然返归许都。

于许都城阙之前,冬日之阳炽烈高悬,城墙巍峨矗立,犹似猿猴展臂,欲揽郭婉的牛车于胸怀之中。

然此时,门仆忽而一愣,皱眉问道:“女史,汝可闻有何声?似嗡嗡作响。”

郭婉低眉垂目,虽值白昼,日色正炽,然其光并无暖意。

前瞻之处,乌云渐聚,颇有风雨将至之势。

此乃蝗蝻猖獗之兆!

许都已遭蝗虫侵扰矣!

正当郭婉欲启齿之际,门仆亦感阴影笼罩,顺手击落那黑影,展视之下,竟是一只有翼的蝗虫。

见状,门仆顿时惊呼连连:“天呐!此……此莫非蝗虫乎!”

郭婉闻声而顾,但见天边不知何时已腾起一股遮天蔽日、疾速逼近的黑风。

二人耳畔的嗡嗡声,显然亦源于此。

蝗虫漫布,已经肆虐开来。

面对此景之诡异,门仆下意识以袖掩面,心生退意,侧身而问郭婉之策。

此时当入城乎?

此刻进城,岂非要沦为蝗虫之食乎?

许都城前之景,恍若一夜之间,幽冥地府对人世开启了门户,亿兆蝗虫自河北凭空涌现,犹如妖风骤起,席卷黄河中下游的广袤地域,且势有席卷整个河北之势。

须臾之间,飞蝗所至,遮天蔽日,草木无遗。

蝗虫既啮尽村外之禾稼草木,又如洪水滔滔,涌入村落,将窗棂之纸、屋檐之草,吞噬殆尽。

更有甚者,飞蝗闯入民居,侵扰羸弱的老翁稚子。

“入城,岂有不入之理?城外无蔽身之所,又乏粮草,留此唯有坐以待毙。”

幸而郭婉赴吴郡前,已于重屋备下应对蝗灾之策,此时的重屋,粮仓充盈,地广物丰,瓜豆之收颇丰,度此蝗灾,自是无虞。

此刻入城,首要之事,乃迎郭奕母子及周不疑至重屋。

重屋所在之坊,邻里有郭婉年前所授陈显之灭蝗之术,是以重屋附近最为安稳,无需忧虑恶邻之辈趁机哄抢粮谷,以致引发人间祸端。

至于万年公主与卢女等辈,郭婉虽亦曾挂念于心,然其力有未逮,难以兼顾众人。

禁中自有其防护,当能保女眷的安然无恙。

门仆将郭婉送至掖庭端门之前,遂躬身辞别,返归司空府。

因曹丕现居黎阳,故其开府之事暂且搁置。

曹操曾将东南坊中一富户之宅邸赐予曹丕,然尚未修葺。

今蝗灾肆虐,此事更是停滞不前。

郭婉临行之际,曹丕亦未嘱咐其入府检视诸事。以其二人若即若离的主仆情分,郭婉亦不便贸然入府。

故而,郭婉只顾自家之重屋安危即可。

郭婉先由端门径往暴室,欲将其日常所用之器物收拾齐整,携归重屋。

盖因蝗灾将至,掖庭诸署势将歇业,以节冗费,此汉宫恒例。

室与织室的诸多事务,皆将中止。

蝗虫除啮食五谷之外,亦能啃噬衣物布帛。是以,专司晾晒棉麻丝绢的暴室,大半事务皆需暂停,唯留暴室狱照常运作。

汉宫女官,多出良家,无须时刻守候岗位,故郭婉坦然离暴室片刻,亦无人置喙。

然郭婉归至暴室之际,忽见久未谋面的女侍中现于空地之上。

“女侍中安好。”

郭婉步入暴室,见当值的女侍中正俯身收拾散落一地的布料,遂大方上前,施礼问好。

“汝还知归来?”

女侍中闻声回首,见是久未归暴室的自家女史,遂白眼一翻,语气中带有些许嗔怪,问道:“此番回来,所为何事?”

自郭婉随曹丕南下吴郡,致礼于孙权,至上回返暴室小憩,再至赴黎阳前线两月有余,郭婉上次于暴室暂居之时,不过两日,未逢女侍中,亦属常理。

几近一年未见,女侍中甚以为其女史不复归矣。

“晋升显贵,便忘却暴室乎?早知汝乃薄情寡义之人。”女侍中轻叹一声,令郭婉助其将布料收纳于室内。

郭婉摇头以应:“岂敢忘女侍中栽培之恩。”

诚然,有女侍中庇护,郭婉方能轻松往来于暴室与重屋之间。

虽汉宫女官皆出身良家,然如郭婉这般频繁出入禁宫者,纵有枣祗所赠宫禁特权,亦难获上峰之允。此中自有她的顶头上司暴室女侍中的庇护与默许之功。

边助女侍中收拾织物,边轻声问道:“蝗灾肆虐,女侍中不归家乎?”

观女侍中的种种行止,不似贫寒之家,与家人相守,总不至于饥寒交迫。

暴室清寒,蝗灾之时,汉宫必不按往昔年俸发粮,女侍中坚守暴室,恐将清苦度日。

“吾已与暴室令商榷,暴室唯余吾一人留守,不归乡矣。”女侍中言罢,黯然神伤,然其背影对郭婉,故郭婉未察其色。

掖庭令已暂撤宫中半数女官之职,遣送诸多本地女官宫人归家。

各归其乡,各食其粟,于蝗灾之前,节省宫中开支,郭婉对此并无讶异。

然女侍中未离暴室,郭婉心生一丝疑惑。

料想女侍中或非许县人氏。

“若女侍中不弃,可随婉归家,婉虽无尊长在堂,双亲早逝,门户零落,然与祭酒家人共居,亦有瓜豆之收,足以充饥解闷,不致困顿。”

郭婉以委婉之辞,邀女侍中同赴重屋以避灾厄。

于郭婉而言,添一副碗筷,实非难事。

郭婉心中未定,未知女侍中之意,是否会愿与己共度时日。

果见女侍中摇头以拒,辞谢郭婉之邀,曰:“暴室尚有囚徒在押,吾若离去,何人监管?彼等将饿毙矣。”

汉宫之粟亦不充裕,蝗灾之下,能予留守禁中的宫人食粮,已是仁至义尽。

暴室狱中之犯错宫婢与士子,唯有自求多福。

再无人送泔水以供其食,饿死禁中,亦属常事。

郭婉叹曰:“若女侍中有所匮乏,但告婉知,婉自当备瓜豆之食以奉。”

女侍中手指郭婉,笑而应之:“汝但顾好汝之家人,勿使司空军师祭酒之家人乏食,吾无需汝忧。”

乃送别郭婉,嘱其待蝗灾过后,再返暴室。

郭婉收拾停当,便携物离开暴室。

行至门外,仰望暴室之上苍穹,已非昔日之蔚蓝。

昔日那曾引以为荣、广阔无垠、晾晒织物的大片空地,如今被黑压压的蝗虫所覆盖,失去了往昔明媚耀眼之景致。

未知再返暴室,将见何等景象。

郭婉无暇嗟叹人生,匆匆携物归至暴室,见自家堂倌们与娄圭已立门首候其归。

刚入城时,郭婉已遣人告娄圭,令其亲往郭嘉府邸,接周不疑与郭奕母子至重屋以避如今的蝗虫灾厄。

故此时重屋一楼,尚有周不疑、郭奕及郭嘉之妻王氏在此。

众人见郭婉归,纷纷趋前,或问好,或行礼。

郭婉令众人起身后,行至郭奕与王氏前,与王氏互行福礼。

虽郭婉称郭嘉为从父,理应唤王氏从母。

但王氏待之甚礼。

每逢郭婉向王氏行礼问安,王氏必反以福礼回之。

不知道这番举止,是否为郭嘉所教,但王氏的礼数,让郭婉很舒服。

有夫郭奉孝,王氏自非庸碌之妇,她能感知到,夫君与此名义上的“小从女”关系匪浅。

当然,王氏所感,并非是二人有龌龊私情,但觉当以礼敬郭婉为宜。

“阿奕、不疑,尔等暂居吾家,值此蝗灾之际,行事皆须顺应时势,不可妄为。居家之时,亦须勤学不辍,勿使功课荒废。”郭婉谆谆告诫郭奕与周不疑。

郭婉昔日与郭嘉论及,知其教授郭奕、周不疑的学问,非传统大儒之陈词滥调,乃融汇郭嘉自身之军略,兼采颍川私学中的律法与经学。

颍川私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一者律法,如郭躬传《小杜律》,钟皓讲诗律;

二者经学,如唐溪典授《左氏传》,张兴传《梁丘易》。

彼等所传经学,皆具“善论辩,博通而不拘一经”之特点。

如此,颍川士人于私学中,既能习得精深之法家、儒家之学,又能从名士大家处汲取政治经验。

郭嘉就是颍川人。

且此私学之士人,皆相互结交,彼此影响。故不仅颍川之士,众多他乡之士亦不远千里,来颍川游学。

如汉中人祝龟,十五岁时,即从汉中远赴汝、颍及太学求学;梓潼人杨充,亦于颍川白仲职处受古学。

郭婉览阅此等私学课本,念及当下外出不便,困守重屋之中,重温汉末之经典,于重屋内教授郭奕、周不疑,亦不失为一乐事。

人皆有好为人师的恶趣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