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据野史记载…… > 第3章 君子六艺无茶艺

[三国]据野史记载…… 第3章 君子六艺无茶艺

作者:荧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2 00:19:43 来源:文学城

自那句话后,一直到荀氏府上,袁珩都没再见过袁绍。

把她送到颍阴县门口后,袁绍连夜赶车离开了。

就连拜访、拜师一干事务,也是袁绍紧急寻来长兄袁基代为办理。

去岁末袁逢病故,身为袁逢嫡长子,袁基继承了父亲的侯爵之位;如今他正本分地守着孝呢,就被袁绍叫来应酬,自然心生不满。

汝南袁氏是有一些颜值牛逼症在身上的,这并不是袁珩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伯父,却是她第一次见到含怒的伯父,就连生起气来也殊丽清绝。

“……扰我孝期也就罢了,竟还提起我无妻无子的事情,想将未央过继于我!”

袁珩:“……?”

她差点笑出声,实在没想到袁绍这么在意那句话。

但有反应总比没反应好——袁绍反应这么过激,都恨不得把自己过继出去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荒谬打算果真与三年前的月旦评有关,而在他眼里,自己是有这个潜力的。

虽然过继女儿这种事在时下看来略显多余、没必要,但袁珩觉得自己一个能顶袁绍三个儿子,还能压着打,过继出去实在很不划算。

这不是对自己的过分自信,而是对败家子的客观评价。

这边袁基也问了:“未央,你阿父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如今住在荀氏府上,陈越秋为避嫌故住在娘家,隔墙有耳,袁珩不好说实话。

只能毫无愧疚心理地甩锅,一副委屈得不行的模样:“那日杨氏一位夫人拜访陈夫人,未央无意间说起阿父因自怜身世而落泪,话传出去却变了样……”

袁基:“……”

哦,原来本初“在家时有扮作女子的癖好,还哭得娇憨动人”这件事,当真是从你这里传出去的啊?

他本来还不信呢。

袁基虽与袁珩相处不多,但也时常听袁绍超绝不经意炫耀这孩子的奇异之处。

到底是袁氏承嗣,比袁绍更通人性:“若仅此而已,本初最多是将你送离京师。”

言下之意:你还藏着事儿呢!

袁珩差点没绷住,而后痛心疾首反思了一下自己——这可是袁氏嫡长子,是安国亭侯,是在灵帝、宦官、外戚眼皮子底下做官的人,怎能把他当成常年游离在权力中心外的袁绍,意图糊弄!

袁珩只能隐晦地暗示:“阿父对未央的婚事安排,有极为不妥之处。”

她也没傻到把“留侯”那句话说出来。

笑死,要是袁绍真不想要她这个女儿了,那她也得给自己留条后爹(划掉)路才行啊!

袁基略略一想——拜师荀氏、袁珩的教养模式、袁珩的年龄……

他目光一凛,暗道一声袁绍糊涂!

袁珩适时进谗言:“子不言父过,未央虽心有戚戚,却也不该如此对伯父议论父亲!珩这便自领家法、面壁静思!”

她说着,就一脸愧疚地从衣箱中掏出一柄玉尺,双手呈于袁基,一看就非常娴熟。

袁基:“……”

袁基:“…………”

他真的很想问,袁绍你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

袁珩见袁基不语,瞬间“忐忑”起来,要哭不哭:“伯父,未央不是故意的……”

袁基深深地看了眼袁珩。

到底是接了她的戏:“好孩子,你没有错。”

是袁本初。

是他的错。

是他把你教成了这样。

君子六艺又没有茶艺,袁珩才八岁,这一套还能是她天生就会的?

袁基心里有些猜测,恐怕袁珩对婚事不仅仅是持反对态度,应是还说了些什么话……但事已至此,继续深究没有意义,来都来了,着眼于明日拜师才是正经。

荀攸如今的名声其实并不显,真正声名远扬的是颍川荀氏。

确认袁珩睡下后,袁基调整了一下表情,往中庭步去,来了出“慈明亦未寝”。

荀爽也是时下出众的名士,与他的七个兄弟被称为“荀氏八龙”,为躲避党锢之祸隐遁,而今恰好回乡,与袁氏不期而遇。

荀氏子弟众多,与袁基有交集的少,荀爽便是其一;但任你四世三公,任你袁氏承嗣,任你安国亭侯,扰人清梦也实属作恶多端,身份再牛、长得再好也不行。

袁基也没有你来我往试探一番,开门见山:“昔日许子将评说慈明兄,赞君外朗如玉,世人莫不敬仰慈明兄德才;基却深羡慈明兄手足情深,兄弟无一不出众。”

许子将,许劭——此人汝南人士,评论时下人物很有一手,创立的“月旦评”更是被不少人视为扬名途径,历史上曹操还硬逼着他评价自己来着。

袁珩对此也有评价:这是东汉版终南捷径。

荀爽闻言怒火都平了不少——哦哦哦,夸我啊,那可以短暂原谅一下。

荀爽心下暗爽,但也没忽略袁基话里有话,本不欲掺和到他们袁氏的家务中去,却想起袁绍之女要拜师于公达。

以及今日听说的,二兄荀绲想为荀彧娶袁氏女为妇、袁本初态度暧昧不清。

荀爽自认明白了袁基的意思,回以暗示:“公业须知,再如何手足情深,实在也难免琐事纠缠……”

他以为袁基是不满两家联姻,指绍骂琨,正要和稀泥呢,便听袁基长长一叹。

荀爽:……难道我猜错了?

其实也没完全错,错了一半吧——袁基要的就是他和稀泥,算是给自己接下来的话搭台子。

今夜袁基与袁珩谈完话之后,他并没有思考很久,便下定了决心。

他要过继袁珩。

不是因为没有子嗣,也不是因为溺爱袁绍,而是袁绍对袁珩的婚事安排太危险,也太荒谬。

皇子辩与阿珩同龄,若论嫡论长,不出意外他确实当是下任天子,但说到底,不管他能不能行,袁绍起这样的心思就是万万不行。

袁氏四世三公本就富贵已极,你这会儿对天子说要嫁女给皇子,安的什么心?

自光武后大汉多出少帝,都寿数不长,全看能不能开出几个好太后、好皇后、好外戚;袁氏若只是寻常富贵人家也就罢了,但门阀地位摆在这儿,你说你不想当霍光,谁信?

到时候都不用等皇子辩即位了,当今天子反手就得扇你一耳光。

再说了,对于四世三公的袁氏门阀而言,当外戚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吗?

看看天子盛宠、或有望立后的何贵人——屠户出身也就罢了,还强横嚣张如斯,一看便不是长久之相,你要把袁氏拉进这滩泥里不成?

诚然,袁基觉得袁绍不至于蠢成这样,此事恐怕还有更深的内情;但他如今既然起了心思,就必须示以警告。

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待到爹都换了,你袁绍再多小心思也无处去使了。

本初啊,你时时提起阿珩良材美质,说自己生了个好女儿,为兄着实羡慕。

既然你在信中也提及过继之事,为兄怎能不从呢?

我儿未央,值得一个更清醒的父亲。

袁基叹完,便很诚恳地对荀爽道:“慈明兄所言不虚,家务最是难断。实不相瞒,本初前几日传信,担忧我无妻无子、膝下空虚;又言阿珩聪颖孝顺,欲过继于我……”

荀爽:……啊?这、这是我可以听的吗?

荀爽如今年过五旬,深觉袁氏兄弟在虐待老人!

袁基对此视若无睹:“……说来惭愧,基起初颇有些恼怒,只觉本初意在羞辱。可今夜辗转不能眠,思来想去竟也有几分意动;且正如慈明兄所言,哪怕家务难断,也到底手足情深,本初一番好意,我这做兄长的又岂能辜负呢!”

而后便是些“请慈明兄为证”“托许子将评说阿珩”“爹都换了婚约也可以重提了”等等一听就令人失语的话来,空气中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荀爽:袁公业,袁本初,我也是你们兄弟play的一环吗?

但说归说,闹归闹,袁珩好歹要拜荀氏子为师,按大汉风气,这与拜为义父没什么区别,而对士族门阀而言,拜师是比之更亲近、更紧密的联系。

懂不懂门生故吏的含金量啊(那种语气)。

袁基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荀爽虽不知道袁氏兄弟矛盾内情,却知道袁基比袁绍更通人性的热知识,再加上袁基暗示会帮他挡一回朝中征辟,也就应下帮忙作证以及引荐许劭。

而后荀爽提起一件袁基一无所知的往事。

“子将曾与我二兄‘无意’提及,三年前濮阳令携爱女返乡时恰逢月旦评,便将珩女公子的文章送了过去。”荀爽声音压得很轻,“而后子将与女公子清谈近半个时辰,给出了评语,却被濮阳令按下不提。”

袁基闻言,表情一顿。

月旦评之所以被时人推崇,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许劭、许靖从不会谄媚权贵;但袁绍强行压下袁珩的评语,许劭竟也不曾计较,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其实也无需深思。

端看袁绍状似不顾大家死活的筹算,就能猜出一二来。

袁基没有问荀爽知不知道评语、评语又是什么,若无意外,明日荀绲自会坦诚相告。

他只是微微笑了笑,似浑不在意,温声:“竟如此么?想来我这为人父者,还要对儿女多加了解才是。”

夜风微凉,明月朦胧,树影斑驳间,袁基的笑意并不明朗。

荀爽笑而不语。

*

次日用过朝食,袁珩便见到了自己的先生,荀攸荀公达。

荀攸刚及弱冠,模样斯文俊秀,与袁基、袁绍相比固然略显寻常,但一身诗书风雅气质浓郁,比袁基还要年轻七八岁的人呢,往那儿一站就是教导主任。

可一开口,那股青年人特有的活力便露出些许:“我读过珩女公子的文章。女公子麟子凤雏,来日可期。”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客套话,但而立之年喜提贵女的袁基很爱听:“阿珩还小呢。”

大家都以为是自谦。

只有袁珩没忍住捻了捻指尖——听起来伯父这话后头,该接的是“长大了更了不得”。

荀爽在旁边倒是看得分明,不由打趣:“公业这话若是随着珩女公子的文章一并传出去,怕是天下所有人都要觉得你不知足啦。”

袁基心想,我已经很克制了,没临时变卦叫她拜你荀慈明为师,都得算我看重礼仪。

袁珩直觉哪里不对,有些敏感地看了眼袁基。

袁基拍了拍她的脑壳,笑吟吟道:“该行拜师礼了。”

袁珩只能压下疑虑。

正衣盥手,先向孔圣行九回叩首礼,再向荀攸行三叩首礼;拜师帖递去,六礼束脩献上;茶烟袅然氤氲,也晕不开荀氏公子脸上真切的笑意。

荀攸并未按时下规矩训诫,只温和看着她:“戒骄戒躁,修文修身,方不负己。”

哪里是训诫?最多称得上提点——可见荀攸当真满意袁珩的资质。

拜师礼成。

忽而一道清润嗓音自座中传来,袁珩循声看去,入目便是一张清光玉面,温润俊雅。

他开口便是很符合少年模样的些许促狭:“公达,你给珩女公子备了什么见面礼啊?”

所以说啊,有时候命运就是这般奇妙,轰轰烈烈的开场大多都兰因絮果,但寻常得几近乏味的初遇却可能是千古佳话的缘起。

袁珩多年后回忆起今日,也深觉这一幕毫无宿命感——主角是她与荀攸,他不过是满座荀氏子弟之一,若非他突发奇想似的神来一笔,她或许还要过许久才能见到他。

可除此之外呢,却又有丝丝缕缕无形的细线缠绕着交错勾勒,于是只一眼,哪怕史书上对他少时记载寥寥,而光和三年秋的少年郎君尚不似日后居中持重的老成,唯能窥见一二与生俱来的如冰之清,袁珩也有一万分把握笃定他的身份。

是他。

荀彧,荀文若。

袁基的表字史书没有记载,本文私设“公业”为字。

以及,袁未央即将成为荀彧少年阴影、荀攸成年创伤(bushi)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君子六艺无茶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