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穿]历史里的它 > 第35章 【秦】回宫,郑国渠的争议

[快穿]历史里的它 第35章 【秦】回宫,郑国渠的争议

作者:嚣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3:58:37 来源:文学城

风停也拿不准他不在乎还是没听到。

不过想起来,嬴政的情报网肯定比自己听到的街头巷议更详细精准,他这副淡定的样子,显然是心中有数,于是它也放下心来,继续埋头苦吃。

离开酒肆,风停又带着嬴政逛了它最喜欢的“淘宝”市场。

一个汇聚了各地小贩的杂货市集。这里充满异域风情,有楚地的漆器、燕赵的皮毛、巴蜀的竹编,甚至还有西域传来的奇巧玩意儿。

风停的眼睛立刻不够用了,在一个摆满各色宝石和精巧小玩意的摊子前流连忘返。它用喙小心翼翼地拨弄着一块雕成小兽形状的碧玉,又看看一串打磨得圆润光洁的玛瑙珠子,犹豫不决。

嬴政站在它身边,对摊主那些溢美之词充耳不闻,只静静看着风停那副财迷又纠结的小模样,眼底带着纵容和笑意。

最终,风停叼起了那块碧玉小兽,嬴政便示意侍卫付钱,将两个都买下。

“郎君真是好眼光!”摊主喜笑颜开。

嬴政只微微颔首,并不多言。

风停也高兴的很,买东西不用自己付钱的感觉真好。得意地把小玉兽放进胸前特制的、绣着金线的小锦囊里。

这是嬴政命人给它缝的零钱包,今日出门里边并没有装多少钱,那串红玛瑙珠就直接让嬴政给他戴到了脖子上。和蓝色的绿松石相应,衬得着他的羽毛都更靓丽了。

接着,风停又拉着嬴政拐进了一家专卖饰品的铺子。

“咕咕咕!”这里的首饰最好看!

琳琅满目的金钗玉簪、珠花步摇在灯下熠熠生辉。风停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用爪子点点这个,一会儿又用翅膀扇扇那个。

嬴政看着满目珠翠,神情依旧淡漠,宫中匠人的手艺比这些要好的多。只是看着风停喜欢,也就随他去了。

风停忽然看到了一个用金丝绣着竹子的黑色发带,顿时觉得非常适合嬴政。又看着嬴政束发的朴素发带,眼珠转了转。

“咕咕!”老板,这个!

风停用翅膀尖坚定地指向了那根发带,嬴政有些惊喜期待地看向它。

风停又用不上发带,这肯定是给自己买的。

“鸟大爷真是慧眼!这可是最好的绣娘绣的,材料都是最好的”老板又开始滔滔不绝。

很显然这个老板也是认识风停的,因为风停也是这家的常客。

嬴政这次没等风停示意,直接准备让侍卫付钱。却被风停拦住。

既然是要送给嬴政的礼物,那当然要自己掏钱买啦,虽然自己的钱也是嬴政给的,但是风停坚定的认为这不一样。

显然嬴政也被风停的坚持感动到了。

老板用上好的锦盒小心装好。风停示意侍卫拿着,自己则满意地咕咕两声。

先替你收着,以后给你换掉那普通发带。

日头渐西,咸阳城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一天的行程接近尾声。

最后一站风停带着嬴政去买了他最爱的那家胡饼,嬴政对这家胡饼的味道很熟悉,因为风停给他带回宫过。

回宫的马车上,风停今日也累了,乖乖的待在嬴政的怀里,嬴政抱着他闭目养神。

一天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快速梳理、沉淀。市井的喧嚣、百姓的议论,也许需要像今天这样,走出深宫,才能见到最真实的秦国。

风停则有些疲惫地蜷在嬴政怀里,虽然逛得很开心,但它脑子里还在转着酒肆里听到的宫里不太平和韩国使臣的事。

前两天出来他也听到了些许风声,只是今日听到了更多,嬴政平日里很少与他讲。这些朝政上的事可能是怕他也会为此感到担忧吧。

一人一鸟,心思各异,却在这归途的静谧中很是和谐。夕阳透过车窗,在嬴政沉静的侧脸和风停金棕色的羽毛上镀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马车驶入有些昏暗的宫道,咸阳城的喧嚣被厚重的宫墙隔绝在外。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将市井的烟火气关在了外面。

咸阳城的秋意渐浓,风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宫墙根下,又很快被宫里的仆人清扫干净。

宫墙之外,市井的喧嚣里,一个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鸟儿,扑棱棱飞进了千家万户的耳朵眼。

“听说了吗?韩国有位水工大匠,叫郑国,要给咱关中挖条大河!”西市卖陶罐的老翁压低声音,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希冀的光,“引泾水哩!真要成了,咱这靠天吃饭的苦日子,兴许就到头了!”

“呸!做梦吧你!”旁边一个满脸风霜的汉子啐了一口,他是城郊的农夫,“三百多里!那得挖到猴年马月?征多少徭役?家里的地还要不要人种?婆娘娃儿喝西北风?我看这就是韩国人的毒计,要累死咱秦人!”他拳头攥得死紧,若真要修这传说中的渠道那得征多少的民夫才行。

酒肆里,几个穿着半旧儒服的士子也在议论。“疲秦之计,昭然若揭!”一个年轻气盛的拍案而起。

“相国竟被此等拙劣伎俩蒙蔽?韩国素来狡诈,岂会真心助我强秦?必是欲耗我国力,阻我东出!”他的声音引来周围一片附和,夹杂着对吕不韦隐隐的不满。

消息像野草,在咸阳的砖缝里、渭水的波光里、农夫的叹息里疯长,带着期盼,裹着恐惧,掺着猜疑,沉甸甸地压向那座森严的秦王宫。

章台殿内,青铜香炉吐出的青烟笔直向上,却被殿中剑拔弩张的气氛搅得微微扭曲。

郑国,这个引发风暴的中心人物,一身布衣,匍匐在冰冷的金砖上,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身体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或审视、或敌意、或探究,利箭般扎在他背上。

相国吕不韦立于百官之首,玄端朝服衬得他气度沉稳如山岳。他声音洪亮:“大王!郑国之策,非为一渠,乃是为我大秦铸就万世之基!

关中沃野百里,得此渠灌溉,岁增粟米又何止百万?仓廪实,则甲兵利,民无饥馁,国无匮忧!

此乃难得强国之机!韩国遣郑国来,是畏我秦国兵锋,是示弱求存!我等又岂能因噎废食,因疑而弃此千秋伟业?”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依附于他的大臣,那些人立刻如潮水般应和:

“相国明鉴!”

“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然而,反对的浪潮更加汹涌。

首当其冲的就是昌平君。

这位昌平君可不是一般人,芈姓,父亲是楚王,母亲是秦国公主,华阳太后侄孙。

秦国宗室与楚国宗室联姻密切,所以在秦国,楚系势力庞大,而昌平君就是楚系势力的领头人。

他身形高大,面容方正,此刻却因激愤而染上红晕。

“相国此言,未免太过轻率!”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引泾入洛,三百余里!工程之巨,旷古未有!需征发多少青壮?耗费多少府库积蓄?

如今大王年少,国本未固,正当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才方为上册!

岂可因一他国水工之言,便如此大兴土木,动摇国本?此非强国,实乃祸国!”

他猛地指向地上的郑国,声色俱厉,“韩国狼子野心,世人皆知!此乃疲秦毒计!郑国,便是韩王安插进来的,请大王明察,立斩此獠,以绝后患,绝不可行此祸国之工!”

“臣等附议!” 以昌平君马首是瞻的宗室大臣、呼啦啦跪倒一片,叩首之声咚咚作响,在空旷大殿中回荡。

“疲秦之计!祸国殃民!请大王诛郑国,罢此工!”

吕不韦丝毫不畏惧的回复:“若行事只顾眼前之利,又怎能铸造万事基业,建水渠,如若成功,秦国便如虎添翼。”

“倘若失败,那征发民夫徭役,耗费巨额钱粮,岂不都是一场空,相国所描述的成功如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殿内分化为泾渭分明的两派,声浪几乎要掀翻描金的藻井。

支持者高呼“长远大计”。

反对者怒吼“眼前祸端”。

唾沫横飞,面红耳赤,昔日肃穆的朝堂成了喧嚣的市集。

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十二旒白玉冕旒垂下,遮住了他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冷峻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他沉默着,像一尊尊贵的青铜雕像,唯有搭在王座扶手上的手指,指尖在冰冷的青铜饕餮纹上,极轻、极缓地摩挲着。

“不知郑国可有何言?”

嬴政出声,大殿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为了修这渠道,我已准备了数10年,我可以以人头作保,绝对能够修建成功”郑国的声音嘶哑。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声音,言罢,重重的一头磕在了金砖上。

只是反对的朝臣才不吃他这一套,刚说完就有一人站出来,指着跪在殿中央的郑国道:“你一人的向上人头,我如何能抵得了我秦国不计其数的青壮和钱粮。”

顿时大殿里又炸开了锅,两方人马又就此互喷了起来。

而此时的风停,作为被特许立在王座旁巨大金柱横梁上的“神鸟”,此刻感觉全身的羽毛都要炸开了!爪子下的横梁被它焦躁地抓挠出细微的声响。

咕!吵死了!他的听力本就敏锐,在这嘈杂的环境里,感觉浑身的羽毛都要竖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