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 第3章 秦朝灭亡的原因(二)

饶是李斯刚刚还正为后世夸赞他们制定的律法而暗喜,此时也是完全喜不出来。

沈悠摇头长叹道:【打天下的时候,秦国上下变成了为军功而战的机器,彼时的秦国虽然是战国时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国中的百姓日子们过得并不好,幸福指数不高。关于民,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让在法家强盛秦国的事实上,秦始皇不同意的吧。】

秦始皇的脸黑了下来,他当然不可能同意,儒家那样的思想,凭什么对大秦指手画脚,秦国一向行的是法家之道,也正因为行了法家之道,才能让秦灭六国,他自然是不相信儒家的。

沈悠道:【虽然这些年关于秦始皇的名声好多了,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否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未必见得拿百姓当回事。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数代秦君秦王坚持行的都是法家之道,在法家人的眼里,百姓只是工具,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也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只要听话照做就成。最具代表的是人非商鞅莫属。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成果大显,百姓们为了感激商鞅,结伴感谢商君行变法,以令国富民强。结果是商鞅把这些人贬了。

【还是那句话,人不是工具,人是有想法的。让人只听话做事,这断然不可能。但是,不得不说,在战国时,那样一个丛林法则的时代,以强者为尊,也只有法家才能让秦国强大。可是,从秦始皇灭六国开始,只一味依靠法术治国是明摆了行不通的。

【高压的律法让所有人一直绷紧了弦,始皇陛下,弦绷了太紧是会断的。这种时候儒家就应该被推上来。具体效果如何,参考汉朝。当然,这咱们也不能说儒家全是好的,就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事,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好的坏的都有。

【儒家和法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儒家讲究的是以民为本,而且儒家是给了一个框架出来,你是可以往里头填东西的。其实我们后面所指的儒家治国同,所用的儒家也是吸收了诸子百家好些东西在里头的。便是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董仲舒,他那给汉武帝送上去的内容,早不知道改了多少,早已不是孔孟时期的真正儒学。儒家的名声,孔孟这两位圣贤那真是让后世的儒生们打了他们名号,败坏尽了。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家本来的意思是,君臣父子各司其职,各尽本分,而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儒生们啊,打了儒家的旗号,多行不义之举的数之不胜。当年汉武帝行的也是外儒内法之道,也是集合百家在里面的,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名家的师出有名等等。这样的做法秦始皇不能学吗?

【还是能够学学的,弦绷得太紧了,秦始皇在的时候他的威严在,无敢有反者,他一死,那不是妥妥的完了吗?】

秦始皇自是想起之前沈悠说过的事,儒家,儒家,他是真看不上儒家,合各家之长以治天下,秦始皇吐了一口气。

秦以严法,他若不改,祖宗的江山必将毁于一旦,那怎么可能会是秦始皇愿意看到的局面。

李斯不得不唤道:“陛下。”

天幕出现,针对这些事,那都有相关的方案提出,只不过是没有真正的落实。

那些在以后本来会反秦的人,于此时也是为秦朝所用,以后人如何,看他们的表现。

【因此,知道秦亡的第一个原因,针对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便是修改一应体制,不能再让秦国上下都绷着那根弦了,妥妥是要把人逼死,让人揭竿而起的节奏。】沈悠总结,也开始道:【那我们继续说第二个秦亡的原因,社会矛盾。这其实也可以和第一个原因扯上关系,毕竟和各阶层有关。秦灭六国,始皇陛下大气,那是没有把各国的贵族们屠了个尽,这个事我们必须称赞的。可惜儒家们写出来的史书,他们对始皇的不满那是恨不得把尸体都拉出来鞭鞭!就不要指望他们写始皇陛下的好了。

【但是,秦始皇没有把各国的贵族杀光灭尽,他们这些人的国被灭了,会不考虑复国?秦始皇在的时候还罢了,等秦始皇一死,他们这些人挑起各地的人们,只有一个目的,亡秦。只是,他们各国怕是以为秦亡了,这以后还能跟以前一样。却忘记了,秦不得民心,他们这些六国旧贵族们得民心?】

刘邦是第一个拍掌叫好道:“得哪门子的民心,他们为何亡的国,有秦之故,难道没有他们?真要是他们得民心,还能有我什么事。”

亲身经历过的事,刘邦是最有发言权的,说起来的这会儿,也是感慨颇多。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时有几个人当回事?

沈悠眼中闪烁精光的道:【我们都学过,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所有底层人民内心的不甘,怨恨。不拿百姓当回事,他们是不是忘记了,整个天下撑起来的人是谁?是这万万百姓,是这无数在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眼中的蝼蚁。欺压,剥削,无所不用其极的压制,随陈胜吴广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此向天下人昭示,孟子的那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对还是错。从此,还有人敢轻视我们这些蝼蚁?】

这一刻的沈悠,扫过屏幕前的人们,一应王侯将相们,不知怎么的,在那样的一刻打了一个寒颤,心中无端生出一阵阵寒意。

是啊,民为何?

素日无事,百姓无害。可是,当把他们压迫到极致时,他们掀起了桌子。

沈悠迎视所有人的道:【无数这失期当斩是真是假,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真的,秦朝的社会矛盾,随农民起义彻底爆发,分崩离析,群魔乱舞的时代就此开启。不把百姓当回事,六国能灭,秦为何不能灭?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代价是秦亡,如此而已。】

秦始皇的脸黑透了,之前虽然说过秦始皇的事,可是秦为何而亡,当时没有说得那么仔细。

而现在,秦始皇扫过底下的人,比起眼前的这些人,他自然是更愿意相信沈悠。

可是,一个人只能问一个问题,秦始皇不确定,而天幕中出现了一个问题,何解?

沈悠听到提醒,那是不知道问题限制的,有问,她都收了钱了,不好不答,【历史书早给出答案了,不行用咱们毛大大的办法也是可以的。社会矛盾,六国贵族不足为患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点不假,六国会亡,因为他们本身也不得民心。大家各自都不得民心了,秦朝一统天下,对百姓们来说一时是无法接受的,你想要百姓们的心偏向你,自然是要表示的,否则只凭一张嘴?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的态度都是,与其看一个人说什么,不如看一个人做什么。秦朝大抵是连一张嘴都不长的。毕竟法家根本并不在意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只要求他们听话!】

一应法家的人,在沈悠有了举例的情况下,不容置辩。

李斯不由拧起了眉头,秦亡了啊,这是一个事实,他们如果不改,迎接他们的将是什么?

沈悠道:【传于各地百姓的话,比如告诉秦朝的百姓,以前你们的国家是不给你们希望的,大秦给。当然,这个前提得是,大秦确实是给到他们希望。但是,我们在这儿也不得不提到秦亡的第三个原因,赋税徭役过重。嗯,《汉书》说秦朝的赋税过重,为田租“收泰半之赋”。什么是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也就是三分之二。

【《史记》能造的假,《汉书》当然也可以。众所周知,二十四史的注水成分相当高的。咱们就论现在基本上查到的考古资料,从1155枚云梦睡虎地秦简,被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

【《秦律十八种·田律》中记有:“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稾二石。”意思是缴纳的赋税按照田地的数量,不论耕种与否,每顷都要上缴喂牲畜的草三石、谷类植物的茎秆两石。《秦律十八种·金布律》还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意思即算赋按人头逐户收敛,每一千钱为一个征收单位,交由官府封存。由此可见,秦代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税目、税率及征收办法,并且税负沉重。

【大哥,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你一个秦朝和其他的六国一样,甚至比起其他的六国你秦国的赋税重得更让人活不下去。我为什么要跟着你混?连你自己秦国自己的百姓都苦不堪言,就这样你想秦国能够活下去,做什么春秋大梦?】

秦始皇……

脸已经黑透!

可是,可是,无数的百姓听到沈悠的话,点头,点头,一个劲儿的点头。没有错的啊,跟你混还不如跟其他六国人混,为什么我们要跟你混。

刘邦是乐得直拍大腿的道:“不错不错,正是这样的道理,老百姓要是没有盼头,可不就怪不得我们反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刘邦确实是能够代表人的。

沈悠在这个时候还补刀的道:【更别说,赋税过重用来修皇陵,还有让秦始皇陛下出巡。皇帝陛下,出巡震慑各地,还不如直接把出巡花的钱直接用在人民的身上,免一个赋税什么的,不比你四处吓唬人要强?亦或者,始皇是想四处炫耀一番,你一统天下了啊!可惜,六世之余烈才能灭六国,秦朝十五年就完蛋了!知道这个事的秦始皇还能想继续巡游吗?你的天下十五年就没有了,没有了啊!】

此时此刻的大秦官员,没有一个敢看皇帝陛下的脸色的!

十五年没有的大秦,多么扎心。

上回只是顺口的一提而已,那会儿的秦始皇都要捉狂了,这下沈悠还不断的扎心,奋六世之余烈而灭六国一统的天下,称秦始皇的陛下,是希望大秦可以万世永传,结果倒好,二世而亡,才十五年便没有了!

要不是想要改变这个情况,秦始皇能问朕何以安天下的问题?

李斯低下头。让皇帝不享受的话,他是说不出来的,说出来的那些人,也要秦始皇听进去才好!

沈悠道:【你把人民放在心,人民自然是将你高高举起的。自然,你心里没有百姓,也别指望百姓们的心里能有你。不把你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不是咱们华夏的传统。凭什么咱们人民拼死拼活的求一顿饱饭都不成。当皇帝了不起。当皇帝享尽了荣华富贵,便不管百姓们死活了?

【每朝每代的人,陈胜吴广的起义不能提醒每个王朝的皇帝世家贵族们,后面还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朱元璋的起义,李自成,义和团,太平天国,他们每一个起义都是代表了一个时代饱受压迫的人民。你们可以不把人民当回事,人民总会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证明给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看,你们所看不起的蝼蚁,终会把你们扳倒在地。】

这一刻的沈悠,细数的那些起义,经历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人,都长长一叹。

秦始皇这时候的脸色相对好看多了,弹幕提醒:言归正传。

好吧,提醒沈悠不要忘记主题,毕竟这会儿的沈悠显得有些过于激动,那样不太好!

沈悠清了清嗓子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赋税不降,一切免谈。赋税要合理,然后往百姓们那儿宣传,天下一统的好处,几百年战场的日子,难道大家不想过上太平的日子吗?想的!但是你一个大秦改了赋税还是像以前一样只用法治国,把人当了工具,是绝对不可行的。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时期要用不同的方式,所谓变则通,不变则死。外儒内法,这不是好学习的吗?儒家虽然有些儒生是很忽悠皇帝的不假,在其中没少夹带私货,这也是可以预防的。真要想让秦朝迈过十五年的大劫。我们知道的,秦始皇也算是累死的吧。

【每日看120斤的竹简弄的奏本,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劳模。可这不是要累死自己的节奏吗?皇帝要适当放权,要是靠一个人能够治理好天下,要那么多的官员干什么。

【好吧,世禄世卿的事秦始皇是反对的,所以底下的官员有多少是不满秦始皇的,也怪不得秦始皇不肯放权。当然,也是因为当时的人才几乎是出自世家贵族。原因,书本掌握在世家贵族们的手里,普通人是识得几个字,也懂得一些算数不假,但是,治国之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屠龙术,那真不是普通人能碰的。

【要不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也是经过多年的沉淀,世家贵族们起起伏伏不少,且自汉武帝建太学起,开启注重教育,私教也慢慢的兴起,也不会有后面文化的兴起,让更多的人读到书,从而让国家有无数的人才可用,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秦要是真想改变十五年而亡的局面,必须改革,儒家的框架,把各家集聚在一起,拿出一个章程来,对当时的秦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爱民之道,当皇帝的人要是不把老百姓当回事,自然也是不能指望老百姓把你当回事。轻徭薄赋这算是先缓和了人民的矛盾,但是这样是不够的。

【别忘记秦国为什么强大,因为秦朝的军功制,让无数的百姓有了上升的希望,杀敌能够跨越等级,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必须上。可随天下一统,没有仗打了,等同于是把人们上去的希望堵住了,没有希望这个事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想办法!那什么,求贤令这个事可以继续,汉武帝用过效果不错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什么的,也可以用!重点是一定要兴教育,让人民明白,他们是有希望的,而不是生来什么就是什么。

【毕竟,世禄世卿的意思就是说,我爹生来是秦国的上大夫,我哪怕是傻子,我也可以子承父业的成为上大夫。这谁能接受?但凡要是人民发现通往上面的路被堵了,可别怪人民把上面那一些人拉下马!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三百年一轮回,那是保证上下得以流通。用咱们的话来说,能够在二十一世纪活下来的人们,谁祖上不是出过大官的!贵族制制,门阀制度,在我们华夏是不可会允许存在的!黄巢的功绩,没有人忘记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