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 第7章 太子有冤!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第7章 太子有冤!

作者:豆角开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54:55 来源:文学城

摇摇头,沈悠分外惋惜的道:【都说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太子。秦始皇是没有立太子,最指望的扶苏,说实话,就扶苏那样,我是不惋惜的。理由前面说了。但刘据那是真让人惋惜。

【汉武帝总说子不类父,当刘据起兵谋反的时候,刘小猪还会认为刘据不像他吗?太子手中无兵,刘据能指挥到的兵马有限,所以刘据当机立断的派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将自己的计划报告给母亲卫子夫。

【此时的卫子夫是怎么想的?霍去病早逝,卫青也去世了。早年卫氏一门五侯,现在呢,卫家一再被打压。最大的靠山公孙贺被汉武帝杀了,太子刘据陷入绝对的孤立无援中。况且,汉武帝那会儿杀了公孙贺不说,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杀了。无论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是不是卫子夫所出,杀女这是事实。

【况且,那会儿刘彻杀的不仅仅是女儿,还有卫青的长子卫伉,以及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卫子夫在这会儿还能想什么?刘据已经矫诏,汉武帝那儿都多久没有消息了,生死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卫子夫当机立断的发动中宫的中厩车马,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交到刘据手中。

【卫子夫,一辈子温顺,怕是连汉武帝自己也想不到,卫子夫会那样坚定的站在刘据的身后,和刘据一起对抗他。不是我有意拉踩,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据起兵,长安百姓一道响应,如果最后不是汉武帝自己杀回长安来,刘据必将成事。一个无兵的太子败给自己当了50年皇帝的父亲,他怎么输都不冤。扶苏手里有30万大军,当时的大将蒙恬还劝说,他却为一封难辨真假的诏书自尽。有了对比,汉武帝这下应该不会再说刘据是子不类父了吧。】

汉武帝刘彻是不说子不类父了,秦始皇的心情非常阴沉,额头的青筋在不断的跳动,浑身上下的低气 压,谁能没有感觉。

秦始皇何尝不感慨,他的儿子,他最寄以厚望的儿子,却是那样的无用,有30万大军在手,让人拿了一封诏书说处死便处死了,大秦纵然亡到他的手里也不奇怪。

不对,秦始皇回想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才把人放出去的,难道不是因为看到扶苏的问题,有意将人放出去锻炼,指望人能够长进?

不料,最后却让近侍和近臣以及儿子钻了空子。

天幕所言甚是,他要活着,他得活长一些!

可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要活长一些,怎么才能活长一些?

于汉武帝刘彻而言,卫子夫和刘据的作为,在他眼里,无一不是在向刘彻昭示,他的选择没有错。可是,总有人企图坏他的计划。

沈悠依然惋惜的道:【每回一说起关于巫蛊之祸,总是让人分外惋惜的,因那早逝的帝国双璧,因为刘据本身。但对汉武帝,太子刘据兵败逃出,最后被人捕杀,彼时的汉武帝已经66岁,离他驾崩只有4年!其实在太子刘据逃亡时,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为《上武帝讼太子冤书》。细节的内容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查查看看,我取其中的关键说说。

【第一点,壶关三老引用“天地生万物”的比喻,强调父母慈爱与子女孝顺的关联性,指出父子关系失和会导致家破人亡。他认为太子刘据作为汉朝合法继承人,因受奸臣江充陷害,才被迫反抗。

【第二点,他指出太子“盗用军队”是“自救”而非谋反,其中尤其点明,太子进不得,因为见不到汉武帝,退,被江充都直接栽赃嫁祸了,怎么退?汉武帝那么聪明的人,一开始不相信别人说太子谋反,派了身边的人回长安打听消息,那人连长安都不进,转头直接告诉汉武帝,刘据谋反了,不足以说明当时已经乱成一团?最后壶关三老引用《诗经》“谦谦君子不信谗言”的典故,暗示太子被谗言蒙蔽。】

汉武帝刘彻不由捏紧了手,那么一些人,都是佞臣!

【第三点是提醒汉武帝,赶紧下令停止追捕太子,聪明人意识到,太子刘据的局面是非常不好的,有人要借汉武帝的手杀人。可惜,汉武帝或许有所觉,却不愿意听。太子刘据的死,说自尽,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死绝了,自杀还是他杀的,说得清楚吗?】

【稍一迟疑的汉武帝,听闻太子的死讯,愤怒过后的汉武帝一定是恐惧的,江山后继无人,大汉以后的路怎么办?诸位别忘记了,汉武帝在杀了太子之后,最后将江山交给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大汉皇帝位的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若非别无选择,他怎么会把江山交到一个稚子手中。

【所以我更倾向于汉武帝无杀太子刘据之心。可是,年迈老去的帝王,他追求的长生不老注定无望,他舍不得权力地位,每每见到年轻的太子时,定然在心中有怨有恨有嫉妒。皇帝这种生物,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一个压根不拿人的命当回事的人,无所谓的搅动风云,到头来玩脱了。恐惧之心在最后随太子刘据的死,必然缠绕在他的心间上。可是,那又如何?刘据死了,死在汉武帝刘彻的手里。】

汉景帝刘启盯紧刘彻,参考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是太能够理解刘彻的,如汉景帝一般,他要让刘彻继位,定然是会为刘彻清扫所有的障碍的。

刘据虽然没有功绩表明,但在巫蛊之事发生时,他能当机立断的起兵,毫不犹豫的造反诛杀奸臣,可见是个果敢的人。

况且手里没有兵马,靠卫子夫的那点兵还能跟其他兵马打上,要不是刘彻亲自杀回去,怕是刘据都成了。

刘彻那会儿当了多少年的皇帝了?刘据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那样的地步,自然是比那扶苏要强多了!

“彻儿要牢记绝不可成为别人手中的那把刀,对向咱们大汉的后继之君。父皇会把最好的局面留给你,你也要把最好的局面留给太子。这样一个太子,失去了是大汉的损失,记下了吗?”汉景帝也是十分无奈的,他说的这些话亦不知刘彻能不能听进去。

几十年后的事和人,谁能说清楚讲明白?

小刘彻在此时问:“像父皇对我一样?”

汉景帝明了,他为刘彻做的一切,刘彻都懂,郑重的道:“对。”

沈悠道:【随刘据起兵,扯到了一个人,对,刘屈氂。顺势把后面的两位丞相都讲了吧。公孙贺一死,汉武帝的第十二位丞相便是刘屈氂了。刘,这是国姓,刘屈氂也确实是刘氏皇族的人,和汉武帝血缘关系还挺亲的。是为汉景帝刘启之孙,汉武帝刘彻之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关于刘屈氂的晋升过程并无记载,只是在公孙贺被杀后,刘屈氂被汉武帝封为左丞相,封澎侯。也就是说,在公孙贺之前,刘屈氂和朝堂上乱七八糟的事是没有关系。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大汉的丞相?

【我们来梳理梳理大汉自建朝以来的一应丞相们不难发现,自大汉建朝之初,成为丞相的人,一是功臣,开国的功臣们和功臣之后,实在是到了最后没有一个争气的功臣了,老刘家的人才开始用起第二波人,外戚。第三波则是随刘彻罢黜百家之后提拔起来的儒家。

【在刘小猪壮年的时候,不难看出,功臣之后,外戚,加上儒家,三足鼎立,那个时候朝堂上的局面是相对太平的。毕竟三角关系最是稳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可是随公孙贺一死,作为外戚代表的卫家,一时间失了衡,按理来说刘彻考虑丞相的继任人选,也应该从刚刚的三波丞相人选。但是公孙贺一死,刘彻不可能没有察觉到,有人想趁他老了搅混水。

【不会有人以为,刘彻对大臣们那样的狠,压制到极致,没有臣子想给刘彻捅刀子吧。君臣之间的博弈,自来都是存在的。公孙贺让一个捉拿多年的侠客给坑了,一个让丞相一家尽灭的人,到头来朱安世的下场史书没有记载,是不是有意思得很?

【汉武帝是绝顶聪明的人,总有人说他晚年的巫蛊之术是他老糊涂才会造就的局面,我是不认同的。一直以来汉武帝都是清醒的,正因为清醒,才会提拔刘屈氂成为左丞相。为的是不从那三方人选中选出对当时局势不利的人。

【可是汉武帝也有算错人心的时候。从皇族中选丞相,汉武帝本意是希望这个丞相是居中的。却忽略了人性。左丞相,汉朝是以右为尊的,左丞相对刘屈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太子刘据已经长成。难不成汉武帝认为,成为丞相的人,他不想弄权吗?

【巫蛊之祸没有因为公孙贺的死而划上句号,反而越闹越大,有理由怀疑汉武帝当时是借机杀朝臣的,但是,他是万万想不到。他把一个刘屈氂凭空拔起,以为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只能依附他,岂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屈氂为以后打算,第一时间考虑的是找个队站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