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第108章 高尚人的封邑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第108章 高尚人的封邑

作者:蜉蝣不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01:47:02 来源:文学城

过不了几天,宁宜放学到家,开了信箱,里头躺着宋三的回信。

正欣喜间,平宜拎着书包从后面冲了过来。见到信封上的著名,不乐意地撇嘴,“那个宋老三!从前你写了十几封都不见他回过半次,还理他作甚!”

宁宜收起信,“好,我不理他。” 心里却十万分期待看他写了些什么,暗自捏了捏信壳,比想的要厚。

刚转过一段楼梯,就听着同层的邻居袁太太在和母亲聊天。

母亲牵着王谢,小弟期宜站在一旁玩手里的木飞机,看见宁宜,喊道:“大姐姐!”

“欸!”宁宜快走两步,来到母亲身边,礼貌地喊了声:“阿梅嬢嬢。”

袁太太很是热情地应承了,宁宜笑着刮了一下王谢的小脸蛋,王谢便松开母亲的手来牵她,亲昵晃动她的胳膊。

惜予问宁宜:“平平呢?”

“在下面和玛丽聊天。”宁宜话音未落,楼下扶梯间传来轻快的脚步声。

人未到,声先至。“谁在想我呀?”

平宜上了楼来,看见一堆人站在家门口,调侃道:“看来是大家都想我啦。”

王家这堆孩子里,袁太太最喜欢平宜,一下子笑得见眉不见眼。

平宜走到袁太太身边,拐着她的胳膊,撒娇道:“嬢嬢,我怎么觉得好几天没见到过你啦?”

“是有几天了。这个礼拜袁肇哥哥(袁家大儿子)放假,从学校回来。到时候阿姨烧一大桌好吃的,你来家里吃饭好不好呀?”袁太太亲热地抚摸着平宜的手背,忽而想起还有个人被她冷落了,忙抬起头,对宁宜说,“宁宁也过来呀。”

宁宜微笑道:“好,谢谢嬢嬢。”

平宜说:“我要吃臭鳜鱼!”那是袁太太的拿手菜,她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姐妹俩先带着弟妹进家门,听见身后母亲对袁太太说:“她倒厉害,连蹭你家饭都理直气壮的。”

袁太太还替平宜讲话:“多好啊,大大方方的。”又感慨:“这年纪的小姑娘,真是一天一个样。你两个女儿,各个都让家里省心。特别是平平,还长那么漂亮,我看她往后当个电影明星都绰绰有余了。”

“她不经夸,你可别当着她面说这些话,当真了怎么办?”

“当真就当真,我又不是瞎讲!”紧接着袁太太话锋一转,又问起宁宜是不是今年考大学,母亲说是,她便拉着母亲,“你看我们家袁肇怎么样?”

屋里头,平宜正领着双胞胎趴在门上偷听,回头悄声对大姐姐汇报:“阿梅嬢嬢想让你当她儿媳妇呢。”

“你个耳报神。”宁宜调侃她,果然平宜回身斜了她一眼。

这时期宜扯了扯二姐的衣摆,“耳报神是什么呀!”

他问得好大声,果然马上就听到门外母亲说:“肯定又在偷听了。”

平宜被识破,抱头窜进客厅,懊恼地喊:“小鬼头,你那么大声做什么啦!被发现了,糗死了!”

“好了,你也小点声,”宁宜摸了摸弟弟脑袋,“他好奇而已,不要这么凶。”

“慈姐多败弟。”平宜跳舞似的旋转了一圈,轻飘飘地跌坐进沙发里。

宁宜说:“阿梅嬢嬢那么喜欢你,我还以为……”

“以为什么?以为她要为袁肇讨我做儿媳妇啊?喜欢的邻居小孩和自家的儿媳妇能相提并论吗?前者就好像可爱的猫猫狗狗,遇到了逗上一逗,横竖不带回去;后者可是家里多一双筷子的事,要我说,给人当老婆,跟卖进他家做长工倒是没什么区别。”

宁宜心想:她这情窍开得着实有点猛了,有道是一路通,路路通,现在人情世故通透得过了头。

—·—

英娘买回来一大堆食材,又是鸡,又是鱼,父亲在公寓楼下遇见她,帮着一块拎了上来。

父亲问母亲,作什么买这么多。

“饯行。”

“谁要走?”

小姨妈接到姨夫的来信,要他们即日动身,去哪里,也许全家只有母亲知道。

小宴散后,宁宜终于有时间拆宋三的信,平宜开门打断了她,“诚国哥让你下去一趟。”

“他们不是回家了吗?”(这里指的是母子四人住的附近的公寓。)

宁宜匆匆地赶下楼,蓝洇洇夜色里,诚国正独自坐在花坛边,见她来,倏的起身。

“你找我?怎么不上楼……”

宁宜看他,他却抬头望向公寓楼。宁宜如今矮他一大截,视线自然地落在下巴颏和喉结一段。

正觉蹊跷,喉结被下巴颏的阴影遮挡住,诚国低着头垂眸看向她,“宁姐。”

宁宜低声应了,听他说:“我喜欢你。”

她正思虑着如何开口,他又说:“你不必做出任何决定,也无须回应。我只想坦诚地交代自己的心意,再好好私下里跟你道个别。”他说的潇洒,声线却轻微颤抖着,像打了个一个又一个冷颤般。

宁宜没有作声,踮脚上前轻轻抱了抱他,诚国曲背将她捞进怀里,一个深深的拥抱以后,两人告别。

诚国离开后,宁宜一个人站在庭院里,直到他留在肌肤上的触感完全消失,她才转身进楼。

拆信的急切心情,已经飘悠悠远了。

—·—

她迟迟没有给宋三写信,拖到那年的深秋,宋长鸣反而再次来了信。

信里咬烂笔头地写了一长段他在南京的生活,又提起即将回上海过年,到时他们可以再见。

看完宋长鸣的第二封来信后,宁宜越来越不确定自己该不该继续与他通信。若通信的话,以什么身份呢?朋友吗?他们几乎就没以“朋友”的关系相处过。叔侄吗?那岂不是更奇怪了吗?

他是不是从没想过这些问题?

宁宜盯着手上的信,气上心头,快速揉成一团,找了废纸篓往里一扔。扭头走没两步,又返回去蹲着捡回来,将皱褶一点点捋平。

边捋边骂自己:可笑!王宁宜,你可笑。

她最终决定不再回信。

—·—

那一年冬天,从杨叔叔家补习完数学归来。一进门,糖醋排骨的香味从厨房飘了过来,宁宜边解围巾边喊:“好香啊!快给我搛一块。”

走过了玄关处,猝不及防地和客厅里的宋三四目相撞。英娘夹着一筷子肥瘦相间的排骨,快步走出厨房,麻利地喂进她嘴里,口腔凭空多了块新出锅的热炭,烫得她边跺脚边哈气。

宋三腾的起身赶到她身旁,担忧道:“要不吐了?”说着摊开手,要她快吐到上面来

宁宜也不知和谁赌气,居然忍烫嚼了下去,去厨房扔骨头的时候,懊悔地想到:明明可以直接来厨房吐掉。我真是昏了头。

父亲拉着宋三谈天说地,问他这些年的经历,问他如今的工作,后来说起张藻明,在座无人不叹息。宋三说前阵子才去重庆空军陵看过他。

父亲摇头,说张家决定将藻明遗骨归葬老家,只因他家太太身体欠佳,三天两头进医院,一直搁置着,若那孩子在天有灵,也不希望家人再为他奔走了。

一直到宋三起身告辞,他们也没说上几句话。

—·—

转过年来(1946),再听到宋三的消息,已是莺啭花红时节。

宁宜正为毕业考学得昏天黑地,父母一齐从外头回来,此景倒是罕见,他们如今各自有工作,到周末才有整天的时间腻在一起。

宁宜问母亲去了哪,英娘要去厨房给她们热饭,叫母亲阻止,说已在宋家吃过了。

父亲顺口抱怨了句,知道他宋老三能耐大,没曾想闹出的动静居然还能一回大过一回。

听起来又是上宋家当和事佬去了。宁宜这才知道,宋长鸣回上海来了。

不为探亲,亦非公干或转调。年轻轻的,他居然解甲归田了!

而从头到尾,没与两个兄长吐露过半个字,就和当年投考飞行员时一样,所以这回连宋二叔都不再偏帮他。如果没有惜予和老王居间调停,他只有被全家围剿的份。

毕竟宋长鸣才二十二岁已至上尉军衔,担任中队长,不远的将来升作战官,前途一片大好。如花似锦的富贵都已经送到手上,他说不要就全都不要了。

听说他的教官,也是上官,亲自找过他谈话,极力的挽留,希望他跟随原部驻扎南京。怎奈屡劝无果,上官只得退一步,要给他调任航校,去当飞行科教官。

他还是不要,说已经找好退路。之前回上海过年,已与中外合资的民航公司洽谈过,对方抛出橄榄枝,机长位置虚席以待,他准备去。

上官恨铁不成钢,当场甩了他一耳光。办了退伍回家后,又挨了大哥一顿打。

宁宜听到宋三被打,心顿时揪了起来,愣站着,父亲问她怎不回屋,还是母亲看穿她心里的在意。

母亲拉她到沙发边上坐下,再细细讲来,“听说本来是要升迁的,但他说战争已经结束,自己志不在行伍之中,不如早日转业,自谋生路。宋家好一顿闹,你大伯逼着他回南京去,可他不声不响的,入职都办妥了,又在外赁了房子住。看样子是准备留在上海了。”

听着“准备留在上海了”,宁宜的心如石投波心,忽的漾开涟漪来,竟不知在期待什么,面上还是装作沉静。

父亲在旁边说:“你可不能学他,什么都自作主张,我和你妈妈非发疯不可。”

—·—

中西的毕业考在六月,成绩一出就到了办毕业典礼的日子,好像嫌这一茬学生不够省心,迫不及待把她们扫地出门去。宁宜被推选出来,在毕业典礼上领唱Palm of Victory,仲君怀也是他们班的领唱,唱李叔同的《送别》。

典礼当日,宋三也跟随宋二夫妻一同前来,两家人在礼堂里前后两排挨着坐。仲君怀他们先登台,唱着唱着,这家伙就开始哽咽,唱到“天之涯,地之角”,歌声里一片忍不住的泪眼婆娑。仲君怀要走了,因君黛小姐回美国工作,他也跟过去读书,唱完歌,离别的钟声就敲响了。

宁宜擦掉眼角的泪花,一块手帕从后排递到她身边,她泪眼朦胧地扭过头,对上了面无表情的宋三。宁宜心里领会得到,自己仅是微微地低头去拭泪,他都能立即觉察到,这是时时将她看在眼里了。

台上曲终人散,报幕轮到她们班,宁宜将帕子收入口袋,在父母的鼓励中领头出列。

站在舞台上,下面的一切一览无遗,宁宜的视线每次扫过家人时,总也能看见宋三,心便会猛地缩紧,然后失重地乱跳起来。她索性抬起下巴,只看礼堂高处,五彩的花窗、穹顶、阳光与流转的尘埃……

而从台下望过去,她高傲、脆弱而美丽,宋三只看得见她。

—·—

典礼结束后,仲君怀拉着宁宜和平宜在学校各处不停地合照,他恨不得把中西整个的都背去美国。

景莲堂前,宋二叔说:“宁宁,来,给你单独照一张。”说着把不长眼的仲君怀拨到旁边去。

照完之后,天光陡然变暗,不远处,一片被风撕碎的乌云飞快地朝她们头顶靠近,眼看顷刻间便会降下雨来,一行人正准备走,宋三突然提议,“二哥,在给我俩来一张吧。”

“行,快点。”宋二举起相机。

宋三朝宁宜跑了过来,在她侧后方站定,宁宜的左臂就这样生生与他温热坚实的胳膊挨着、蹭着。周围的人都向有屋檐的地方跑动起来,没人注意到,宋三悄然攥紧拳头,宁宜双颊被热血充满。只有平宜把合照当个事,喊起来:“姐,抬头,看镜头啊!”

快门脆脆一响,雨丝如线,不断地变大,他们一行人在仲君怀的吆喝下进入身后的景莲堂内避雨。

宁宜每跑一步,脚底都轻飘飘的,那天堂一样明媚的阳光、年轻肢体触碰时传递过来的温热,仿若红尘脂粉中的颠倒梦想,暧昧而又飘渺地稍瞬即逝了。

高尚人的封邑应该是在战场上,而不是在皇宫里。——《静静的顿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高尚人的封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