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七年,长安郊。
此时刚刚入夏,暑气还未及蒸腾,长安郊外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暖洋洋的微风裹挟着不知名的花香,慵懒地拂过游人鼻尖。
趁着天好,外出游玩的贵人络绎不绝,离了长安,行过落月溪,本应渐渐归于清净的官道却比平日热闹几分,有好事者随着车马人流往东行进,直至醉蝶东林内一处延绵不绝的别馆前,才愕然止住脚步。
无论是轻裘缓带的王孙公子,还是言笑晏晏的贵女娇娥,其车架马匹都在这别馆的牌匾下规规矩矩地排着队,待守门的仆从验过宴帖,才依次有序入院。凡见过这车水马龙又井然有序的场面,再去看头顶牌匾,任谁都会心生慨叹,道这别馆牌匾上古拙的题字与当下的热闹景致真真是相去甚远。
无上真仙居。[1]
*
虽挂了“仙居”的牌匾,又隐在清净的山林中,但别馆内亭台楼阁、花团锦簇,自是一片绮丽红尘,其间出入鸿儒不知几许,但“往来无白丁”已是实打实的。
入了别馆,那飘散在各处的欢笑之音虽然矜持了些,却掩饰不住其中的奢华靡丽。在一处偏僻的院角凉亭里,青衫男子收回发散的思绪,听着周遭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按着眉心无声叹了口气。
他立在矮矮的黄栀子丛前,背对着路口,待听到有女子欣喜地唤了声“罗郎”,才恍若惊醒般侧过身,四目相对时先是温和的笑,随后挑眉讶然一瞬,转而露出不赞同的神情。
“公主。”
他行礼后走出凉亭,行至女子身畔十分自然地探手捉住她的皓腕,目光落在对方泛着海棠色的脸上,凝神几息后松开,目光复又柔和。
“公主,您身子弱,寻常走动无碍,只是记得,以后切莫这般奔跑。”
“罗郎说的是。”
女子被他这么看着,面上的红晕渐渐晕染开去,她匀了匀呼吸,才柔声细语地道:“方才遇到几位姐妹,听过了郎君的名字,都想着来见见你。我好不容易挡了,又抽了空隙离开……”
话音未落,便听不远处传来数个女子的莺声燕语,还有一人提高了嗓音笑着招呼旁人:“快看!燕郡姐姐在那呢!”
燕郡公主[2]未说完的话立刻被堵了回去,她转身匆匆一望,神情顿时垮了下去,小声嘀咕:“她还是跟来了……”
燕郡公主不乐意见人,可那几个女子偏偏要往这边来,她们身形灵巧得很,几句话的功夫,就簇拥着来到了两人跟前。待离得近了,原本恣意飞扬的几人却接二连三放轻了呼吸,数道目光落在阿罗身上,难以挪开。
只见燕郡公主身边的男子极是年轻,他身如修竹,面容俊美,一双凤眸含情,唇边笑意清浅,端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单这样站着望过来,便使人生出一种被珍爱之人深情凝视的错觉,待他遥作一揖,几位贵女都恍然失神。
“咳咳。”
燕郡公主攥着粉拳放在嘴角,低低咳了两声,见贵女们惊醒,这才不咸不淡地道:“十一娘,你等不是才说要去鼎嘉苑么,算算日头,鼎嘉苑的曲水行宴已开了才对。”
为首的贵女用团扇掩了半边脸,轻轻扑扇挥去尴尬,才笑道:“你去关外几年,姐妹们都想念得紧,如今好容易回来了,我等怎能撇下你独自去玩?传扬开去,若给我们姐妹留个视人犹芥的名声,我等可担不起。”
应付完了燕郡公主,十一娘话音一转,又看着阿罗问:“这位郎君倒是第一回见,不知是何方人士?”
“在下仅一乡野医师,蒙公主不弃,忝为府医。”
阿罗早料到会有这一问。他生得好,随着年岁渐长、脱去少年人的单薄后,走在大街上都会遇到大胆的女子团团簇拥搭讪,早已练出了面不改色周旋回避的本事。十一娘这样的贵女单在别馆里他就见了不下两拨,全不动声色地打发走了,连姓名都懒得报。
他立在燕郡公主身侧,看了她一眼,才温声道:“今日得见诸位贵人,是罗某之幸。”立场十分明显。
贵女中有人发出失望的慨叹:“是那医师啊。”旋即意兴阑珊起来。但也有两人听了眼神更亮,其中一个见他始终以燕郡公主为尊,竟主动凑上前两步抹了袖子将手腕递上,娇声道:“郎君既能入燕郡姐姐的眼,当是医术不凡之人。我这几日偶有心口疼痛,郎君可为我摸摸脉?”
说话时这女子眼波似水,香风扑面,饱满的红唇微微开合,极是魅人。
周围的女子吃吃发笑,并不阻止,有人拿眼神去戳燕郡公主,只见她脸色寡淡,没理这女子,而直接对十一娘道:“燕郡得圣上恩赐,出降契丹,虽几年不见,眼神倒还算好。这位娘子令我眼生得很,不知是哪家女儿?”语气中连装出来的亲近都不见了。
燕郡公主不客气,且阿罗只是微笑,既不动作也不出声,伸手的女子面上便讪讪的。
“这位是卢六娘。”十一娘打圆场开口,只介绍了姓氏和排行,其他并未细说,对女子尴尬收手也视而不见,倒是看阿罗的眼神正了些。她闲闲地摇着团扇,对燕郡公主道:“燕郡妹妹也不引介几句?难道要我等自报身份不成?”
“谁不识得你呢。”燕郡公主拍开她的手,还是对阿罗介绍道:“这位是崔十一娘,出身博陵崔氏,宝安县主幼女,今为河东柳氏妇。”又报了几个熟识的贵女姓名出身,才问崔十一娘:“宝安姨母现在可好?”
“还是那样子。”崔十一娘叹气:“家父去后就不太妥当,能拖到这个时日也值了,只盼我兄长再得幼子幼女,阿母心里也快慰些。”
燕郡公主只能跟着点头,客气道:“若得空,请罗郎看看姨母。”
“承你吉言。”
俊秀郎君撩不到,有贵女渐渐开始不耐,崔十一娘见状随即换了话题:“燕郡妹妹今日是特地来拜见玉真公主?现在大宴未开,公主恐不见人,姐姐引你去会会故友如何?”说着伸臂来挽她,又赶了几个耐不住的女子去看曲水流觞。
燕郡公主推拖不得,只道:“我先得引罗郎去文笺阁,听闻公主收录道家典籍有半数藏在文笺阁,罗郎欲寻其中一药石录,我才带他来的。”
“文笺阁?现在可去不得。”缀在队尾的一女子听了随口道:“我等过来时,听说琅嬛居士刚往那边去了。”
一直致力于充当背景板的阿罗闻言顿时一怔,只听燕郡公主诧异地问:“琅嬛?她也来了?她还代纯阳宫献贺?”
那女子摇头:“不知,今日宾客盈门,我又不是此地管事,哪里能知她是为纯阳做表还是别的什么。”才说完就被身旁的人推了一下,另一女子瞪她一眼,旋即若无其事地对燕郡公主道:“琅嬛如今年纪渐长,已经少往宫里去了,姐姐若见着,还当她是修行的女冠罢。”
贵女们三三两两散了,阿罗隐下心中急切,故作好奇对崔十一娘问道:“娘子可知文笺阁为何去不得?在下听闻纯阳宫琅嬛居士之名,端是好学问,别馆今日多饱学之士,谈诗论道,该是极热闹才对。”
“瞧瞧,又一个被琅嬛名声招了去的。”崔十一娘指着他,摇头对燕郡公主叹息:“你可得管住了。”
燕郡公主也露出点忧色,应和着说:“罗郎,听十一娘的,文笺阁现在怕是已经聚了人,比那曲水行宴更热闹。你素不爱那般场面,待晚些,我求了此间主家去把那册典籍寻出给你。”
“药石录本就是我想要,公主肯带我来此便是恩惠,哪能劳烦您再去求人。”阿罗笑着摇头,脸上露出年轻人跃跃欲试的光彩,“诗赋我是不行的,饮酒也怕,但论道可不见得输。家师亦是得道之人,未战先怯,岂不是堕了他老人家的名声!”
说罢,他不待燕郡公主阻拦,当下拱手告辞:“公主,在下先往文笺阁一行,待开宴后再来寻公主!”
随后凌空抽身而去,直留燕郡公主在原地气闷。
*
别馆占地极广,阿罗一心避着人流,又想找热闹之处去,带着这般矛盾想法七拐八拐,很快就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他心跳极快,甚至无暇打量周遭景象,兴奋、紧张、期待、情怯等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令他百感交集。
在无头苍蝇似的转了几个院子后,胸腔内越来越急促的气息终于令阿罗稍稍冷静了些,又想起自己这没头没脑一通乱跑,只怕也失了形象,去见故友,总得找一合适地方拾掇一番。
当下,他瞅中个不远不近的院舍,正待抄近路过去,忽听耳旁传来一阵树叶摇晃的哗啦声,紧接着后颈一紧,强悍的气劲透体而入,未及反应便眼前一花,紧接着是强烈的眩晕耳鸣,似乎连魂儿都被震飞出去。
恍惚间,他隐约听到一声极轻的“咦”,而后肩颈骤然松快,新鲜的空气奔涌而入,当场激起剧烈的生理反应,却被一只手紧紧捂住嘴,将咳嗽全部堵了回去。
这样头昏脑涨了不知多久,阿罗下意识拭去眼角被咳嗽逼出的泪,感官回归。从撑在身下的掌心传来的触感,他注意到自己正倚假山而坐,旋即,眼前渐渐清晰的人影令他不由自主地呆住了。
“郎君?……阿罗?”
见这人明明清醒过来,却傻了似的没反应,李臻臻心中划过一丝担忧,忍不住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不料,这人忽然闪电般攥住她那只手,紧接着又按着后颈呻/吟一声,将她吓了一跳。
“臻臻……”
阿罗攥紧她的手,仿佛不敢置信般,又重问了句:“是臻臻吗?”
见人没傻,李臻臻也放下心来,展颜笑道:“是我。阿罗,琅嬛书阁建成后一别五年,你现在可好?”
[1] 无上真仙居,换个称呼就是玉真公主别馆。
玉真公主(692年-762年),道号无上真,字玄玄,唐朝公主,道士。唐睿宗和窦德妃之女,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
[2] 燕郡公主(?--?)慕容氏,唐玄宗堂妹,唐朝和亲公主。母为唐玄宗的堂姑母余姚县主,父为慕容嘉宾。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最多,和亲地域范围最广泛的一个朝代。与唐朝真正实现正式和亲的少数民族总计有7个,共出降16位公主,除了3人来自皇室,其余都是皇亲国戚、功臣之女。写到燕郡公主,心血来潮,于是扒一扒出降契丹的4位公主。
唐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之女封县主,再往下就没有封号。燕郡公主的母亲余姚县主是唐太宗的孙女(太宗第八子越敬王李贞第五女),她本来是个小透明,契丹大贺氏首领来求亲,唐玄宗就随便拎了个宗室女封公主嫁出去。
【契丹大贺氏反复无常,开元年间换首领和换衣服一样勤。
武则天时期契丹一直依附突厥,开元二年归附唐。
开元五年契丹首领李失活娶永乐公主。
开元六年李失活死,堂弟李娑固继任,续娶永乐公主。
开元八年李娑固与契丹悍将可突于闹矛盾,被杀,可突于再立李郁于为首领。
开元十年李郁于又入朝请婚,燕郡公主出降(时间说法不一)。
次年(时间说法不一)李郁于病死,他弟弟李吐于袭爵,再娶燕郡公主。
两年后李吐于又和可突于相猜忌,怕被杀,于是带着燕郡公主投奔内地,不敢回老家,可突于又双立李邵固为主,娶东华公主。
开元十八年,可突于杀李邵固,又双叒立遥辇屈列为王,率部落并裹胁奚族投降突厥。
开元二十二年张守珪大破契丹,可突于死,余党又双叒叕立迪辇组里为主,依附突厥。
天宝四年突厥灭亡,契丹首领迪辇组里再次降唐,玄宗以外孙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迪辇组里。
半年后,迪辇组里杀静乐公主,与奚一起反唐。】
四十多年间契丹换了六个首领,唐朝嫁了四个公主,扒拉一下,燕郡公主慕容氏还算幸运,后来一直长安生活。永乐公主嫁给李娑固的第二年曾和李娑固一起回唐朝觐,其后就再不见史书记载。东华公主丈夫李邵固被杀,东华公主投奔平卢军,静乐公主独孤氏最倒霉,嫁了才半年就被丈夫杀死,香消玉殒。
PS:写这章时查资料,无意中发现“大夫”“郎中”都是宋朝才开始有的称呼,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看完顿时强迫症发作,好想修文o(╥﹏╥)o
但翻了洛道任务截图后,看到剧情任务中已有这两个称呼,再回顾修文工作量,眼前一黑……算了,剑三已经是架空唐朝,孙思邈都能活一百六十多岁,这点称呼问题有什么好纠结的!
于是继续快乐写文(*/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1章 第一百章