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始皇父女今天抽卡了吗 > 第14章 胡亥

[秦]始皇父女今天抽卡了吗 第14章 胡亥

作者:顾四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1:29 来源:文学城

徐福原本是很有信心的。

——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的考试基因,他无师自通,在动笔前先把卷面题目浏览了一遍,做到心中大致有数,分配做题时间。

嗯,数算,基本不会,最后再编编。

工器造物的话,从前出门在外,他会给自己编草鞋和草帽……管他算不算先写上。

除了两项弱科,剩下的可都是他的强项:外语和地理,他自信别说三百方士团里选拔,只怕满朝廷都无人比他强!

徐福也不是打小就端上了咸阳城的饭碗,在侍奉始皇帝之前,他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在东边,做过齐国田氏(田氏在齐国集王室和贵族于一体)的门客,还从田氏游说了些赞助经费出东海,见到了东夷岛上沧海君。

在西边,与天下最大的戎商乌氏倮关系不错,曾跟着他们的商队贩卖中原的布帛丝绸过去,换北戎各族的优良牛马回来高价倒卖给各国。

在北边,燕赵之地多慷慨激昂之士,游侠说客众多,他自然也是去过的,非常轻易混了两年门客,因有些无趣才离开了。

……

原本,徐福平生最自傲的一件事就是,天下处处有他的饭碗。

然而,他生在战国末期。

原本的列国,在始皇帝这里变成了猎国。

徐福回首半生,一无所有——连乌氏倮都在早几年对秦国纳头就拜,表示以后只做秦国的生意,又额外贡献了许多战马,得了始皇帝一个虚封官职,可入咸阳面圣。

于是,徐福也认命了,来到了原本令他打怵的,法家当道的秦国。

而他能端以上这些人的饭碗,自然也得会说人家的话,写人家的字。

见李斯李廷尉出的‘外语题’里,只有山东六国的文字,徐福还觉得不大畅快:匈奴和月氏的话他也会一些呢,虽然主要是‘多少钱’‘加点钱’‘铁铜禁卖’‘马匹多多的’这种生意经。

但不妨碍徐福在自己的作文里大写特写:精通戎狄各部语言,凡往来间对答如流,戎人闻之敬而仰止,戎王皆奉予为上宾!

正绞尽脑汁再为自己润色些,抬头就对上了小公主的眼神。

起初徐福也还好,但小公主站在他身边良久,起先还露出几分赞赏喜色,后来变为沉思,再后来竟然叹了口气走开了。

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公主真的有神通,能看出他稍加润色之处吗?

其实姜乐只是在发散思维:看了徐福的履历,先是觉得惊喜,徐福竟然去过西域!如今已经有了玉石之路(妇好墓中便有新疆和田玉),那继续开辟丝绸之路,有许多作物岂不是能早些过来……

姜乐再看下去:怪不得向陛下兜售东海三仙山呢,原来他之前就去过海外。但沧海君是谁,是辽东半岛上的盘踞势力?还是箕子朝鲜?徐福真是脚步遍天下啊,难道姓徐的人,都爱旅游探险?

最后目光落在徐福的名字上,唉,每年过年妈妈都会买徐福记酥心糖,虽然她长大后不太爱吃了,但现在一口吃不到反而很想念。

于是略带伤感地叹口气走开。

留下徐福:汗流浃背了。

姜乐也没走远,就被一个方士吸引了。

这位也正在写作文。姜乐瞥到他的内容,立刻来了兴致。

他手边有一张写了不少字,但又划了几笔不要了的竹简。

隐约能看出来原本写的是:通招魂之术,可使蒙冤阴灵于布帛上现出血字;擅驱邪魅鬼祟,手指可生出异色仙火……

现在写的是:家传数代可辨识各色矿石。擅煅烧石灰石(碱性物质 姜黄可以变红像显出血字);擅炼制粗硫磺为精制硫华、擅于沼泽荒野寻冷火粉(硫、磷加樟脑粘在手指头上,易燃,且樟脑挥发不伤手)……

许多方士是骗人久了,把自己也骗进去了,比如写‘擅长炼丹药,可令人体如金石不朽’这种丹药派。

但有的是知道自己在骗人——方才小公主在徐福身边良久,叹口气离开,给方士刘井吓得实在不敢再装神弄鬼。

实话实说吧,只盼这点辨别炼制矿石的能为有官署看得上……去考工室当个矿工也好啊!

姜乐已经看上了:不错,化学人才,将来肯定有用!

*

这一日大考收卷后,方士们暂时也走不得,竹简被收走送去各专业官署过目,供其挑选,他们只能坐在原地等待着自己的调岗。

有些本事傍身的各有各的去处。

只会动嘴滥竽充数的也有岗位热切等待接收人口——发配骊山修皇陵。

也算是应了他们之前那些忠心表白:‘愿以我等微薄之身,为陛下长生久视之道略填沟壑之劳,来日同披仙荣!’

这不,如愿以偿填沟去了。

**

帝如天上北斗星,人人仰望。

凡有举动,很快就传遍皇城。

消息也随着仲冬的北风吹入公子胡亥的耳朵里。

“什么?阿父还带她去官署见方士们?”胡亥眉头紧蹙,回禀此事的小寺人很害怕自己被拿来出气。

胡亥心烦的很:从这个幼妹出生起,他就很不喜欢。当然,他不只针对姜乐,而是对所有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公主公子抱有一样的敌意,对比他年纪还小的更厌恶些。

他不觉得这些年节下才见一两面的人是什么亲人,血缘相近又如何?他们只是会跟自己争夺君父宠爱,抢自己资源的潜在敌人。

——作为幼子,胡亥心中很清楚,他的定位跟备受看重的长兄扶苏和长姐九野都不同,是那种承欢膝下让陛下享受天伦之乐的角色。

阿父也一贯对他宽待些。

可这一月来,陛下对他都没有什么额外恩赏与召见。

胡亥是从来不会怪自己的人,自然是都怪这个幼妹,蹦出些古怪的养鸡养鸭招式来,竟真让阿父以为她是什么仙童,夺了他的宠爱!

最要紧的是,她比自己年纪还小不少呢!他如今十一岁,再过两年他根本就不算孩子了,撒娇这套越来越不能用了。

但偏生,从小服侍他的寺人,还在旁边劝他跟这个妹妹搞好关系。

祭祖的消息一出,公主公子们都很在意:这种祭祖之行,谁能跟着自然是荣耀之事;最怕的是,陛下带了旁的兄弟姐妹,但把自己忘了,那就很丢人了。

——眼见的姜乐如今在始皇帝跟前炙手可热,自然想让她帮着说几句话。

胡亥觉得没必要,陛下不会不带他。

*

六英宫。

衷笑眯眯地看着小公主将诸位公子、公主的拜简在案上一字排开。

之前,姜乐这边的人际往来都是他代劳,亦或是有他在旁边守着。

这次,衷准备让小公主独自待客:宫里长大的孩子,总得比旁人懂事早些。他不能时时陪着公主,得让她从小事历练起。

衷也不忘仔细叮嘱道:“如果有人向公主打听御前的事,是他们失了分寸,陛下不喜;但如果公主顶不住旁人的央求,或是被套了话去,向别人透露消息,那就是公主的过失了。”

在这宫里,脸皮薄性子软的人,是很危险的。

姜乐认真点头,已经决定了待客宗旨: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

敷衍场面也是一种学问,尤其是面对不喜厌恶,甚至是噩梦中的人。

比如,其中姜乐最不想见到的公子胡亥,那就是连热情礼貌都省了。

*

起初胡亥还不想去六英宫,直到过了十来天,陛下也没下明旨让他去西巡,也难免有些沉不住气。

胡亥咬牙咬到牙根都酸了,才在寺人不停递台阶的情形下道:“也罢,那我去走一趟,也见见她到底有什么能为!”

每回见到公子胡亥,姜乐心里就蹦出了四个字:面甜心毒。

一个能哄住始皇帝的人,或许是个恶人,或许在执政上很差劲,但他面上一定是会装的,反正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不在始皇帝面前,只要装好那一点儿就够了。

他在始皇帝前面表现很好,是个满眼都是君父的孺慕之子,还会适时的撒娇亲近。

在姜乐看来,胡亥此人简直就是荀子‘性本恶论’的坚实证据。

在发现衷不陪在姜乐身边后,他打量姜乐的目光,就不再是那种矫饰的热情关怀,而是审视中闪烁着有些藏不住的恶意。

脸上倒还是挂着笑,若姜乐是个孩子还真未必察觉得出来。

就她?

阿父最疼爱的孩子是他才对。

姜乐低头喝甜浆,有种被毒蛇盯上时,背后毛毛的感觉。

而此时,胡亥的目光从审视变成了不快:他想等姜乐开口问他有什么事,他再将准备好的话一一说来。

然而,姜乐根本不问。

进门除了敷衍问了句好,旁的时候都是‘吨吨吨’。

她宫里的甜浆,就这么好喝?

胡亥甚至怀疑地端起陶盏喝了一口,随即皱眉放下:怎么还喇嗓子,简直像掺了沙子。

既然姜乐不开口,胡亥就只得主动开口了。

他来之前就打好了稿子,说了足足有一炉香的时间:从阿父喜欢手足和睦说起,再隐晦提到近来姜乐风头太过,许多兄弟面上不显,其实背地里都嫌着她,好在他在兄弟里人缘好,可以居中替说和,此次西巡就是很好的时机啊……

总结起来,他的手腕无非两个:恐吓、利诱。

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用的手段。

而姜乐,在这种聒噪的叽里呱啦声里,开始默背今天学的功课。

胡亥说完都渴了。

然而就见对面的妹妹沉默出神了好一会儿,然后才回魂似的:“啊?”

胡亥:……

他压着火气:“怎么?你没听懂?哪句?”

姜乐茫然四顾:“啊……”短短一个字和语气,就表达了她都没听(懂)。

胡亥不信她一点儿不懂,拂袖而起,冷笑道:“看来妹妹并不敬爱兄长。”

姜乐继续一个“啊?”字走天下。一脸你要不从头再说说的神情,反正她功课还没背熟。

胡亥已经拂袖而起,没法一起再起,只能拂袖而去。

姜乐连礼节性起身送客都免了,只冷淡低头,将胡亥用过的陶盏扔到渣斗里。

她并不担心得罪胡亥,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没必要调和了。

衷虽然没在现场,但他在门口候着,隐约听到一二句,还见到了公子胡亥沉着脸走了。

别说衷是个偏心的人——从前侍奉年幼陛下的时候,就只觉得公子政好,如今侍奉公主也是如此想——就算他平心而论,方才也都是公子胡亥哇啦哇啦,小公主一句话也没敢说呢。

果然进门后,见公主垂首坐在案前,难得闷闷不乐,衷就来劝解:“公主不胡乱许诺,不为诸公子公主向陛下说情,不以陛下的宠爱自矜卖弄,陛下只有更喜欢的。”

那谁的举动不喜欢呢,衷不说。

他是仆从,绝不会主动说某公子不好,陛下问什么他只一板一眼回答见到的就是了。

*

始皇帝很快得知,次日就问起姜乐此事。

姜乐微一犹豫——

在茶一下‘阿父,我觉得胡亥阿兄好像不喜欢我,嘤。’还是实话实说自己不喜欢胡亥之间,她很快选择了后者。

始皇帝原本是闲谈的态度问起孩子间的龃龉:别说小孩子好争闹,就算是朝上的臣子们,也常吵得乌眼鸡似的。

但如今听姜乐说“见了胡亥阿兄,就觉得心里难受不欢喜”,他翻看竹简的手不由一顿。

抬头对上女儿澄澈真诚的眼神。

人与人之间不投缘很常见,但问题是,这话是姜乐说的:那胡亥究竟是不投人缘,还是不投仙缘?

胡亥也算撞在始皇帝的晦气上——自连出两张银卡后,始皇帝回归了均值——又开始非非的,很安心。

原本西巡祭祖,始皇帝是预备把所有身体状况允许的儿女都带上,让祖宗看看后嗣兴旺的。

如今……那胡亥就算了吧。

始皇帝已令官员提前出发,在秦各位先王灵位前供奉珍珠。待他西巡过去祭拜之时,以此结一下仙缘。

——自秦非子起至今,秦有三十五位先王,其中多有拓地强国的贤明君王。

始皇帝:历代先王祖宗一定有运气好的吧。

他至今只得过银色仙简,已然见其各有妙用,不免更向往传说中的金色仙简。

为增加出金的可能性,胡亥就先不带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别妨着了。

小剧场:

始皇帝:唉,朕气运强,但运气一般,不知诸位先王如何。

秦武王嬴荡(举鼎重伤而亡)&秦孝文王嬴柱(苦熬15年太子,在位仅3天便去世):怎么,我们看起来像运气很好的样子吗……

先王们:没想到到了地下还要卷。

昨天的红包包已经由jj系统随机抽了八十个发啦~不知道家人们欧非如何。

PS:关于更新频率,v前有要走的榜单,就先每日三千 ,v后(不出意外是下周末v)应该能保持跟之前几本书一样日更六千 ~感谢支持~

备注:关于胡亥的年纪,光史记里就有两种说法:一是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二”,即胡亥即位时 21 岁;二是 “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即胡亥 12 岁即位。这里采取更多史学家采取的第一种说法。

“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 出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胡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