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国]孽海记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21:17:10 来源:文学城

司马昭心知肚明。钟鹤缺席是要表达对他的不满。长公主则要表现出妥协的一面。

钟鹤和长公主夫妻二人在这一点上倒也同心同德。

司马昭想到另一个人。如果没有她,钟鹤或许不会这么任性地对待长公主。还让长公主无所出,借此羞辱她。连长公主要私底下收养过继一个嫡子,钟鹤都不愿意配合。

钟曹两家,并无深仇大怨。

如果没有她。两人应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良人。

司马昭喝了两口酒,应付了众人的歌颂和尊敬。

他和王元姬恩爱多年,子孙满堂。年少时也隐忍克制地缠绵过。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自己只是王元姬联姻束缚司马家的一把……门闩。

不过也无妨。

这些男女之事,自古以来便是这样的。像兄长那样桀骜不驯、像钟鹤那样自私自利的人,才会如此在意男女之事。

曹髦主持了这次庆功大会。先是向大将军交代了他留下的国事,又安排了歌舞助兴。

一共上来了五批歌舞伎,为大将军献上洛阳最好的歌舞。

司马昭微笑着点头。

曹髦示好般地介绍了其中一个舞魁,把她赏赐给大将军。

司马昭站起来。

曹髦不自觉地瑟缩了一下。那舞姬满眼仰慕地看着身型饱满匀称、面容清俊沉着的大将军。

司马昭斜着眼睛瞥了曹髦,却没看那舞姬。“陛下。夜深了。宴席可散去。”

曹髦的笑容黯淡下去,见司马昭把那女子带回去了,他笑容中的阴影才消除了不少。

王元姬在府中早早就听到了管家传来的消息,大将军带着皇上的赏赐回府了。

赏赐里有一名绝世舞姬。

王元姬没有太多情绪。她只烦闷大将军又要应付这些皇帝亲自赏赐的女人,不能与她相处。

她弟弟已经等不及了。在北人的军中也郁郁不得志。托信想回来,可她和王家四处奔走,没有人敢替王恺出头。

有能耐替王恺说情的人,她都求遍了,甚至腆着脸给长公主送礼,希望驸马能念在旧日同窗之情,可以帮助王恺回朝。

曹绫很客气,可惜在长公主府连钟鹤的面都见不上。

王元姬不由得同情曹绫。年少时为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到了无法出征的时候,得不到夫君的尊敬和爱惜,还要为曹家江山日夜忧虑谋划。

王元姬自己没有曹绫那样的本事,只是也要扛起王家兴盛的大任。如果她做不到,她和弟弟就会被家族抛弃。

王元姬不由得看着黑沉沉的天幕,要怎么做女人,才能快活?

王元姬在门口等候大将军凯旋。仪仗簇拥着的大将军车队已经来到门口。王元姬上前要行礼。

车中却走下来一个美艳绝伦的女子。

管家将女子扶下马车,小声地对王元姬说:“夫人。大将军未回。只交代把苏姑娘带回来交给夫人。”

王元姬一听,今晚要吹枕边风的计划又落空了,便焦急地问:“大将军去了何处!”

管家为难地摇摇头。

王元姬看也不看那苏姑娘,挥挥手,没好气地说:“带去跟刘姬分东西厢。一切用度与刘姬一样。唔,把她名册也编在刘姬之后,听候大将军吩咐。”

那苏姑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了。

王元姬原还想着要跟着女子促膝长谈,把她拉拢为自己人,好把大将军的心拴在王家。

想不到这美人如此无用,已经独处一车了还没留住他。

一匹棕马穿行在夜里的官道上。直奔司州城外。

司马昭一路策马,似乎很着急地去见什么人。

当他远远望见了那座小茅屋里微弱的火光时,他勒马停步。

夜风吹起来。他身上的汗都干了。酒也醒了。

来这里做什么?

这是崔若愚她们的住处。一别数月。管家告诉他,那几个衙役都被处刑了,其中带头的衙役躲在其母亲的家里,官府去抓人的时候,还发现了在附近的崔若愚。

“若愚姑娘说自己有夜游症,不知不觉游到了此处,在附近闲逛而已。”管家小心翼翼地说。

这话连管家都不相信。他也不想若愚姑娘被牵涉其中,毕竟那衙役是叛逆大罪。可怎么那么巧,官府逮人的时候,她从房顶掉下来?

司马昭当时就下车,换了马。一路上心里只顾着要去笑话她,还要告诫她日后不要再爬房顶了,每次都会被人发现。

如今她的茅屋就在目之所及。司马昭才意识到自己的念头有多幼稚可笑。

他的心里话,更像是一个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游手好闲的人的念头。

哪里有日理万机、掌握生杀予夺的大将军的模样。

司马昭立马村口,面上毫无表情,心头压抑千斤重。

强敌环伺。朝内朝外。他竟然来这里看灯火。

郊外万籁俱静,一片漆黑,只有崔若愚的屋里还有着微弱的光。

不需走过去询问,他都能猜得到,她在读书。

她想清清白白地进入仕途之中。

此时屋里的崔若愚正趴在书本上呼呼大睡。

梦里又梦见钟鹤说的那些经典,好像想通了一些事情。

她就晃悠悠地醒过来了。

崔若愚从摊开的书本上抬起头,睡眼朦胧地,还坚持翻开下一页。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崔若愚困得面目狰狞,还在喃喃自语。

司马昭在窗外听得一愣。乡野粗语他听得不少,从她口中说出来,就有些耿直可爱。

他很想看看她现在脸上是什么的神态。

还在出神,崔若愚突然把窗抬高了许多。亮光洒满了窗前那块地面。

司马昭看着那片亮光。仍然没有站出来与崔若愚见面。

他还没想到要与她说什么。两人的交情,也未到深夜问候的地步。

崔若愚深呼吸。冬夜的冷气窜进了房中,让她顿时神清气爽。

她裹紧了身上的棉被。又掏出脖子上的钱币。就着火光欣赏。

“姜维啊姜维。想不到,远在洛阳,还能听到你的消息,看到你铸的钱。”她低声地说,嘴角挂起笑意。

“在剑阁的时候,你总是会突然出现在我窗前。哎……我要是没那么冲动……可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皓欺负你……”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司马昭只听见了细细的叹息声。

司马昭的心似乎被人攥紧了。

他站在窗外,心里百味杂陈。大魏民间使用蜀钱,这件事由来已久,却是第一次闯进他的心头。

崔若愚语调中的仰慕和思念之意,浓烈汹涌。

他真想禁掉蜀钱。可转念一想,又深觉无谓。民间一直互有来往,蜀地物资丰饶,用蜀钱买蜀物,倒是在理的。

如果天下归于大一统,用魏钱也同样可以买蜀货。

司马昭双手抱肩,头靠在茅屋的外墙上。闭着双眼,脑海里闪过一幕幕战场上的凶险和营帐里的尔虞我诈。

奔波征伐数月,此时才有些疲倦。他很想进去借宿一夜。

可直到后半夜的霜雪飘落下来,他也没走进去。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何出现在此处。

崔若愚在思念姜维的激励下,又开始奋发读书。

可惜她对经书一知半解,背得牛头不对马嘴。还歪论百出,侮辱圣人圣言。

什么“孔曰取义,孟曰……不对不对,是孔子说成龙也是个人,孟子说娶讲义气的女人。所以呢,应该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里面响起翻书的声音,然后是崔若愚惊喜地说“对了。就是这样。哈哈这样记更准。”

“下一个。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唔……君子一定要够胖够重,才能威风起来……”

……

司马昭听得气血翻涌,几乎要冲进去把崔若愚揍一顿。

他深深地觉得自己算漏了一件事。像崔若愚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也可能瞎背了几句论语而进入仕途。

她根本不理解圣人的教诲。却也能背出来。万一被她这种人钻了空子?

若真如此。官场里就会一塌糊涂。费心费力地考试,选出这种人来何用?

司马昭回将军府之后,叫来了负责此事的心腹,将三天之后的第一次举国女试重新安排了一遍。

考试那天。世家之女在皇城之内考试。品秩低的官吏之女在城外。

崔若愚几乎是寥寥几个田头之人。

桃儿和如意都特地换了一身新棉袍,来等着给她送饭。桃儿豁出血本,给她做了好吃的大饼。

如意更是偷偷刻了一个天公将军,捏在手里一直默默地祷告。希望天公将军能让若愚遂心如意。

可他们没留意,她们进去之后便要一日之后才能出来。

二人在院外等到日头偏西,也不见崔若愚出来吃午饭。

这才知道实情。两人相视一眼:两餐没吃,若愚会不会饿死在里面了?

两人偷偷爬墙进去,想给若愚送点吃的。还没找到翻墙的地方,就被抓起来了。

两人被赶到离经院十丈之外,灰头土脸地。

看着人来人往,一群群穿着官服的人神色严肃地抱着考卷走出来,被士兵们密不透风地护着,奔皇城里去。

两人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好干巴巴地在旁边等候。

终于等到了考生们走出来。桃儿一眼就看到了失魂落魄的崔若愚。

“若愚!”桃儿拉着如意跑过去。给她披上了大袍子。“怎么样?能看得懂吗?背下来的那些,都写出来了吗?”

崔若愚一脸迷茫,半晌才说:“跟孔子说的不太一样……对了,我还没吃呢。”

桃儿翻出了两张饼给她,叹了口气,像是安慰若愚:“算了。可能咱们没那个命。”

若愚短短时间里背下来的三瓜两枣,怎么跟那些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世家女子比?

如意看了看崔若愚,又看了看桃儿。他知道桃儿很看重这件事,每天都亲自敦促若愚读书,还放下颜面去跟钟鹤套近乎,希望钟鹤能多指点崔若愚。

因为桃儿总觉得,如果若愚能成为官吏,一定能做得很好。

“不会写吗?”如意不甘心,又追问了一遍。

崔若愚咬着饼,痴了片刻之后才说:“写是写了。”

几人心事重重地回到城外。桃儿心里难受极了,时间匆忙,青春转瞬,她不希望若愚在田头耗费生命。

不管是为了姜维的承诺,还是若愚本性使然。她都不该在田头终老。

桃儿脑海里闪过千万种头绪。若愚在一旁躺着,也是混乱难熬,或许钟鹤说的对,只靠她自己,并不足以凭才能脱颖而出。

如意的鼾声在两个彻夜难眠的人心头响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