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罗小黑]年轮 > 第50章 第50章 书房问对

[罗小黑]年轮 第50章 第50章 书房问对

作者:顾北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3:57:10 来源:文学城

书房位于正堂东侧,窗外一片修竹。正是巳时,日光透过竹影洒入,斑驳光影落在屋内的青砖地面上。

屋内陈设简雅,却不失威仪:正中一张红木大案,上面摊着公文,镇纸压得稳稳。

池大谦端坐案后,他换上了常服,威仪不减,眉目端方,目光炯炯。

池朝晖坐在右手,眉眼间是掩不住的兴奋;池年在左侧,衣衫素净,却脊背笔直,神情坦荡。

“你叫什么名字?”池大谦开口,声压平稳,自带威势。

“原先姓池,因洪灾与家人失散,后被柳家收养,改名柳年。”

姓池?这倒是有缘分,不等他接话,门口帘子一动——池月匆匆赶到。

上前行礼:“父亲。”说完偷瞄了池年一眼。

什么情况!不是说面试护卫吗,怎么跑我爹这里来了?

不知道啊,你哥突然跑出来和我打了一架,然后就过来了。

池大谦轻咳一声,打断两人的眼神交流。

“月丫头正好来了,坐吧。”

池月有点紧张,她一直开着森息同契关注池年的动向,钰妹来请她,走到一半发现池年被父亲带走,她都快吓死了。

池大谦事业心极强,后院有钱氏把持,他历来不会花多少心思。池月8岁就离家了,对父亲不甚熟悉,今天这是怎么了?

给池年准备的题库只够用来应付钱氏,父亲……池月不敢细想。

带着满腔忐忑,她下意识坐到了池年下首。池大谦瞥一眼,不动声色:“你来说说,你这位表兄是什么情况。”

池月忙低声道:“回父亲,孩儿所知也不多,只听姨娘当年提过一回。柳氏一脉本就式微,近支早已四散。前些年闽地连遭山洪,表兄与家人失散,被表姨捡了回家,适逢表姨家膝下无子,便将他收养为义子,挂在柳氏族谱中。”

听完,池大谦眉头轻蹙,沉声叹道:

“近些年闽地山洪频仍,民生多艰,本府每每闻之,心中不忍。朝廷拨赈虽有,却远水难解近渴,流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本府每闻及此,亦心下难安。”

池年沉默一会,道:“去年七月,闽江上游突涨,冲垮了七八里堤岸,沿岸三四个村落当夜被淹,受灾百姓逾千口,牛羊猪只不下数百头。

山林尽毁,百兽皆逃。

这次官粮来的及时,城仓出三日口粮与布匹,在主要险口加固堤基、打下木桩,并沿堤栽柳以固岸,疏通了两三段重要的排泄沟,今年虽仍有暴涨,未再决堤。

《治河书》有言‘治水者,当疏其源而培其堤,广其道而固其基。’

乌龙江泄洪道淤泥积了快半丈了,今年只要再来一次强台,必决堤,为何不派人去清理?”

池大谦心口微微一震。

乌龙江泄洪道的隐患,他岂会不知?他前些日子正为了清淤的事发愁。

他自诩勤政,上任以来,不知夜半灯下批过多少文案,走过不知多少乡道、看过多少民田。可光勤勉无用,要有钱,更要有权。

府库空虚,去岁修城门已耗了大笔银两,眼下又要筹备兵饷、赈济荒年,哪还有余力大规模调动民夫清淤?

再者,地方上的河工,不仅要请示分巡道衙门,还要调度漕仓银两。

因此,他才格外重视与林家的姻亲之谊。林大人手握河工专款,这笔款项是于他是雪中送炭。

而且若能借此机会,扩大他在官场的影响力,才有更大的底气去推动一整套水利措施。

《治河书》是治河官员案头必备的典籍,可这书,寻常人家连名字都未必听过,他也是上任后才开始接触水利方面的典籍。

一个乡野少年,竟能脱口而出。

上月巡查乌龙江河段,他亲眼见河工用丈尺下探,报上来的数目,的确接近半丈。但只有工册上才有记录,外头百姓绝无可能听闻。

池大谦心头浮起一丝疑云。

可疑心归疑心,此子才思超众、涉猎渊源、躬行实践,最重要的是怀仁恤民,是个可塑之才。

池月心口怦怦乱跳。

池月不蠢,她知道池年表现得有些扎眼了,和池年当初报备的“逃难的亲戚”的形象差太远。

池大谦眼神深沉,半晌,点头道:“武艺不俗,又能留心政务。倒是个可塑之才。”

说到这里,他目光转向池月,似笑非笑:“你表姨家倒是好福气,寻常人家能养出这样一个文武兼修的好苗子。”

池月一惊,忙垂下眼,不敢吭声。

池大谦目光重新落在池年身上,语气缓和了些:“既是遭此大难,尚能存身,倒也不易。

可曾寻到原先亲人的音讯?柳家这些年待你如何?你出来谋生,家中可还有旁人?”

这题在池月给的题库里,池年答得干脆:

“这些年也一直在寻生父生母,但这么多年也无消息。柳家待我极好,吃穿不吝,还给找了师傅,从不将我当外人。

这两年养父母相继病故,还留下个比我小两岁的义妹,现在托亲戚照看。我想着,总要攒些家底,将来为她备个像样的嫁妆。”

池大谦轻叩首,是个知恩图报的,不错。

“月丫头姨娘在世的时候,只零星提过几句柳家的事。嫁到池府这些年,也少有往来。你是如何寻上月丫头的?”

这题超纲了!池月没让他背!

池年直愣愣地准备实话实说:“山……”。

池月眼角一跳,忙抢着答:“回父亲,当年姨娘去世,表兄随表叔一同来祭拜,顺道到法海寺看望过我。后来渐有了书信往来”

“原来如此。”池大谦点点头。

“曾读过什么书?”

这题有背到!

“开蒙时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也粗粗读过几遍。因常受水患之苦,留心些水利农桑之事,偶然得了《水经注》和《天工开物》,时常翻看。

义父曾说,读书不为功名,只为明理实用。故而小子读书,不求甚解,只取所需,能识得民生艰难、懂得因地制宜之法,于愿足矣。”

池大谦正欲接着摸底,池朝晖等不及了,笑着插话:“爹,别疑神疑鬼的。他身手我试过了,比教我武功的师傅还强。与其再花银子麻烦舅舅去外头请人,不如就留他在身边。这位兄弟我喜欢的紧,看着就靠得住!”

说罢,转头看向池年,眼神里全是热气:“你放心,我娘和我爹就是这样,做事磨磨唧唧的,想这想那想太多,但都最惜才。等过些时日我去军中,你就跟着我,到时候咱们并肩剿匪,别的我不敢说,立功封赏肯定不愁!”

朝晖声音明朗,少年意气勃发,像一阵风,把书房里的各怀心思冲淡了几分。

池月悄悄抿唇,心跳更急了。

军中……

池朝晖有几分习武的天赋,家里请了名师指点,细心教他本事。早些年考了个武秀才。在父亲运作下,挂名福州卫“试百户”,算是个带兵的实职,事不多,是实打实的镀金差。

眼下资历也够了,正寻机会谋个更实在的差事。现在先跟随卫所军队外调或戍守,只需要攒齐军功,父亲就可以把他安排去任“守备”或“千户所经历官”。

守备管辖一地兵马,经历官是协理军政事务的文职军官,两个都是不错的职务,是世家子弟升迁的跳板。

闽地沿海多年不太平,虽说倭寇之祸已去,仍有海盗零散出没。只需捉到几个漏网的贼寇,便能正大光明地升迁。

规划的非常好,但是战场上刀枪无眼,钱氏为了儿子的安全操碎了心。

她素来精明强干,为保证池朝晖的安全,她重金聘请练家子,想着能随朝晖一同进军中,既做随侍,也能护他周全。

可惜挑来挑去,池朝晖都不满意。

“拳脚太花架子,不顶用。”

“拘谨兮兮的,像个木头,带出去丢人。”

“笑的好贱,不要。”

人选流水一样进了院子,流水一样出去。钱氏险些被次子气晕过去,但再生气也不能不管。

儿行千里母担忧。

军营是刀剑不长眼的地方,稍有差池,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钱氏的大儿子池朝明很争气,对于二儿子她便纵容了很多,不求光宗耀祖,但求平平安安。

池大谦也知道妻子的担心。听到儿子这么说,他眉目微动,眼底闪过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罢了,刚来池家便碰上了这事儿,也算是他的造化。

池大谦缓缓颔首,目光一瞬间柔和几分。

“你倒和我池家有点缘分,若你愿意,可仍以“池”姓示人,对外称是池府的表少爷。先在府中待下。你若真有本事,这里便是个起头。”

池月一愣,随后猛地一喜。庶女的表亲和宗家表亲,地位完全不一样。

池朝晖也很高兴:“你也姓池,没准我们祖上真是一家,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表兄弟了!刚才打的不够尽兴,来!换个地方,我们接着打!”

两个少年气场倒是合,池大谦也比他前些日子碰到的“老爷”们正常许多。虽然池朝晖不经打,但是池年乐意陪他玩玩。

抱拳道谢,池年随池朝晖去了演武场比划。

事情圆满解决,池月也准备起身告退了。

“你先别急,我要问你几句话。”

欸?“……是。”

“他到底什么来头?”池大谦端起茶杯。

“表兄是表姨家收……”

“这套说辞只够糊弄你母亲。”押一口茶。

“放你在山上多年,我一直有愧。你与家里不亲近,为父也能理解。但你要清楚,你的一切,都是池家给的。池家的利益,就是为父的底线。

这位少年才貌双全,人品忠厚,确实是个可信赖的人。但你记得,表兄再好,最后能给你撑腰的,只有你自己的亲哥哥。”嗯~好茶好茶。

“是……”

“回去罢,我会让你母亲给你找个先生,这两天把《女德》《女训》抄两遍。”茶杯放下,声音不响,但一锤定音。

因为家里没有什么很优秀的亲戚,很难想象“官员”是个怎样的存在。这是符合我心目中“老谋深算”的人物形象的,如果有二代们在看本糊文,欢迎指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0章 第50章 书房问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