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穿]历史里的它 > 第79章 【汉】此去长安

[快穿]历史里的它 第79章 【汉】此去长安

作者:嚣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00:37:11 来源:文学城

江陵的秋日,本该是天高云淡,一人一鸟也原本也应该在坐看云卷云舒。

可一道来自长安的诏书抵达后,临江王府上方的天空仿佛顷刻间就蒙上了一层洗不掉的灰霾。

连日的晴朗日子迎来雨季,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庭院的芭蕉和屋檐,声音缠绵而阴冷。

“临江王荣,坐侵庙壖垣为宫,罪至不敬,有司案验,情状确凿,着即削爵一等,罚金千斤,且即日启程,赴京听劾,不得有误!”

宣旨的中郎将身披冰冷的甲胄,声音如同铁石相击,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

他每念出一个字,一句话,跪在廊下的刘荣身影便似乎矮上一分。

他穿素色深衣,宽大的袍袖铺陈在冰冷的地板上,廊外飞溅的雨滴溅湿了他的衣角。

此刻的刘荣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等待命运审判的鸟。

风停隐匿在后堂的阴影里,浑身的羽毛微微乍起,他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罪,但看目前的情况来说,怕是不轻。

刘荣却知道,侵庙壖垣这罪名就是一个借口,看似针对的是他僭越的行为,实则瞄准的是他前太子的身份。

此罪可大可小,端看如何处置。

但眼下显然是不能轻轻放下了,长安特地发来明旨,要他进京受审。

此时的不敬二字,更是将此事定性为对皇权、对宗法的挑衅,更显他其心可诛!

刘荣也并非对长安的情况全然无知。

这两年在江陵,远离政治中心,反而让他能以更清醒的视角审视长安的波谲云诡。

皇帝的身体状况已是公开的秘密,年幼的太子刘彻羽翼未丰,而自己身边这个被废黜却正值壮年的刘荣,就像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惊雷,让所有支持新太子的人寝食难安。

他之前不愿深想,是还不愿意觉得父皇会真的杀了自己,而此时,悬在颈上的刀终于落下,倒也不会再让他担惊受怕了。

当初他希望朝堂的波云诡谲能绕过这片小小的江陵。可这道诏书,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他从未离开过,只是堵上耳朵,捂上眼睛,装聋作哑罢了。

这次不是普通的问罪,是政治清算的前奏,自己已是权力交替前必须铲除的不稳定因素。

此去,就是赴一场有去无回的鸿门宴!

想到此,刘荣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被雨溅湿的衣角深入了他的骨髓,这寒冷几乎要冻结他的血液。

风停看着那个跪在堂下,显得如此孤独无依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真切的悲痛。

这两年多的朝夕相处下来,刘荣于他,早就是至交好友。

刘荣或许缺乏雄才大略,性格里带着抹不去的优柔与怯懦,但这恰恰构成了他的良善与温和。

他治理江陵,虽无大功,亦无大过,与民休息,待人宽厚。

对自己,他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真情。他还记得有一次贪玩,被山林里的毒虫所蜇,高烧不退,是刘荣彻夜不眠,亲自为他敷药,守在他小小的鸟窝边,一遍遍呼唤他的名字,那焦急的眼神,风停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那些无数个夜晚,他们一人一鸟,在灯下,一个读书,一个假寐,偶尔交谈几句。

当中郎将宣读完诏书,暂时退出正堂后,风停立刻像一道蓝色的闪电般扑了出去,落在刘荣因紧绷而微微颤抖的肩头。

“刘荣!”他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尖锐地划破了堂内的死寂。

“你告诉我实话!这个罪名是什么意思,重不重。”

刘荣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直起上身,他的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被雨水打湿的纸,嘴唇没有丝毫血色,此刻的那双眼睛里近乎死水的平静。

他伸手,小心翼翼地将风停从肩头捧到掌心,指尖冰凉刺骨。

他努力想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容,但那弧度还未成型便已消散,只余下无尽的疲惫。

“别瞎想,”他的声音沙哑,轻得像耳语,“按《汉律》侵庙壖,罪至罚金或是夺爵,性命当是无碍的。”他只挑最轻的处罚说,安慰着风停。

但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律法是律法,政治是政治。当父皇决心要清除一个障碍时,律法不过是一张可以随意扭曲的废纸。

赴京听劾这四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杀机。

他几乎可以预见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囚禁、逼供,或许是一杯毒酒,或许是一条白绫。

最终对外宣称忧惧而死或畏罪自尽。他这块绊脚石,终于到了被彻底踢开的时候了。

他的目光落在掌心的风停身上,那蓝紫色的羽毛在昏暗的光线下,依旧散发着微弱而温暖的光泽。这光芒,是他这两年难捱生活中的唯一慰藉。

此去长安,路远山高,步步杀机,他怎能带着他一起去赴死。又怎能让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狼狈与最终的结局。

“风停,”刘荣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却异常坚定,甚至带着一丝不容反驳的决绝,“这次,你必须留在江陵。”

“不行!”风停立刻激烈地反对,在他掌心焦躁地跳动着,“我要跟你一起去!你一个人我不放心!万一。”

“没有万一!”刘荣打断他,语气罕见地严厉起来,但随即又软化下去,带着深深的哀求,“听话,风停。京城现在是龙潭虎穴,你跟着我,目标太大,反而会害了你,也让我无法安心。

你就留在这里,王府库房的钥匙你知道在哪里,里面的金珠够你吃用一辈子,等我,等我处理完京中的麻烦,一定回来接你。”

他的谎言如此拙劣,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服。但他只能这么说,他必须为风停安排好退路,让他有一个等待的理由,一个活下去的念想。这是他最后能为他做的事情。

风停看着刘荣眼中那深不见底的悲伤和那份强装出来的镇定,所有争辩的话都哽在了喉头,化作一阵酸楚。

他明白,刘荣不是在和他商量,而是保护他免受牵连。

最终,在刘荣哪不舍的目光中,风停沉默了。

他垂下头,用喙轻轻蹭了蹭刘荣冰凉的拇指,这是一个无声的应允。

分别的时刻终究来临。秋雨暂歇,但天色依旧阴沉得像一块吸饱了污水的脏抹布。

王府门外,没有送行的队伍,只有三辆简陋的青篷马车和一小队盔甲鲜明、神色冷漠的军士,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刘荣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承载了他短暂安宁的府邸,目光掠过熟悉的亭台水榭,最终,定格在正殿最高处的飞檐之上。

风停此时就站在那里,静静的望着他。。

隔着遥远的距离,湿润的秋风卷起他蓝紫色的羽毛,他小小的身影在灰暗的天空背景下,显得那么弱小。

刘荣的心脏此刻疼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努力地朝着那个方向,扬起一个温和的笑容,然后抬起手,用力地挥了挥。

他对着那个方向,用口型无声地吐出几个字:

“保重,等我。”

然后,他猛地转身,踉跄了一下,顿了顿,还是回头看了一眼,才下定决心钻进了那辆青篷马车。

此一去也许就是永别,多看一眼,记在心里,日后怕是就看不见了。

厚重的车帘哗啦一声落下,彻底隔绝了他的身影,也隔绝了两个世界。

风停站在冰冷的、湿滑的屋脊上,一动不动,如同凝固的雕塑,望着远去的车队。

他看着那支小小的车队在军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中,缓缓启动,车轮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发出单调而沉闷的辘辘声,如同送葬的鼓点。

马车渐行渐远,变成模糊的黑点,最终消失在官道的拐角,被无尽的秋色与山峦吞没。

天空中,又开始飘起了冰冷的雨丝,无声地落在风停的羽毛上,顺着他光滑的翎毛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长安城的秋意已深,未央宫的宫墙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肃穆。

东宫之内,此时已经是太子刘彻站在窗前,望着渐沉的夕阳出神。

距离他被立为太子已经两年,这两年来,他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

但是在闲暇时候,他还是经常的思念那只通晓人性的蓝紫色鹦鹉。

他望着江陵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只雕工粗糙的丑乌龟。

这两年的时光非但没有冲淡执念,反而让那份执念在心底生根发芽。

每每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风停站在他案头,歪着头听他读书的模样,想起它用那独特的金属质感嗓音,说着些令人捧腹的俏皮话。

前些日子他得知刘荣即将被召回长安受审的消息时,刘彻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清楚地知道父皇此举的用意,也明白自己和母后在这件事上的他们虽不曾推波助澜,但也是静静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他与刘荣的关系并不亲近,但毕竟是血脉亲人,此刻还是有些怅然的。

然而,一想到风停可能会随刘荣一同回到长安,他的心中就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