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拜访郝子太、郝廷尉,请问他现在有空吗?”
午后,星泽按照计划,准时敲响郝普的住所的大门,迎接他的,是郝普的小女儿,郝普投降吴国之后第二年才出生,完全就是在武昌出生又在武昌长大的小孩子,连口音都和本地人一样。
“进来吧,我父亲在书房里,他说下午如果有人来拜访,就直接带去找他。”
还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将星泽引入住所内,带着星泽穿过院子,来到一个窗外长有银杏树的房间前。
“爹,有人找你!”
“让他进来吧。”
声音里的疲倦隔着门都能听出来,星泽推门进入,小女孩就在他身后将门关好,把房间留给郝普、星泽,还有一地的卷宗。
“您是来问进展的吧?”
“是。”
郝普的黑眼圈显眼得吓人,他跪坐在地上,从身边的卷宗底下抽出一块垫子,推给星泽:“我想问问,主上是什么意思?”
“您是想问,在抓出这个投递匿名函的人之后,该如何处理剩下的问题吗?”
“是。”郝普沉吟道,“我当初驻守零陵,见过王后,之后也有不少朋友没有随我一同被征召到武昌,他们也见过王后。所以王后和陆将军的结发妻子是一个人这件事,他们也都知道。想要抓出投递者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
问题在于孙权想要什么答案。真相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孙权这个吴王的想法,他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事情本来就摊在明面上,朝旭是神女、是孙权的王后、是陆议的族姐、更是陆议的发妻,唯一不太容易知道的,大概就是朝旭在正式嫁给孙权之前,还纳了邻国的诸葛亮,但这件事也算不上机密,孙权许给诸葛亮的是他的妾,而他在那一年的那个地方,身边到底有谁,一查便知。
古时候也不是没有王后养男宠的事情,王后私通臣子也是如此。当年秦始皇嬴政的母亲本是吕不韦的姬妾,被秦始王的父亲看上并求娶,吕不韦就将赵姬嫁给了他,后来生了嬴政,嬴政继承王位,她也就母凭子贵成了王太后。
那之后,她又与丞相吕不韦旧情复燃,经常与他私通,只是后来吕不韦怕祸及己身,就想办法把嫪毐引荐给赵姬,只是最后那嫪毐妄图谋反,发动叛乱失败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如果嫪毐没有谋反,如果吕不韦没有打算把嫪毐引荐、而是继续为王太后的男宠,又会如何?没有人知道,历史没有如果。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与朝旭他们有些相似,自然也就成了郝普断案过程里,最困难的一部分。
“只是找出告发人很简单,”郝普又叹了口气,“可我看不懂主上,他到底想不想让这个‘不少人都知道的真相’真的成为‘真相’。”
“主上宠爱王后到随时都想带着她这件事,众臣皆知。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真正的宠爱是不舍得让妻子出来抛头露面,把家里的事情全权托付,才是标准。朝旭只是母凭子贵,而非主上真正宠爱之人。”
“这件事如果以‘正确’为标准去坐实,王后肯定是要被贬回乡、再也无法回来,而她与陆将军的孩子也要被处死,陆将军那边会被严格监视,一旦有谋反的可能就要立刻处刑。......按照秦始皇当初的处理来看,大约如此吧。”郝普盯着卷宗,“但我读过王后为陛下写的记录,主上器重、信任陆将军,如果那孩子真是陆将军和王后的,主上愿意养在宫里,肯定知情。”
“没错,他确实知道。”星泽肯定了郝普的猜测,“主上都开始让那孩子喊他‘爹’了,他并没有那么介意这件事。”
“我并不这么想,”郝普却说,“主上肯定很介意,只是出于大局考虑,忍了。陆将军有功绩、有才干,唯一的问题是,他属于江东派。主上想重用他,又怕因此让江东派势力过剩,所以需要一个质子。那孩子,就是质子。
“当年吕不韦都把赵姬嫁给秦始皇的父亲了,却还能旧情复燃、经常私通,只是后面担心祸及己身才引荐了嫪毐,没想到嫪毐有叛乱的念头,秦始皇处置他时,把一系列相关人都拉了出来,才处置了他。”
“你认为秦始皇有可能原本就知道这件事,不然也不可能经常私通吗?”
“对,而且吕不韦事情暴露后,也因为先前的功绩,只是被罢相,并没有处死。”郝普伸手在卷宗底下一通摸索,最后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下面掏出了一本史书,推到星泽面前,“你看我做了标记的那几页。”
“你不会最近其实都在研究这个,所以才没有进展吧?”
星泽只是随口一问,而郝普却真的陷入沉默。
看来是真的。
“咳咳,”郝普拉回话题,“实际上,不管是嫪毐还是吕不韦,秦始皇决定惩治他们,都是因为有人告发,嫪毐还加上了叛乱这个死罪。嫪毐与赵姬有儿子时,赵姬其实为了躲避、已经搬出了皇宫,是有人在告发他们私通有子的同时,说赵姬与嫪毐密谋,‘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而吕不韦被罢相之后,其实这件事已经结束,但一直有诸侯国的宾客去拜访,秦始皇担心他谋反,才逼死了他。”
“所以你纠结之处在于,如果没有谋反之心,还要不要处罚,是这样吗?”
“对。你追随主上的年份很长,先前又一直担任府内总管,你一定比我更懂主上的心思。”郝普看起来都快崩溃了,他混乱的头发和他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握住星泽手的动作,无一不在说明这件事,“主上到底想不想惩罚啊。”
要不要侦破案件的关键,居然是孙权的想法,而不是真相,这可真是令人唏嘘。
不过星泽也不准备指责他什么,郝普本来就是蜀国降将,得到孙权器重才得以了身居九卿之位,他肯定比一开始就追随孙权的将士们、更担心揣测错孙权的心思而办错事。
“你看,赵姬又是私通吕不韦,又是私通嫪毐给人生儿子,最后也因为‘子不应弑母’,仅仅只是搬离宫殿。她还得到了二十七名大臣的说情,最后秦始皇将说情者全部处死。”
星泽其实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孙权的想法,反正他说错了、也不是他负责任,最终决定权还是在郝普手中。
“王后与主上一路相伴,不仅是江东士族,连外来将领也都知道她。如果这件事要按赵姬的形式处理,为她说情的会是谁?心照不宣为他们的事情保密、被牵连到的人是谁?主上真的会愿意为这一件事模仿秦始皇的做法吗?
“以及最重要的,王后和陆将军现在真的有哪怕一丝谋反的心思吗?若是逼急了、真的要下死手,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保而联手,动摇吴国江土安定?吴国可是私兵制。反倒是在主上平定西与北之后、才突然揭发这件事的人,到底是何居心呢?陆抗可是已经三岁了,并不是刚出生。想清楚这些,答案应该就很明朗了。”
其实严格来说,星泽这番话看起来是帮郝普分析,实则全都是在让他保朝旭和陆议。朝旭是星泽从小保到大的妹妹,他怎么可能不帮她。至于陆议,那是他的妹夫,为了不让妹妹伤心,顺便也保一下。况且陆议不可能有谋反之心,保下来不难。
再说了,陆议也不是吕不韦,就算他们真是奸情,星泽也不觉得陆议会为了自保去找个“嫪毐”出来。
当然,如果这个妹夫真的想谋反,要牵连朝旭,星泽也想好怎么往“王后被主上保护得很好,才会被奸人蒙骗”的方向去分析了。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郝普如醍醐灌顶般、感激地上下摇晃星泽的手:“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去派人继续追查源头,必定将这个敌国的间谍抓出来。”
嗯......行吧,这样理解......也行吧。
(注释,参考文献:赵姬的事情基本就是本文里写得这些,如果要一一注明出处,这一条会写很长,而且与本文里概括的重复率很高,所以这里不具体指出引用篇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2章 第七回:借古议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