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第75章 为人师表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第75章 为人师表

作者:蜉蝣不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8:56 来源:文学城

月光下,极司菲尔路76号方正古雅的门楣下,两扇黑漆马口铁皮大门迎风竦峙。此处曾经是权贵的私产,如今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恐怖所在。

门背后那些惊心动魄的敌我交锋,种种残酷倍于满清的刑求手段,因之丧命的鲜血淋淋的尸体……像是一套风声鹤唳的肃杀交响乐,上海人日常听着它过日子。

密不透风的铁皮大门静悄悄地开了,大厅明亮的灯火在门外的地面上投出一道细长的光路,有三个人依次走出。

前面两人并着肩,大步流星,尾随其后的那人却拖着脚底,走一步停一步,似不愿与之为伍。

王遗时扭头看见刘忠麟裹足不前,返回去一把拽住了学生的胳膊,拉着他快步离开七十六号。

路边一辆别克车循着他们的踪影开过来,在三人面前停定。

此时三人中最后一位——丁文礼——拉开车门,还不等坐进去,听到身后刘忠麟骂了声“狗汉奸”,他立刻关上车门,转身朝向师生二人,玩味地打量起了刘忠麟。

王遗时连忙替学生赔罪,刘忠麟却满脸不屑,用挑衅的目光回敬丁文礼。

丁文礼生得矮胖,叫瘦高个刘忠麟自上而下盯视,气势却丝毫不短,嗤笑一声道:“你这狗脾气不改改,迟早还犯在七十六号手里。”

刘忠麟不屑,“不过一死,总好过数典忘祖、卖国求荣。”

“行了!”王遗时恨不得捂住他的嘴。

“师兄,”丁文礼对王遗时说,“你煞费苦心地救他,只怕到头来还是白费工夫。”

刘忠麟要为老师说话,被王遗时拉住,丁文礼又说:“韩信忍得□□辱,明成祖尚且猪圈装疯,欲成大事者,哪有连点气都受不得的?半分心思亦不肯敛收的?逞眼下一时意气,若只害自己就算了,没得辜负你老师的苦心。他与我十几年的交情,这可是头一回找我帮忙。”

大约想到老师为自己操心奔走,刘忠麟便不再言语。三人一道上了丁文礼的别克车。

车停在圣约瑟大学外,车门一开,刘忠麟飞快地蹿了下去,再多坐一秒都晦气。王遗时也准备下车,被前座的丁文礼喊住,“师兄,送你回家吧。”

王遗时摆手笑道:“我自行车还停学校里呢。”他平时乘电车通勤,今天原本要去亚尔培路公寓为惜予取教材,才特意骑车来,没想到竟成了推脱的好借口。

丁文礼不勉强他,最后再问了一遍:“师兄,我帮了你,你当真不能卖我个面子吗?”

王遗时说:“今天麻烦你了,你也早些回家。改日登门道谢。”

丁文礼明了,王遗时已经再二再三拒绝,态度显见的坚定。他透过车窗瞥了眼约大校门,自嘲道:“行。咱们师门,出我一个汉奸就够了。”

王遗时不知如何回答,丁文礼问:“前阵子老师病了,你可去探视过?他老人家好不好?”

“年纪大了,在浴室滑一跤,可不就骨折了。好在没磕到脑袋。”王遗时回忆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丁文礼说:“原来是这样。师兄,老师不肯见我。他说,往后再没有我这么个学生了。”语气中难掩失落。

王遗时不响了。

丁文礼是他在约大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同门师弟。这位师弟从前可是出了名的爱国青年,每每听见约大老校长“政治不与学术挂钩”的口号,他都嗤之以鼻。

十来年未见,他摇身一变,竟在南京(伪政府)交通部高就。

连王遗时也是在报上偶然间得知他被派遣到上海来了。

立场既已不同,即便师兄弟又在一个城市生活,也已经没有任何聚头的必要了。

巧的是刘忠麟被捕不久前,丁文礼刚来约大找过王遗时一趟,两人才又重新产生了交集。

因交通部原先的日本技术顾问被调去满洲,目前正在寻人接替,不拘国籍,有能者优先,顶过这一阵就行。

丁文礼当即想到了这位同门师兄,王遗时从不谈政事,不参与派系,也没公开表明过立场,或可争取一下。日本方面也早就留意到专业对口的王遗时,交代他极力促成此事。

当时王遗时一口拒绝,毫无商量余地。但丁文礼并未记恨,在他为了学生上门求救的时候依旧爽快地答应帮忙。

刘忠麟迟迟没有离去,站在校门前,满脸警惕地盯着车内交谈的二人,时而担忧地看向老师,怕他遭到汉奸为难。

王遗时下车前,丁文礼又与他说:“师兄,‘不食伪粟,不赴伪诏’,说来简单,真做起来难得很呐。我今日帮你,往后你可得认我这么个师弟。”

王遗时只说:“今天多亏你搭救,我替我学生谢谢你。”

关了车门,揽过刘忠麟的肩膀,师生俩齐头向校门走去。

引擎声一响,刘忠麟回头,已经不见丁文礼的别克。

王遗时将学生的头扳回去,问他论文方向决定了没有,又提起希望他继续深造的意愿。刘忠麟心不在焉,王遗时只得暗暗叹息,如今他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

当王遗时回到家中,厅里一片漆黑,只沙发边点着一盏灯,惜予在等他。她听见脚步声,起身寻找,王遗时走上前去,突然意识到,“哎呀,!我忘了拿教材。”

惜予松了一口气,“你没事就好了。”

两人携着手在沙发坐下,王遗时将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告诉惜予,惜予听后,只说:“往后不要跟丁文礼来往,今天的事也不可以跟爸爸说,他又要跳脚。”

王遗时不以为意,“未必吧,咱们家还有个汉奸房客呢。先前说要赶走,不也不了了之了吗?”

惜予眼神闪烁,心中纠结一番,告诉他楚霄清其实就是陈横,又把来龙去脉说给王遗时。

王遗时难掩震惊,惜予警告他:“你把嘴闭紧了,漏出去半个字都会害了人家性命。”

王遗时这一天过得跌宕起伏,由陈横联想到了爱徒刘忠麟,摸着心口,叹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啊……”

—·—

五月的一个周末,终于到了惜予第一次去福利院上课的日子。

和惜予一样,宁宜也一大早就起来,准备随母亲一块去福利院,她自告奋勇往后周末都去那边做一天义工。瑀舟听了也说想去,连仲君怀也不知从哪打听到的,非要跟着一块。

惜予第一次上工,后头便有三个跟班。

吃早饭的当口,惜予环顾一圈桌面,唯独不见平宜,便问:“平平呢?”

“还没起呢,”谢老爷说,“你忙你的去,让她睡吧。”

瑀舟出来拆台:“她一早就出去了,爷爷你不也看见了吗?”

惜予看向老父亲,谢老爷筷子尖上的一块咸蛋黄掉到桌上,怎么夹都夹不起来,索性搁了筷子,“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你又在为她遮掩什么?”惜予开门见山。

看她不问出个所以然不罢休的态度,谢老爷塌了架子,软声道:“我说了你可不许生气。”

王遗时插嘴:“这话说出来,不生气也得生气了。”被谢老爷斜了一眼,继续埋头吃饭。

谢老爷搓搓掌心,早饭不吃了,起身向外走,还扭头招呼惜予也过来。

惜予一直跟到前院,谢老爷才停下脚步,凑到耳边悄声与她道:“她难得有个好朋友,你又不许她见。我叫恩挺配了把钥匙,就在那位邻居隔壁的一栋楼,只比他家高半层。”

惜予别开头,看着父亲,“这不是闯祸吗?”上海弄堂里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近得能从东家的窗头一杆子爬进西家去。

谢老爷小声说:“她那房间只看得见人家一扇窗,能出啥事?我还千叮万嘱,绝不可到人家里去,她答应我的。你这个女儿顶顶聪明,这点分寸还能不清楚吗?”

惜予也没辙,抱怨道:“你那套原则呢?怎么一到她那儿就统统失灵——”

“啰嗦,”谢老爷一甩手,“吃饭去了!”把惜予撇在原地回屋了。

—·—

孤儿院距离中西女中不远,惜予领着三个孩子从电车上下来,一路走过去。

西班牙风格的红砖墙小洋楼前,一位修女装扮、四十上下的女士已经等待着她们。在看见惜予一行不断接近后,她热情地跑出来迎接。她叫海伦娜,棕发碧眼,身材高挑,只比6.1英尺(186)的仲君怀矮半个头,笑容很甜美。

海伦娜修女来中国已有十八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而且入乡随俗,上来就问惜予:“吃过了没?”

惜予说吃过了,海伦娜修女带着她们进入福利院。

福利院一共三层,一层是办公室、活动室、食堂和教室,也作接待来客用。二层是修女们的宿舍、婴幼儿卧室和医务室,三层是孩子们的卧室。厨房在主楼后面的辅楼里,仓库则位于地下室,地下室也用于紧急避难。

目前福利院中一共有五名修女、二十八名孤儿,孩子的数量未来还会持续增加。

听说宁宜她们三个来做义工,海伦娜喊来一位年龄更长的修女嬷嬷,对她们说:“伊莎贝拉姐妹会带领你们,今天没有什么活,大概就是在食堂布置餐具,给孩子们分派午餐。午后陪伴孩子们玩耍。”

伊莎贝拉修女的国语没有海伦娜好,听得懂但无法流畅表达,于是更常用英文,她说:“不,眼下厨房还缺削土豆皮的人呢。”

宁宜说:“我们也可以做。”

伊莎贝拉修女笑道:“哦,你真是个天使!”

等伊莎贝拉修女带着三个孩子去厨房,海伦娜修女领惜予来到教室。

惜予将准备的一提课本和作业本、一盒文具放到讲台上,萧三之前说这些由他包办,惜予坚持要自己出这份钱,弄得萧三很不好意思,说到头来还是让她倒贴钱。

惜予环顾四周,萧三将教室布置得有模有样,桌椅都配套,还搞来了一整块黑板。

海伦娜修女向她介绍学生们的情况,“一共有九名孩子,他们的年龄从六岁到十二岁,水平都差不多。”意即全都不认字。

“不过,”海伦娜修女从讲台抽屉翻出名单递给惜予,“里面有三个孩子,吴阿妹、严小华、朱四宝,比较聪明。他们会说英文,认得字母和一些单词。这个朱四宝,还有一个叫生生的小女孩,特别调皮,一开始可能不太愿意听你的。”

“你可能不信,我对付调皮小孩的经验特别丰富,不过管不管用就难说了。”惜予撇了撇嘴,海伦娜修女被她逗得哈哈笑。

惜予认真地过了一遍名单,海伦娜修女说:“如果你准备好,我带孩子们到教室。”

—·—

海伦娜修女带着孩子们鱼贯而入,在讲台边分两排站定,位次已经按照身高排过,惜予将他们从矮到高分派去各自座位。

只剩下三个学生的时候,轮到一个女孩,惜予看她左手牵着一个年纪远小于学龄的女童,女孩紧张地解释:“老师,我妹妹她一定要跟来,不然就哭。”

那幼儿发现惜予也看着自己,害羞地躲到姐姐的身后,惜予温柔地问:“你多大了?”身后伸出一只小手,比了个三。

“三岁了啊,那姐姐哥哥们上课,你能不能乖乖地坐在旁边。”

她姐姐感激地说:“老师,可以的!如果她吵,我带她出去。”惜予让姐妹俩下去坐好,又让其他同学给妹妹拿一把椅子。

孩子们原本都很拘谨,但在看见新老师对姐妹俩的态度之后,气氛便松弛了不少。惜予按照名单点名的时候,有几个性格活泼的孩子已经暴露本性,开始叽叽喳喳自我介绍,也给惜予介绍其他来上课的朋友。

叫到名字的学生要到讲台领取课本和文具,惜予点到吴阿妹,只见前排一个瘦弱的女孩站起来,半垂着大脑袋走过来,惜予问她多大了,别的孩子替她回答:“她十二岁了,是最大的。”

吴阿妹像豆芽一样瘦弱,头发细软发黄,看上去像九、十岁的孩童。惜予既惊讶又心疼,吴阿妹敏锐地察觉到老师的同情,拿过课本飞快地逃回座位上,整堂课都没有再和惜予目光接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