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 第258章 第十四回:对簿公堂(下)

“宣人证!张温!张惠恕!张太傅!”

张温怎么还在这里?他不是回去帮弟弟筹备婚事了吗?

不仅是朝旭意外,坐在高台之上的孙权也同样意外。

“张太傅,我记得你前几天和我申请回吴县,给妹妹送亲去了?”

“回陛下,臣原本确实已经在路上了,只是听闻暨尚书准备今天在朝廷上揭穿丞相的真面目,于是暂缓了回乡计划。”

“那婚事可还来得及?”

“如果今日顺利,租个快马也能赶上,如果不顺利,那我留在这里也无妨。”

“既然这样,回归正题吧。暨尚书刚才说,你能为他所说的话做人证,你可知道这指证下去,要牵连多少人吗?”

“臣悉知。”

“即便如此,也要指证?”

“是,这都是为了大吴的未来考虑。”

“行,暨尚书,继续吧。”

短暂的寒暄到此结束,话题再次回到弹劾丞相孙邵的事情上。暨艳提到的孙邵的第二个罪孽,就是借灾情赚私钱,而这件事不可能由他一人做到,必定会有同伙。

“张太傅,您可愿意做人证,担保丞相贪赈灾款项是事实?”

“愿意。”

“太傅如此确定,是有什么证据吗?还是您亲眼见到了他们的操作过程?”

“我以手上的数十份状告函为证,所有民间想要揭穿这件事的人的状告函,都在我的手上。只是他们无权无势,这些状告函都被当地的官吏压了下来,不予处理。”

“我大吴以律法严苛闻名,怎么会有人敢做如此之事。”

“此言差矣,”孙权驳回了底下的反驳,“前几日,有位近臣的朋友轻薄有夫之妇,原本按罪只是坐几年牢,那位有夫之妇也投了状告函,一样被压下来了。我是怎么知道的?这位朋友调戏的,刚好是另一位近臣的夫人,只是两人因为公务长期分居,感情却依旧。我的这位近臣就把这件事捅到了我这里。欺上瞒下、妄图靠人脉逃脱法律制裁,罪孽叠加当斩。这件事如果不是因为这位朋友得罪的是我的近臣,这件事是否就要这样不了了之?”

“陛下,正是如此。”张温恭敬地行礼,“这些状告函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被压下来。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还是想办法得到了这些函。只是帮助我的助手们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我保证信息可靠有效,还请陛下做主。”

“丞相可有什么想辩解的吗?”

“有。”孙邵虽然低着头,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按您刚才所说的,凡是拨款,我都落实到百姓头上了,我与同谋者吞的只是多出来的款项,这些百姓又是以什么名义、不惜得罪当地官吏也要状告我?”

这也是朝旭看完奏疏时所疑惑的问题。

孙邵没有以次充好,所有的东西都如实下发,所有人都得利的情况下,真的会有那么多怨言吗?

“自然是打抱不平。”

“我看不见得,如果说我以次充好被懂行的百姓发现,他们会来投诉,还合理些。可按你所说,我可没这么做,既然如此,以我只见,这里面大概有什么问题吧。”

“愿闻其详。”

孙邵似乎找到了节奏,从刚才的短暂的冲击中缓过来,重新站定:“一种,以你刚才所说为真的前提,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些人认为朝廷发下去的款,就算多发了,也应该全部分下去,妄图得到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另一种,有人栽赃嫁祸,您二位心怀大吴,被人利用了这份豪情壮志。”

“这么说,丞相是不肯认了?”

“我没做过这种事,我凭什么承认?”

朝旭确信,这是她第一次听孙邵如此大声说话。她本想暗自说个漂亮,却突然察觉到朝廷上的敌意在逐渐增强,没有因为孙邵的辩白减缓,反而愈发强烈。

不对,这不是想弹劾丞相,而是在判断,朝廷之上,除了明面上的两派人之外,还有哪些是隐藏在底下的江东派。江东派反对属于外来人员的孙邵担任丞相,所以他越清白,他们越不满,他们巴不得孙邵出点事,把他拉下台,这样才能让本土势力为代表的江东派上台,为士族大家谋取更多利益。

既然现在士族势力这么强大,孙邵也知道多少人盼望着他下台,那肯定不会做顶风作案这种事。可暨艳却要弹劾他,而协助暨艳的张温属于四大家族之一。

难道是暨艳与孙邵演了一出戏?

民间百姓大多数不会写字,所以状告函都是代笔,名字也可以是假的,靠字迹并不能确认书写者是谁。

不对,暨艳是张温引荐的,但这件事本身是孙权让他做的,所以不论立场如何,他的本意都应该与派系无关。

假设暨艳确实一心为大吴考虑,想要弹劾所有不合格的官吏,那他过强的正义感就很可能被利用。

而孙邵依然愿意朝廷对峙,说明他确信有人可以保住他。

丞相之后的人,只有一个。

朝旭在朝廷中的激烈辩论中,猛地看向孙权。九旒之下,那人正饶有兴趣地从上方观察百官的反应。

“——那这么多状告函,你要怎么说!”

“我都说了,我没有做过这些事。况且民间起诉,大多代笔,代笔的一共只有几个人,你去问他们这些内容是谁提的,多半也想不起来。”孙邵不卑不亢,“你们一定是被人利用了,才会在朝廷之上弹劾我。”

不论张温与暨艳接连拿出多少罪证,孙邵就坚持一个原则,坚决不认。纵使之后暨艳又列举出他新的罪名,孙邵也全都不认,朝廷上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

“暨尚书,张太傅,你们可还能提供更多的人证与物证?”

“回陛下,丞相势力太大,光是这些已经废了不少力,但臣担心拖延下去,一旦消息走漏,就会给丞相销赃的时间。”

“陛下,”孙邵开口,“若是两位坚持我有罪,臣愿意辞官请罪,自证清白。”

孙邵这句话引起一时哗然,谁也想不到他居然在这种情况下,会说出这种话来。

就这么轻易把丞相拉下马了?

朝旭看着孙权。

不,是因为孙权已经通过这场辩论,判断出隐藏在中立派中间的江东派势力了。不需要再拖延时间。

这次的辩论根本不是要不要弹劾丞相,从暨艳的角度,是要做出“连丞相都敢弹劾,其他人更不怕”的印象,从孙权的角度,是要找出谁是隐藏在中立派中的江东派。

问题在于,张温到底为什么要给暨艳当证人?仅仅只是因为赏识暨艳,又刚好想要帮江东派把孙邵拉下马吗?

江东派在朝廷中,真的有如此根深蒂固吗?但是拉孙邵下马,也不能保证下一位上位的就是江东派的丞相。到底是为什么?

“别这么说,丞相何罪之有?既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丞相辞官,不就给人说闲话的机会了?”

这时,孙权拍板了:“孤不许。(1)而两位为大吴考虑,连丞相也要弹劾的决心,同样令孤敬佩,我大吴就是需要这种有勇气的人。只是这次证据不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丞相有罪。以后想弹劾官吏,还请务必找够证据,或是,制定好规则。别再让人看了热闹。”

意思就是,暨艳可以对各郎署下手了,只要提前把规则定好就行。

(注释1,参考文献:《吴录》: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请罪,权释令复职。)

(注释:关于文中女主想不明白的张温的用意,其实她方向猜对了,但是女主角习惯把所有事情都往好的方向想,所以没有往下深入,也就猜不透了。

因为作者笔力有限,不会在这个方向深挖,所以直接写在批注里:张温的目的确实就是为江东派扳倒孙邵。

参考书目:《东吴100》暨艳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8章 第十四回:对簿公堂(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