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七五]桃花酒 > 第32章 第九回 松江潮,南侠暗渡独龙桥

[七五]桃花酒 第32章 第九回 松江潮,南侠暗渡独龙桥

作者:洛安之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06 01:32:01 来源:文学城

古有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这天下动势亦如水,山河变换似是无常、水脉分流各成道理,或奔流不息、昼夜纳百川而壮大,或捺断堵塞、化无尾涓流终掩于淤土,不盛则衰,不进则退。

光阴如流,天下之势如流,思如流,人亦如流。秦汉先人以此作比,划天下学说、诸子百家为九流十家,后又有儒释道三教相继鼎盛于朝代更迭之间,千百年来传诵于百姓之口。日新月异、时过境迁,或又因木分花梨紫檀、人分三六九等,苍生忙顾疾苦日,不问大家治九州,出口终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上九流神佛圣贤、帝王将相,多得显贵;中九流秀才郎中丹青手、相命弹唱僧道尼,常得技艺傍身;下九流贩夫走卒、伶人吹手、坑蒙拐骗、恶霸贼盗,要么走投无路沦为贱籍玩物、要么不守道义纵恶为祸一方。

展昭所说的便是这些人了。

冰人做死媒,伶人坠高台,师婆断法事,叫街传信来。还有,隶卒掳女逼嫁,伢子争利害命……桩桩件件无不指着陷空岛,条条个个无不是下九流讨生活的俗尘凡夫。或许只是因这些人最能被利禄蛊惑、见银白动心,又无权势撑腰,恰是这世间卑微苟活、命如草芥之徒,轻易就能摆布,知与不知皆无法抵抗……但既在此间下功夫,不论幕后行事者与此有无干系,行经之处必将留下痕迹。

且巧的是,白玉堂说松江府有一霸,可号令此地三教九流。

展昭顺着林间小道、沿山路往东,很快出了陷空岛后山,又在左右细辨声响后,抬头瞧了一眼,正是乌云翻涌雨细细,偶得一寸浅薄月光盈目中。他没有犹豫,在月光又被浓云覆盖的瞬间,悄然翻过面前的后墙,如一缕风窜进墙后竹林。

白玉堂说,过了这片东竹林就是卢家庄五义厅。展昭踩弯了竹枝,在上头蹲了须臾,再听八方动静。风雨拥江潮,不见往来声。

他将剑握得紧些,敛了气息一提劲。只余竹叶在飒飒风中来回摇曳,无有人踪迹。

江潮风起不多时,一个黑衣人忽然从墙外翻进来,低头探了两圈,似是别无所得。他又蹲下身去,伸手轻抚竹林湿泥,未能寻得半个脚印。黑衣人迷惑地来回转了转头,忽闻夜中动静,是鸟雀扑腾着翅膀飞来。黑衣人仰头看了一眼,紧接着飞身一捉,逮住了一只鸽子,又落在墙头往四周仔细分辨了片刻,终于掉头离去。

又过一会儿,灰扑扑的飞鸽直上穿过茂密树冠,扑进了浓云细雨之中。

夜幕终笼天地,官府门前围看的百姓纷纷散了,走时还满面糊涂,三三两两地问公堂之上最后到底说了什么。

“我还真当知府大人要放那白玉堂去查案呢?”

“怎么可能,他不是疑犯吗?你看这都被抓进大牢去了!公堂上都喊了呢,留狱待审!”

“那为何林大人要将官帽递给徐老夫人……?”

“这……我也不知啊!反正白玉堂肯定有问题,没事他去坐大牢干嘛!”

灯笼暖火在和风细雨中转着身,照出了一众百姓稀里糊涂的面容。天色已晚,他们也顾不上理论旁人家的官司,急急归家去了。唯有几人在四散的人群中遥遥对视,无声地交流了什么,继而也在风雨中分散,钻入不同的巷子。府衙公廨门前渐渐寂静下来,直到这时,一个满脸胡子、衣衫褴褛的乞丐打着哈欠从台阶下翻身坐起。

他摸了一把自己的大胡子,颇有兴致地自语道:“没事坐大牢干嘛?当然是有事了……”

说罢,乞丐仿佛被什么逗乐了,“官府这手脚够快,把人都抓去了呢,可不得去大牢里问。只是这锦毛鼠竟还真给官府面子,这可就有些出人意料了。莫非真不知……只好亲自求个明白?”乞丐笑着摇头,又想了想,“倒是今儿锦毛鼠见的那个年轻人,功夫挺俊,是谁来着……?以前也没见锦毛鼠和此人有过往来……”他边想边伸手去捞腰上挂着的酒葫芦,一开盖,一滴酒也倒不出来了。这大胡子顿觉没趣,什么也不想了,又低声咕哝了什么“走了都走了没意思”,才哼着小曲爬起身,晃晃悠悠地在夜雨中离去。

他这前脚刚走,后脚当值的官差就到门前站哨。

而公堂里仍旧灯火通明,苦主与疑犯都被带走,林知府尚且背手站在桌案前,久久望着顶上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不等一声叹息落下,这松江府的司理、司法二位参军就先后道:“大人此举草率了啊!”

“那白玉堂分明嫌疑在身,林大人怎能为他作保!若传出去……”

“不错,他不过是一介白身,还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江湖草莽,大人焉能为这种人搭上自己的官身与清名!”此时别无旁人,二人瞧着公堂桌案上的一枚玉佩和一顶官帽,纷纷苦口婆心道,“这白玉堂久居松江,数年来以武犯禁屡见不鲜。今日大人保他,来日倘使真是他所为又当如何收场?”

“再说了,往大牢里蹲能将真凶给逮住?那不是见鬼了吗!”

“一个闹不好,他见不能脱罪,发起狂来,岂不要将那刀递到大人头上来!”他们又是惊又是怕,一想到刚才白玉堂公堂扔刀的狠戾,就浑身发毛。

“二位参军观来应当如何?”林知府回头瞧了一眼二人,“由二位来审理此案,是该放了那白玉堂,糊涂了事,不去招惹这有嫌疑的江湖人,还是该当场抓人、打入大牢?”

“……”二人陡然哑火。

好半晌,两位参军又讪讪道:“那……交给他也不成啊。官府威信何在……”

“二位参军,”林知府抬手指向公堂之外,神色凛然,“这门外丧命的,哪个不是我松江府的百姓?”

这些平头百姓平日里没偷没抢,安生度日,却无端遭此横祸。苦主张员外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徐老夫人行善积德、矜贫恤独,他们都身怀家财而从不吝啬于帮扶外人,却落得至亲枉死的下场,该吗?官府能不管吗?不提他们,高台戏子纵然命如蝼蚁、遭人轻贱,又何尝不是活生生的一条性命!

“三位大人……?”

潘班头从牢房回来,见三位上官立于公堂对峙,不由出声。

林知府沉默望着他们半晌,终于摇头叹声。他去捡起桌案上的玉佩,提步向公堂外走去,也一并口吻温和地宽慰二位参军道:“参军放心罢,人命当前,本官见不得冤假错案,也听不得敷衍了事,但此案既由我出面主审,来日无论出了何事、是何结果,也都由本官一力承担。”

两位参军站在原地,面上愈发尴尬。

二人如何不知,这松江府的诉讼审讯、断案掌刑、以洗冤狱本就是他们职责所在。但这半个月来的官司总牵扯陷空岛那群江湖人,他们在此几年早见识了锦毛鼠目无法纪、纵意行凶,说不怕得罪他是不可能的,这……岂敢细审?且看那本该在此的通判和录事参军两位上官,不也怕被扯下水而躲了去?

林知府这才亲自接了这重担。

这句万一的冤假错案、敷衍了事,骂的不就是他们。两位参军心下又恼又羞,纷纷嘟囔那通判和录事真乃老油条也。

林知府管不得参军心思,往府衙后院走去,一边同那潘班头问话:“白公子果真是今日才回?”

“城门口卖茶的老翁说,一早摆摊时瞧见白五爷骑马进城。那时天初亮,他背着一个大箱子,直奔江岸,该是要回陷空岛。”潘班头一边给林知府打伞,一边利索答道,正是得知白玉堂回来,跑去打听确认了一番。

林知府闻言便睨了潘班头一眼,无奈问道:“那白公子是哪一日离的松江府?”

潘班头回得仍是极快:“两个月多前,天上弦月。那日大人的砚台教只野猫翻了,碎了一地,大人不肯丢,命小的去买鱼胶,看能否粘起来,正巧瞧见白五爷出了城门。”

“……”林知府一时无语,倒也想起那日老潘回来还嘀咕,蒋四爷病中,白五爷怎又出门了。他低头看着那枚玉佩,心下又是长吁短叹。他不是看不出来,今日是非十有**是陷空岛的几位义士遭人陷害。那五鼠虽说和睦乡里,在江湖上却指不定惹了什么麻烦。可人命跟前,他又如何对被牵连的苦主说一句陷空岛也是受害、也是无辜呢。

“白公子进牢房后如何说的?”他心事重重道。

“旁的没说,只点名要见那位黄师婆。”老潘说道。

是那大言不惭能给徐家公子做法唤魂、起死回生的给徐家公子做法唤魂的人。法事被打断,黄师婆险些被那三个汉子绑走,正是潘班头带着几位官差在徐府,才匆忙赶到拦下。如今这几人全都拉回衙门先关进大牢了。

白玉堂虽是厌恨师婆,从头到尾都不肯搭理徐老夫人,这会儿却先问起此事……林知府想了想,不由佩服这年轻人的胸襟:“你可安排了?”

“老潘擅作主张,大人恕罪。”潘班头话是这么说,面上却带了笑。

林知府确未怪罪,只忍不住抬腿踹了潘班头一脚:“修缮公堂屋顶的银子从你的俸禄里头扣。”

不等潘班头反应,他就默念着“有辱斯文”往书房去了。书房门合上前,又好声好气抛来一句:“你也别太向着白公子,令本官难做。我心知白公子并无害人之意,但人命官司在前,想要洗刷冤屈还是得有理有据为上。”

“老潘知晓。”潘班头垂头道。

“你明儿随参军去那疏阁,再仔细问问温蝶近况,见过何人、可有不妥,再看看那坠楼之处的痕迹。仵作说温蝶尸身并无锐器伤,且坠楼前后不过须臾,却无人听她死前挣扎呼救,想必不是逼杀跳楼,而白玉堂堂上供词可见并非意外失足。若不是无从防备时被人直接推下楼,便是真如白玉堂所言是她自己跳的楼。若能寻得人证再好不过……”说到这儿,林知府叹了一声气,站在门前又想起什么,低声道,“顺道也去打听打听那位的消息。”

“大人的意思是……?”老潘面露迟疑。

“你不是说,有个叫花子说陷空五鼠离心,卢员外把白公子赶出了陷空岛吗?”林知府恨不得拍拍他的脑门,无奈站得远够不着,只能心里埋汰这老实汉子脑子转不过弯,“陷空岛走了一个白玉堂,病了一个蒋平,又闭门谢客、无人出岛,想必对松江府掌控甚少,不如去那个不露面的人嘴里探探口风。且他楼里死了人,他还能坐视不管?他问话总比你问话简单。”

潘班头这才面露惊色。

“白公子若有什么动静,你也来吱一声。”林知府合上了房门,又气又好笑道,“莫叫本官成个睁眼瞎。”

潘班头举着伞在原地琢磨半天,又去了大牢。

雨小了些,但依旧没停。

漆黑中满城灯火葳蕤,飞鸽直溜溜地穿过风雨,钻进了高墙院落。灯影斜打窗纸,有人近前,将窗户支起些许,抽走了鸽子腿上的细筒。是个丫鬟。她没有拆开信筒,搁在食案上,和一盅羹汤一并恭敬呈给了主子。

年轻的主子披头散发,灯下执书,没有搭理的意思。丫鬟便搁在桌上。不料失手发出了一声磕碰响,在夜里很是刺耳。她吓了一跳,满脸惊慌,却急急将目光投向了垂着珠帘的内室,而非近在眼前的主子,仿佛生怕吵醒了榻上谁人安歇。

内室没有动静。而珠帘随夜风微微垂摆,从外头也看不出榻上是否歇了人。唯有矮柜上搁着一件叠好的衣衫,瞧尺寸该是个孩子的。她这才惴惴瞄向这位公子,等待他的发落。

执书的年轻公子总算搭起眼皮,轻轻扫她一眼,心不在焉地出声:“人还在官府?”

“回公子,还在官府。”丫鬟忙道,显然清楚他问的什么人,“且立下三日军令状,后进了大牢,未有旁的举动,也未曾与谁人往来,该是还在打探陷空岛之事。”

“三日,他倒是从来自负。”

年轻公子冷淡一笑,“求人不如求己,想是还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站起身来,身上披着的粉艳长衫便落了下来。他未有在意,只放下手中书册,上前来揭开盅盖,“再等等罢,不急一时。总关在大牢里,怎会知道力不从心、独木难支。”热气从汤水上徐徐上飘,又被风吹散。他拾起勺子,信手拨动了两下那盅汤,目光却落在一旁的细竹筒上,仿佛突然想起一事:“白日里那个江湖人,查了吗?”

“仿佛确是江湖传闻的那位南侠展昭。”丫鬟道。

“南侠展昭。”年轻公子轻声念了念,仿佛有些困惑。不知是不熟悉这个名字,还是弄不明白展昭为何出现在松江府,好半晌才冷冰冰落出一句:“年纪轻轻,名气倒是不小。”

“此人在江湖只是个独行侠,无门无派,虽传闻武艺高强,又好管闲事,但从不见与人结伴而行。他和白玉堂年岁相近,想必是江湖朋友。”丫鬟目光低垂,不敢看年轻公子,只能落在公子那书册,或者说,棋谱上。她小声道:“二人在疏阁相会,而后才约见星雨楼,应当是南侠意外来此。”

这回,年轻公子咚的一声将那盅盖盖了回去,冷淡的面色上闪过些微不快,“江湖朋友。”他轻嗤,“草莽武夫罢了。”言罢,他边是将那细竹筒拆开,边是漫不经心道:“他初来乍到,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他既为白玉堂出头,定会掺和这起是非,届时难免坏了大计。”

闻言,丫鬟知他所问,有几分犹豫,还是答道:“他二人星雨楼别后,他去了一趟南市,而后从码头出了城。城外不便深追,遂……不知去向了。”

年轻公子眯起眼,“城外?陷空岛?”

丫鬟摇头,“不可能,除了我们的人,其余上岛船只俱毁。”

“那白玉堂如何上岛?”年轻公子却展开飞鸽传信,冷声反问。

“要从铁索渡江,便是轻功过人也难于登天。”丫鬟满额冒汗,答得尚且笃定,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前几日犯错之人的下场,心中丝毫不疑这年轻公子的手段——否则他又怎会年纪轻轻就能不动声色地丰满羽翼,在江湖势力纵横的松江府占据一席之地。思及此,她更谨慎地描补了几句:“白玉堂尚须苦练,何况此人初来乍到。再者今夜松江涨潮胜过往昔,定然淹没铁索,此时过桥无异于送死。而江流湍急,水性再好也会被冲走。白日里都不见有人渡江,夜里更无可能。”

年轻公子将那信压在桌上,伸指敲了敲,目光落在外面的细雨上。好半天,他才接着道:“丁家庄如何?”那语气虽冷,面上却并不见当真在意,仿佛觉得丫鬟说的有理,又仿佛本就不以为然,只是谨慎起见多问一二。

“那丁家二子出门远游未归,且与白玉堂素有旧怨。没他二人的指示,丁家庄无人敢自作主张多管闲事,更不会呈报给丁老夫人。丁家的船这七日来也从未越界芦花荡一步。”丫鬟道。

这话让年轻公子颇为无趣地哂了一声:“江湖草莽。”

“那岛也就罢了,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他说。

他轻手掸了掸袖子,又捡起桌上的棋谱,头也不抬道:“把大牢盯好了。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树影在风中摇曳,黑黢黢的,仿佛有千万鬼影重重、张牙舞爪,只摇得人心恍惚。

而在这阵风里,一道深色的影子从屋檐高处低着头窜过,也从灯笼皮上飘了过去,如飞鸟轻掠留痕。偌大庄子里寂静非常,长廊亦不见仆从来去,倒是灯火通明的厅中踱步的人下意识地侧头看了一眼门外。

“怎了?”有年轻妇人轻声。

展昭飞速一收垂落的袍角,攀着柱子一动不敢动,目光也停在门上的匾额上。

陷空岛,卢家庄,五义厅。

“……无事。”不知是未曾察觉展昭动静,还是没当回事,踱步的人收回目光叹道。是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大汉,身量高大魁梧。

同他说话的年轻妇人却仿佛明白了,摇头道:“入夜了,今日他们恐怕是不会来了。”

他们……?展昭耳朵微动,视线在灯火中转了一周,不仅没伸手去捅那窗户纸,身形还往柱子上头的阴影里缩了缩。只是他束着马尾,这一动,发丝垂下来拂过他的鼻子。展昭忍不住一个哆嗦,头肩抖了抖,在这痒意里及时将脸埋进袖子里。

“也不知五弟眼下如何……”妇人嗓音轻软,含着些许哽咽,“你不由分说、狠心将他赶了去,他必是伤心了。”她目光落在满桌冷透也没能动上几筷子的饭菜上,愈发伤神道,“他回得匆忙,定是赶了夜路,来来去去的,连口热饭也没能吃上。”

说到这儿,莫说年轻妇人眉目难过,连这魁梧大汉目中竟也有几分泪意。

“是啊,五弟那脾气,一贯是气上头了,一口饭也吃不进的……”

江头潮声哗哗,夜雨静谧。

潘班头提着食盒,命狱卒打开牢门,独身走了进去。

白玉堂剔眉循声望来,一眼瞧见他手中食盒,不由哂道:“贵府牢狱里的饭点还挺准时。”他正盘腿坐在昏暗的大牢里,一身浅色青衫,单手支着下巴,唇角含笑,眉目间哪怕阴霾重重也尽是放肆且自在。哪儿像是坐大牢的囚犯,分明是个倚栏闲坐的公子哥。

潘班头干咳一声,“该当的,只是饭菜寻常恐怕入不了您的眼。”

“无碍,今日会友时已得饱腹,这大牢的饭菜……”白玉堂说着,信手往边上一指,“就给这位慢用罢。”

那头坐着的正是个瘦巴巴的妇人,满头灰白,年纪挺大了。正是给徐家公子做法的黄师婆。

牢狱省着灯油,四处昏暗,她又生得骨瘦如柴了些,衣服搭在身上,还有些不合身的宽大,别无仙风道骨,倒是笑起来格外瘆人、仿佛鬼魅。可她被白玉堂这么一指,却毛骨悚然、浑身哆嗦。什么鬼魅能有这阎罗刀客凶啊,哪怕这少年郎的派头说是五陵年少、纨绔子弟也不为过。

可这世上又哪有坐牢还能长刀不离手的!

什么囚犯,分明是侩子手。

白玉堂搭把手,将潘班头递上来的食盒开了,的确没什么好饭好菜,仅是些馒头汤水。他将碗搁在黄师婆面前,叩在地板上一声响,惊得妇人眼皮一跳。他笑得和气:“这不吃饱了,怎么好上路呢?黄师婆。”

这是断头饭啊!

“……”黄师婆骇得脸皮都抽紧了,眼珠子乱转,又见潘班头在一旁根本不搭话,才无可奈何、哆哆嗦嗦地吐出一句,“这、这位公、公子说、说说说什么呢……”

“你不是松江府人氏罢。”白玉堂语气轻飘道。

他垂着眼帘,漫不经心地拨开腿上那柄长刀一寸,“初来乍到的,想必也不知上一个在松江府做法的师婆是何下场?”

黄师婆吞着口水不敢作声,忍不住追问:“什、什么下场?”

白玉堂的拇指顺着刀锋侧边轻轻划过,抬眸一笑,“自然是……”只见白光过眼,长刀倏尔穿至她颈边,他隔着一刀之远盯着她,一字一顿,“头断,血流。”

黄师婆寒毛乍立,僵坐在原地,竟是吓得失声。

但白玉堂没有动手,只慢悠悠地将长刀抽了回来。冰冷冷的刀锋贴着衣领滑过的质感令黄师婆瞪大了眼、不敢动弹。而到这时,一旁的潘班头才不禁搓了搓自己的手臂。

“不好意思,吓到师婆了。”白玉堂将刀轻轻收回鞘中,没什么诚意地致歉,不等黄师婆松口气,下一句又冷不丁抛来,“只是不知,那位公子花了多少银子来买尔等的性命?”

黄师婆盯着那柄收回一半凶兵,连忙往后退了好几步,才后怕地战栗起来,闻言险些又向后仰头,“这位公子说笑了,人命岂能买卖。”

白玉堂扬起眉梢,“这个年纪还舟车劳顿,大老远从北边来了南边……”这话说了一半,黄师婆的心也提起了一半,白玉堂又转了话锋,“那徐家公子的命值多少银子?你既说人命不能买卖……”他握刀鞘的手往黄师婆的面上一顶,长刀从刀鞘里又滑了出来,远远停下,那么远,却又仿佛停在在黄师婆的鼻根前。白玉堂似笑非笑道:“那便是拿你的命来抵?”

“那徐家公子的命又不是老身所害,怎能拿老身的命来抵。”黄师婆见过那长刀断发的锋利,登时冷汗直落,连连摆手,“分明是有人打断法事,害徐家公子魂魄不能入体,这才害了一条性命。”

“哦,也是。”白玉堂点了点头,“那徐家公子闻说是急怒攻心,病死的。确实轮不着旁人给他赔命。”他顿了顿,笑道,“这么说,黄师婆确有起死回生、唤魂大能?”

“……”黄师婆被白玉堂的喜怒无常搅得又是糊涂又是惧怕,好半晌才觑着白玉堂的目光试探道,“……起死回生不敢当。”

白玉堂没有说话,只将长刀一勾,收回鞘里,仿佛用目光示意洗耳恭听。

黄师婆舔了舔唇,总算长了几分胆气,拿出高人的派头道,“那徐家公子急怒攻心,看似咽气,实则尚有一线生机,大夫治病许是不成,但老身是唤魂有术,只要他赶在彻底气绝前苏醒过来,徐家公子便也保得性命了。”

这头头是道说罢,她摇起头来,“可惜了,唤魂讲求时机,也不得中断,如今时辰已过,徐家公子是当真无力回天了。”

黄师婆又缓了口气,见白玉堂没有丝毫反应,她又拍手道:“这神鬼之事,公子年轻,不信也是寻常。可公子也当知晓,举头三尺有神灵,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公子只是未曾见过,怎能笃定没有呢?”

白玉堂闻言笑了一下,“黄师婆话说得讲究。”

这花言巧语、口若悬河,竟也振振有词,无怪乎痛失孙儿的徐老夫人紧抱着这根浮木不放。她信口开河,本就将这神鬼之事说的虚实难辨、不好驳斥,遑论徐老夫人满腔悲痛无处宣泄,得知孙儿遭人所害或许远比他为一个伶人动怒发病而死好得多。

“只是神鬼之事一贯是口说无凭。”白玉堂道,“师婆恐怕还得自证一二。”

“这……”黄师婆轻咳一声,眼珠子也在暗处一转,有了主意,“公子与老身素不相识,也是未曾谋面,不若老身说几句公子之事,是真是假,公子一听便知。”

白玉堂盯着她,抱着长刀坐在原地,良久未语。

分明没有再出刀吓人,可他的一双含情目映着火光,锋锐得令人头皮发麻。

黄师婆等得脸都僵硬了,才听白玉堂说:“黄师婆还有相命卜卦的本事,是当见识见识。”话音落了,是首肯之意,她心头却是猛然一跳,耳畔好似又浮现“头断血流”那四字。她不禁往后又退了一步,背抵住了这牢房的墙面,又面露犹豫。

直到白玉堂剔眉抬眼,似阎罗的无声催促,黄师婆才眼睛一闭,故作镇定道:“公子可是姓白?”

白玉堂轻哼了一声,道:“不错。”

话既出口,往后便简单了,“家中可有一位兄长?”黄师婆大着胆子接着道,旋即不等白玉堂回答又端详着白玉堂的面容描补,“不过瞧着公子的兄长不是长寿之相,可是已经……?咳失礼失礼。”

白玉堂的面色不变,只握刀的手稍稍收紧。倒是站在一旁始终不作声的潘班头先面露异色。

黄师婆毫无察觉,这话越说越顺溜,只管盯着白玉堂的眉宇,绷着一张干瘦发黄的鬼面,又一副高人气度、神神叨叨道,“不过公子命里另有四位兄长,且少不得佳人作伴,只是……”她似乎为自己所见惊讶,咳嗽了一声,吞吞吐吐地说,“只是,公子似乎与子嗣无缘?”话毕,她飞快瞄了白玉堂的神色一眼,似乎在等他反应。

不料白玉堂根本不挂心这常人一听就大惊失色的话,嘴角一勾,“来日之事要印证未免太久,你毋言此等虚无缥缈之事。我看还是,我来问,你来答罢。如此黄师婆的能耐也一目了然。”

此言一出,黄师婆眼中紧张难掩。潘班头都心笑这黄师婆是再糊弄不过去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白玉堂却没问什么特别的:“黄师婆可知,爷祖籍哪里?”

黄师婆心头大吁口气,立即道:“金华人氏,可是如此?”

“不错。”白玉堂颔首,仿佛又信了她几分,却继续问道,“那我手里这把长刀,你可知其名?”

黄师婆一怔,目光也落在那柄长刀上。这是一把瘦窄的横刀,和那些王孙公子腰佩华丽刀剑为饰不同,它从鞘到刃都干干净净,朴实无华,一道花纹也无,更别说刻着刀名了。这就问的……太刁钻了些。她委实不知,也不敢答话。

这一答错,只怕是刀就上来了,冷汗从她背后直冒。

漫长的沉默里,白玉堂竟是笑了一声,抱拳客客气气道:“白某先头失礼了,还望海涵。”

_(:з」∠)_困着困着突然就醒了

话说这周开始要正式搬家了,一点点搬走。。。嗯,应该会顺利吧【摸下巴】

2024.3.18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第九回 下九流,昼夜动静入耳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