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 第20章 和亲不能换来真正的太平

不开心的张汤又赶紧正过来。

啥啊,他什么不开心,他现在是可以不开心的时候?

一个闹不好是要小命休矣的。

不对,死在陛下手中,怎么死都不为过。他们这些人,早在出手谋算世家贵族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当成皇帝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怎么死都不为过。

“谢陛下。”想起初衷,张汤不急了,立身于一旁,汲黯唤道:“陛下。”

汲黯对张汤那是相当有意见的。

刘彻应一声,“张汤犯了何罪?虽以严刑,难道那些人犯下的罪是假的?既然不是假的,汲爱卿,何必着急?”

汲黯被堵得无话可说,刘彻也是言之有理的。有道理的话必须相互都要听的。

【而张汤最引人诟病的莫过于,办案的时候,若是世家贵族豪强,他会尽所能的钻法律条文严加惩办。但是遇上贫弱的普通人被审判,却是依法处置,也会尽所能的当面向刘彻禀告,从轻发落。因而司马迁评价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多以指责张汤的执法严苛。

【毕竟张汤对世家贵族豪强那是给予严厉惩罚,在这点上,同为世家贵族出身的司马迁是极为不认同的。在世家贵族们的眼里,法律这东西是不应该管到他们头上的。偏张汤对世家贵族豪强那是打击到底,对寻常的百姓反而宽以待人。】

汉武帝时期的寻常百姓们,有人是经过事儿的,与人接头交耳的道:“天幕说的都是真的,那位张汤从来不为难我们这些人。”

“正是正是。”

【而在东汉时的《汉书》中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却是对张汤多有肯定。史书嘛,皆各有各的看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到的问题不一样。所以,读史,各有各的见解。二十四史注水大半,因为编写史书的人都不可避免带上个人的观点,读书有不同的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当然也一样。

【张汤迎合汉武帝的喜好,也是明了当时的一个形势,严厉的打击世家贵族豪强,否则再让世家贵族们横行掠夺,大汉必然在大乱。张汤是非常反对和亲,坚定的站在汉武帝出击匈奴那一边。难免让同意和亲的人出面争论,有一位是名为狄山的博士,以汉建朝以来一直和亲为由,希望朝廷可以和亲。汉武帝是直问,让他去守一个郡,有没有本事不让匈奴进来掳掠?狄山答不能。

【汉武帝再问让他守一个县,能不能守住?狄山还是再答不能。汉武帝再问驻守一个要塞城堡呢?狄山自知要是他再答不能,怕是要下狱,因而答了一个能字。汉武帝何许人也,立刻下令派遣狄山守卫边境上的一个城堡。过了一个多月,匈奴入侵砍下狄山的脑袋离去了。自此,无人再敢论和亲事宜。

【和亲嘛,同意和离的人,去匈奴的又不会是他们,别人是死是活,有多少人在意?和亲匈奴的公主自汉太祖到汉武帝时,有多少人,史书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人,在史书上却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他们自前往和亲的那一刻开始,所有人都明白,那是有去无回的。】

【顺嘴一提,大汉朝送往和亲的人里有没有反抗的?有。汉文帝时期的一个宦官中行说。这个人那是一开始明说了的,如果非让他去和亲,他一定会帮匈奴对付大汉。结果没有人当回事。非让人去和亲。后来此人叛投匈奴成为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两代君主的重要谋臣。协助匈奴建立人口牲畜统计制度,改革外交文书规格以提升匈奴地位。通过破坏汉朝馈赠物资、强化游牧文化认同等方式削弱汉影响力,多次在汉匈礼仪之争中为匈奴辩护。】

秦始皇嗤之以鼻,和亲是不可能和亲的!

汉太祖刘邦摸了摸鼻子,和亲的事是他提的,那不是没有办法,实在是打不起。

而汉文帝时期,此时的中行说尚未和亲,刘恒下令道:“和亲的人里,切忌把中行说留下。”

和亲,他如果有得选择,也是不愿意和亲的,大汉此时却是不得不和亲。

但能对大汉造成危害的人,该避免还是应该避免。

汉景帝刘启那是已经知道了中行说的本事,和亲。舍一人而令天下安。不过如此。

汉武帝刘彻的眼中闪过坚定,和亲根本不可能换来大汉的太平,只有将匈奴打服,让对方再没有能力对抗大汉,才能为大汉换来真正的太平。

在出击匈奴的事情上,以前汉武帝刘彻不知未来会如何,依然坚定的选择出击,已然得知后果的汉武帝,只会更加坚定。

和亲,唐太宗时期的李世民,此时尚未有和亲之事,和亲啊,对,还是不和亲的好,不难看出后世对和亲一事态度那是非常不认可的。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果断的道:“我们是绝不可能和亲。”

太子朱标点头附和。

沈悠翻了一个白眼道:【和亲永远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和平,否则大汉七十余年怎么会一直饱受匈奴侵犯。国家不强时,只能忍辱负重能够体谅。国家都强大了,还一个劲儿的说什么和亲,理当和亲。什么时候让同意和亲的人九族一道去,看他们还能同意和亲吗?】

汉太祖刘邦……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再说下去要完了!

【汉武帝非常清楚和亲换不来真正的和平,因此一直主战。张汤非常支持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当时的大汉朝为了出击匈奴,倾一国之力。打仗从来都是最费钱。搞钱成了第一要事。都知道汉武帝的钱袋子是桑弘羊,在桑弘羊之前,经营政策谁提的不知,张汤负责铸造银币和五铢铜币,垄断经营全国的食盐和铁器,排挤富商大贾,颁布告缗令,铲除豪强并兼的大户。

【盐铁官营的政策,都听说过《盐铁论》吗?那是在汉昭帝时针对汉武帝时期的一些政策进行的一场辩论,霍光和桑弘羊分属两个阵营。现在看来,汉武帝当时的文臣武将,是真不少。武有卫青和霍去病,文有主父偃和张汤,桑弘羊,霍光。桑弘羊那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经济学家。两千年前大汉实施的均输和平准,到现在还在推行。

【顺嘴提一句,《盐铁论》提及的是朝廷是不是与民争利,由此而成为不同意推行一应经营垄断地位的人喊得最大声的话。可是,盐铁之类,民是谁?普通的百姓能够碰到这两样东西吗?所以,封建王朝时,他们所指的民,那代表的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就当时大汉的情况,说出不与民争利的民,指的是他们一应世家贵族及富商豪强。

【商人逐利,自来中华上下五千年来都是重农抑商的,有很多人认为那样的政策有问题。经济,应该让其自由发展,可是资本壮大的后果是什么?是抬高物价。如盐铁官营,咱们现在吃到的便宜盐,两块钱一包的比比皆是,如果掌握在资本的手里,民生必需品,一向都是商人们首要考虑掌控的对象。

【哪怕两千年后的我们回看,似盐铁官营的事,都是应该也是必须要做的。商人逐利,永远不要指望商人和豪强们把我们太当回事。我们普通人的生死,对他们而言真是不值一提。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允许经济的自由发展,也要有宏观调控。以防有人大发国难财。】

嗯,有一些词他们不算是太懂,但关系民生的事,在由国家来掌控,从而也让人民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秦始皇一眼扫过周围的臣子,李斯先低下了头,他不擅长经济的啊!

汉太祖刘邦……那些事他操作不了,还是等他把异姓王们收拾了再说吧!

汉文帝刘恒……他也得先把国家发展起来,眼下不适合制造太多矛盾,以稳为妥。

汉景帝扫一圈,算了,没有人,别搞了,留给刘彻来吧,反正他可以!

汉武帝一朝的张汤激动坏了,又被夸!

桑弘羊何尝不是眼睛发亮,他也被夸了,被夸了啊!

真好!

汉武帝刘彻在瞬间也挺直了腰板,他的丞相们虽然靠谱的不多,但他的臣子靠谱的不少。

【是不是很意外?以前我们多以歌颂汉武帝的武功,因他的开疆辟土,猛的发现,汉武帝时期的文治也是不差的。好些政策竟然延续了两千年之久。而张汤那是全方面的打击针对世家贵族豪强,更是夺世家贵族之利。要人命还夺人利,世家贵族们能容吗?

【元鼎二年,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下狱了。这一年西汉推行了一项经济政策,均输和平准。解释一下均输和平准,即中央大司农“尽笼天下之货物”,即垄断各地输送至京师的物资,贵卖贱买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是谓“平准”。

【均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设一个官职,让人往各地去收购当地平常的物资,再把这些东西运到稀缺的地方出售。又再购入当地的特产等。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比如我们国家猪肉上涨的时候,国家会把储存的肉放入市场,一旦猪肉降价又将收购,以稳定物价。当然,当年的汉武帝把好好的政策玩坏了,有兴趣的可以去仔细了解。而张汤下狱的事起之因,是庄青翟丞相手底下的三位长史上书告张汤,说张汤把国家的机密商业情报贩卖给商人一起合谋得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