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据野史记载…… > 第13章 强颜欢笑戏志才

[三国]据野史记载…… 第13章 强颜欢笑戏志才

作者:荧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1 15:39:05 来源:文学城

钧台下,古亭中,几人干巴巴地寒暄几句,气氛越来越僵。

说是论道,其实在场没有人是真为了太平道而来,眼下的《太平经》——袁珩以为,事实上也与她从前认知中的《春秋》无异。

很快,荀彧与郭嘉便无话可说,毕竟他们不信这一套,更不曾有意去了解。

荀彧看了眼始终一言不发的袁珩,心里一梗,又是一叹;而后深深地、告诫地看了眼张角,便寻了个借口带郭嘉离开了。

袁珩这才抬眼看向张角:“太平道致太平。何为太平?”

张角不答反问:“这当真是女公子真正想问的吗?”

袁珩沉默一瞬,而后笑起来。

她真心实意地感慨:“大贤良师,您不是一位纯粹的道人,却也不是一位纯粹的野心家。”

纯粹的道人,不会发动起义,不会接受豪强的资助,不会与常侍互通有无。

纯粹的野心家,不会十多年来以脚步丈量众生苦难,不会赐予黔首“生”的希望。

张角也笑起来,这一笑,他脸上的那层质朴神性便染上了人间百味:“女公子更不像是汝南袁氏出身。”

袁珩不接这一茬:“先生可曾读过《战国策》——‘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先生是想要做‘庸夫’,还是唐雎这样的‘士’?”

而后并不停顿等他回答,又问:“抑或你自认已读遍了人性,你两个都不做,你要把庸夫变为唐雎,你来做安陵君。可在此之后呢?太平道的教义,又当真能致天下太平吗?”

张角微微愣住,却不是因为袁珩堪称直白的挑明。

他只是想起当年刘羲离开前,问他的话。

——“如果这是一条注定会失败的路,先生依然会选择走下去吗?”

张角想,其实她们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只是刘羲问出来,便叫人难以捉摸、不敢深究,甚而生出惶恐;而袁珩问得更清晰,像是扯着他的头发把他拖到水边,逼他看清倒影中自己的模样。

他那时是如何回答刘羲的呢?

“那便由它失败去吧。”

张角回过神,看向袁珩。

她太年幼了,不过八岁的年纪,却如此锋芒毕露;他听说过袁珩天资聪颖,可在张角——或是世间九成人的认知中,身为汝南袁氏女,她的聪颖该是体现在学业与心性上,绝不会是如此高度可行地掀翻她自己的饭碗。

好比刘羲,她竟能说出“既有现成的公主在,何必与那阉宦结交”的话来。

疯子。

这是张角对刘羲和袁珩的中肯评价。

于是他终于回答了袁珩:“天底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太平。我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也不知未来生死成败。可珩女公子——您若不肯藏锋,恐怕过刚易折。”

袁珩哪里不知道自己这偷偷藏不住的坏习惯,两手一摊,无所谓道:“没办法,就得等我哪日因此遭了难,才能改掉的。”

态度很老实,但说得再诚恳也只有一个主旨:那怎了?

张角:“……”

张角发自内心希望刘羲和袁珩早日相识,也免去他夹在中间被来回折磨。

两人陷入了沉默。

袁珩手里捧着荀彧带来的糖水,喝得津津有味。

张角解下腰间的酒囊,狠狠灌了一大口。

岁月并不静好间,忽有一粉雕玉琢的小郎君到亭中“替世伯讨水喝”。

张角看了眼那总角年纪的小郎君,心下一顿,正打算去牛车处取清水,便听袁珩拒绝:“回去告诉你家伯父,我们只有糖水与酒水,怕是不好叫老翁用的。”

小郎君面色一顿,而后微笑:“我那位世伯还年轻呢……”

张角闭上眼。眼不见为净。

袁珩叹气:“哎呀,你急什么?我都没戳穿你——你衣裳布料都是丝绸,腰间还挂着成色这般好的玉佩,你世伯能缺这一口水吗?”

张角:。

你已经戳穿了啊!

小郎君面色快绷不住了,只能强颜欢笑。

袁珩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跟个滑动变阻器似的软了语气:“算了,你也不容易。我那儿还有些糖水,要吗?”

小郎君肉眼可见松了口气,有些腼腆地笑了笑:“多谢淑女。”

袁珩看了眼张角:“今日多谢先生应邀论道。”

略顿了顿,脸上浮出一个甜笑,说出的话叫张角毛骨悚然:“只是劳烦先生替珩转告您背后的那一位——若当真对珩心生好奇,下回还是亲自过来为好。”

*

袁珩很笃定地对系统说:【是刘羲。只有她对我有种莫名其妙的关注和在意。】

【所以你是故意那么咄咄逼人的?】系统刚才都被袁珩唬住了,没接刘羲这一茬,【我们未央真聪明,这都能看出来!】

袁珩差点被系统哄成胚胎,赶紧冷静了一下:【这很容易看出来吧……他当初肯答应荀彧就已经有些不对劲了。而今日既说好了是论道,我问他“何为太平”,他却不答,转而刻意引导,我可不觉得张角会这么冒失。最关键的——他被我那些话逼到头了,失言喊了声“珩女公子”。】

张角怎么可能知道她叫袁珩呢?

系统恍然大悟,深觉自己还有得学。

袁珩强迫自己暂时忽略古怪的武遂公主,转头看了眼身边不远不近跟着的小郎君,带着他一路往钧台去。

荀彧和郭嘉就在那边,或许知晓这古怪孩子的底细……

便是此时,那小郎君迟疑着站定,同袁珩道:“我名戏英。无意听得女公子出身汝南袁氏,英有一事相求。”

*

与此同时,钧台附近的林地。

郭嘉被全套的粗衣扎得浑身刺挠,原地抓耳挠腮、又拱又跳。

荀彧长身玉立在枯黄乔木下,借着靠树的动作压住半截被扯掉的衣裳,乍一看风姿俊秀,事实上……也很风姿俊秀。

何颙遥遥地便注意到了这两名一看便不凡的郎君。

远看去,一个是沉静温润、风雅清举的少年,一个是洒脱不羁、凭风起舞的小童,哪怕都穿着粗衣,却也只让人觉得颇有雅趣。

何颙心想:这一定是中州名门士族的公子,只不知是哪家的郎君,我且先去与他们聊一聊,若当真有德才,改日定要引荐与本初。

——何颙是出身南阳郡的名士,在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污蔑,逃亡汝南后与袁绍结交。

所以说袁绍的名声好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与那些遭受党祸的名士是真玩儿,不搞虚的那一套。

因此荀氏大多数人目前对袁绍依然观感不错,大概属于是“虽然在大事上糊涂了些但到底还是个很好的人啊”这样……

那边,何颙充满期待地走来。

然而待他走近,却不由迟疑起来。

那个少年郎为什么一股“动不了”的做派?

那个小童又为什么一副染了虱子的模样?

这,这跟远看时不一样啊!

何颙脚下踟蹰。

何颙是东汉人,不知道后世有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他此刻只觉得有些失望。

何颙转身便想离开。

却忽听一道童音正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在身后不远处哽咽着大喊:“你、你怎能就这样看着我摔进来啊!”

何颙一愣,而后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孩子正抽噎着跌坐在泥里,浑身沾了泥水;他旁边不远处站着个清丽可爱的女童,粗衣也难掩一派矜贵,正蹙眉看着他。

小淑女闻言,无辜极了:“我提醒过你了呀!你方才突然便要往前跑,我都说过有泥坑了,你还急着过去。”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但她语气太过冷静,显得泥坑里的孩子更为可怜。

何颙:“……!”

等等,这孩子是他友人的遗孤戏英啊!

何颙大惊失色,抬脚就往那边走;余光却瞥见那两个只能远观的士族公子也脸色一变,同样迈向泥坑。

何颙心下诧异,又微微动容——他俩心肠不坏呢!

而后。

便见那少年郎君走着走着,半边粗衣就滑落下来,露出里头的丝绸衣裳以及短刀。

何颙:“?”

又见那小童走着走着,又开始抓挠手臂,无意间露出细皮嫩肉却布满了红疹的胳膊。

何颙:“??”

再见那少年郎果断绕开了泥坑和戏英,关切地拉着毫发无损的小淑女嘘寒问暖:“没被吓着吧?”

那抓耳挠腮的小童倒是试图去扶泥坑里的戏英,可他将手伸过去好一会儿,戏英也只一味地哭,不肯搭上去。

小童见状微微挑眉,果断地收回手,同样凑到小淑女跟前嘘寒问暖:“阿珩,你还好吗?”

何颙:“???”

何颙觉得自己今天也是撞了鬼,怎么就遇上了这两个如此难以捉摸的人?

那边袁珩慢吞吞地看了眼泥坑里的戏英,摇头:“我没事。”

荀彧确认了袁珩无碍,松了口气,而后难得气恼:“仆婢、部曲一概没带,怎能随意与不知底细的人走在一处?”

何颙恰在此时走近,一把将友人的遗孤捞出来交给仆婢,叫他们先抱去车上整理。

而后客客气气地同三人道:“某南阳士人,那孩子名戏英,是某已故友人之子。阿英幼年失怙,或有失礼之处,冒犯了这位淑女。某在此替他赔不是。”

何颙这话说得不可谓不体面。既表明了小孩儿的身份,略带强硬地回应荀彧“不知底细”的说辞,又讲道理地客观陈述事实,再分寸很好地表达了歉意。

是真的体面——如果荀彧和郭嘉没有亲眼看见戏英故意摔进泥坑的话。

荀彧:“……”

郭嘉:“……”

气氛一时微妙起来。

何颙心下蹙眉,觉得不太对劲。

片刻,袁珩问:“我听尊驾所言,仿佛有怨?”

何颙唏嘘叹道:“有怨。我怨自己不曾早些看见故友之子,竟叫他在寒凉九月摔入泥水!”

袁珩假装没听出似有似无的内涵,心道何颙还算靠谱。

只是何世伯啊……他就是故意当着你的面儿摔的,戏英聪明着呢,哪儿能这么蠢笨地又哭又闹。

系统实在没能忍住,幽幽:【这不是你给他出的主意吗?】

袁珩嗯嗯两声:【因为他答应以后带我去南阳郡玩儿呢!】

系统:【……我都不想说。他那是利诱吗,分明是空手套白狼。】

袁珩本来也不需要谁带她去南阳郡,她只是觉得戏英很有意思,顺手帮一把也没事嘛。

方才戏英自报家门,自言是颍川本地寒门子弟。

袁珩自动捕捉关键词“颍川”“戏”,再看戏英年龄,谨慎推断他就是英年早逝的曹操谋士戏志才。

戏英不仅两年前丧父,他母亲也早早亡故了,如今寄养在叔父家中,虽不愁衣食、也仍能读书,却跟天资不如他的从弟关系不睦。

袁珩:哦,你堂弟忮忌你比他聪明!

袁珩对戏英委婉的说辞做了总结——他不愿让叔父为难,也不愿双方关系日益僵硬,恰听说先考故友、南阳名士何颙行径颍川,就想拜他为师,再顺势跟着一道离开。

又因无意听见袁珩身份,希望能向她借势。

袁珩从来都欣赏肯为自己谋划的聪明人,当场爽快应下。

又热情地给戏英出主意:“不要试图用小聪明去蒙骗比你年长许多的人,但也必须显露出你的机灵与才智。说话最怕三分真七分假,来,我同你说,我们先碰个瓷……”

系统:……这里是东汉,到底谁在碰瓷?!

戏志才史书上无名的记载,私设名“英”。

-

1.“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出自《战国策》中《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强颜欢笑戏志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