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94章 第九十四章

[三国]孽海记 第94章 第九十四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8 23:50:48 来源:文学城

杨仪去寻姜维。同样吃了个闭门羹。

他回杨家落脚的小楼上,看见张宜送那名羌女回房。

羌女是首领之女。到了汉地,也按官家小姐的礼节,单独入住在一间小楼之中。

杨仪在心中冷笑。老友张太守生的好女儿。比贤内助还管用。泼辣嚣张又野蛮的羌女,就这么被张宜笼络在身边。

如此张宜,攻下姜维,也是旦夕之间吧。

又想到杨曦月。杨仪心中黯然。有人曾提醒他,凶手或许就是崔若愚。

但他设了陷阱,崔若愚却没有来。反倒是各色各样看热闹的人,装作不经意地经过杨家小楼。

看来凶手并不在军中,更不可能是崔若愚。

一把年纪。想不到,靠儿子,儿子不成器。靠女儿,女儿又遭横祸。

就算众人慑于杨长史的权势,不敢当面说破。背后已经不少风言风语传出来。说杨仪早些年清除异己手段太残忍,如今老天要报应。

杨仪也有些说不出的惶恐。更急于打破这种传言。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再娶,再生。

偌大的杨家,总需要人来支撑,他才能安享晚年。如果杨家后继无人,那么,等他失去所有权势的时候,杨家就会塌下来,压死所有人。

本想依靠杨曦月的夫婿。眼下没有希望了。杨曦月每天躺在床上,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怄气。

只能靠杨仪抓紧时间,再娶。

杨家子女恶名在外,杨仪虽然得势,但年事已高,不可能再与王公贵族联姻。

只能找一个出身卑微、身强力健,有勇有谋的女子。与杨仪各取所需。

他看上了崔若愚。她符合所有的条件,与杨曦月又是旧识。难得的是她以绝色佳人之姿,甘于委身军中——是个安分、能吃苦的女人。

这个念头在杨仪心中酝酿已久。浮浮沉沉,无法磨灭。他甚至不顾身份,私下找她谈婚论嫁,可惜她有婚约在身。

他去找姜维,正是为了此事。

至于为何找姜维呢?一来,姜维位高权重,如果姜维开口作媒,崔若愚应该能答应。二来,杨仪心中总觉得,杨曦月有今日的下场,姜维逃脱不了干系。

杨曦月年少貌美,出身高贵,若非一心要嫁给姜维,她何以耽误自己,又怎么会随军进发遇到那些恶贼?

所以,姜维必须要帮杨仪作媒,让他娶到崔若愚,再续香火。

姜维虽然不见杨仪,但杨仪没有死心。

试过了以富贵相诱,她不动心。

试过了以真心相许,她也不在意。

只能以威势相胁迫,逼她就范。只要尝过了杨家的滋味,她就不会再抗拒。

杨仪想着想着,不自觉又走到崔若愚守的马车前。

崔若愚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小书。

这辆马车是杨长史专用。杨仪想了想,屏退了左右仆人。

自己登上了马车。

车身倾斜了一下,崔若愚如梦初醒,回身一看,才发现是杨长史上了车。

她左右看看,杨长史的仆人都远远退开了。

崔若愚放下手中的书,恭恭敬敬地行礼:“杨大人。要去何处?”

杨仪在车厢中,他早已想好了。“去汉中军。”

他又补了一句:“去汉中军寻大将军。”提一嘴姜维,能让剑阁军的人安心。

崔若愚愣了一下。去汉中军寻姜维?可姜维今日一大早已经去了张太守处,检阅五天之后的盛会。

连张宜和红都去了张太守的官邸。

崔若愚心直口快地说:“可大将军不在汉中军营里。”

杨仪微微皱眉,“你怎么知道?”

崔若愚连忙掩饰地说:“听其他人说的。还有张小姐,红小姐,都去了张太守处。”

车厢中沉默了片刻。

崔若愚在心里祈求杨仪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良久,杨仪才又开口说:“去汉中军罢。”

崔若愚只好开始装点,将马车赶出了城。

刚离开官道不久,杨仪就叫停了。

崔若愚心中有些惴惴不安。此时只有她和杨仪。

“若愚。我要下车。”杨仪在车厢中说。

崔若愚把脚踏搬到马车旁,说:“杨大人。可以下来了。”

杨仪掀开门帘。

他那张年过半百仍然精神矍铄的面容,霍地出现在崔若愚眼前。

他穿了一身湖水蓝的常服。没有穿官服。

崔若愚垂下视线。看着杨仪皂色的云靴踩在脚踏上,一步一步走下车。

这是一片柳树林。翠绿的光影交错,有些眼花缭乱。

“若愚。过来。”杨仪在溪边的石头上坐下。他招呼崔若愚过来一起纳凉。

崔若愚强颜欢笑,摇摇头:“大人慢用。小人去取水。”

她走到较远的地方,先装满了水袋,又解开马,牵去下游喝水。

“若愚真是细致。”杨仪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

自从知道她是个女子。哪怕她穿着宽松的男子衣裳,身段也没显出来,可杨仪眼前总浮现出一个身段玲珑的佳人。

“若愚——你穿这身衣服还习惯吗?”杨仪掏出方帕,擦了擦汗。

眼神不停地在崔若愚胸、腰之间打量。

崔若愚此时敏锐地嗅到杨仪居心叵测。但怀疑归怀疑,杨长史是朝廷重臣,想必不会为了她连声名都不要了?

“习惯的。”崔若愚背着手,站得很远。

“若愚怕我吗?”杨仪注意到她站在远处。他转过身,端坐着正面看她。

这个崔若愚真是越看越喜欢。身材高挑修长,肤白貌美,那双眼睛漂亮、诱人又警惕。像极了狐狸。

也好——他一把年纪,也不想娶一个懵懂无知的女人回家。越聪明,越好。

崔若愚直截了当地点点头。“怕。杨长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小人当然怕。”

“哈哈。若愚这话,像是有所指?”杨长史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崔若愚毫不畏惧地看着杨长史:“杨大人。如果并非要去汉中军,小人驱车回汉中城吧。今日太阳毒辣,会中暑。”

“若愚。我还是想娶你。你说你已无家人,纵然有婚约在身,也可以不作数。你终究要嫁人,为何不嫁给我?你虽然当妾,但我不会再娶正室。等你生出儿子来,我便扶正。杨家的一切,都是你的。”

杨仪缓缓地说。

此处只有他和崔若愚二人。夏日的暑气,让杨仪身上燥热难耐。他不经意地拉开衣襟。

崔若愚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她瞥见柳树林之外的马车,已经停了几匹马。应该是杨家的人。

她很震惊。想不到杨长史如此不讲究,会对一个孤女动这种强迫的歪心思。

崔若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勉强地说:“杨大人还真是用心良苦。找地方躲这么远,才跟我说明白。这件事,很见不得人么?”

杨仪一时语塞。想不到崔若愚看着苟且因循,左右逢源,做小伏低,私底下如此够胆量,口齿伶俐,让他很意外。

“若愚你真是让人越来越喜欢。正好老夫也不喜欢那些只会任由人摆布的女子。不够资格当我杨家的女主人。若愚,相信我。你嫁给我,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你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身份,我们杨家能得到一个更有希望的将来——老夫一定会好好待你的。”杨仪讲到最后一句,脸上有些羞涩。

他不自然地咳了一声,掩饰着自己对若愚的垂涎。

阳光落在崔若愚的脸上。确实印了古人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杨仪不禁看呆了。老天真是无情,这样的容貌,竟然在这乱世之中颠沛流离。

崔若愚思索了片刻,认认真真地说:“可我不愿意嫁人。”

杨仪又愣住了。

崔若愚清醒地抬起头,看了看被风拂乱的柳条。

当年在洛阳的太学里,也有这么一片柳树林。崔若愚仿佛看见那个不知所措的少女,在柳树林里惴惴不安地等着钟鹤。

她笑起来:“杨大人确实来晚了。小人此生无所求,自由自在地在人世间逍遥一番,该有什么福报,就享用什么。绝不做非分之想。还请杨大人另寻美眷吧。”

杨仪闻言,哈哈大笑。

崔若愚却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杨仪好不容易收住笑声。见崔若愚瞪着眼睛看他。他又笑了:“哎呀,我就喜欢跟若愚说话。聪明人。若愚,你还记得我们从剑阁来汉中的路上吗?路过一个小集市。”

崔若愚仔细回想了片刻。点点头。

“你还记得你在那个集市上遇到什么人?做了什么?”杨仪笑着问。

崔若愚莫名其妙地摇摇头。

杨仪说了一个名字。“姚三。还记得吗?”

崔若愚蓦地想起来了。

当时他们走过一个小集市。大概离汉中城还有半天路程。她赶着车,跟在杨仪的车后面。

见到路旁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人。

他的衣服明显地脏了,还有些皱巴巴地。穿的是长衫。面容不甚整洁,应该已经几天没洗过脸,也没吃过饭。他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那包袱扁扁的,应该不是冬衣。

为什么注意到他呢?

因为他和周边格格不入。他有些畏缩和躲闪,行踪很可疑,看得出心虚。

果然,他刚走近一个茶水摊,就遭到了驱赶。哪怕借坐片刻也不行。

他不得已又走到烈日底下。步伐沉重而漂浮。

最近不少地方歉收,无地的平民四处流窜,不少人最后沦落为乞丐。

崔若愚见那人的模样。心知他正挣扎在“乞讨”和“歧途”的一线之间。

这种人,如果有人拉一把,就不会坠入深渊。

崔若愚送了他几张饼。还给他指了汉中城和山脉的方向。任他去选。

无论是大城还是荒山,都是一种生存之道。

那人接过了大饼,告知了姓名。崔若愚才知道他家中还有妻儿。他先出来找活路,找到了再回去接妻儿过来。

崔若愚叹了口气。给了他一小包钱,只够一顿饭。

崔若愚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不到,原来杨仪留意到了。

她不明白杨仪为何提起这件事。“杨大人。何故提起姚三?”

“若愚说,自己只求自在逍遥。若真是如此,又怎么会去帮姚三?沾染他人的因果,不像是只求逍遥的人。”杨仪一下一下地捋着胡须。

“又如何?”崔若愚微微皱起眉头。

“嫁给老夫。我是手揽重权的长史,你是杨家的女主。不管是朝政,还是乡野穷苦百姓,你都能干预。这不比你给几张饼、一包钱更有用吗?”杨仪循循善诱。

崔若愚微微动容。

杨仪看在眼里,以为说中了崔若愚的心事。

哪知崔若愚却说:“难怪杨小姐也喜欢嫁给大将军。原来有这种好处。”

杨仪脸色剧变。“你也喜欢姜维?”

情急之下,他连大将军的尊称都丢了。

崔若愚想了想,实话实说:“如果非要嫁人的话。大将军倒是个很好的夫婿。”

“这……”杨仪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这般变化。“好在哪里?”

“啊?杨小姐没提过吗?小人也不懂。只是听杨大人这么一点拨,似乎……值得考虑。”崔若愚说得有模有样,仿佛她今日第一次考虑过嫁给大将军姜维。

“你!”杨仪气得站起来。

崔若愚马上后退了几步,装出一副可怜而不知所措的模样。

杨仪也不愿意彻底撕破脸皮,毕竟要娶妻,不是抓囚犯。如果撕破了脸皮,就只能强行霸占——他也没下作到这个地步。

他稍作克制,带着怒气说:“若愚。你是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不该这么劳心劳力,浪费口舌。老夫希望你考虑老夫。并不想听你对大将军的心意。”

“小人不考虑。”崔若愚斩钉截铁地说。

这回又轮到杨仪不甘心了。他接着追问:“为何?你在剑阁,你也看见了。姜维虽然是大将军,名号听着威风,可朝政远在成都,他无从干涉。都是老夫一手操办。老夫可比姜维管用太多了。你年纪还小,这点你还没想明白……”

“可大将军好看。”崔若愚害羞但明朗地笑起来。

“这……”杨仪差点被呛死。这是什么话?

两人隔空站着好久。

杨仪有些后悔了。想不到崔若愚不仅油盐不进,心思还跳跃难猜,让他下不来台。

就连他潜伏在不远处的奴仆,她看见了,也丝毫没有惧色。

如今看来,即便杨仪用强手段,崔若愚也不会认输认命。

“老夫再问一次。”杨仪恢复了长史的威仪,正襟危坐,严肃地看着她:“长史夫人的位置,大把女子抢着要。本官认为,你最合适杨家,杨家也最适合你。何必倔强,浪费这大好机会?”

崔若愚摊开手:“大人。小人实在不愿意。纵然有心帮人,也不愿意牺牲自己。杨大人高估小人了。”

杨仪长叹一声:“你会后悔的。蜀地的汉,看似繁荣,实则风雨飘摇。即便是藏身姜维的剑阁军,也保不了你多久。真不如跟我。你会后悔的。”

崔若愚沉默不语。

这一点,杨仪倒是说对了。单从姜维数次接到的诏书和来信,就能看出一二。

成都的皇帝和百官,麻痹的麻痹,沉沦的沉沦,认命的认命。

除了姜维,早已没人记得光复汉室。

而姜维则坚信,只要北伐成功,所有作壁上观的人都会齐聚在大汉的朝堂之上,为大汉的荣光而匡扶天下。

届时,千万个像姚三那样的人,就会得到救命稻草,不至于一是落难就要万劫不复。

总得给个机会。

杨仪最后没有留住崔若愚。他骑马先行一步。崔若愚驱车后回馆驿。

她刚拴好马。小鬼头和几个剑阁军跟来的兄弟就围过来。

他们笑嘻嘻地看着崔若愚。

崔若愚瞟了他们几眼。今天到底触犯了哪路神仙?怎么尽看这些男人傻笑?

“有话就说。再笑我揍你们。”崔若愚臭着脸说。她推开那几个人的包围,去洗手洗脸。

“怎么样?我说崔哥行吧?”小鬼头挤眉弄眼地。

“行!当然行!不止你一个人提了崔哥。我们可都是功臣。”那几个人嬉皮笑脸地。

“什么事?”崔若愚越听越不对劲。

“崔哥!你要飞黄腾达了。”小鬼头嗖地跑到她身旁,“五天之后就是盛会。咱们剑阁军也得有人盯着盛会操办。汉中城出两个人,汉中军出五个人,羌人出两个人,剑阁军虽然是客人,但因为我们剑阁军也参会,所以也出一个人。”

“然后呢?”崔若愚皱起眉头。

“刘将军出来应了差事。可是大将军说刘将军事务繁重,又在汉中城帮忙,再兼顾剑阁,那就太忙了。大将军让剑阁军来的人另找可靠人选。你猜怎么着?”

小鬼头和那几个熟悉的兄弟双眼放光地看着崔若愚。

“我还能猜怎么着?”崔若愚拍拍自己的额头。

“没错。就是你。”小鬼头笑起来。“你当时给大家伙置办汤水,大家都还记得你呢。就选你了。”

“你怎么笑得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崔若愚假意揪住小鬼头的衣襟。“打了什么鬼主意?”

“嗷,我们兄弟都是真心的。只有崔哥才肯替我们想想。难得大将军肯给机会,我们兄弟当然要推你出来。照顾照顾我们呗。”小鬼头涎着脸说。

“我不收拾你,就算不错了。”崔若愚恼怒地说。“大将军怎么说?”

“大将军就点点头。让人告知你。”小鬼头说。

“那人呢?”崔若愚看了看周围。“就是你们啊?真不讲究。”

那几个剑阁兄弟和小鬼头咧着嘴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