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剑三][花羊]青山不慕 > 第34章 晴空微雨(2)

[剑三][花羊]青山不慕 第34章 晴空微雨(2)

作者:风尘引醉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9-18 10:19:18 来源:文学城

“原来矿底如此这般,有劳道长替我解惑。”

苏漓着一身白纱冠帽长衫,笑意淡淡放下杯盏,用毫无意外的口吻附和对座的荀子卿。

长歌差人邀了荀道长前来一叙,不料为郡里发来的急报文牒所绊,匆匆回来赴约时长亭从晴空万里成了阴雨飘摇。别致的九曲回廊早已灰蒙蒙一片,背着剑的荀子卿仍在亭中坐得纹丝不动,摆了一桌子的点心小食没有动过的迹象,听见人来,只平静地转身点了点头,仿佛丝毫不介意主人迟到。

苏漓来不及换下一身官服,忙差人将桌子挪到了杨府书阁二楼。

书阁倚桃园而建,用围墙圈了一方天地,独栋辟出了临窗赏景之所,两面花枝掩映,檐牙飞翠依仗流瀑叮咚,无不是主人的达观风雅。

这里平日除了书童整理册目外鲜有人来,关了书阁院门便是幽静之所。然今日有人却更为冷清,荀子卿坚持不动筷,望着窗外的潺潺细雨有一搭没一搭回苏漓的话,一板一眼像是汇报,将一场春日小酌冷成了寂寥听风。

“苏大人可还有别的事?”荀子卿等不到苏漓再说话,望着窗外的雨帘忽然出声。

“雨下大了,不妨再坐一会儿?”苏漓倒不急,慢悠悠喝着梅花新酿,眯着眼睛好整以暇地打量荀子卿侧面淡然疏离的神色,冷不丁道:

“荀道长不必拘束,若有空便可与我叙叙闲话。我与苏澈兄弟一场,还是头一回见他留心谁,自然对阁下十分钦佩。”

不同于面对苏槐序时的剑拔弩张,长歌收了锐气,难得谦和温雅,只是狡黠地咬重了“头一回”,故作闲适地看杯底的浅粉倒影。

荀子卿微微一怔,收回快要冰冻的目光,探究似地扫一眼他的神色:“苏大人的钦佩……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道长为何明知故问?”苏漓端起杯子掩了那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轻咳一声,“苏澈因为荀道长叛我家门,时隔多年,都让我历历在目啊。”

“叛?”

苏漓那张与苏槐序相似的脸,教人看一眼就起不了防备之心,何况说出的话四平八稳不像有诈,荀子卿错愕间茫然地望向他,“他不是得了允许去青岩学医的?”

“哦?他还说什么?”

“他……”荀子卿又愣住,垂下眼眸,声音没了底气,“在家中赋闲几年、疏于学问,而后协商离家、去了万花谷。”

“协商?哈哈哈……”苏漓忍不住笑出声,撂下杯子,目光一沉便显锐利、直勾勾看向对座,“哪有什么协商的余地?士族院生想着去浪迹江湖,没有一个门第会允许。”

听着苏漓陡然转冷的嗓音,荀子卿面上稍白,盯着面前斟满未饮的杯中酒沉默不语。

“苏澈那年进香回家就提出要去江湖历练,他才十岁,尚未束发、不曾正身明理,就说这种疯话,自然触怒父兄长辈。最后全须全尾踏出去,已经是万幸了。”苏漓叹一声,半是无奈半是怒其不争,捻起一个将熟的青梅慢悠悠剥皮。

长歌举止文雅,手指轻捻慢而娴熟,一个小动作便是佩玉组绶的士族姿态,不难想象年少时常为刻板家规约束。荀子卿缓缓抬起眼眸,眸底阴沉沉的看他动作,苏槐序那几乎刻在心里的年轻面庞忽然凭空浮现、同苏漓板着的脸略有重叠。

但只有一瞬,苏槐序带着暖笑的容颜便与苏漓的严谨完全对立开来。

旁人只道官宦亲眷自小享乐,却不知个中苦楚。即便这样,那时候的苏槐序还是那个敢于喝退权贵、又朝年幼的小道童伸出帕子微笑的小公子。

春雷滚滚而至,恰如翻滚的情愫。

荀子卿望着苏漓道:“他后来是如何说服的?”

“没有说服的可能。”

苏漓头也不抬,慢悠悠剥完梅子、放进一个小瓷盆并不打算吃,而后擦了擦手,将那顶白纱羽冠摘了、端端正正摆在桌上,再开口则柔和了许多:

“那时候的苏澈年纪还小,还会唤我‘三哥哥’,兄弟姐妹里,他做什么事都规规矩矩做,不出错、不热心,对咱们客气友善,安安分分去完成世家子弟有朝一日博得高官厚禄、为国尽忠的任务,只是极偶尔发表下大逆不道的看法、让兄长数落几句。谁知道那次出去中了什么邪,回来就跪在那里央求去江湖游历,功名家族什么都不要了,我还是第一次看他这么倔。”

长歌说完,看了眼对座的“邪”,不禁露出了然的微笑。

荀子卿神色一凛,不由自主挺直脊背坐得端正,目光在桌上的杯盘碗盏上毫无目的地流连,略紧张地琢磨着苏漓的话,还因那声称呼微微愣神。

他们明明是最亲近的人,然他们曾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也曾事无巨细分享旅途见闻,却甚少谈及自身。万花对进青岩之前的事一笔带过,而他也未曾言及这几年战乱的苦楚。

一个不问另一个便不答,是信任也是生疏,让一句兄弟间的称呼头一回听来竟酸溜溜地陌生。

现在苏漓开了话匣,似不经意提了旧年琐事,却如风起于青萍之末,在平静的湖面上拨动一丝涟漪、荡出惊涛骇浪。

长歌看出他的不自在,噙着一丝笑继续道:

“背弃宗门、任意妄为,还是平时最省心的孩子,此举和叛离没什么不同。苏澈因为此事挨过不知多少次戒尺,父亲气急了把家法都搬了出来,幸好给堂兄叔伯劝下去,只赏了顿藤板后抄书。后来便罚他跪宗祠——不吃不喝的,跪到第五天跪不住了,脸色惨白地伏在地上也不求饶,还是我偷偷去给他送的水。”

荀子卿怔怔地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苏漓:“然后呢?”

“然后他把水打翻了,喊我滚。前几日他想偷偷溜走,是我去给父亲告状,他记恨着呢。”苏漓笑着,不痛不痒地接下去道,“好在父亲看他没指望,便饶了他、让他离开。既未再苛责,也未将他从族谱除名,只是剥了他的财名用度、让他再也别回来见他,算是格外开恩了。”

荀子卿听着眉头紧皱:“你把带着伤净身出户叫做‘全须全尾?’”

“不然呢?”苏漓故作讶异地反问。

荀子卿一时语塞,无声地叹了口气。

他认识的,或许不全是苏澈,而是入了万花的“苏槐序”。

那时候的苏澈,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却永远不想上岸的世家子弟。甚至在华山山道上正义凛然的惊鸿一瞥,也是他点到为止的“君子有所为”。他甚至苏漓,都曾以为他向往金戈铁马,他却实实在在离开江湖、留在了他身边。

在长歌看来,用“钦佩”二字贴切又讽刺。

荀子卿面色不佳,数次张口都无疾而终,完全不知该说什么。

“可他现在倒是安于享乐,搜刮诊金的办法层出不穷。”苏漓话锋一转,面露无奈,“我与他兄弟一场,那么些年过去,倒不认识他了。”

荀子卿触及二人的不睦也觉头疼:“你……苏大人这么说,是觉得他乃纨绔子弟、不认他这个兄弟了?”

“纨绔?”苏漓讥讽一笑,“荀道长啊,江湖人、百姓,只知权贵只手遮天,却不知所谓纨绔子弟不过是被家族排挤在外的鼠辈,真正的名门望族哪有功夫寻欢作乐?反倒是一夕称帝、唾手荣华的安贼之流,巴不得今朝迷醉明日归西。人人期望太平盛世,即便未有盛世,安享太平也需多少人努力多少年。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里春风路,每一寸都尽埋枯骨。”

苏漓说着,嗓音渐轻,斜睨一眼端坐的道长,冷声:“我苏漓不信鬼神一说,只知‘在其位、谋其政’,事在人为,即便沧海悲凉也可作自己的挣扎。苏澈当初报的行踪是去青岩学医,眼下凡事漠不关心,做什么都和人谈条件,哪有半点‘心怀天下’?他抗拒齐家治国平天下,干脆身也不修、心也浪迹苍茫,不知要如何相处共敌。”

他半是斥责半是嗟叹,末了靠在软椅上闭目摇头,大有“无可救药”的意思。

荀子卿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却渐渐松了,望了苏漓一会儿,出声道:“原来,他投身青岩前,你们是这么看待他的么?”

“什么?”苏漓惊诧地张开眼。

“在家中,只可循规蹈矩,不可出格,为人偏颇、见解相左,你们便冷言相加、关爱全无?”荀子卿瞧着他,目光透凉不亚于冷雨,“我纵然战时尝尽悲凉,却不曾受过他人刻意付诸的苦。你们待他凉薄至此,却迫他心怀天下?他若不爱世人、灰心麻木,也许在他那里,他人本就是凉薄的,一如你们一样。可他还是去做了,去为医者,去竭尽所能救治世人,不是么?”

听他缓缓道来,苏漓一贯微阖的眼眸逐渐睁大。他从椅上坐起来,目瞪口呆地看着对座义正言辞的道长,愣了半晌,忽然如释重负地笑出声,边点头边道:“原来如此,荀道长在,他便不会失了底线。”

荀子卿目光一沉:“阁下何出此言?”

“请道长相信,在下并无恶意。”苏漓敛了大半笑容,诚恳道,“荀道长曾是惩奸除恶、持剑扬名之人。我曾向苏澈提过‘殊途同仇’一事,若真有那天,还请荀道长多帮持说服。”

“不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怕没有更大本事替苏大人说话。”荀子卿冷道。

“荀道长切勿多思,我闲话家常并非生事。”苏漓去了冠帽倒真的充当一回兄长,落落大方地推过一叠烤饼,“我这些年与苏澈往来甚少,多年未见难免话不投机,倒不如荀道长了解他。今日一观,倒也放心些。”

“可你依然是他的兄长。”荀子卿轻道。

苏漓悻悻收回手,瞥眼看向窗外愈发凶的雨势,惆怅地敲了敲桌面:“是啊,那时候我没少求情,为此也没少挨骂。谁叫从小长大的那么些年,我第一次看他那么坚定、那么有神的目光,亮得我晃眼。”

荀子卿再次愣住,听一声惊雷炸响,便有人匆匆踩着阶梯上来,见到苏漓后恭敬抱拳、递上一方文书。

长歌接过文书略扫了一眼,朝荀子卿抱歉道:“矿底一事无意牵扯道长,还请道长海涵。今日耽搁许久实属意外,改日若有机会还请允许在下登门致歉。”说着挥手撤下随侍,看了眼廊外阴沉的天色,再次致意,“骤雨未歇,道长不若在此多坐片刻,这书阁内院不再有人前来打扰,还请自便。”

苏漓重新捧了冠帽带上,白纱轻羽,面上肃板,又是那个举止有度的文官,高退后片刻不停地带人走了。

荀子卿无意多留,却见护院随侍果真全都撤走,不由纳闷地到廊上观望。谁知才踏出去,就见一人在旁候着,宽阔的围廊有一半未有屋檐遮蔽,雨珠顺着面颊打湿了一半黑袍、再顺着紧握的油纸伞一下下敲在木地板上。

“阿澈?!”道长认出苏槐序,大骇之下忙将他扯进屋里,“你半身都湿了……不是有伞么?你早就来了?跟我来的?”

“子卿。”苏槐序阖下挂了雨珠的睫毛,微笑地看他。

能避他纯阳宫敏锐的听觉自然是趁着落地的惊雷,荀子卿不知道苏漓多少话是说给窗外人听的,也不知苏槐序听进去多少,只顾着手忙脚乱给他拧干湿哒哒的外袍:“你先坐,有茶暖在炉子上,我去倒给你。”

“子卿……”万花捉住他的手,迫他停下动作,温和地把他圈进怀里,轻道,“天下人不值得。”

荀子卿僵了僵,不解地抬脸去探究他隐在笑容下的意图:“你在说什么?冷吗?”

苏槐序听罢只摇了摇头,反将冰凉的身躯让开一寸,接着垂眸在他眉心印了个轻吻,喃喃低语:“但是你值得。”

问就是过节忙更新鸽了……

青山人物塑造时候偏向于多面性,苏漓的“担天下之责”、荀道长的“做自己能做的事”和苏槐序的“天下人不关我的事”多半是后天的际遇和教化所致,从这章不难看出本心,苏漓也曾是个关心人的兄长,荀道长是善良和有包容度的,苏槐序更为复杂些

荀道长和苏万花是非常信任彼此的夫夫,但也有瞒着对方的事,那么多年有伤痛有心结需要勇敢面对、治愈彼此,相较前2本的轰轰烈烈,这对侧重于坚韧和相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晴空微雨(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