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全职同人]今天依旧在取材 > 第320章 人心难测

KIKI:[嗯。大家已经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正在调整中。]

叶修在反复看完比赛视频后,专门给每个人讲了讲他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现在兴欣众人都在进行调整和适应,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KIKI:[光问我们怎么样,沐沐你呢?陶轩他们最近有没有为难你?]

苏沐橙和她一直保持着线上联系,今天比赛一结束,更是来关心大家的心态有没有受到影响。

沐雨橙风:[如果能让我吸一下文文就好了,那样我会非常有动力的。]

她避而不谈陶轩他们到底有没有做什么,而是用惯用方式绕开了这个话题。

文姬:(沐沐总喜欢自己撑着,有事了也不和大家说,虽说这也是她性格坚强的一种体现,可看着她时刻都在大家面前保持微笑,从来不把负面情绪展现出来,实在让人心疼啊……)

仔细想想,她认识的很多朋友好像都是这样,就连她自己,有时候也会想着“还是不要给大家添麻烦,自己能解决的”。

只是换到别人身上,她还是希望能帮着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明明总会有人宣称,在感性和理性的较量中,男人往往是理性的,女人却凭借感性行事,容易因为感情误事,却又都说什么“最毒妇人心”,殊不知女性其实是最温柔最易心软的存在。

实际上,这种言论是建立在抬高男性的基础之上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素来为人称道,世人把他当成忍辱负重的典范膜拜。

而若是女子为了复仇而隐忍,最终大仇得报,人们大多只会觉得这女子心思深沉,却不会探究她究竟曾经经历了什么。

古往今来,能够灭人九族、背信弃义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英雄好汉”,比如“烛影斧声”的弟弑亲兄,又比如朱元璋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和他曾经一起打拼天下的兄弟们……

这种行为,又何尝不算是心狠手辣,却被冠以为了政治更迭、权利集中或国家统一不得已而为之的明智之举。

自从远古时期,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就一落千丈。

而女人往往因为自身力量在总体上不及男人,就失去了夺得权柄的机会,只能被迫在家相夫教子,成为生育的工具或者权力交换的筹码,抑或是“替罪羊”(有时候人们会将国破家亡完全归于“祸国妖姬”身上,使其落得千古骂名)。

这是因为,记载史书的史官更多还是要依附在当时的君王之下,像司马迁那样只是因为说话耿直,就会被处以当时被认作极大耻辱的宫刑。

若是真的有人公然反抗男权社会的,恐怕粉身碎骨都是轻的,没看后世编排武皇都没少往“好女不侍二夫”以及她老年偏爱男宠上加以浓墨重彩吗?

这样的编排,无疑会让人一提起她,总会下意识就带着某些桃色。

鲜少有人会夸赞她破格用人后的政治清明,“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后的经济昌盛,兼容三教、光耀文史的文化繁荣,以及在位15年中少有败绩,更别提什么割地赔款的军事强盛、国家兴荣了。

被誉为孔圣的孔子,也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这种轻视妇女的思想,却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男性学者认为这不过是现代人对孔子所言的错误解读而已,而这种被“错误解读”的儒家思想,至今却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是啊,连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都能被这些既得利益者们肆意抹黑,能够被人用男性替代掉女性的功绩进行宣传,从而蒙蔽后来者们,遑论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角色呢?

就像市面上那些被各家平台力推的影视剧,更多是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号,却依然让女子依附于男子才能凸显个人价值的。

说着什么女性力量、什么自由恋爱让女子更有选择权,最后还是会让原本可以拥有更广阔人生的女孩子们囿于一处,所谓的美好结局,也不过是和男人组成儿女双全的幸福家庭罢了。

事实上,真正的大女主题材,并不会一味鼓吹女主的凄惨身世,也不会依赖宣传造势,更不会以角色的颜值作为其优势所在。

它会吸引到的人群,绝不是那些为男角色流泪打call甚至哐哐撞大墙的粉丝,而应该是被其中不止女主乃至任何一个女性角色都能激发人生动力或是产生不同感悟的观众。

难道是因为文学作品有局限性才导致的理解偏差吗?

其实不然,无论男女,大家的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并不该无条件偏向谁。

男女并不会互相剥削,只有在阶级和权力的背景下,才会产生无尽的剥削。

女性主义也并非制造男女对立,而是让女性获得更公正的地位,能够表达她们的真实想法。

可大男主题材的作品,通常女性角色再怎么出彩,都会不可避免地沦为男主的挂件,变成彰显男主魅力的工具人,而在所谓的大女主题材的作品之中,男性角色却依然各有各的风采,有时甚至会有人觉得女主都不配得到其喜欢。

那么,该如何判断女性的地位呢?

看这个地方的官员或者企业员工构成是不是男女均衡,文学作品其中的女性角色是不是有独立的思想、不做男人附庸,街头巷尾的老百姓所说的最粗俗不堪的话会不会涉及女性更多,发生案件进行新闻报道时会不会因为性别就有所不同等,其实都可以作为判断女性地位的依据。

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既得利益者对女性的凝视和训诫,而是女性本身被规训得去迎合这些思想,在男性界定的既定秩序中,将桎梏内在化怀疑自我,还觉得“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她们不仅不去抗争这种不公平,更有甚者,身为女性却恨自己不是男子,在严重厌女的同时,又极度崇拜男人。

呃,想着想着,她的思维又忍不住发散了……

虽然不如叶修和苏沐橙认识陶轩的时间长,但在那样成长环境下长大的文姬,更明白人心难测,反而是能“旁观者清”地看出陶轩的一些心思的。

苏沐橙在嘉世的处境如何,文姬并不难推测,尤其不久之前陶轩还因为叶修用叶秋身份证而他被蒙在鼓里数年这事而心存芥蒂,恐怕他也会因此迁怒到苏沐橙身上。

实际上,叶修始终都没有忘记陶轩当初的模样。

或许他们两人因为理念和追求不同早就背道而驰,但他并不相信,陶轩会彻底变成一个唯利是图、卑鄙无耻的人。

纵然他对陶轩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来历,可这毕竟是他和陶轩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陶轩从那时候起就把沐橙当亲妹妹看待,哪怕后来苏沐橙也成为了嘉世的摇钱树,但叶修不觉得陶轩对苏沐橙没有半分不涉及利益的感情。

更何况,陶轩之前还特意许下了承诺。

可一个人如果早就已经变了,他具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虽说人无完人,但在文姬看来,叶修和苏沐橙都是很好的人,他们的真心不该被辜负。

或许他们不会因为被朋友背刺而记住仇恨,更不会去打击报复,可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就会因此有所收敛,反而可能因为他们的不在意而变本加厉。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就算叶修和苏沐橙对陶轩都还记挂着昔日情谊,文姬对陶轩这个已经有过伤害叶修和苏沐橙前科的人,是绝对不会疏于防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