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第59章 冬至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第59章 冬至

作者:蜉蝣不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8:56 来源:文学城

直到日头爬上来将客厅晒得一片暖融,张婶才姗姗来迟。她一进到家里就开始连声道歉,一边把路上买好的午餐食材拎进厨房。

出来之后,好过意不去地对惜予说:“太太,今天工钱扣了吧。”

惜予问起迟来的缘故,她说一切都好,实非遇着了什么难处。然而言语之间流露出的忧愁掩饰不住,想来并不尽如所言的“都好”。

最后在惜予追问下,张婶叹了口气,将事因说来。

天不亮的时候,她就从家出来,准备去上工。还未走出弄堂口,就见几道黑鸦鸦影子挤作一团,凑上去瞧,是几个相熟的邻居。

陈屠夫告诉张婶,他早先时候将夜里宰好的猪给几家肉铺送去,不久前,拉着空板车回来,隐约看见墙角下多了一团黑乎乎的大包裹,是只盖了布的大竹篮。掀开一看,吾滴个乖乖!谁把孩子丢在这儿了?

篮子底下垫着一件拆碎的破棉袄,躺着一对孪生子,婴儿被薄薄的襁褓裹着,露出来的脸又小又皱巴,活像两只紫皮耗子。等张婶看到的时候,小脸已经被冻得微微泛青。

这两个小家伙准是刚出生没多久,眼皮都还黏糊着呢,肯定他们亲爹娘养不起才遭到了丢弃。可为啥选咱们这儿呢?里头住的都是些小门户小营生,修鞋的、宰猪的、理发的、帮佣的……最有钱的就数吴买办他家,可惜为富不仁,心肝早就坏臭了。

更别提如今可是打仗的年头,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谁家不是拴紧了裤腰带,数着米粒过日子呢?自己都吃不饱,再多两张嘴,还是吃奶的小娃,怎么活?于是几个人围着竹篮子,谁也不敢上手去提。

“是对龙凤胎,眼睛都没睁开,”张婶叹息,“我把他们抱回去喂了顿米糊。”

最终张婶提起了竹篮走回弄堂,家里人都不赞成她的做法,催着她快出门。张婶好说歹说,儿子才答应不趁她外出之际处理掉两个孩子。

“我倒也不是说要收养他们,总归于心不忍。其实不光我,弄堂的大家听说了以后,苏家阿婆送来了小孙子不穿的衣裳;还有王家新妇,娘家养羊的,就送了点奶过来。”多的是好心肠,奈何谁都养不起,尽点微薄之力还可以。

惜予听后也是不忍。宁宜凑过来问:“为什么不送福利院呢?”

张婶见她挨着母亲坐,惊觉道:“宁小姐,你没去学堂?”

惜予说:“睡过头就干脆不去了,给学校那边请了假。”

“哎,都是我罪过,往后再不会了。”

“现在我们都知道事出有因,不会怪你的。”

张婶问:“那按宁宁说的,能不能送进福利院?”

“不见得可行,”惜予遗憾地解释,“先前我听在杭州办过慈善事业的朋友说,自打开战以来,社会上像育婴堂和福利院之类的机构无不立足艰难,关了一大批,又迁了一大批。”

惜予既疼惜两个可怜的弃婴,又不忍张婶一片好心付之东流,宽慰她,“待先生回来,我们再叫他打听打听,或许还有转机。”

“太太真是菩萨心肠。”张婶赞道。

宁宜摇头道,“张嬷才是菩萨。”惜予搂过女儿对张婶说:“我们宁宁生了一双慧眼。”

张婶亦是满眼疼爱地看着宁宜,说下午做她最爱吃的豆沙圆子。

—·—

宋三一放学便再次往亚尔培路来,早上小阿姐说要给宁宜请病假,当时赶着去上课来不及细问,只好等到现在来探望。

没成想,来给他开门的就是宁宜。

且观她面色红润,不见丝毫病态,宋三满腹狐疑地进了门,宁宜把早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与他说了,连张婶捡到两个娃娃的经过也没漏下。

“这会她们都不在家,姆妈跟张婶回去看小宝宝了。”

宋三看她滔滔不绝的样子,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正打算告辞,惜予回来了,见他在,便留其在家吃饭。

宋三起初推辞,宁宜说:“今天冬至,我小姨妈要包饺子,白菜猪肉,正宗的山东大饺子,你不想吃吗?”

这话属于打蛇七寸上了,宋家如今主事的大嫂是上海人,别说平常,便是逢年过节也不兴吃什么饺子的。因此宁宜一提到白菜猪肉馅大饺子,宋三这个北方人就馋这口,两条长腿愣是迈不开道了。

惜予对宁宜指了指客厅:不要给他反悔的机会。宋三还在茫然,有眼力见如宁宜已经过去拎起了座机听筒,“我这就给宋大伯打电话!三叔今天不回去吃了!”

—·—

宋三在餐厅写功课,宁宜今天逃课并无作业,也拿了本地理书装模作样地在边上用功。

她随手翻过一页,只见大半张纸都乌漆麻黑的,引宋三侧目,宁宜便将书完全摊开让他看。

这页原来是一张“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全图”,上半部分的北方各省被墨汁尽数涂盖,已经难以分辨原貌。

说起来,都是日本人干的好事!

自从去年底上海沦陷以来,日本开始插手各大中小学校的教育,试图行用日方教材未遂后,为了遮掩他们的暴行,磨灭中国学生的爱国之心,便强制把历史书中关于甲午海战以及日本侵略部分撕去,把地理书中中国疆域全图和行政区划图以墨水涂黑遮盖。

浓墨已经干涸,宋三的心却滴起了血。他珍重地抚摸过那漆黑一片,那是东三省和北平,生他、养他的地方。指尖悬停在一处,他问宁宜:“你知道这是哪儿吗?”

宁宜看了看,摇头,“不记得了。”

“这是察哈尔省,”指尖往右,“这是辽宁,我的家。”

“三叔,你都记得?”

宋三沉吟,“嗯。”

“那你帮我画下来吧。”

宋三撕下一张草稿纸,在白纸上仔细地描下外轮廓,然后凭借着记忆画下被抹掉的各个省界,绥远、察哈尔、热河、辽宁……最后标出一个个省会城市,归绥、张家口、北平、承德、沈阳……那横亘的北方大陆犹如一条蛰伏的老龙,在宋三的笔下渐次长出了鳞,点上了睛。

宁宜捧起土地图,看向上面的辽宁省,叹道:“原来三叔家这么远啊。”

“我家在辽南。”宋三指了一下地图大概的位置,宁宜遂问:“这又是哪里?”

“安东,”他耐心道,“平安的安,东边的东。”

又是宁,又是安,这样的土地却被战火和侵略夺走了它原本被寄予的厚望。

“它叫辽宁,我叫宁宜,我们的名字好像!三叔,你说是不是?”

“是。你……”他边笑边突然想到一个人,悄悄问宁宜,“你认得张藻明么?”

宁宜答认得,宋三问起他的近况,才知他被父母禁足在家,难得出门,也被他家小弟从头到尾跟着。

“你怎么会认得藻明哥?”

宋三说他们二人是同校的学长学弟。

凭儿把拌好的馅料端到桌上,惜予让宋三去宁宜房里写功课,宋三摇头把课本收了起来,去厨房洗手回来后帮她们一起包饺子。

他竟是个擀饺子皮的能手,三两下就将剂子擀成一张中心厚、边缘薄的皮。凭儿欣喜地问他:“这么熟练,谁教你的?”

他说是祖母。

“好孩子,一会多吃点。”

姐妹俩带着宋三和宁宜包饺子,一边防止皮大王来捣蛋,一边说起张婶捡到的婴儿。

惜予下午去张婶家里看过,又到两家育婴堂和福利院去询问,均是无功而返。她叹息:“现在哪都不收人,尤其是这两个孩子将来还不方便找领养。”

“怎么会?难道是先天不足?”凭儿捏起饺子,轻手放到箅子上。

惜予无奈道:“蓝眼睛的。”

除了宁宜,凭儿和宋三都心领神会。这两个孩子极可能是华洋混血,若是黑眼黑发还则罢了,若是洋人的特征过于明显,将来领养的人家也怕被人说闲话,孩子们长大了也会轻易知晓自己并非亲生子女,难免会与家里离心。

双胞胎被遗弃在弄堂口时还没睁眼,等到惜予跟着张婶回家探看,当她将女婴抱在怀里时,她的眼皮竟动了动,慢慢地从眯着一条缝到全部睁开。

透过那双蓝灰色玻璃珠似的大眼睛,惜予仿佛看到了这个孩子未来将会遭遇的种种冷眼与偏见。孩子一声啼哭,她连忙轻颤着哄了起来。

凭儿问:“能不能去找个洋人领养呢?”

“哪有那么容易?”宋三冷静道:“跟我们一样,洋人也会觉得他们长得奇怪,不像自己人。”

—·—

遗时下班回家,看见桌上两个箅子堆满了饺子,问:“包这么多,吃得掉吗?”

惜予说:“不都吃,还要给应暄带些回去。”

凭儿笑:“别忘了,我这边可有仨小子呢!一个个赛过饿鬼托生的。”

“人丁兴旺啊,是不是?”王遗时对宁宜笑。

惜予不由自主又想起那对龙凤胎,吃饭时和王遗时说起此事。

她从张婶家出来后,本想过去找萧三,毕竟他致力于社会慈善之事业,个中门道毕竟清楚。无奈何一想起她二人旦有交集,总逃不过流言蜚语,给各自家里添些麻烦,只得先罢了。

惜予的主意是让王遗时出面去托萧叔涯打听,看哪里有愿意接收这两个孩子的福利院,王遗时一听这话,心下立时又酸酸地嫉妒了起来。

他知道萧三有多能干,但纵使其有通天的本领,他发自内心不想全家人再与他产生甚么瓜葛,尤其是惜予。

“我看杀鸡就不必用牛刀了吧?”

惜予听出了他话里的醋意,问:“那么依你的意思呢?”

依他的意思,为什么非得管那两个孩子呢?惜予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心太软。想归想,可不敢直接讲出来。

惜予说:“实在找不到托付人的话,咱们自己养也未必不可。”

王遗时急道:“你别冲动,我去打听。” 看有没有机构还收人,有没有人家愿意收养。

惜予又说此事从速,凭空多了两张嘴,吃喝拉撒还要人成天伺候着,张婶家不是长久之计。王遗时口头“嗯嗯”含糊应着,心里想的却是:这大白菜猪肉馅真好吃。很快就把妻子的叮嘱抛之脑后了。

—·—

待吃过饭,时间已经不早,宋三起身与众人告辞。

王遗时送他到楼下,一列战斗机擦破夜空的云层,宋三听见引擎声,抬眸望了眼天,皎洁的月光下,机群倏然远去。

他看回王遗时,“小阿姐心地这样好,她真心地牵挂那两个婴儿。此事若不办得圆满,我都不敢想,她该有多伤心啊。”

王遗时搭过他肩膀拍了拍,“谁说不是呢?可当今中国,可怜人遍地都是……尽力而为吧。”

这时他突然想起宋家一桩新闻,问:“你大哥近来预备给旸旸(宋二)相看,听说女孩子是你阿嫂的娘家妹妹?”

宋三点头,“我二哥大不愿意,至今不肯见人家呢。”

“哦?”

“他无暇儿女私情,只想和王教授你当初一样留洋深造去。大哥却认为如今世道乱成这样,好好找份工作、娶妻生子才是正经。”

“你大哥就这脾气,虽说是喝洋墨水长大的,实际上比我老丈人还古板。”

两人哈哈笑了一场,宋三转身离开亚尔培路。

撕课本、涂地图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来自叶嘉莹老师的儿时回忆。

目前更新进度过半。

初稿写完啦(让我们献上掌声!),边修边更中。如果需要大改的话可能会慢个一两天,不会弃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冬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